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产业发展的有关思考(1).ppt
中国医药产业发展的有关思考,北京大学药学院 江 滨,第一部分 国际医药经济与医药产业,医药产业范围:特点 高度管制:全程法律监管(经济、技术、政策)高速增长 技术(高技术、天才推动)、知识、资 金密集,研发难度加大 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高回报 兼并、重组加剧,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 多品种、小批量 批发企业规模大、数量小 零售/使用代理消费,管理严格:全程法律监管,因为涉及生命和健康,属于管理最严格的产业之一涉及整个药品生命周期研究开发(R&D)临床前临床生产流通渠道价格广告竞争行为使用保证药品质量和药学服务质量,朝阳产业增长迅速,世界药品市场年平均增长率为6%,预计10年内以6%-8%的速度增长。,技术、知识密集,制药业涉及到许多学科的协作,新药研究就需要药化、天然药物、生物药学的基础研究人员;处方剂型工艺设计的药剂研究人员;临床前的药理学研究人员;临床研究的医务工作人员、临床药学专家、药物经济、管理、法律专家。在美国、日本制药工业人员中研究人员占15%,荷兰和瑞士则高达20%以上。,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长周期,高投入/长周期:R&D投入10-15年,5-8亿美金,在过去20年间,研究开发费用每5年增1倍,研发费用占销售额15%-25%(平均17%)VS普通制造业3%-4%VS普通高科技企业如IT7%-8%高风险:1万种有活性的物质,10-20种上临床,1种上市VS上市后监测(PPA-SK、拜斯停-Bayer、万络-Merck高回报:专利保护到位,Company,Aventis,AstraZeneca,Johnson&Johnson,Novartis,Roche,Merck,Bristol-Myers Squibb,Eli Lilly,American Home Products,Pharmacia&Upjohn,Warner-Lambert,Schering-Plough,4.1,3.6,2.8,2.8,1999E Total R&D Spending,($Billions),Pfizer,2.9,New Pfizer,Glaxo/SmithKline,2.5,2.5,2.3,2.1,1.8,1.8,1.7,1.3,1.3,1.2,$4.7 Billion,Estimated for,2000,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长周期R&D Investment,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长周期Attrition On The R&D Process,Preclinical Pharmacology,Preclinical Safety,7,000,000Compounds Screened,Idea,Drug,11-15 Years,100 Discovery Approaches,1-2 Products,Discovery,Exploratory Development,Full Development,Phase I,Phase II,Phase III,0,15,5,10,Clinical Pharmacology&Safety,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长周期 New Medicine Timeline,Idea,Drug,11-15 Years,Discovery&Development Process11-15 Years and$500 Million,4-6 yrs,7-9 yrs,1-2 yrs,Discovery,Exploratory Development,Full Development,Phase I,Phase II,Phase III,0,15,5,10,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长周期高回报,一个好的新药年销售额可达几亿甚至几十亿美元2001年世界畅销前十名的药物的年销售额均超过15亿美元,最高Lipitor 76亿USD2002年最高Lipitor 86亿USD2003年阿托伐他汀(Lipitor),92.3亿USD 2003年中国复方丹参滴丸11亿RMB1999年辉瑞公司的伟哥一上市,股票就从每股80美元涨到120美元,伟哥03年18亿。平均回报率15%-18%VS普通产业3%-5%,兼并、重组加剧:保持技术领先的重要手段之一,企业为提高核心竞争力,到90年代后期掀起了兼并重组的浪潮,美国前25名企业的市场集中度由1984年的41%增到1994年的60%,2002年TOP10占46%。第一次购并浪潮:1895-1904年,“小并小”,一大批巨型公司应运而生。主要特点是横向购并,实现规模经济。第二次购并浪潮:1915-1930年,“大吃小”,主要特点是纵向购并,减少市场的外部性,赢得了竞争优势。第三次购并浪潮:1965-1971年,“大并大”,显著特点是混合购并第四次购并浪潮:1975-1992年,“小吃大”,出现了“小鱼吃大鱼,弱者打败强者的现象”。