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培训.ppt

    • 资源ID:2249864       资源大小:394.02KB        全文页数:70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培训.ppt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胡锦涛在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06年3月27日 高度重视和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关注安全,关爱生命,进一步认识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坚持不懈地把安全生产工作抓细抓实抓好。安全生产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把安全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理念纳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这是我们对科学发展观认识的深化。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为促进安全生产、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健康进行了长期努力,做了大量工作。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重特大安全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害。我们一定要痛定思痛,深刻吸取血的教训,切实加大安全生产工作的力度,坚决遏制住重特大安全事故频发的势头。,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关键是要全面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做到思想认识上警钟长鸣、制度保证上严密有效、技术支撑上坚强有力、监督检查上严格细致、事故处理上严肃认真。一是要坚决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生产管理的体制机制,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政府承担起安全生产监管主体的职责,确保企业承担起安全生产责任主体的职责,确保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承担起安全生产监管的职责,把安全生产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二是要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加紧完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加快建立安全生产法治秩序,加大安全监管监察执法力度,增强政府、企业和全社会的安全生产法治观念,认真查处安全事故,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三是要抓好重点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坚决纠正违反安全生产的行为,切实消除安全隐患。四是要加大安全生产的治本力度,加大政府和企业对安全生产的投入,建立重特大安全事故监测预警系统,加快安全生产科技进步,加强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大力建设安全文化,形成有利于安全发展的经济增长方式,为安全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搞好安全生产,领导重视是关键。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加强领导,转变作风,狠抓落实。要坚持把实现安全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健康作为关系全局的重大责任,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推进,促进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要经常分析安全生产形势,深入把握安全生产的规律和特点,抓紧解决安全生产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政策举措。要搞好舆论宣传和引导,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生产活动,动员全党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支持安全生产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最大合力,尽快实现我国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一、安全生产发展历程,1、国外安全生产发展历程(1)工业革命前,生产力和自然科学都处于自然和发散发展的状态,人类对自身的安全问题还未能自觉去认识和主动采取安全技术措施。