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课程岗前培训第六讲.ppt
第六讲 高校的学科、专业和课程,一、学科与学科设置(一)学科概念 学科是基于学问性质划分的学问分支、教学科目或学界组织。我国把知识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三个大类。(二)学科设置 是国家和高等学校对学科的安排。分为国家层面和高等学校层面。,高等教育学,第六讲 高校的学科、专业和课程,二、专业(一)专业的概念 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专业是指某种职业的劳动特点和职业特征。狭义的专业是指高等学校或科研院所根据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分门类别地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单位。特点:专业是高校的基本教育单位 专业是以学科分类为基础的 专业是与社会职业相适应的,高等教育学,第六讲 高校的学科、专业和课程,(二)专业构成(三个要素)1、培养目标 是指各专业根据社会需要和学科特点而确定的对学生应达到的基本素质和业务规格的特殊要求。2、课程体系 是课程与课程之间的有机组合。3、教育主体 指教师群体与大学生群体,高等教育学,第六讲 高校的学科、专业和课程,(三)专业培养目标制定应考虑的因素(依据)1、专业培养目标要与教育方针、高等教育目的、高校培养目标和国家的学位条例相一致。2、专业培养目标要体现德智体美协调发展的要求。3、专业培养目标要体现高校层次、规格的差异性。4、专业培养目标要使专业人才质量规格具有国际可比性。,高等教育学,第六讲 高校的学科、专业和课程,(四)什么是专业特色?从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角度阐述如何办好特色专业?专业特色是指各高校所办专业在同类专业中具有的优长之处和特殊之处。专业特色具有相对性、动态性和积淀性特征。它最终表现在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在社会中的适应性和竞争力。高校要办好特色专业,应该从理论结合实际的角度着力做好以下工作:,高等教育学,第六讲 高校的学科、专业和课程,一、特色专业培养目标要符合社会需求。特色专业建设要与当地经济紧密结合,积极瞄准市场需求,以地方支柱产业和基础产业为依托,围绕区域经济进行特色专业建设,课程体系设计合理,不断更新和丰富专业内涵。二、要抓好师资队伍,努力造就一支特色教师富有教育、教学特色的双师型、特长型、专家型骨干教师队伍。,高等教育学,第六讲 高校的学科、专业和课程,三、特色专业建设需要有创造性。应目光长远,从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求出发来设计特色,要有创造性,掌握最新教育、教学改革动态,站在改革最前沿,科学地、创造性地确立特色专业不同时期的特色。四、有完备的物质基础做保障。要有适合特色专业办学的硬件环境。,高等教育学,第六讲 高校的学科、专业和课程,(五)专业划分及应遵循的原则 专业划分是指以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为依据,把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单位分成不同类型。应遵循的原则 以学科为基础的原则 职业适应性原则 独特性原则 层次性原则,高等教育学,第六讲 高校的学科、专业和课程,(六)专业内涵建设的主要内容1、专业培养目标建设要符合学科发展趋势、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符合人才成长规律。2、专业课程体系、内容和方法建设要围绕培养目标进行调整、优化、充实和改进。3、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要在教师的年龄、学历、学位、职称、学缘等方面优化和提高。4、专业设施建设要加大投入。5、专业管理建设要建立健全制度、提高管理素质和技能、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高等教育学,第六讲 高校的学科、专业和课程,三、课程(一)课程的概念 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课程是指被列入教学计划的各种科目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的总和。广义的课程是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设计的一切条件和一切活动的总和。说明:以前称教学计划,现在称人才培养方案,高等教育学,第六讲 高校的学科、专业和课程,(二)课程目标(简称为课标)课标是高校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是高教目的和专业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标志着在特定阶段学生发展可望达到的程度,包括理论知识掌握的内容和程度,实践能力的训练要求和效果等。(三)构建良好的课程结构要处理好的比例关系1、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学科课程之间的关系;2、理论性课程与操作性课程之间的关系;3、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的关系;4、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之间的关系。,高等教育学,延伸阅读,隐性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是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的或非计划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等。教育大辞典对其下的定义是:学校政策及课程计划中未明确规定的、非正式和无意识的学校学习经验,与“显性课程”相对。显性课程是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的正式课程或官方课程。隐性课程具有这样的特点一,潜在性:由于它是非正式的,非官方的课程所以具有一定的潜在性二,持久性:由于隐性课程往往是潜移默化地发挥作用,所以对学生能够产生持久的影响。三,两面性:它既可以发挥积极的影响,也可以发挥消极的印象,高等教育学,第六讲 高校的学科、专业和课程,(四)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 专业教学计划是按照高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体现了社会对某一种专门人才素质和规格的基本要求。(课程)教学大纲是以系统连贯的形式,按章节、条目、基本论点和进程叙述该课程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教材又称课本或教科书,是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系统地阐述某门课程教学内容的专用书籍。,高等教育学,第六讲 高校的学科、专业和课程,(五)如何加强课程建设,使所教课程成为精品课程1、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建设是保证。作为主讲教师必须要有水平,师德高尚、治学严谨、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师资队伍应具有合理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2、教学内容改革是精品课程的核心。努力使教学内容具有先进性、科学性、时代性。3、现代化教学方法手段和媒体教学资源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途径。要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并以此加强教学资源的建设。,高等教育学,第六讲 高校的学科、专业和课程,4、教材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环节。教材使用上采用国家规划教材,加强纸质与电子教材的有机结合,实现教材建设的立体化和多样化。5、教学条件的改善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坚实后盾。争取多方支持与“精品课程”有关的实验设施设备、实践教学基地等硬件建设。6、争取学校在人事管理制度和薪酬分配制度上的支持。,高等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