第五次购并浪潮:1992年以后,“巨型化”,兼并、重组加剧:保持技术领先的重要手段之一,1995:法马西亚普强;1996:汽巴-嘉基+山德士=诺华;1998:Astra+Zeneca;Hoechst+Rhone-Poulenc=Aventis;Synthelabo+Sanofi;2000年:Pfizer+Warner-Lambert;SmithKline-Beecham+Glaxo-Wellcome;Pharmacia-Upjohn+Monsanto2003年:Pfizer+Pharmacia-Upjohn 2004年:Synthelabo+Sanofi+Aventis总结:国际企业购并经历了三个阶段: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鲨鱼吃鲨鱼,多品种、小批量疾病各式各样,不可能垄断所有病种,只专注于某些领域,如Merck,Johnson,Pfizer,GSK但可以在某些普药和剂型上实现规模经济相对垄断:2002年,Top10医药企业市场占有率43%;Top20市场占有率60%,有进一步加强的趋势,批发企业规模大、数量小(大物流)规模经济,节省交易次数、费用每10年各国的药品批发商就会减少一半USA:Top3 占 95%欧洲出现了三家大型的泛欧洲药品批发商,分别为Celesio、Phoenix和Alliance UniChem(231、191、159亿美元)日本3家最大的药品批发商,销售额107、99、90亿美元,零售/使用代理消费OTC:药师Rx:医生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完全道德风险行为规范、准入标准,国际医药经济发展阶段以生产为主导的阶段以质量为中心的阶段以营销为中心的阶段以财务和内部控制为中心的管理阶段紧缩开支转移生产中心兼并 创导企业文化、树立企业形象阶段积极的价值观和信念公共、团队精神人性化管理,以生产为主导的阶段,该阶段药品短缺,多数制药企业利润可观,制药企业不断扩大其生产规模,产值是企业的主要衡量指标。,60年代初“反应停”事件,“反应停儿童”,以质量为中心的阶段,60年代初GMP规程的推出70年代引入“验证”这一概念1987年以后,GMP与ISO9000标准结合80年代中期之后,制药企业都制定了公司质量政策,实行质量一票否决权,以营销为中心的阶段,由于制药企业的利润高,很多行业开始介入制药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企业开始注重市场的抢占。80年代起,各制药企业开始重视市场和营销,把20%左右的销售收入用于市场开发和促销。(过剩经济、产品雷同、渠道为王)主要手段有专题讨论会、学术讲座、国际会议、奖学金制度、慈善基金甚至还有回扣、出国访问等不正当手段。,以财务和内部控制为中心的管理阶段,政府控制医疗费用,新药开发难度增加,市场竞争激烈,紧缩开支裁减人员转移生产中心实行企业兼并,企业加强财务和内部管理,创导企业文化、树立企业形象阶段,完全依赖市场、财务控制及内部审计有其负面的影响,比如部门间的不协调、操作过于机械。企业的公共关系,内部的团队精神在市场经济中有其重要的意义。原因兼并、重组中企业文化的冲突经济水平提高,物质/收入的激励下降竞争已经超越了传统国界、土地、资金等有形资源的限制,转为以知识资本、高素质人才为核心的竞争新经济的特点是创新,需要有社会责任的人才,创导企业文化、树立企业形象阶段,日本1984年经济白皮书:“在当前政府为建立日本产业所做的努力中,应该把哪些条件列为首要的呢?可能既不是资本,也不是法律和规章,因为这二者本身都是死的东酉,是完全无效的。使资本和法规运转起来的是精神因此,如果就有效性来确定这三个因素的份量,则精神应占十分之五,法规占十分之四,而资本只占十分之一。”默克制药公司的总裁乔治默克在1920年就说过:“我们要牢记药品旨在治病救人,不在求利,但利润会随之而来。如果我们记住这一点,就绝对不会没有利润;我们记得越清楚,利润就越大。”杨森公司:鹰雁文化强生:泰诺胶囊危机折射企业文化公司的首要责任,是照顾那些使用强生产品或服务的人,无论他是医生、护士、病人,或是母亲、父亲以及任何其他人我们若能照着这些原则来经营,公司股东便能获取合理的报酬。,国际医药经济近况全球经济缓慢复苏:2%-3%世界医药市场保持较高增幅市场规模增长幅度企业购并市场集中度畅销品种新药审批,世界药品市场年均增长率为6%,预计10年内以6%-8%的速度增长。,2002年全球医药产品合计销售收入约为4300亿美元,其中全球处方药销售收入约为4006亿美元。,制药企业市场集中度变化(19952002年),年全球十大畅销药物类别,前十大药物类别的市场份额占全球药品市场的31%,2002年全球销售额20亿美元以上的重磅炸弹药品(单位:十亿美元),销售前20位药品的市场规模约占药品市场总规模的20%,历年FDA批准的新药数目,2002年FDA新批上市的药品数量为78个,比2001年增加13个,其中全新新药实体为17个,数量有所下降,创新性药物开发的难度日益加大。