在生产活动的初期,生产主要是以个体或作坊进行的手工业劳动,仅需一些简单的安全防护方法和技术。(2)工业革命后,蒸气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使生产力得到很大的发展。蒸汽动力、机械能、热能、化学能、原子能等取代人力、畜力,成为人们使用的主要能量。生产中使用大型动力机械和能源,锅炉爆炸、矿山爆炸、片帮、透水、冒顶、燃煤的有害气体等相继出现,工业生产中的安全问题突出起来,电力作为动力机械的能源,运转速度快,容易发生事故;汽车导致交通事故;采矿业发展导致矿业灾害事故等。,机器使生产率空前提高,但同时也大大增加了伤害的可能,加之资本家残酷剥削,致使工人的劳动条件十分恶劣,伤亡事故频繁发生。根据美国一份被称为“匹兹伯格调查”的报告,1909年,美国全国的工业死亡事故高达3万起,一些工厂的百万工时死亡率达到150200人。根据美国宾西法尼钢铁公司的资料,在20世纪初的4年间,该公司的2200名职工中竟有1600人受到事故伤害。资本家出于自身的利益,被迫地也要考虑安全问题,人们开始对一些局部的人为危害问题进行思考,并采取了一些专门的安全技术措施。如在机器上安装防护装置、要求研究防止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方法等,这些都促进了安全科学和安全技术的发展。例如,19世纪英国化学家戴维发明了著名的矿坑安全灯,就是安全技术进步的一个缩影。,美国:工业发展初期,政府不考虑工伤事故和职业危害,劳工运动强调生存、职业和经济问题;1850年后,随着工业生产规模、影响和作用的迅速增大,事故越来越严重,政府开始用立法、经济等手段来解决生产安全事故的问题;埃里斯汉密尔顿博士(Dr Alice)研究铅中毒受到国家重视,开始将安全问题视为一个科学技术性问题;1913年,由于在政府的支持下,工业部门创办了国家安全委员会(NSCNational Safety Council),重点集中开展了工业安全事故的预防研究工作、“安全第一”的教育活动从此开始。(3)二战期间及以后,由于形成军事工业、航空工业,特别是原子能和航天技术等复杂的大生产系统和机器系统,局部的安全认识和单一的安全技术措施已无法解决其安全问题,因此需要系统地认识安全问题。,在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增加了新的危害和危险,伤亡事故日益增多,职业危害也日益严重。生产规模越大、技术越新,其发生事故的危害也就越大。1984年12月3日,印度发生的一起震惊世界的大惨案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在印度博帕尔市的农药厂发生了毒气泄漏事件,给人们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该事故共造成了4000名居民中毒死亡,20万人留下了后遗症,这是世界工业史上绝无仅有的大惨案。,(4)随着现代科技,特别是高科技的发展,必须更深入地采取动态的安全系统工程技术措施进行安全系统认识。,2、我国安全生产发展历程 我国安全生产分三个时期:(1)安全生产方针和管理体制初创时期(19491965)(2)受“文革”冲击时期(19661977)(3)恢复和创新发展时期(1978年至今)(1)第一时期:初创 1949年11月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煤矿工作会议上提出了“煤矿生产,安全第一”的口号。1952年第二次全国劳动保护工作会议明确要坚持“安全第一”方针和“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大跃进”时期片面追求高经济指标,导致事故上升;1960年5月8日山西大同老白洞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死亡684人,为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矿难;1963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强企业生产中安全工作的几项规定,恢复重建安全生产秩序,事故明显下降。,(2)第二时期:冲击“文革”期间,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被抨击为“资产阶级活命哲学”,企业管理受到严重冲击,导致生产安全事故频发。1975年9月成立了国家劳动总局,内设劳动保护局、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局等安全工作机构。(3)第三时期:发展 恢复和整顿提高阶段(19781991)。出台并实施了矿山安全监察条例和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等法规,成立了国家安全生产委员会。,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19922002)。1993年国务院决定实行“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并相继颁布了矿山安全法、劳动法等多项法规。2002年6月29日出台了安全生产法,并于同年11月实施。