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考试题谈《实验化学》的复习策略.ppt
从高考试题谈实验化学的复习策略,13题:A仅用溶液便可鉴别亚硝酸钠和食盐B重结晶时,溶液冷却速度越慢得到的晶体颗粒越大,一、09-11年浙江省高考实验化学题回顾,8题:A.变色硅胶干燥剂含有CoCl2,干燥剂呈蓝色时,表示不具有吸水干燥功能10.题:将NaCl溶液滴在一块光亮清洁的铁板表面上,发现液滴覆盖的圆圈中心区已被腐蚀而变暗,,11题:B.可用新制的Cu(OH)2悬浊液检验牙膏中存在的甘油C.纸层析实验中,须将滤纸上的试样点浸入展开剂中12题:D.氧化铝溶于NaOH溶液:,一、09-11年浙江省高考实验化学题回顾,26题:(4)A.Na2S2O3(化学性质)(5)对含Fe2+较多的食盐中的Fe2+检验(固体中离子的检验)28(15分):二苯基乙二酮制备,28(15分)粗硅与氯气反应生成四氯化硅(实验室气体制备与工业问题结合),25.题:(5)设计,探究生成可溶性盐的成分(固体混合物的检验)27(15分):氧化铜为主要原料合成 Cu(NH3)4SO4H2O(基本操作与工业制备),纵观三年高考化学实验题呈现以下特点:,重点考察学生对常见仪器使用和名称的书写、基本实验操作方法的掌握、实验原理的深度解析、实验现象的观察、以及实验方案的设计。选择题及部分填空题的内容直接取材于实验化学课本,以“拉分题”面目出现的实验题,在原理、方法上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或者有新信息。但在课本中总能找到它的缩影,只不过题设方式不同,是多个实验的综合。重视实验制法与工业制法的整合。,一、明确考试说明中化学实验的基本要求、能力要求与实验化学中内容的关系:,1.了解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了解实 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基本要求),2.了解化学实验的绿色化和安全性要求,树立绿色化学思想,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 防和处理方法。(基本要求),3.掌握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初步掌握测定溶液pH的方法。(专题6),4.了解中学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初步掌握天平、酸碱滴定管等仪器的使用方法。初步了解中和滴定的原理和方法。,5.能根据物质的特性,运用过滤、蒸发、蒸馏、结晶、萃取等方法分离和提纯常见的物质。了解层析是一种分离和提纯物质的方法。(专题1),6.能对常见的物质进行检验和分析。初步了解常见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检测方法,并初步掌握其操作技能。(专题3),7.了解对物质进行定性研究和定量分析的基本方法。(专题2、专题6),8.认识反应条件控制在化学实验研究中的意义,初步掌握控制反应条 件的方法。(专题4),一、明确考试说明中化学实验的基本要求、能力要求与实验化学中内容的关系:,12.能通过化学实验收集有关数据和事实,并科学地进行分析和处理。(能力要求),10.能发现生产、生活和化学实验研究中有意义的化学问题。(能力要求),11.能绘制和识别简单的实验仪器装置图。能根据具体情况设计解决化学问题的实验方案,并能对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分析、比较、优化 和改进。(能力要求),一、明确考试说明中化学实验的基本要求、能力要求与实验化学中内容的关系:,9.了解常见气体和一些简单化合物的制备原理和方法。(专题7),策略:,对考试说明进行认真解读,了解考查内容和能力要求。实验复习中应以考试说明为依据,以中学化学教材中的实验知识为载体、对考试说明中的知识进行归纳和仿真,辨析有关概念,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同时挖掘教材内涵,化解难点,使知识网络化、系统化。,二、加强实验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的训练,提高实验的基本素质,知识热点如:有关分离和提纯的操作:过滤、蒸馏、分液、萃取、蒸发、结晶、(洗涤、干燥)。气体的制备:发生、净化、收集、尾气吸收、防倒吸装置(安全瓶)。基本操作:滴定、溶液配制、浓硫酸稀释、喷泉实验、气密性检查。仪器的使用:滴定管、容量瓶、分液漏斗、量筒。,更多要关注实验化学中特有内容的整合:,实验化学中新增内容:试样(有机物)中得到离子(I-)的样品处理方法;纸层析(如:11年28题(5)问);减压过滤;倾析法;固体物的定性(量)检验方法(苯酚与钠反应)(如:10年25题(5)问,探究可溶性盐的成分;11年26题(4)问检验该加碘盐中的Fe2+。)检验控制晶粒生长的条件及大小(09年和11年);恒温蒸发结晶(表面出现晶膜带水晶体)与降温冷却结晶(晶体有是否有水);电子天平;pH计;沉淀(晶体)洗涤及其是否洗净检验;定量分析;气体的倾倒;抽气;移液管;反应终点(快慢)的判断;三颈烧瓶(如:11年28题(1)问其名称)。