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当代民谣看.ppt
从当代民谣看中国民众的话语表达,湖北大学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曾祥喜,一、现代民谣文本的词语使用频率分析二、现代民谣的高频词语意义及表达方式三、现代民谣文本内的互文性阐释资料来源说明:笔者通过互联网查阅了相关信息,远方出版社没有出版该民谣集,这部民谣集可能是盗号的地下出版物。目前,民谣集基本上没有官方出版业正式出版发行的版本。流行于民间的非电子版本的民谣也仅限于此集和当代民谣。同时,从该书的校对上看,错、讹、漏等现象相当多。从编排体系上看,也不严谨规范,有的民谣有标题,有的却没有,因而无法准确统计该民谣集中的民谣数量。但因其保留了民间原生态色彩,故本论文仍将此民谣集作为唯一的资料来源。,1、词频:,本论文所分析的民谣共计汉字45115个。笔者采用了以“易五码”技术为基础的搜索分词软件,对文本进行分词处理并加以人工干预。有关“词”的判断以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商务印书馆出版,2002。)为标准,另保留一定的固定短语和类固定短语。该文本45115个汉字共计词语7271个,总频次为24259,平均词频为3.3364,平均词长为1.8597。词长与现代汉语一般文本的词长基本一致。,我们可以看出,94.705%的词语分布率为52.117%,也就是说,约95%的词语使用频率不足10次,词语数量大,但分布却不广。与此相反的是,有0.7%的词语使用频率占总频次的28.68%,占总文本的三分之一,高频词集中,且分布较广;另有4.5%的词语其词频也接近20%。本论文将此类高频词作为本论文的研究对象。,2、高频词语的使用情况,为了与现代汉语其他文本进行比较,笔者将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的国家语委现代汉语语料库作为一个参照系。通过统计分析可知,这些高频词或次高频词各自平均分布率分别是0.347952%和0.215531%,现代民谣中的这些高频词与一般性文本中的出现机率差别甚小,仅有1.61439%。但两者分布率之比平均却高达104.6291倍之多,这说明上述词语在现代民谣文本和语料库中的分布率绝对差异非常大,最高达近800倍。另一方面,上述高频词和次高频词在现代民谣中的总分布率是35.364%,超过了三分之一;而相同词语在语料库文本中总平均分布率只占总文本的1.175%。,上述现代民谣文本中的高频词和次高频词出现率与语料库文本出现率相比超过100倍的词语高达22个,可以说这些词语代表的现代民谣文本的词语使用倾向,集中表达了民众话语的词语频率特征。现代民谣文本中的高频词语在分布上与语料库文本呈现差异(100倍及以上)的词语依次是:炒喝怕男人假算酒网越权拍钱吃忙难办年代行干少干部别,1、“炒”在现代民谣中的应用,其分布率与语料库文本相比高达789倍。在现代民谣文本中,具体运用如下:单音节的“炒”32例,其中,烹饪方法之一,2例。炒作,29例。解雇,1例。其中,义项“炒”词用法大多与名词性词语组合成动宾短语,股票、房地产、名人、广告美元、领导、明星、大款、作家、经理、美人、绯闻都可“炒”,甚至“我”、“他”普遍大众也能炒。除了单音节的“炒”外,还出现了复合式“炒”族词,“爆炒”、“爆炒风”、“炒房”、“炒股”、“炒卖”各1例,“炒作”2例,“炒成”、“炒功”各3例,类固定短语型“炒”族词,“炒字歌”、“七炒八炒”、“三炒两炒”、“一炒成名”各1例。