创新发展阶段(2003年以来)2003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成为国务院直属机构;2004年国务院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2005年初,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升格为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06年初,成立了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从此,全国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连年上升的势头得到根本性遏制。,生产特征与安全的关系,生产特征与安全的关系续表,二、安全科学理论,1、基本概念 1.1 管理:为了达到既定目标,采取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对有关人、财、物、时间、信息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1.2 安全生产管理:为了保护员工的安全与健康,保护财产免遭损失,提高经济效益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1.3 安全 传统定义:不发生导致死伤、职业病、设备财产损失的状况。此定义虽明确了安全的最基本、最主要内涵,但尚有需充实的地方。本着大安全观和安全与环境的密切关系定义为: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乃至一切活动的过程与结果中,不发生人身伤害、物质损失和环境破坏的状况。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要求的提高,“安全”的含义更宽、更深了。在此狭义安全的基础上还要强调舒适、高效;日本将其定义为“三安”,即安全、安心、安乐。综之,用“无危为安,无损为全”(无危机、无危险、无危害;不造成人、机、物、环境的损失)更能概括“安全”的含义。,1.4危险 危险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系统安全工程观点: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1.5事故:事故是人们在实现其目的的行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迫使其有目的的行动暂时或永远终止的一种意外事件。有关事故事故说明:1、事故是一种事件,可以(但不一定)造成伤害或损坏;2、事故是非计划的(意外的),因此是随机的;3、事故是与人的意志相反的,不是人所愿意接受的;4、事故使人的行动目的、物体的功能等受到影响。,在生产安全事故中:未遂事故的数量 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事故的数量!,仅仅关注伤害事故是不够的,要对所有的险肇(未遂)事故给予足够的重视!,1.6事故隐患 事故隐患是指潜在的事故祸害,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源,泛指生产过程中可能造成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1.7本质安全 指从本质上达到事物或系统的安全,包括人的本质安全、机器和环境的本质安全。人的本质安全包括人的知识、技能、意识素质,包括人的观念、伦理、情感、态度、认知、品德等人文素质;机器本质安全是指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含有的内在的能够从根本上防止发生事故的功能。本质安全是“预防为主”的根本体现,是安全生产管理的最高境界。,安全与危险的统一性和矛盾性:安全与危险是一对矛盾,它们相伴存在;安全是相对的,危险是绝对的。安全的相对性:绝对安全的状态是不存在的,系统的安全是相对于危险而言的;安全的标准是相对于人的认识和社会经济的承受能力而言,抛开社会环境讨论安全是不现实的;人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对安全机理和运行机制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即,安全对于人的认识而言具有相对性。危险的绝对性:事物一诞生危险就存在,中间过程中危险可能变大或变小,但不会消失,危险存在于一切系统的任何时间和空间中。辩证关系:安全与危险是一对矛盾,一方面双方互相反对,互相排斥、互相否定;另一方面安全与危险两者互相依存,共同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存在着向对方转化的趋势。,综合论建立了对事故系统的综合认识,认识到了人、机、环境、管理是事故发生的综合要素,主张抓安全必须工程技术硬手段与教育、管理软手段的配套实施。其具体思想和方法有:全面安全管理的思想;安全与技术统一的原则;讲求安全人机设计;推行系统安全工程;企业、国家、工会、个人综合负责的体制;生产与安全的管理中要讲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的“五同时”原则;企业各级领导在安全生产方面向上级、向职工、向自己的“三负责”制;安全生产过程中要查思想认识、查规章制度、查管理落实、查设备和环境隐患,进行定期与非定期检查相结合、普查与专查相结合、自查、互查、抽查相结合,生产企业岗位每天查、班组车间每周查、厂级每季查、公司年年查,定项目、定标准、定指标、科学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等安全检查系统工程。,2、安全科学理论 事故学理论(工业社会到50年代)危险分析与风险控制理论(50年代到80年代)现代的安全科学原理(90年代以来),2.1 事故学理论 认识论:事故学理论的基本出发点是事故,以事故为研究对象和认识的目标,在认识论上主要是经验论与事后型的安全哲学,是建立在事故与灾难的基础上来认识安全的,是一种逆式思路(从事故后果到原因事件)。