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辨析.ppt

    • 资源ID:2229165       资源大小:3.73MB        全文页数:57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辨析.ppt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辨析,VS,内容概要,一。西方经济学由来与发展二。微观经济学研究三。宏观经济学研究四。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区别五。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联系六。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在实际生活 中的联系影响,chapter1.西方经济学由来与发展,西方经济学历史与流派1.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2.新古典经济学3.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1.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的雏形,主要代表人物有英国经济学家配蒂(主要著作赋税论),亚当斯密(主要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和李嘉图(主要著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基于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的实际,提出了不同于重商主义的观点:(1)财富是物质产品,劳动是财富的源泉;(2)市场自动调节比人为地调节更能符合社会整体利益,即“看不见的手的原理”,据此主张自由放任政策。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另一分支是法国的“重农学派”,主要代表人物魁奈,1758年发表经济表,反对重商主义,主张自由贸易。但由于法国小农经济比重较大,工业发展相对落后,因此认为只有农业才是社会财富的源泉,货币只是流通手段;工业只是对农产品进行加工,是农业的附属物;对外贸易只是一种等价交换,都不能增加社会财富。,亚当斯密,亚当斯密是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1776年发表的伟大著作国家康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国富论是现代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该书的伟大成就之一是摒弃了许多过去的错误概念。斯密驳斥了旧的重商学说。这种学说片面强调国家贮备大量金币的重要性。他否决了重农主义者的土地是价值的主要来源的观点,提出了劳动的基本重要性。斯密重点强调劳动分工会引起生产的大量增长,抨击了阻碍工业发展的一整套腐朽的、武断的政治限制。,2.新古典经济学,1830年代以后,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分化为两支,即马克思、恩格斯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出版经济学原理为主要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辩护”,认为:市场完美有效,能够自动实现资源最佳配置,奠定了现代微观经济学理论的基本框架,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厂商理论、分配理论等。该学派没有明确研究宏观经济现象,一般认为其宏观经济学观点是:市场经济能够自动实现充分就业,不需要政府干预。新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除马歇尔外,早期还有英国的穆勒、杰文斯,晚期则有英国剑桥学派的庇古、罗伯逊。,阿尔弗雷德马歇尔,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18421924)近代英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新古典学派的创始人,剑桥大学经济学教授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英国经济学界最重要的人物。在马歇尔的努力下,经济学从仅仅是人文科学和历史学科的一门必修课发展称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具有与物理学相似的科学性。剑桥大学在他的影响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经济学系。马歇尔的最主要著作是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该书在西方经济学界被公认为划时代的著作,也是继国富论之后最伟大的经济学著作。该书所阐述的经济学说被看作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继续和发展。,经济学原理,3.现代古典经济学主要流派,1929年10月24日,以纽约股市暴跌为起点,爆发了持续7年之久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在此背景下,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出版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严厉批判新古典经济学,提出“有效需求决定国民收入”原理,主张由政府干预来拯救资本主义,人称“凯恩斯革命“,标志着现代宏观经济学诞生。