,第二部分 中国医药产业的状况,发展概况规模、增幅生物制药中成药化学制剂原料药特点趋势,概况形成了门类齐全的药品生产体系,是世界第二大原料药生产国,及第一大原料药出口国,多发病和常见病的治疗用药已经能够自给自足1500种原料药,58万吨,其中60+有国际竞争力化学制剂30+剂型,4500个品种全球研究成功的40+生物制剂,我国生产20种中药品种8000+种,60万吨化学原料药、制剂、中药三分天下,总资产各占1/3是工业部门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在37个行业中排名19,我国重点发展的六大行业之一,规模与增长1978年后年均18%,1990S后年均21%,医药产业国退民进,由以国企为主体转为多种经济共同发展:2002年国有(22%)三资(22%)股份制(40%)集体、民营(各7%)产业规模大多数医药企业规模小、生产条件差、管理水平低78%小型企业,14%中型企业,8%大型企业,产品质量和结构标准水平低低水平重复、品种相似;缺乏创新产品;价格、品牌/广告/公关/消费者服务市场结构市场集中度低:2000年前60名的医药企业的集中度仅有35.7%;世界前20、60%2002年,行业利润率9%,中药11%,化学制药8%,生物制药7%,医疗器械13%;但行业亏损面接近25%2004年行业赢利能力下降,原料药10.5%,化药16.7%,中成药14%,生物制药22%,行业16%,流通体制落后,市场操作理念落后利润过高(接近暴利),每100元医院73%生产流通市场化,终端非市场化:卫生体制(医疗服务业的双重属性)三级批发格局被打破,新的有效的医药流通体系尚未完全形成,非法药品集贸市场屡禁不止。加上生产领域多年来的低水平重复建设,致使多数品种严重供大于求,流通秩序混乱企业形象、品牌、广告、营销、售后服务和市场调研等方面的投入低,竞争手段多限于回扣战和价格战;也缺乏联合开拓国际市场的意识与机制。,40,总特征:我国制药工业产量大,产品总体质量水平低;医药流通体制落后,制约产业的发展趋势:竞争加剧、管理规范、购并活跃、区域联动、国际化、大企业/优势企业成为主力,存在的问题产业政策法律制度产业规模与集中度:低水平重复管理水平研究开发水平:创新乏力资金专业人员,产业政策用行政审批权控制医药行业发展合格证与国有医药主渠道的垄断个人不得办药厂、批发低水平、虚高价、回扣未解决多小散乱只是表象,真正原因是药品管理制度落后市场配置资源VS政府配置资源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定期发布行业利润指数和风险指数,指导投资者理性进入加大监管力度,建立健康的竞争环境及合理的退出机制提高现有企业资产利用率,如开放药品委托加工:新药研发单位、国外药品专利;生产能力、利用率、资源整合、成本与价格、监督,43,法律制度逐步确立和完善拿来的多,本地化的少实施、监督不到位,分析思路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关键问题及对策,第三部分 发展思路,“国家竞争优势”钻石模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我国医药产业“钻石要素”的现状,生产要素我国医药研发人才有限,研发薄弱,但我国药学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完成大学教育的人才不断增加我国在研发方面的投入不足,但比例逐年上升资本市场比较完善,产业投资活跃 医药企业的硬件条件和管理水平不断增加,48,需求条件人口、老龄化、疾病谱、经济发展;医保与社区卫生服务;“三农”、农村合作医疗的建立我国国内市场广阔,潜力巨大 我国城镇居民的健康意识在逐渐增强 我国广大农村是潜在的市场,但农村的用药需求和城市有差距,49,相关与支持性产业我国医药各相关产业发展不均衡我国市场经济正处于完善过程中,50,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我国医药企业缺乏现代管理的经验和理念 医药企业竞争意识不高 流通秩序混乱不利于形成公平、有序的竞争,51,政府角色及历史机遇,政府角色政府政策水平不高,调节不力:限价限售、医疗体制、流通体制改革滞后、委托生产、中药品种保护、专利政策;产业规划历史机遇 WTO对我国产业发展的正面影响;新政府关注民生;科学发展观,我国医药产业的”钻石”要素的发展思路(针对短板进行强化)生产要素中人才/资金不足:资源联盟(产学研)、二次开发(美国61%世界药品专利,只有15%创新药物;日本药业;印度药业)、购并、购买专利(风险机构)需求条件相对教好:应势而动相关和支持性产业:产业集群企业管理、竞争水平低下:专业管理人员及企业家市场、现代企业制度、国际化人才国家政策进一步完善:政府职责、行政许可法、依法行政历史机遇:应势而动,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中国重镑药品的特点,常见病:心脑、抗感染 多发病:感冒、消化道用药可零售:有效:“胃痛、胃酸、胃胀”;感康病毒感冒 有特色:定位中小城市:扬子江左克细分市场:吗丁啉(止吐药/治疗消化不良的药物);某药提高免疫力和防高空辐射 斯达舒与“四大叔”价格合理:地奥心血康、吗丁啉,55,谢 谢!,江滨电话:010-82801701-233 010-60878118电邮:,日本的新药研发四个阶段技术引进阶段联合研发阶段自行研发阶段国际化阶段我国的思路资源不足的小型企业采取引进战略,发挥在原料药和仿制药研发方面的经验优势,积累发展资金初具规模、具备一定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外向型企业可以与跨国企业或跨国大制药公司在华的新药研发中心合作,共同研发,进一步增强实力,逐步形成独立的产业研究及市场开发能力,进入跨国大制药公司行列业绩优秀、富有社会责任感的超大型企业要充分利用国家已经建成的新药研发基础平台和其他优质资源、逐步增加投入,自主进行新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