方法论的主要特征在于被动与滞后,是“亡羊补牢”的模式,突出表现为是一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事论事”的对策方式。理论系统:基于以事故为研究对象的认识,形成和发展了事故学的理论体系。方法与特征:在上述思想认识的基础上,事故学理论的主要导出方法是事故分析(报告、调查、处理等)、事故规律的研究、事后型管理模式的修正、“四不放过”原则的落实、建立在事故统计学上的致因理论研究、事后整改对策的制定、事故赔偿机制的建立与保险制度的执行等。,2.1.1.1事故因果论 事故的发生与其原因存在着必然的因果关系。“因”与“果”有继承性,前段的结果往往是下一段的原因;事故的“后果”与其“前因”有必然的关系;因果是多层次发生的:一次原因是二次原因的结果,二次原因又是三次原因的结果,依此类推。,原因,直接原因,人的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原因:设备、物料、环境等的不安全状态,间接原因,(1)技术的原因(2)教育的原因(3)身体的原因(4)精神的原因(5))管理的原因(6)社会及历史的原因,将因果继承性看成一个连锁“事件链”损失 事故 一次原因(直接原因)二次原因(间接原因)基础原因 采用适当的对策,去掉其中的任何一个原因,就切断了这条“事件链”,就能防止事故的发生。追查事故原因时,要从一次原因逆行查起。,案例1:在焊接作业中有火花飞溅,引燃了聚氨酯橡胶,燃烧产物使人一氧化碳中毒,火花飞溅到清漆汽油上又引起火灾,烧伤了工人,同时火灾又引起汽油桶爆炸,又造成了桶片飞出而砸伤人员。,2.1.1.2 事故因果连锁论 海因里希首先提出了事故因果连锁论。该理论认为,伤害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尽管伤害的发生可能在某个瞬间,却是一系列互为因果的原因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案例2:2002年3月,某金矿2号井采矿过程中发生CO中毒,死亡6人,下面是这一事故的因果关系图及因果顺序图。起因物是指造成事故起源的机械、装置、天然或人工物件、环境物等;施害物是指直接造成事故而加害于人的物质。,事故连锁图,人 的 过 失,事 故,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伤 害,抽走其中一块 中断连锁进程,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人们用多米诺骨牌来形象地描述这种事故因果连锁关系。在多米诺骨牌系列中,一颗骨牌被碰倒了,则将发生连锁反应,其余的几颗骨牌相继被碰倒。如果移去连锁中的一颗骨牌,则连锁被破坏,事故过程被中止。海因里希认为,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就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机械的或物质的不安全状态,通过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而避免事故的发生。,海因里希法则(事故法则):死亡、重伤、轻伤和无伤害事故的比例为 1:29:300 博德:严重伤害轻微伤害财产损失无伤害财产损失=1:10:30:600,在多米诺效应中,骨牌倒下的能量是叠加的而非均衡传递的。当一张骨牌倒下,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并转移到第二张牌上,第二张牌将第一张牌转移来的动能和自己倒下过程中由本身具有的重力势能转化来的动能之和,再传递到第三张牌上如此,每张牌倒下的时候,它所具有的动能都比前一张牌大,因此它们的速度一个比一个快,也就是说,它们依次推倒的能量一个比一个大,进而产生累加效应。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学家怀特海德指出,按照一张骨牌倒下时能推倒一张1.5倍体积的骨牌推理,第13张骨牌倒下时释放的能量比第一张牌倒下时整整要扩大20多亿倍。如果根据这一原理制作一套骨牌,摩天大厦就会在一指之力下被轰然推倒。,2.1.1.3 能量转移论 该理论认为:任何造成伤害或损失的事故都是由能量传递失控而引起的。生产、生活活动中经常遇到各种形式的能量,如机械能、热能、电能、化学能、电离及非电离辐射、声能、生物能等,它们的意外释放都可能造成伤害或损坏。人体自身也是个能量系统。人的新陈代谢过程是个吸收、转换、消耗能量、与外界进行能量交换的过程。人进行生产、生活活动时消耗能量,当人体与外界的能量交换受到干扰时,即人体不能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时,人员将受到伤害,甚至死亡。,能量类型与伤害,能量观点的事故因果连锁,防止伤亡事故应着眼于防止能量的不正常转移。如在人与物之间设置屏障:安全帽、防护服等;开辟能量释放渠道:水电站泄洪闸、电器的接地电线等;在能源上设置屏障:如自动喷火装置,设置放射线辐射的防护层等;。,2.1.1.4 综合论 该理论认为,事故的发生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也并非个人偶然失误或单纯设备故障所形成的,而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事故是社会因素、管理因素、生产中各种危险源被偶然事件触发所造成的结果。事故是由起因物和肇事人偶然触发了加害物和受害人而形成的灾害现象。