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以萨缪尔森为主要代表的一些经济学家,试图弥合凯恩斯理论与新古典经济学之间的分歧,遂形成所谓“新古典综合派”,认为新古典经济学适用于经济繁荣状态,属于微观经济学;凯恩斯理论适用于经济萧条状态,属于宏观经济学。1948年萨缪尔森出版经济学是这一学派形成的标志,1961年经济学第5版开始使用“新古典综合”一词。至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这两个名词则最早出现在波尔丁1948年版经济分析一书第2版中。,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凯恩斯,萨缪尔森,现代古典经济学发展(1)货币主义学派(Monetarism)又称“芝加哥学派”(Chicago school),(2)理性预期学派(Rational-expectations school)又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3)供给学派(Supply-side school)又称里根经济学(4)新自由主义学派(Neo-liberalism)(5)新剑桥凯恩斯学派(Neo-Cambridge school)又称“凯恩斯左派”、“李嘉图学派”,(6)市场非均衡学派(Unequilibrium school)(7)新制度学派(Neo-system school)(8)公共选择学派(Public choice school),现代西方经济学发展新动向,1990年代以后,西方经济学进入新发展阶段,帕金称之为“新凯恩斯主义”,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斯蒂格利茨,哈佛大学的曼昆和萨墨斯,。主要特点:(1)强调政府有用;(2)强调用微观经济学原理解释宏观经济现象;(3)加强了对市场垄断势力、价格歧视、信息不对称、外在经济、博弈论、委托-代理关系、公共物品等现象的研究;(4)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AD-AS模型)取代IS-LM模型;(5)各流派融合发展。,N.格里高利曼昆29岁时成为哈佛大学历史上最年轻的终身教授。现为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曼昆教授是一位高产学者和一位学术与争论的经常参与者。他的著作发表在许多学术杂志上,例如:美国经济评论、政治经济学杂志和经济学季刊,以及更普及的报刊上,例如:纽约时报、金融时报、华尔街日报和财富。在1992年出版的宏观经济学使他名气大振,他也是最畅销的经济学教科书经济学原理的作者,是目前公认的最好的经济学初级教材。,N.格里高利曼昆,N.格里高利曼昆,Chapter2.微观经济学研究,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分析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在此基础上,研究现代西方经济社会的市场机制运行及其在经济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并提出微观经济政策以纠正市场失灵。微观经济学包括的内容相当广泛,其中主要有: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包括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和市场均衡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微观经济学研究市场中个体的经济行为,亦即单个家庭、单个厂商和单个市场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数值的决定。它从资源稀缺这个基本概念出发,认为所有个体的行为准则在此设法利用有限的资源取得最大的收获,并由此来考察个体取得最大收获的条件。在商品与劳务市场上,作为消费者的家庭根据各种商品的不同价格进行选择,设法用有限的收入从所购买的各种商品量中获得最大的效用或满足。厂商是各种商品及劳务的供给者,厂商的目的则在于如何用最小的生产成本,生产出最大的产品量,获得取最大限度的利润。厂商的抉择又将影响到生产要素市场上的各项价格,从而影响到家庭的收入。家庭和厂商的抉择均通过市场上的 供求关系表现出来,通过价格变动进行协调。,因此,微观经济学的任务就是研究市场机制及其作用,均衡价格的决定,考察市场机制如何 通过调节个体行为取得资源最优配置的条件与途径。微观经济学也就是关于市场机制的经济学,它以价格为分析的中心,因此也称作价格理论。微观经济学还考察了市场机制失灵时,政府如何采取干预行为与措施的理论基础。微观经济学是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基础上,吸收美国经济学家张伯仑和英国经济学家罗宾逊的垄断竞争理论以及其他理论后逐步建立起来的。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盛 行之后,这种着重研究个体经济行为的传统理论,就被称为微观经济学。,Chapter3.宏观经济学研究,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因为主要考察就业总水平、国民总收入等经济总量,因此,宏观经济学也被称作就业理论或收入理论。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消费者和厂商如何选择,以决定消费和投资数量,从而决定总需求;消费者和厂商如何选择供给、投入以决定整个经济的总供给;经济中的总需求和总供给如何决定资源总量和价格总水平;资源总量和价格总水平的长期变动趋势。,宏观经济学包括宏观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计量模型。