,2、“喝”、“吃”和“酒”等在现代民谣中的应用,其分布率与语料库文本相比分别高达315、145和217倍。在现代民谣文本中,“喝”共出现了128次,“吃”出现了138次,“酒”出现了40次。(1)单音节词“喝”:特指喝酒,124 例。把液体或流食咽下去,4例。除此之外,还有复合式词语和类固定短语,“吃喝费”、“吃喝嫖赌舞”、“吃喝玩乐”“吃喝玩乐者”、“吃喝星”、“喝光”、“喝醉”各1例,“吃饱喝足”2例,“大吃大喝”3例,“吃吃喝喝”、“吃喝风”、“吃喝嫖赌”各4例,“吃喝”13例,“喝酒”15例。,(2)单音节词“吃”:在现代民谣中,“吃”义项有三:把食物等放到嘴里经过咀嚼咽下去,共105例。单用50例;作宾语,“请吃”,22例,并举应用,16例;“吃”宾语,3例;“吃”补语,16例;“吃”中心语,1例。依靠某种事物来生活,29例,多为依靠某种权势“吃公”。在某一出售食物的地方;按某种标准吃,共4例。除此之外,还有复合式词语或短语,如“吃瘪”、“吃不开”、“吃醋”、“吃得开”、“吃掉”、“吃喝费”、“吃喝嫖赌舞”、“吃喝玩乐”、“吃喝玩乐者”、“吃喝星”、“吃皇粮”、“吃苦”、“吃苦头”、“吃垮”、“吃拿卡要”、“吃堑”、“吃素”、“吃香”各1例,“靠啥吃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各1例,“吃饱喝足”、“吃出”、“吃菜”、“吃回扣”各2例,“白吃”3例、“大吃大喝”3例,“吃吃喝喝”、“吃喝风”、“吃喝嫖赌”各4例,吃亏6例,吃药7例,吃饭12例,吃喝13例。,(3)单音节词“酒”:汉语中此词只有一个义项(除用作姓氏外)。在现代民谣文本中,多单用,共38例,另4例为其他组合。除上述词语外,“酒”作为语素中的一个音节,4例,“酒吧”、“啤酒”等各3例,“啤酒肚”1例。“酒”用作复合式结构词语中一个语素,共88例。偏正结构中心语素,“川酒”、“老酒”、“烧酒”、“水酒”、“药酒”“喜酒”、“美酒”、“名酒”、“假酒”等各1例,“好酒”、“红酒”、“黄酒”、“烈酒”等各2例,“白酒”4例,“小酒”5例;偏正结构中的修饰语素,“酒场”、“酒德”、“酒风”等各1例,“酒店”、“酒鬼”、“酒精”、“酒量”、“酒楼”、“酒桌”等各2例,“酒席”3例,“酒瓶”4例,“酒杯”6例;用于联合结构中:“酒肉”、“酒烟”、“烟酒茶”各1例,“烟酒”4例;用于动宾结构中:“买酒”、“酗酒”各1例,“喝酒”15例;用于短语中:“酒逢知已”、“酒肉先行”、“觥筹美酒”、“花天酒地”、“下酒菜”等各1例。,3、“权”、“钱”在现代民谣中的应用,其分布率分别是语料库的182、151倍,使用频次分别是41、89次。在现代民谣文本中,“权”“钱”并用或间隔并用情况较为普遍。(1)“权”,单用,2例;动宾结构中的宾语部分,15例,其中,“有权”12例,“无权”3例;并举,4例;主谓结构中的主语部分,2例;偏正结构中的修饰语,1例;偏正结构中的中心语,17例。另外,由“权”构成的复合结构还有“放权”、“揽权”、“巧弄权术”、“权力”、“权利”、“权钱交易”、“争权夺利”各1例,“实权”、“有职有权”各2例,“特权”3例。,(2)“钱”,多为单用,共55例;动宾组合中的宾语,21例,“有钱”10例,“没钱”4例,“没有钱”2例,“来钱”3例,“借钱”2例;编正结构中的中心语,3例;多层次结构中,3例;介词短语是的名词,7例。此外,“钱”还用于下列复合结构中,“出钱”、“赌钱”、“发钱”、“管钱管物”、“换钱”、“敛钱”、“赢钱”、“拿钱”、“缺钱”、“输钱”、“谈钱”、“值钱”、“无钱无女”、“有才无钱”、“钱包”、“钱袋”、“钱物”、“钱眼”、“现钱”、“小钱”、“摇钱树”、“权钱交易”等各1例,“花钱”、“捞钱”各2例,“金钱”“掏钱”各4例,“大钱”、“钱财”、“挣钱”各5例,“赚钱”6例。