偶然事件之所以触发,是由于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二者构成事故的直接原因。这些物质的、环境的以及人的原因是由于管理上的失误、管理上的缺陷和管理责任所致,这是形成直接原因的间接原因,也是重要的基本原因。形成间接原因的因素包括社会经济、文化、教育、习惯、历史、法律等基础原因,统称之为社会因素。,经济、文化、学校教育、民族习惯、社会历史、法律,管理缺陷,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条件,管理缺陷,偶然事件,偶然事件,偶然事件,综合论建立了对事故系统的综合认识,认识到了人、机、环境、管理是事故发生的综合要素,主张抓安全必须工程技术硬手段与教育、管理软手段的配套实施。其具体思想和方法有:全面安全管理的思想;安全与技术统一的原则;讲求安全人机设计;推行系统安全工程;企业、国家、工会、个人综合负责的体制;生产与安全的管理中要讲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的“五同时”原则;企业各级领导在安全生产方面向上级、向职工、向自己的“三负责”制;安全生产过程中要查思想认识、查规章制度、查管理落实、查设备和环境隐患,进行定期与非定期检查相结合、普查与专查相结合、自查、互查、抽查相结合,生产企业岗位每天查、班组车间每周查、厂级每季查、公司年年查,定项目、定标准、定指标、科学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等安全检查系统工程。,新闻分析:井喷事故如何演变为难以逆转的灾难新华网重庆万州7月16日电(记者黄豁、陈敏、郭立),井喷现象在石油天然气开采过程中十分常见,但“1223”中石油川东北气矿特大井喷事故造成的巨大伤亡,在国内乃至世界气井井喷史上也是罕见的:243人因硫化氢中毒死亡、2142人因硫化氢中毒住院治疗、65000人被紧急疏散安置、直接经济损失达6432.31万元。在对6名责任人的审理中,公诉方指证6名被告人的案件卷宗达24本,有近4000页的材料,仅出示证据就花费10多个小时一丝不苟的庭审为我们勾勒出一个常见事故演变为一场难以逆转的灾难的过程。透过法庭调查、举证等过程的细节,不难看出:吴斌、王建东、宋涛、吴华、向一明、肖先素6名被告人,每人都只是灾难链条上的一个环节,他们单一个体的疏忽还不至铸成大错。但是,每个环节一次次的疏忽和违章,一连串关键时刻的迟疑与失误,却使一个常见的事故演变为一场难以逆转的灾难。,34岁的罗家16H井现场组负责人的王建东,在明知卸下回压阀可能造成井喷事故的情况下,却向技术员宋涛提出卸下回压阀的钻具组合方案。面对这明显的违规行为,作为现场技术人员的宋涛没有提出异议。一个看似无关紧要的“回压阀”由此埋下灾难的“定时炸弹”。公诉机关认为,两人的行为是导致“1223”井喷发生后,无法做到及时、有效控制的直接原因。单一的隐患并非一定会发生事故,但隐患的增多和积累必然会导致事故发生。当这一重大事故隐患出现在钻井队队长吴斌面前时,由于他的疏忽大意,安全隐患与他擦身而过。当前两个环节都发生问题后,27岁的向一明在负责灌注钻井液时的违规操作又使灾难走近了一步,其行为是产生溢流并导致井喷的主要因素之一。在灾难慢慢靠近的步伐中,负责录井监测的肖先素仍然没有发现上一“环节”的错误,从而丧失了最后一次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的时机。在井喷事故发生后,41岁的四川石油管理局川东钻探公司副经理、总工程师、公司应急指挥中心主任吴华,成为在这场特大灾害面前能够作出决策的人。然而,他却错失了一次次果断决策,放喷点火制止含有高浓度硫化氢的天然气扩散的机会,致使井喷事故扩大,高于正常值6000倍的“毒气”硫化氢扩散达18个小时之久,一个常见的事故终于演变为一场难以逆转的灾难。,“哪怕一个环节严格要求,认真执行相关规定,就可能避免这场灾难。”这是庭审旁听群众的普遍感受。但从庭审过程来看,这一看似偶然的事故背后也有高危行业管理不善、应急抢险机制缺失等深层次原因。通过法庭调查、举证等过程,我们了解到,6名被告人中至少有2名没有相应的岗位知识或资格。唯一的女被告人肖先素在法庭上辩称,自己是学地质的,没有经过培训就当上了录井工,所以错误地认为“向一明在超过5柱钻杆才灌浆一次虽然违规,但是正常的。”另一被告人向一明在法庭调查时说,自己是在资格证早已过期,也没重新参加专业培训的情况下,就被任命为副司钻的,承担了“自己无力承担的工作”。出庭作证的受害者唐小英一家死了9口人,一对双胞胎女儿死在她的怀里。这名农村妇女催人泪下的证言暴露出高危行业对周边环境安全的忽视。据专家介绍,天然气开采这种高危行业的工作,应该进行事先的安全和环保评估,像罗家16H这样的天然气井,在1公里之内不应有常住居民。但现实却是,唐小英的家离出事井架只有300米,井喷重灾区高桥镇的晓阳、高旺两个村的2419名村民绝大多数都居住在距矿井1公里的范围内。“即使当时每家每户都通知到了,恐怕也跑不赢毒气,距离太近了。”高桥镇的一位干部说。,2.2 危险分析与风险控制理论 认识论:以危险和隐患作为研究对象,其理论基础是对事故因果性的认识,以及对危险和隐患事件链过程的确认。建立了事件链的概念,有了事故系统的超前意识流和动态认识论。确认了人、机、环境、管理是事故发生的综合要素,主张抓安全必须工程技术硬手段与教育、管理软手段的配套实施,提出超前防范和预先评价的概念和思路。方法和特征:由于有了对事故的超前认识,这一理论体系导致了比早期事故学理论下更为有效的方法和对策,如预期型管理模式;危险分析、危险评价、危险控制的基本方法过程;推行安全预评价的系统安全工程;四负责的综合责任体制;管理中的“五同时”原则;企业安全生产的动态“四查工程”等科学检查制度等。危险分析与风险控制理论指导下的方法,其特征体现了超前预防,系统综合,主动对策等。