1)宏观经济理论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消费函数理论、投资理论、货币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开发经济理论。2)宏观经济政策包括:经济政策目标、经济政策工具、经济政策机制(即经济政策工具如何达到既定的目标)、经济政策效应与运用。3)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包括根据各派理论所建立的不同模型。这些模型可用于理论验证、经济预测、政策制定,以及政策效应检验。,以上三个部分共同构成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现代宏观经济学是为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服务的。战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在西方各国得到广泛的运用,相当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也引起了各种问题。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经济增长、经济周期波动、失业、通货膨胀、国家财政、国际贸易等方面.涉及国民收入及全社会消费、储蓄、投资及国民收入的比率,货币流通量和流通速度,物价水平,利息率,人口数量及增长率,就业人数和失业率,国家预算和赤字,出入口贸易和国际收入差额等。,Chapter4.微观与宏观的区别,1.基本含义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单个经济 单位指组成经济的最基本的单位:居民户与厂商。居民户是经济中的消费者。厂商是经济中的生产者。在微观经济学的研究中,假设消费者居民户要实现满足程度最大化,生产者厂商要实现利润最大化。微观经济学研究居民户与厂商的经济行为就是研究居民户如何把有限的收入分配于各种物品的消费,以实现满足程度最大化,以及厂商如何把有限的资源用于各种物品的生产,以实现利润最大化。,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也就是说,宏观经济学所研究的不是经济中的各个单位,而是这些单位所组成的体,这样,宏观经济学就要研究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与规律,从总体上分析经济问题。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资源配置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就是要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化。因为如果每个经济单位都实现了最大化,那么,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也就实现了最优化。,即微观经济学把资源的充分利用作为既定的前提。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宏观经济学把资源配置作为既定的,研究现有资源利用的原因、达到研究现有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的原因、达到充分利用的途径以及如何增长等问题。,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在市场经济中,居民户和厂商的行为要受到价格的支配,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都由价格决定,价格像一只看不见的手,调节着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通过价格的调节,社会资源配置实现了最优化。微观经济学正是要说明价格如何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化。因此,价格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中心,其他内容是围绕这一中心问题展开的。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宏观经济学把国民收入作为最基本的总量,以国民收人的决定中心来研究资源利用问题,分析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被称为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其他理论则是运用这一理论来解释整体经济中的各种问题。,2.中心理论不同,3.基本假设不同微观经济学基本假设条件有以下三点:(1)市场出清。坚信在价格可以自由而迅速地升降的情况下,市场上一定会实现充分就业的供求均衡状态。(2)完全理性。在微观经济学中,价格的调节能使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实现最优化。这一最优化的基础就是完全理性的假设。这一假设是指,消费者和厂商都是以利己为目的的经济人,他们自觉地按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行事,既能把最大化作为目标,又知道如何实现最大化。(3)完全信息。消费者和厂商只有具备完备而迅速的市场信息才能及时对价格信号作出反应,以实现其行为的最优化。完全信息假设是指消费者和厂商可以免费而迅速地获得各种市场信息。,实际上,市场机制的作用并不是万能的,其原因有: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是完全竞争,但实际上不同程度垄断的存在是一种极为普通的现象,市场机制往往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市场机制对经济的调节是自发的,其结果不一定符合社会的要求;市场机制不能解决经济中的某些问题。