,4、“怕”在现代民谣中的应用,其分布率与语料库文本相比高达304倍。在现代民谣文本中,共出现96次。具体运用如下:单用,10例。组合形式有“的”字结构,如“怕的(是)”7例。其余79例均是组合形式的“动宾”。其中,谓词性宾语,62例,大多数是短语,包括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和主谓短语;名词性宾语(含“的”字结构),7例。在现代民谣文本中,动词“怕”的谓宾动词用法多于其体宾动词名宾动词用法。值得一提的是,有32例是与否定副词“不”组合,并且在文本中形成语义上的对比。,5、“男人”在现代民谣中的应用,其分布率与语料库文本相比高达274倍。在现代民谣文本中,共出现62次。具体运用如下:单用,1例;主谓短语中的主语部分,34例;偏正结构中的修饰语,5例;偏正结构中的中心语,18例;联合短语结构,3例;介词短语结构,1例。从上述组合可以看出,“男人”大多作为话语的主题或焦点出现。,三、,文本的生产和文本的解释,存在着具有特殊意义的“社会认识的”方向(费尔克拉夫,1992,2003)。作为当代民众话语实践的现代民谣文本分析,主要观照文本中那些异于一般性文本的高频词。由于文本的生产分配和消费过程都是社会性的,这些高频词的解释或消费也需要让我们再回到文本中来,需要我们关联到话语产生的经济政治等社会背景来理解话语本身。,1、“炒”,现代民谣对当代社会的炒作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揭示。体现在政界,仍是“炒政绩”,为了追求政绩,使用虚报数据,诸如财政收入、GDP总量、国民收入、计划生育等都玩数字游戏。炒作对象也具体化到了一个个的“人”,“炒”字歌“电视经常炒领导,开会剪彩作报告,长篇大论多官话,实事一件难办到;小报经常炒明星,形象生动演艺精,摇头摆臀乱作态,嘴尖皮厚腹中空;广告经常炒大款,乐善好施心肠软,表面一副君子相,心狠手辣只弄钱;文坛经常炒作家,人家不夸自己夸,互相吹嘘连环捧,你炒我来我炒他;国企经常炒经理,回天有术力无比,肥了方丈垮了庙,屁股一拍溜之吉”。炒作的真正动力则源于利益驱动,“炒卖名人发大财,无本生意利滚利,世界名人中国造,空前绝后跨世纪”。“爆炒风”的流行,也得益于炒作之易,“哑嗓唱首通俗歌,小报一炒成歌星;诌段笑话绕口令,三炒两炒成笑星;参加几次足球赛,七炒八炒成球星”。这种“是非大颠倒”的“炒功”是现代民谣所批讽的话语焦点之一。,当“炒”义项为“炒作”之意时,多具有一定的贬义色彩,除“炒股票”。它的贬义色彩的消褪,与它本身全民化有关系。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最新(2008年7月)公布的数据显示,沪深两市股票账户总数达到11954.54万户,其中有效账户数为10012.67万户。另一方面,我们从博客总排名(08年4月29)有关数据可以看到,搜狐网总排名第一即为证券投资名博,且前10名中6名都是证券投资名博,同期新浪网博客前10名中有4名也都是股票类名博,由此可见投资证券类博文受欢迎、投资证券名人受追捧的程度。中国股市经过10多年的发展,拥有了庞大的股民群,也正是在股民的不断扩大化中,“炒股”、“炒股票”语义上也不断地中性化。基于目前超过1亿户股民的现状,“炒股”以后仍将是中国民众的话语焦点之一。,2、“吃”、“喝”和“酒”:,“吃喝”风摩全国,无人不会,无处不在,无时不喝。