,2.3 安全科学原理 认识论:以安全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人物能量信息”的安全系统要素体系,提出系统自组织的思路,确立了系统本质安全的目标。通过安全系统论、安全控制论、安全信息论、安全协同学、安全行为科学、安全环境学、安全文化建设等科学理论研究,提出在本质安全化认识论基础上全面、系统、综合地发展安全科学理论。理论系统:安全原理的理论系统还在发展和完善之中,目前已有的初步体系有安全的哲学原理、安全系统论原理、安全控制论原理、安全信息论原理、安全法学原理、安全经济学原理、安全组织学原理、安全教育学原理、安全工程技术原理等,目前还在发展中的安全理论还有安全仿真理论、安全专家系统、系统灾变理论、本质安全化理论、安全文化理论等。方法与特征:自组织思想和本质安全化的认识,要求从系统的本质入手,要求主动、协调、综合、全面的方法论。,具体表现为从人与机器和环境的本质安全入手:人的本质安全指不但要要解决人的知识、技能、意识素质,还要从人的观念、伦理、情感、态度、认知、品德等人文素质入手,从而提出安全文化建设的思路;物和环境的本质安全化就是要采用先进的安全科学技术,推广自组织、自适应、自动控制与闭锁的安全技术;研究人、物、能量、信息的安全系统论、安全控制论和安全信息论等现代工业安全原理;建设项目中要遵循安全措施与技术设施同时设计、施工、投产的“三同时”原则;企业在考虑经济发展、进行机制转换和技术改造时,安全生产方面要同时规划、发展、同时实施,即所谓“三同步”的原则;还有“三点控制工程”、“定置管理”、“四全管理”、“三治工程”等超前预防型安全活动;推行安全目标管理、无隐患管理、安全经济分析、危险预知活动、事故判定技术等安全系统科学方法。,2.4 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 系统原理 人本原理 责任原理 预防原理 强制原理,2.4.1 系统原理 2.4.1.1系统的定义: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部分(要素)结合而成的,具有某种特定功能的,并处于一定环境中的有机整体。任何管理的对象都可以被认为是一个系统。生产企业 为一个系统(组成部分、整体性、特定功能、大环境)。结构上有:输入:材料、能量、人员、资金、设备、信息等要素 中间:变换和组织 输出:产品、劳务和服务 系统基本运动:物质运动、资金运动和信息运动,2.4.1.2.系统原理的含义 系统原理是现代管理科学中的一个最基本原理。它是指人们在从事管理工作时,运用系统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管理活动进行充分的系统分析,以达到管理的优化目标,即用系统论的角度来认识和处理企业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企业为了生产经营活动,或者为了管理上述三项基本运动而设置的经营管理、辅助服务、信息处理等人员、部门及有关管理制度、工作方法等,统称为企业管理系统。安全管理系统企业管理系统的子系统,2.4.1.3.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是确定系统的各组成部分及相互关系,使系统达到最优化而对系统进行的研究。对企业安全管理来说,系统分析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用系统的观点看待企业安全管理系统:功能组成部分结构基本运动外部环境 从安全系统的动态特性出发,人类的安全系统是人、社会、环境、技术、经济等因素构成的大协调系统。安全系统的基本功能和任务是满足人类安全的生产与生存,以及保障社会经济生产发展的需要,因此安全活动要以保障社会生产、促进社会经济发展、降低事故和灾害对人类自身生命和健康的影响为目的的。为此,安全活动首先应与社会发展基础、科学技术背景和经济条件相适应和相协调。安全活动的进行需要经济和科学技术等资源的支持,安全活动既是一种消费活动(以生命与健康安全为目的),也是一种投资活动(以保障经济生产和社会发展为目的)。,从系统的静态特性看,系统论原理要研究两个系统对象,一是事故系统,二是安全系统。事故系统 事故系统涉及四个要素,通常称“4M”要素,即:人(Men)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的最直接的因素;机(Machine)机的不安全状态也是事故的最直接因素;环境(Medium)生产环境的不良影响人的行为和对机械设备产生不良的作用,因此是构成事故的重要因素;管理(Management)管理的欠缺是事故发生的间接,但是是重要的因素,因为管理对人、机、境都会产生作用和影响。认识事故系统因素,使我们对防范事故有了基本的目标和对象。,安全系统 安全系统,其要素是:人人的安全素质(心理与生理、安全能力、文化素质);物设备与环境的安全可靠性(设计安全性、制造安全性、使用安全性);能量生产过程能的安全作用(能的有效控制)信息充分可靠的安全信息流(管理效能的充分发挥)是安全的基础保障。认识事故系统要素,有事后型的色彩,是被动、滞后的,而从安全系统的角度出发,则具有超前和预防的意义,因此,从建设安全系统的角度来认识安全原理更具有理性的意义,更符合科学性原则。安全目标管理、安全评价、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应急救援体系等现代安全管理方法都包含了系统原理的精神。,2.4.1.4.运用系统原理的原则 1)动态相关性原则 构成企业管理系统的各个要素是运动和发展的,而且是相互关联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动态相关性)该原则是指:任何安全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转,不仅要受到系统自身条件的限制和制约,还要受到其他有关系统的影响和制约,并随着时间、地点以及人们的不同努力程度而发生变化。