所以,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基于两个假设:(1)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自从市场经济产生以来,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就是在繁荣与萧条的交替中发展的,若干年一次的经济危机成为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尤其是上世纪 年代空前严重的大危机使经济学家认识到,如果只靠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经济就无法克服危机与失业,就会在资源稀缺的同时又产生资源浪费。,稀缺性不仅要求使资源得到恰当配置,而且还要使资源提到充分利用。要做到这一点,仅仅靠市场机制就不够了。(2)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纠正市场机制的缺点。人类不是只能顺从市场机制的作用,而且还能在遵从基本经济规律的前提之下,以经济手段进行调节。进行这种调节的就是政府。政府可以通过观察与研究认识经济运行的规律,并采取适当的手段进行调节。整个宏观经济学正是建立在对政府调节经济信任的基础之上的。即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政府应该调节经济,政府可以调节经济。,4.基本内容不同,微观经济学包括的内容相当广泛,其中主要有:(1)均衡价格理论。也称价格理论,研究商品的价格如何决定,以及价格如何调节整个经济的运行。(2)消费者行为理论。研究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收入分配于各种物品的消费上,以实现效用最大化。这一部分是对决定价格的需求的进一步解释。(3)生产理论。研究生产者如何把有限的资源用于各种物品的生产以实现利润最大化。这一部分包括研究生产要素与产量之间关系理论,研究成本与收益的成本与收益理论,以及研究不同市场条件下厂商行为的厂商,理论。这一部分是对决定价格的另一个因素 供给的进一步解释,以及对如何生产的论述。(4)分配理论。研究产品按什么原则分配给社会各集团与个人,即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如何决定。这一部分是运用价格理论来说明为谁生产的问题。(5)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研究社会资源配置最优化的实现,以及社会经济福利的实现等问题。(6)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学的内容也相当广泛,包括宏观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以及宏观经济计量模型等。其中主要有:(1)收入决定理论。国民收入是衡量一国经济资源利用情况和整个国民经济状况的基本指标。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就是要从总需求和总供给的角度出发,分析国民收入决定及其变动的规律。这是宏观经济学的中心。(2)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是各国经济中最主要的问题。宏观经济学把失业与通货膨胀和国民收入联系起来,分析其原因及其相互关系,以便找出解决这两个问题的途径。(3)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周期指国民收入和短期波动,经济增长指国民收入和长期国民收入长期增长趋势。这一理论,要分析国民收入短期波动的原因、长期增长的源泉等问题,以期实现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4)开放经济理论。现实的经济都是开放型的经济,开放经济理论要分析一国国民收入的决定与变动如何影响别国,以及如何受到别国的影响,同时也要分析开放经济下一国经济的调节问题。(5)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学是为国家干预经济服务的,宏观经济理论要为这种干预提供理论依据,而宏观经济政策要为这种干预提供具体措施。,5.研究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单个经济单位指组成经济的最基本的单位:居民户(消费者)与厂商(生产者)。居民户与厂商经济行为的目标是实现最大化,即作为消费者的居民户要实现满足程度(即效用)最大化,作为生产者的厂商要实现利润最大化。微观经济学就是要研究居民户如何把有限的收入分配于各种商品的消费,以实现满足程度最大化,以及企业如何把有限的资源用于各种商品的生产,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例如,美国经济学家亨德逊强调:“居民与厂商这种单个单位的最优化行为奠定了微观经济学的基础”。,宏观经济学不研究经济中的个体单位,而研究由个体单位构成的整体。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与规律,从总体上分析经济问题。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萨缪尔森所说,宏观经济学是“根据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失业来分析整个经济行为。”美国经济学家夏皮罗则强调说:“宏观经济学考察国民经济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Chapter5.