“工农商学兵,都刮吃喝风,东西南北中,无处不吃公”,“夜夜客常满,日日酒不空,喝来又喝去,都是喝阿公”,“团结你我他,共同吃国家。你吃他也吃,为何我不吃?不吃白不吃,吃了也白吃。白吃谁不吃,白痴才不吃”。“下去视察请吃,上来汇报请吃,干部上任请吃,人员请调请吃,公司开张请吃,企业倒闭请吃,项目上马请吃,工程下马请吃,道路破土请吃,道路竣工请吃,会议开幕请吃,会议闭幕请吃”,“致富请吃,扶贫请吃,庆功请吃,挨罚请吃,认捐请吃,救济请吃”,“节庆请吃,没有节庆弄个节庆也吃”。“一天两顿喝,不喝就难受。越喝越能喝,不醉不罢手”。,“吃喝”是当代国人公共的重要手段。“公关公关,无酒不沾,友谊友谊,酒来垫底”,“兵马未动,酒肉先行。个个灌醉,路路打通”,“不吃又不喝,经济难搞活”,“小吃小办,大吃大办,好吃好办,不吃不办”,“酒杯一端,政策放宽,筷子一举,可以可以,吱溜一响,有话好讲,香烟一衔,各事好谈”,“酒足饭停,不行也行。饭饱酒醉,不对也对”。也是当代中国人衡量人际关系亲疏远近和人品高低的重要尺度。“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感情薄,喝不着。感情厚,喝不够。感情铁,喝出血”,“酒逢知已千杯少,能喝多少算多少。喝多喝少要喝好,会喝不喝就不好”,“酒量是胆量,酒瓶是水平。酒风是作风,酒德是品德”。,“吃喝”也成为当代中国干部莅选的一个重要标准。“一口全喝光,这样的干部能沾光;一口喝一半,这样的干部再锻炼”,“能喝八两喝一斤,这样的同志可放心。能喝一斤喝八两,这样的同志要培养。能喝白酒喝啤酒,这样的同志要调走。能喝啤酒喝饮料,这样的同志不能要”。因为“吃喝”是革命的象征,“甘为革命献肠胃,革命的小酒天天醉”,“吃喝为了本单位”,“只要为集体,咋喝咋有理”,“不贪污,不受贿,吃吃喝喝有啥罪?不吃不喝,怎么工作”,“只要两袖清风,何惧一肚子酒精”。无论这类民谣以干部口吻自嘲或普通民众口吻讥讽,都说明了“吃喝”是当代民众话语的最主要的焦点。,3、“权”,与“钱”:,在现代民谣中,“权”“钱”并用出现,“行贿者瞄的是权,受贿者瞅的是钱;贪污的都是管钱的,受贿的都是有权的”,“用手中的钱,去买人民的权;再用人民的权,去赚更多的钱”,“有权不捞白当官,权钱交易致富快”,“钱权交易称下海,十年实权成富翁”,“你给我封官,我把钱你用”,“贪财先谋官,有权就来钱”,“在权与钱中游来游去”,“贪官贪,钱加权”,“有人笑廉不笑贪,有权不捞白当官”等等,无不在诠释当代社会的权钱关系。,从两者的语序关系看,“权钱交易”较之于“钱权交易”更为普遍,有权即来钱,但有钱未必有权。在“官本位”现象比较普遍的中国,特别是中国市场经济的转轨某些缺陷,为权力的市场化提供了体制上的可能。计划经济时代,虽然整个社会资源基本上由行政权力支配,行政权力及其大小决定了社会资源的分配方式及其大小,但由于没有市场体制,权力没有合适的方式转化为货币或个人财富,“权钱交易”无法有效实现。但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转轨过程中,掌权者可以通过控制、扩张、攫取国家资源分配的方式,在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与相关法治建设滞后的情况下,同时借助市场交易货币化、期权化、国际化、金融资本化等条件,以倒卖批文、倒卖国家控制的大宗商品,或通过证券市场的审批权等等,迅速实现了权力到货币的转化,权钱交易在时间与空间上都得到了空前而巨大的释放与扩张,社会财富通过种种权钱交易流入权力者手中。可以说,转轨过程中的某些体制上的缺陷给权力转化为货币提供了便利条件。