,对安全管理来说,动态相关性原则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系统要素的动态相关性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正是企业内部各要素处于动态之中并且相互影响和制约,才使得事故有发生的可能,如果各要素都是静止的、无关的,则事故也就无从发生。为搞好安全管理,必须掌握与安全有关的所有对象要素之间的动态相关特征,充分利用相关因素的作用。如掌握人与设备之间、人与作业环境之间、人与人之间、资金与设备改造之间、安全信息与使用者之间等的动态相关性,是实现有效安全管理的前提。应用该原则要点:动态要从组织制度上保证能够随时随地掌握企业安全生产的动态情况,要有良好的信息反馈手段。相关性要考虑各种事物的相互联系,如当有员工发生违章时,不能只考虑人员的处罚问题,而要同时考虑物和环境的状态、劳动作业安排、管理制度、教育培训等问题,甚至考虑员工的家庭和社会生活的影响。,2)整分合原则 现代高效率的管理必须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进行有效的综合,这就是整分合原则。整分合原则在安全管理中的重要的意义:整就是企业领导在制定整体目标、进行宏观决策时,必须把安全纳入,作为整体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加以考虑;分就是安全管理必须做到明确分工,层层落实,要建立健全安全组织体系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使每个人员都明确目标和责任;合就是要强化安全管理部门的职能,树立其权威,以保证强有力的协调控制,实现有效综合。,3)反馈原则 管理实质上就是控制,必然存在着反馈问题。反馈是指由控制系统把信息输送出去,又把其作用结果返送回来,并对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起着控制的作用,以达到预定的目的。反馈原则指的是:成功的高效的管理,离不开灵敏、准确、迅速的反馈。现代企业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都在不断变化,所以,管理系统要实现目标,必须根据反馈及时了解这些变化,从而调整系统的状态,保证目标的实现。反馈是以信息流动为基础的,及时、准确的反馈依靠的是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掌握要点:建立员工报告系统隐患有效发现 安全评价,安全检查等 安全管理信息系统,4)封闭原则 任何一个管理系统内部,管理手段、管理过程等必须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活动,这就是封闭原则。该原则的基本精神是企业系统内各种管理机构之间,各种管理制度、方法之间,必须具有相互制约的关系,管理才能有效。在应用封闭原则时,需做好以下三点:(1)实现组织机构的封闭。企业机构的职能:分为决策指挥中心、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和反馈机构,要各司其职,相互制约。(2)实现各项规章制度的封闭。要按照封闭原则,针对决策指挥、执行、监督、反馈等各环节制定管理制度,构成一个封闭的法规网。(3)实现各种人员的封闭。要形成一级管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机制,构成回路才能发挥所有人员的作用,其中最重要的是下级对上级的制约。,监督机构,执行机构,决策指挥中心,接收单位,反馈机构,输出,原始信息,处理后的信息,反馈信息,输入,管理的封闭回路,根据此原则,企业安全管理责任的落实除了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以外,还要“由边到心”、“由底到上”,形成封闭回路,这样才算完满。,2.4.2 人本原理 2.4.2.1人本原理的含义 人本原理是指一切管理活动都必须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做好人的工作为根本。一切管理活动都是“以人为本”展开的,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管理层面上,离开人就无所谓管理。管理活动中,作为管理对象的要素和管理系统各环节,都是需要人掌管、运作、推动和实施的。安全管理的本质是为了员工的利益,同时也要激励、引导员工去实现预定的安全目标,即企业安全管理活动应该成为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体现以人为根本的指导思想的过程。,2.4.2.2运用人本原理的原则 1)动力原则 推动管理活动的基本力量是人,良好的管理必须有能够激发人的工作能力的动力,这就是动力原则。动力的产生可以来自于物质、精神和信息,相应就有三类基本动力:物质动力、精神动力、信息动力。2)激励原则 管理中的激励就是利用某种外部诱因的刺激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科学的手段,激发人的内在潜力,使其充分发挥出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就是激励原则。,3)能级原则 能级:原子中的电子分别具有一定的能量,并按能量大小分布在相应的轨道上绕原子核运转。这些轨道所对应的能量数值是不连续并按大小分级排列的,称为“能级”。