微观与宏观的联系,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虽然有明显的区别,但作为经济学的不同分支,共同点也是明显的:只是从不同角度对经济现象进行的分析,采用的都是实证分析方法,即都把社会经济制度作为既定的,不涉及制度因素对经济的影响,从而与制度经济学区分开来。另一方面,微观经济学先于宏观经济学产生,发展得比较成熟,因而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两者互相补充,互相渗透,共同组成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互相补充的。经济学的目是要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分别解决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问题,正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说明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的实现,所以,它们之间是相互补充的,而不是相互排斥或互不相关的。,2.微观经济学与实证经济学都采用了实证分析法,属于实证经济学。这就是说,它们都要说明经济现象本身的内在规律,既解决客观经济现象是什么的问题,而不涉及应该是什么的问题。经济学的科学化也就是经济学的实证化,努力使所研究的问题摆脱价值判断,只分析经济学现象之间的联系,是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共同的目的。所以,实证分析是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共同方法论。,3.微观经济学与实证经济学都以市场经济制度为背景。不同的经济在不同的经济体制之下运行,不同经济体制之下的经济运行有不同的规律。经济学总是以一定的经济制度为背景的。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都是市场经济的经济学,分析市场经济之下经济的运行规律与调控。市场经济体制是它们共同的背景,它们都是在假定市场经济为既定的前提下来分析经济问题的。经济学总离不开一定的经济制度。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都以市场经济制度为背景,所以,在分析具体问题时,都把这一制度作为既定的。,4.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整体经济是单个经济单位的总和,微观经济学应该成为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然而,这两个领域曾一度界限分明,对如何把微观经济学作为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不同的经济学家有不同的理论。不过,近来这两个学科已逐渐融合起来,因为经济学家们已经运用微观经济学的工具来分析诸如失业和通货膨胀这类属于宏观经济学领域的问题。如凯恩斯主义学派用微观经济学中的均衡概念来解释宏观经济问题,新古典综合派也接受了这一基本观点,并把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综合在一个经济学框架之内。,Chapter6.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联系影响,干旱照片,水资源的分析,我国是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水资源短缺问题将更加突出。目前,上游和下游、地表水和地下水、农业用水和城市用水、经济用水和生态用水之间,水资源利用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由于不同用水行业的用水量和用水效率不同,同一用水行业内部不同用户的用水效率不同,各类用水之间、同类用水的不同用户之间用水效率也不同。要解决这个矛盾,必须通过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这也是21世纪我国水利工作的首要任务。,当前我国西南旱情严重,水已然严重影响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本节拟从微观与宏观两个角度来分析我国水资源的配置问题。,水,水,水,1.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微观经济学原始理论西方经济学传统是研究有关物质资料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学科,现代微观经济学研究重点转变为稀缺资源的最优配置。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劳动、土地、矿藏、森林、水域等自然资源,以及由这两种初级资源生产出来的为生产所必需的机器设备、原材料等资本资源。从一般意义上讲,水资源有稀缺性,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与人们的需要相比较,资源的供给量相对不足。不足有三种可能:一是水资源本来就少,难以满足需求;二是工程不足,即使有水也难以借给用户;第三是有充足的水但是水质恶劣,满足不了需求。水资源还有多用性,即指一种资源不仅可以用于多种生产领域,而且为每个生产领域所必需。,考察一下水资源的消费,即对水资源的需要。一般指人对产品和劳务的需要是无限多样且永远没有满足的时侯。在经济系统中,无论制度如何安排,必须围绕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和为谁生产这三个基本问题。不同的经济体制对解决资源配置的问题是不同的。