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探究高三地理一轮复习25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ppt
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一、主要交通运输方式1现代交通运输方式: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2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3.发展方向:、大型化和。,高速化,专业化,二、交通运输布局1交通运输网(1)构成要素。交通运输线:如、公路、航道。交通运输点:如、航空港。(2)类型。按形式:单一运输网和综合运输网。按层次:省级、大区级、国家级综合运输网。2影响因素:、社会、技术和 等因素。,铁路,港口,车站,经济,自然,三、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1交通条件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1)表现: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扩展,这些交通干线也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2)实例:株洲沿铁路发展;筑波沿中轴线呈南北狭长的带状形态。2交通线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变化的影响,四、对商业网点和聚落分布的影响1对商业网点密度的影响,2.对商业网点分布位置的影响(1)原因:商业网点的位置要求有,这样才能吸引大量购物者,即以 为原则。(2)表现:很多商业网点建立在 或。3对商业中心的影响(1)大城市的商业中心的 和,与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变化密切相关。(2)集镇:在 上发展起来,交通线路的改变常会引起集镇的 和。,便捷的交通,交通最优,市区环路边缘,高速公路沿线,市区边缘的,形成,布局,交通要道,繁荣,衰落,考点一运输方式的合理选择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综合利用各种运输方式,快速、便捷地进行货物运输是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基本要求。进行运输方式的选择时通常需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优劣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有不同的特点,只有通过比较掌握各种方式的差异、特征,才能充分利用、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2.各种运输方式的适用范围各种运输方式在技术上、经济上各有长短,都有最适宜的使用范围,必须妥善组织安排,合理地协调使用。空运:贵重、急需、数量不大的货物。公路:短途、量小及容易死亡、变质的活物和鲜货。铁路:远程、量大及容易死亡、变质的活物和鲜货。水运:大宗笨重、远程、不急需的货物。,3综合考虑运输距离和运费确定运输方式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本着“多、快、好、省”的原则,根据货运的需要,先看距离是远还是近,再看运量是多还是少,运费是贵还是便宜,最终用优选法来确定运输方式。,(2013年福州模拟)读下面按不同标准评价的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优劣排序,据此完成(1)(2)题。,(1)甲、乙、丙、丁中的排序体现出运速由快到慢的是()A甲B乙C丙 D丁(2)四种运输方式中灵活性最好的是()A航空 B铁路C公路 D水运解析:第(1)题,表中运速最快的是航空,其次是铁路、最慢的是水运。第(2)题,灵活性最好的是公路,可以实现从门口到门口的运输。答案:(1)A(2)C,考点二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和聚落分布的影响1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选址的影响 2交通运输对商业中心形成与发展的影响,3交通运输布局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1)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铁路、公路、河道)扩展,即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具体如下所示。,(2)主要交通线发生变化引起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发生变化,会引起该地区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新的交通方式发展会带动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和发展,同时,某种交通线的衰落也会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如图:高考链接在高考中,对本考点的考查主要侧重于交通线的合理布局及交通对聚落和商业的影响。,例题(2012年高考广东文综)读高速公路与城市建成区空间关系示意图(下图),完成(1)(2)题。(1)分析两种模式的高速公路对城市建成区的影响,可知()A甲模式不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B乙模式需要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C甲模式对城市建成区景观与环境的影响比乙模式大D乙模式对城市建成区内部交通联系的影响比甲模式大,(2)从高速公路与城市建成区关系的动态变化看,可推断()A城市化初期,高速公路遇到城市时一般会采用甲模式B随着城市建成区不断扩展,乙模式有向甲模式演变的趋势C在城市化快速推进时期,甲模式会消失D大城市发展到成熟期,不会同时存在甲模式和乙模式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高速公路和过境干道的布局条件。答案(1)C(2)B,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例题】郑渝(郑州至重庆)铁路是我国高速铁路网规划的重要线路,对促进两地及沿线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为“郑渝高速铁路规划图”,初步规划有线、线两种方案。完成下列问题。,(1)对规划中、两条线路,你认为哪一条更合理?简述其理由。(2)简述郑渝高速铁路建成后对甲城发展的积极意义。【思维建模】,【答案】(1)线方案合理,理由:与线相比,线所经地区地形较平坦,施工难度较小,投资较少;沿线城市较多,人口较密集,经济效益较高。线方案合理,理由:与线相比,线所经地区占用耕地较少;城市较少,人口较少,征地费用较低。(2)加强与外界的联系,扩大经济腹地;推进工业化进程;促进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交通线路图的判读1求同存异构建思维线索求同交通运输线和站点的区位选择都受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技术因素的影响,因此要用综合的观点分析区位因素。存异根据交通运输线、点区位选择的不同要求,构建相应的区位分析微观模型,如港口区位分析应重点考察航运条件(港阔水深)、停泊条件(风浪较小)、筑港条件(地势平坦开阔)、腹地条件(广阔而经济发达的腹地)、城市依托。,2从图中提取并整合区位信息区位分析类问题的解决多依赖于对所给图示信息的判断分析,因此要按照区位因素结构从图表中充分提取有用信息,以交通运输线为例:从区域图中提取地形、地质、河流等区位信息,分析比较自然条件对线路选择的影响。从图中整合资源、人口、城镇分布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区位信息,对区域运输需求做出综合分析,说明交通运输建设的必要性。3因地制宜结合区域特征作答交通运输区位分析要因“地”制宜,以区域为背景对区位因素进行描述与阐释,使区位分析与评价“区域化,”而这往往是题目的考查意图所在。4交通运输建设方案的比较,既要看到自然条件的不同,又要重视社会经济效益的差异,以“低成本、高效益”为最佳选择。,本小节结束请按ESC键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