现代管理引入这一概念,认为组织中的单位和个人都具有一定的能量,并且可按能量大小的顺序排列,形成现代管理中的能级。能级原则是说:在管理系统中建立一套合理的能级,即根据各单位和个人能量的大小安排其地位和任务,做到才职相称,才能发挥不同能级的能量,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管理的有效性。,2.4.3责任原理 在安全管理活动中,为了实现管理过程的有效性,需要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明确规定各部门和每个人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和必须承担的与此相应的责任。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是责任原理的具体化。责任原理与整分合原则相辅相成,有分工就必须有各自的责任,否则所谓的分工就是“分”而无“工”。责任原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原理,根据责任原理的要求,企业安全管理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明确每个人的安全职责;(2)责权利能四者要匹配;(3)奖惩要公开、公正而及时。,“两个主体”和“两个负责制”政府是安全生产的监管主体,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安全生产工作必须落实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和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制,纳入政绩业绩考核,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下列职责:(一)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二)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三)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四)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五)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六)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2.4.4预防原理 2.4.4.1预防原理的含义 安全管理工作应当以预防为主,即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出现,从而使事故发生的概率减到最小。预防,其本质是采取事前的措施,防止伤害的发生。预防和善后是安全管理的两种工作方法:善后是针对事故发生以后所采取的措施和处理工作。预防的工作方法是主动的、积极的,是安全管理应该采取的主要方法。,2.4.4.2有关“预防为主”“预防为主”的科学基础基于两个方面:1)依据安全经济学的结论:安全经济学研究的最基本内容是安全投资或成本规律、安全的产出规律、安全的效益规律等问题。人们已认识的安全经济规律有:事故损失占GNP2.5%;安全投资占GNP1.2%;事故直、间损失比是1:41:100;安全投入产出比为1:6;安全生产贡献率为1.55;预防性投入效果与事后整改效果的关系是1:5的关系。从预防性投入与事故整改的关系及安全效益金字塔法则都表明:预防型的“投入产出比”高于事后整改的“产出比”。工业安全实践中证明:应用安全评价理论,对一般工业安全措施实践的安全效益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得到安全效益的金字塔法则,其结论是:系统设计1分安全性=10倍制造安全性=1000倍应用安全性。由此可以说:超前预防型效果优于事后型整改效果。因此,主张在设计和策划阶段要充分地重视安全,落实预防为主的策略。,2)依据事故致因理论:事故具有以下基本性质:A、因果性。事故的因果性是指事故是相互联系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引发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事故调查分析过程中,只有弄清事故发生的因果关系,找到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才能对症下药。B、随机性与偶然性。事故的随机性是指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后果的严重性是偶然的,这说明事故的预防具有一定难度。但是,这种随机性在一定范畴内也遵循统计学规律,从事故统计资料中可以找到事故发生的规律性,因而,事故统计分析对制定正确的预防措施有重大意义。C、潜在性与必然性。表面上,事故是一种突发事件。但是,事故发生前有一段潜伏期。事故发生前,人、机、环境系统所处的状态是不稳定的,系统存在着事故隐患,具有危险性。这时如有一触发因素出现,就会导致事故的发生。麻痹大意是忽视事故潜伏性的表现,应予克服。事故特性说明:任何事故从理论和客观上讲都是可预防的。因此,应通过各种对策,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

    注意事项

    本文(现代安全生产管理培训.ppt)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