为了尽可能多获利,生产者按最低成本方式来解决如何生产,为谁生产是由当事人取决于他提供的要素数量价格的乘积,即要素价格取决于要素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市场经济中如何通过价格机制解决资源配置问题。,2.从微观角度分析水资源的需求与供应水资源的市场配置机制的形成在市场体制下假如整个社会都处于完全竞争状态,资源的重新配置主要发生在行业的进入和退出中,没有一个领导机构或指挥中心来组织,价格和市场机制像一只看不出的手,推动着追求利润的厂商,按照社会的需要来调整着资源的配置。资源配置的效率在从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条件 P=LMC=SMC(P 为市场价格;LMC 为长期边际成本;SMC 为短期边际成本)即 P=MR(MR 为边际收益),是资源有效配置的标志。水会不会在市场机制下处于完全竞争状态,在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成功转型之后,水资源没有按市场机制配置,水价不符合市场规律,确切地说,水还不是商品。水资源市场机制形成的前提条件是水成为真正的商品,这种商品按市场来调控价格,使之达到供需平衡。当然,水和其他任何商品都不同,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生态因素,在市场上找不到替代品,这又使得市场调控变得艰难。但有没有办法来实现市场配置呢,答案是只有水价。,3 用微观经济学理论对现行水资源优化配置概念的反思需水预测根据变化着的用水技术和本地的社会经济基础,以及生产的物资结构,确定合理的用水定额和需水量。一个地区或城市的需水预测,可以使政府或水资源主管部门预测并处理区域城市各经济部门和社会中可能出现的水问题,预测并防止因涉水问题而产生的某些可改变的因素。而西方经济学对需求的研究是从消费者行为和个人与市场需求两个方面进行的。西方经济学对消费者行为分别从衡量消费效果的综合指标为效用、总效用和边际效用、边际效用递减法则以及效用曲线和效用函数等。微观经济学对消费者行为以及市场需求、供求均衡等经济现象的描述建立在主观心理基础之上,作为一种分析工具,仍然很有用。现有的对水资源的用水分类为工业用水、农业用水、城镇居民生活用水以及生态用水。,前四类用水只能作为行业用水的分类,而在各个行业中有众多的用户,而用户中能有主观心理效应的只有工业和城镇居民,地区的厂商和居民可以对在消费活动中获得的满足程度进行主观度量。而农业用水,生态用水是自然界其他生物、植物正常生长对水的众多消费者,第一它们无法组分,即无法计算它们的消费总和;第二这些消费者是没有可度量的效用计算方式,这些消费者不被满足所造成的后果不易被人类所重视,到产生生态恶化,作物减产时才应对,人类的措施显得微弱。像2007 年 5 月太湖蓝藻事件,则说明湖泊作为生态系统的水的消费者,在接受了污染水后,水生植物泛滥而发生的影响人类、工厂等消费者的效用的事实。2006 年出现在重庆市 40 多个县的旱情,农作物受旱绝收,粮食减产,直接损失 150 亿元。农作物作为消费者只是被动地承受水的供给不足,而把绝收减产的危机转嫁给人类。而人类这些消费者都无法细分。因此,用微观经济学理论研究水资源优化配置应该在方法上创新,对水消费者行为进行全面的研究。,4.运用宏观经济学分析水资源的调控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只要允许自由交易和竞争,无论产权的初始分配如何,都可以实现资源的高效率配置,但是产权的初始分配决定了人们的收入分配。因此,资源的初始分配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从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水权的初始分配是至关重要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水资源作为一种“准公共物”,水资源的配置必须公平第一、效率优先。建立和完善我国的水权制度,明晰水资源产权,实现水资源的有偿使用制度,建立以市场为手段和政府宏观调节相结合的水市场是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必然要求和选择。,水资源是一种具有多重属性的自然资源,包括自然特性、生产特性、消费特性和经济特性。从生产特性角度来看,它的长期供给有自然极限,短期供给依赖于水利设施,水利设施往往投资很大,投资回收期长,具有公共物品的特性,使得水供给具有区域自然垄断性,通常由地方政府提供,而且地表水上游地区取水处于自然优先地位。从经济特性来看,水利设施提供的服务具有混合经济特征,既有私人物品的属性也有公共物品的属性;水电人物品的属性;防洪、河道整治、水文监测、水质保护等都属于公共物品的范畴,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它性,需要政府来提供。,政府承担基础设施的未来需求的预测和总体布局规划,制定基础设施的中长期计划,消除市场的盲目性,为提高基础设施投资效率打下基础。对于符合基础设施中长期投资计划的项目,应该尽可能地吸引民间资本参与投资、建设和经营活动,尽可能地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同时政府必须对垄断的基础设施厂商实施管制,防止其滥用垄断权利遏制潜在的竞争对手和损害消费者权益。高额的初始固定成本和相对较低的可变运营成本决定了基础设施具有自然垄断性。在自然垄断性行业中,垄断比竞争更具有生产效率,所以在基础设施领域中应该允许一定程度的垄断的存在,并适度限制竞争。如果对垄断厂商的垄断权利不加限制,垄断厂商为了自身的利益必将损害社会的整体利益。这是市场不能解决的问题,必须由政府进行宏观调控。,水利是一个“市场失灵”现象相对集中的部门和行业,与“公共财政”关系密切。公共财政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财政类型和模式。