由权力而导致的社会财富不均、贫富悬殊不断加大应该说是当代社会普遍的“仇富心理”的主要原因。,现代民谣对“钱”的阐释,除了上述与“权”并举例外,充满了对“钱”的膜拜,“唯钱论”的充斥其间,“天大地大,不如钱的面子大;河深海深,不如钱的面子深;千好万好,不如钱这东西好;爹亲娘亲,不如钱这东西亲。钱这东西本领大,实在是大;天大困难也不怕,谁也不怕;钱这东西一声吼,雷鸣般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筛糖般抖。钱这东西总是挥手指方向,人换思想的同时脸也换样。钱这东西脾气如今天天长,我的颂歌只好天天唱”。这类的拜金主义话语在现代民谣中得到了尽情的释放和宣泄,诸如“为钱难顾耻与辱,如今笑贫不笑娼”,“只要能把大钱赚,道德良心不要了”,“有人笑诚不笑奸,不奸咋赚昧心钱?”等等,似乎昭示着我们当代民众的话语进入了一个拜金时代。现代民谣揭露了“一切向钱看”的不良现象,美好的爱情只是童话:“如果你是有钱的,我们还是有缘的”;学校教育不再神圣、公平,“文凭也能用钱买”;理想也不再崇高,“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途”。,4、“怕”:,社会各色人等都有所“怕”,不同职业、不同行业所“怕”都各有其特点。“病人说,不怕大夫开刀,就怕大夫开口;司机说,白天怕执法的,晚上怕犯法的;小姐说,不怕老头盈门,老头越多越好;上帝说,不怕宰我,就怕宰钱;校长说,不怕学生富贵,就怕教师清贫;贪官说,不怕后门受贿,就怕东窗事发”。更多的担心和恐惧来自于现行体制内的缺陷。在干部人事任免体制方面,对于一般基层干部们而言,“不怕苦干,就怕苦熬,不怕大干,就怕白干”,因为“工作再差也不怕”,也“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不怕内部通报,就怕公开登报”。,5、“男人”:,总体上看,现代民谣对于“男人”的阐释具有它独特的视角“情色”。“男人”在现代民谣的界定,“男人二十岁叫奔腾;男人十岁叫日立;男人四十岁叫正大;男人五十岁叫松下;男人六十岁叫微软;男人七十岁叫联想”。“男人三十小狮狗,甜言蜜语常在口;男人四十看门狗,一见老婆就发抖;男人五十是疯狗,一见女人咬一口”。否定性的界定从另一个角度对“男人”进行了诠释,“男人不坏,有点变态;男人不骚,是个草包;男人不花心,绝对有神经;男人不流氓,发育不正常”。,男人的追求和理想不再是具有任何的积极意义,也富于情色色彩,“大奶的胸怀,二奶的脸盘,情人的激情,小姐的随便”。“天上纷纷掉钞票,美男个个都死掉。美女脑子都坏掉,哭着喊着要我泡”。现代潇洒男人的标准则是“二两三两咪咪,三步四步跳跳,五梭六梭摸摸,七嘴八舌搭搭,九万十万拿拿”,能喝酒,能跳舞,能打牌,能说话,还能挣钱,吃喝玩乐赌似乎成了他们人生的终极目标。男人的无奈与苦恼即便与婚姻家庭有关,但更多的影响因素则来自其外面的花花世界,“讨老婆乏味,找小姐太贵,搞情人太累”,无奈只有“不结婚最实惠”。令男人们感到窝囊的是“老婆被泡,贴子(情人)被撬,一打麻将就点炮,头一次点小姐就被举报”。,四、现代民谣文本的互文性,费尔克拉夫将“互文性”区分为“明确的互文性”(manifest intertextuality)和“构建的互文性”(interdiscursivity)。当代民谣文本中所表现出的“互文性”既有“明确的互文性”的一面,也有“构建的互文性”的一面。在它的话语实践过程中,其生产文本、解释文本和消费文本过程,包括其成员资源,都可以从“构建的互文性”和“明确的互文性”方面加以分析。