,策略:,重视新增实验操作,分析其原理,掌握其要点及应用;开发仪器装置的多功能,培养创新能力。,三、关注知识预备,完善知识结构,发展学生信息处理能力,实验化学中新增知识点:I-与过量Cl2 或H2O2 的反应;Ca2+的检验;铜氨溶液;Fe3+、Fe2+的另类检验(产生普鲁士蓝沉淀);Al3+的配合物(Al(OH)4-、AlF4-);多羟基物质与新制Cu(OH)2 溶液;NO2-的性质;硫代硫酸钠与性质;ClO3-的检验;阿士匹灵的合成反应;氯、硫元素的检验等。,如:(2011浙江理综)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变色硅胶干燥剂含有CoCl2,干燥剂呈蓝色时,表示不具有吸水干燥功能(考查变色硅胶干燥剂)(2011浙江理综 26题(3)A.Na2S2O3 为稳定剂),如:(2010浙江高考理综)13.某钠盐溶液中可能含有,等阴离子。某同学取5份此溶液样品,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考查NO2-的性质与检验),旧知促新知。用已学的化学反应原理(氧化-还原、平衡移动等)和化合物的性质去分析、去理解。回忆巩固了旧知又促进理解、拓展了新知,提高学生碰到新反应的处理能力。,策略:,四、重视实验基本操作、实验室制法与在工业生产及流程的整合,如:专题1 海带中碘元素的分离(碘水中碘的提出是否要用萃取分液,还是反萃取蒸馏);专题5铁钉镀锌(锌离子得电子还是氢离子);专题7阿士匹灵的合成等。如:11年“化学与技术”模块16题(3)阳极氧化能使金属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以稀硫酸为电解液,铝阳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如:09年28.粗硅与氯气反应生成四氯化硅(实验室气体制备与工业问题结合)如:10年27.氧化铜为主要原料合成 Cu(NH3)4SO4H2O(基本操作与工业制备结合)与(专题7莫尔盐的制备),了解工业生产需要考虑的各个方面特点(生产成本、设备、环保、可行性、循环利用、废物处理等)与实验室的异同点,形成对工业生产的评价,把实验线进行迁移,形成工业生产线应对策略、解题方法。,策略:,五、重视化学反应原理的应用,提高探究能力,关注新课程标准,引导学生回归教材,从新的视角、新的高度对实验化学上的每一个学科探究进行再认识,再学习,多问几个为什么,以“常规加创新”的方式把课本中的科学探究与实验方案的创新设计相结合,如:硫酸亚铁铵、硝酸钾晶体的制备实验的创新研究(定量、平衡移动)。专题5 铜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如:(2010浙江理综)27.一水硫酸四氨合铜()的化学式为Cu(NH3)4SO4H2O是一种重要的染料及农药中间体。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以氧化铜为主要原料合成该物质,设计的合成路线为:相关信息如下:(略)(略)(略)请根据以下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方案1的实验步骤为:a.加热蒸发 b.冷却结晶 c.抽滤 d.洗涤 e.干燥 步骤1的抽滤装置如图3所示,该装置中的错误之处是;抽滤完毕或中途 停止抽滤时,应先,然后。该方案存在明显缺陷,因为得到的产物晶体中往往含有 杂质,产生该杂质 的原因是。(2)方案2的实验步骤为:a.向溶液C中加入适量,b.,c.洗涤,d.干燥 请在上述内填写合适的试剂或操作名称。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步骤c的洗涤液是。A.乙醇 B.蒸馏水 C.乙醇和水的混合液 D.饱和硫酸钠溶液 步骤d不宜采用加热干燥的方法,可能的原因是。,平衡移动、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这些内容都是和实验有密切联系的。在高考复习的教学中尽量还原、复原课本实验,尽量将课本实验综合化是重要的复习思路。,策略:,六、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重做这些实验并不是简单重复地做一遍,而是要求用新视角重新观察、审视已做过的这些实验。每个重做的实验做到“一个了解、五个会”。即了解实验目的、步骤和原理;学会控制条件、学会使用仪器、学会观察分析、学会解释结果得出相应结论以及学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同时还要培养七种意识,即:动手操作意识;安全意识;规范化意识;环保意识;质量意识;定量意识;创新、质疑意识。,实验目的:海带中碘的分离与提纯;牙膏和火柴中某些成分的检验;食醋总酸的测得。实验原理:反应条件的控制(几个变量)。,让学生成为化学实验中真正的主体,重做、重审视实验。不能在教学中以多媒体视频或动画的方式进行实验教学,甚至讲实验。,策略:,谢 谢!请多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