是以非市场的方式,按非市场的程序,在非市场的领域,以非市场的目的,满足通过市场机制难以解决的公共需要,维护国家、配置资源、分配收入、稳定经济,是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即:(1)维护国家 主要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供防止洪涝灾害、保护国土、保护水资源及生态系统等公共服务;(2)配置资源 提供水利公共产品,同时使水利产品及其生产所产生的外部效应的内部化,化解自然垄断的不利影响,促进技术进步,鼓励全社,会力量投资,提高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和效率,使稀缺的水资源能够得到可持续的开发利用(3)分配收入 水利产品的生产者在市场机制下获得的初次分配状况是极不公平的,应该由政府行使一定的行政手段,建立公平的再分配机制;(4)稳定和引导经济 一方面是稳定社会经济,将增加或减少水利产品作为扩大或抑制社会总需求,引导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另一方面稳定水利经济,使水利产品的可持续性生产和供应得到保障,建立同步协调的财政预算、税收、投资等水利公共收支体系。,基于宏观经济的水资源配置 的反思无论是“以需定供”还是“以供定需”,都将水资源的需求和供给分离开来考虑,要么强调需求,要么强调供给,并忽视了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动态协调.于是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并同时考虑供需动态平衡的基于宏观经济的水资源优化配置理论应运而生.某一区域的全部经济活动就构成了一个宏观经济系统.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以下三个方面:(1)各部门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投入是指各部门和各企业为生产一定产品或提供一定服务所必需的各种费用(包括利税);产出则是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各部门,各企业所生产产品的价值.在某一经济区域内其总投入等于总产出.通过投入产出分析可以分析资源的流向、利用效率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等.(2)年度间的消费和积累关系.消费反映区域的生活水平,而积累又为区域扩大再生产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和发展环境.因此,保持适度的消费、积累比例,既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又有利于区域经济的稳步发展.(3)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互补(调入调出)关系.不同的进出口格局必然影响区域的总产出,进而影响产业的结构调整和资源的重新分配.上述三方面相互作用共同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基于宏观经济的水资源优化配置,通过投入产出分析,从区域经济结构和发展规模分析入手,将水资源优化配置纳入宏观经济系统,以实现区域经济和资源利用的协调发展.水资源系统和宏观经济系统之间具有内在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当区域经济发展对需水量要求增大时,必然要求供水量快速增长,这势必要求增大相应的水投资而减少其他方面的投入,从而使经济发展的速度、结构、节水水平以及污水处理回用水平等发生变化以适应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和难度,从而实现基于宏观经济的水资源优化配置,华北地区宏观经济水资源规划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成果堪称这一理论的典范.,另一方面,作为宏观经济核算重要工具的投入产出表只是反映了传统经济运行和均衡状况,投入产出表中所选择的各种变量经过市场而最终达到一种平衡,这种平衡只是传统经济学范畴的市场交易平衡,忽视了资源自身价值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因此,传统的基于宏观经济的水资源优化配置与环境产业的内涵及可持续发展观念不相吻合,环保并未作为一种产业考虑到投入产出的流通平衡中,水环境的改善和治理投资也未进入投入产出表中进行分析,必然会造成环境污染或生态遭受潜在的破坏。,研究表明,1993年我国因水污染造成的损失为302亿元,水资源破坏引起的损失为124亿元,两者合计约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1.23.对江苏省自然资源(以水、大气资源为例)核算的结果表明,以GDP为主要衡量指标的传统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过高地估计了江苏省经济的增长水平,江苏省经济增长存在较为严重的环境负债.仅水和大气的环境价值损失,19941997年都在410亿470亿元左右,平均约占当年GDP的7.6,若再加上其他环境资源和物质资源价值损耗,这一数目还会增大.因此,传统的宏观经济理论体系有待革新。,综述,通过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对我国水资源的分析,可以得出,总结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在实际生活中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谢谢,

    注意事项

    本文(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辨析.ppt)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