,1、现代民谣的话语生产者及其“构建的互文性”,现代民谣文本的话语生产者与其他文本相比,它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不具名的社会群体。民谣的非体制性或非合法化使得民谣作者不署名成为一种必然。民谣是一种自发性的匿名社会评价。民谣的创作主体多为普遍民众,他们的社会地位或角色决定了他们的反权力或反权威性的特点,因而他们在话语表达方式上,多采取了一种“戏谑”式态度,通过富含一定思想精神的话语实现意识形态的建构,以完成他们对政治制度、社会秩序、道德伦理的冲击与抗争。这种强烈的具有意识形态建构色彩的话语,作为话语实践的方式,很大程度上是意识形态化的东西,尤其是他们总处于与官方真理的对话中,因此,大多采用诙谐讽刺作为主要的话语表达手段,通过这种“委婉的反抗”以避开直接的对话,以消解话语权力不平等所带来的压力。,身处社会底层的普通民众,都能意识到他们话语的“卑微性”,但这种“卑微性”并不能抹杀它的“干预性”,特别是对社会政治道德伦理等现象的干预。这种两性色彩使得民众话语在社会政治进行评价时,都是针对行政客体而非行政体系自身,而且是侧重于对以行政人员为载体的行政价值系统的评价,侧重于对行政人员行政实践的过程及其效果、行政主体的素质水平技能、行政主体的行政理念良心和态度等作价值考量,以判断“官”是否满足了“民”的价值期望(刘祖云,2003)。民谣话语的“干预性”体现在具有一定反思性色彩的否定形式。现代民谣中大都是暴露性讽刺性民谣,对政风的评价也呈现明显的否定色彩,而鲜有肯定性的评价。但无论怎样的否定,都不会涉及国家政治体制系统,从本质上说,并不具反社会性。,当代民众对社会道德的冲击在现代民谣中体现出一种“狂欢式”的纵情。在作为话语实践的意识形态构建中,除了广泛的对现行行政现象的否定外,也尽情的放逐了自己“非道德化”的伦理观,使现代民谣保留了尽可能多的原生态,以直录生活现象感受和社会心理的方式表达他们的精神话语,并通过隐喻、双关、借代等手法实现情感的意淫。如果说对时政的评价表达了民众对社会现象的普遍认知,那么放纵的情色描写或渲染则表达了他们对纵欲的认同,以夸张式的“卑微”将自己的话语放逐于情色之中,淋漓尽致地彰显出亚文化中痞俗的一面。普通民众的道德伦理的意识形态构建因其文化资源的局限,表现出形而下的非正常化、散漫式的方式,虽然不是绝对地反对道德判断的合法性,但它将道德判断在其生产过程中中止,刻意保留出一个具有想象力的空间,创造出一种可即时传播的意淫大场域,这一点在通过手机短信方式传播的民谣中体现得最为彻底。民谣文本中富含着浓重的情色宣泄,在某种程度上,它是那些边缘的非主流话语群体表现出的一种对抗,即对权势的主流话语进行分化甚至颠覆。,2、现代民谣的话语生产消费过程及其“明确的互文性”,现代民谣的生产再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明确的互文性”突出表现就是对权威或权势文本话语的“戏仿”。“新民谣中的仿拟是一种文化认同与叛逆的协调结果,就是说仿拟既想借助现成语句的表现力和影响力,又想表现自己的别出心裁,又想吐露民众的心声”。(侯友兰,2003)因此,他们仿拟那些曾经对他们具有深刻影响的文本或话语,在权势文本中进行自己的话语生产,阐释本群体的话语主题。在仿拟之作中,具有深刻影响意义的仿作当属毛泽东的诗作。在现代民谣文本中有两首都是仿沁园春雪。我们说它是仿毛泽东,而不是一般意义“沁园春”词的创作,除了词创作所要求的篇章结构上的一致外,更关键性的因素是因为文本基本上借用毛泽东的句式。,毛泽东话语作为中国权势话语影响中国当代民众话语不仅体现在上述现代民谣。由于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和沁园春长沙以及七律长征进入中学语文教科书作为必学篇目已有近半个世纪,它以其权威性的影响力影响了当代中国民众少年至中年几代人,无论是作为话语文本还是语文教学文本,它是一种典型的权威文本。从笔者收集到的仿拟毛泽东文本的网络民谣来看,数量之多是其他文本所没有的。从心理认知角度看,“互文性”是建立在共有认知基础上,在话语消费过程中,因其共有认知而使得话语消费或交流成为可能,而同时也正是这种共有认知进一步生产或扩大了话语的传播或消费,这种共有认知语境是当代民众普遍接受而可理解的语境,因而在某种程度上,这种仿拟是对权势文本的一种肯定式否定。,毛泽东词作中的某些句式成为当代民众的一种新的意识形态符号。他们通过对毛泽东话语的自觉或半自觉的引用,而形成一种构建自己话语意识形态的力量,用诉诸于嘲讽戏谑的方式保持了一种模糊的“草根”意识或民间意识,以颠倒或颠覆性的思维方式来实现和捍卫自己的话语权。,余论:,与中国传统民谣相比,现代民谣更具有反传统反权威反主流精神,其对意识形态的解构是传统民谣所不曾具备的。民谣的“民众意识”虽构成历史中稀有而独特的民众话语和底层叙事,但“民众意识”的“韧性”与历史中某一类社会事实具有一致性,而且也不是民谣的全部,以诗经为代表的古代谣谚是以其代表“民意”为假定的官方话语,其他诸如古今风谣、古谚谣以及二十五史谣谚通检,虽然绝大多数的民谣皆为政治和社会性主题,但“考察这些民谣的内容和产生、传播的背景,我们很难在其中找到一个民的完整形象”。(向德彩,2008)在现代民谣文本中可以看到,当代民众试图通过解构主义的方式对主流社会种种潜规则或现象来表达自己的主体意识。从前所论述的高频词使用情况看,当代民众所关注的热点社会问题主要集中在揭露社会政治客体干部腐败现象,诸如干部吃喝风、炒作风、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等等;另一个焦点则是道德滑坡现象现代流行的情色文化,男人女人们的情欲放纵、贪欢享乐。,现代民谣文本与后现代主义的合流主要表现试图在解构中完成其意识形态的构建,但这种意识的表达并不具备相对科学的建构性,这固然有民谣的“集体的无意识”天性成分因素,但表现在话语中是文本漂浮在嬉戏与玩弄词语,对于所要批讽的对象,无论是腐败现象还是道德问题,其批讽都止于现象的表层直录,玩味文字,文本宛如一意淫场域,如其说是批讽,还不如说是体味这种情色文字所带来的感观上的刺激快感。其对于传统道德的颠覆力量远大于其建构努力。现代民谣中弥漫着浓重的情色描写,表现出享乐主义倾向,物欲化成为这一群体的共同追求。在文本中所表现出的如对道德滑坡现象,既不具有理想主义的乌托邦色彩,也不具有理性主义的理智而冷静的评判,相反,其折衷主义、去中心化、去等级化倾向在文本中尽情狂欢,因而,使得其构建意识形态的努力显得苍白而无力。,当代民众话语所表现出的解构的功能与建构的意图形成了强烈反差,它贯穿于文本的生产、解释与消费整个过程。现代民谣的传播最流行的方式的手机短信,在文本生产等一系列过程中,生产、解释与消费无法严格区分,文本能够广泛普及流行就在于在消费过程中个体对所传播的文本进行了解释或再生产,由此也刺激了文本的进一步消费。现代民谣文本之所以能够的大量普及传播消费原因就在于该群体的共同意识的一致性,对于社会诸多现象的揭示缺乏批判精神,相反,更多的是对物欲享乐的玩味、津津乐道。因此,现代民谣文本或者说当代中国民众话语不再具有建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为解构而解构。,谢谢大家!请多加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