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句王力古代汉语.ppt
被動句,定義和分類,定義:主語是謂語動詞所表示的行爲的被動者。分類:根據有無形式標記,分爲:意念上的被動句、有標誌的被動句。,意念被動句,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左传隐公元年)文王拘而演(推广)周易,屈原放逐,乃赋离骚。(报任安书)注意:意念被動句一般不認爲是真正的被動句,有被動形式標誌的表示被動含義的句子才被認爲是被動句。,一、“于”字句:“R+V+于/乎+A”(R:受動者;A:施動者),在動詞謂語後用介詞“于/乎”引進動作行爲的主動者。“于/乎”字結構在句中作補語。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左传成公二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滕文公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汉书陈胜项籍传,万尝与庄公战,获乎庄公。左传庄公十二年 志乎古,必遗乎今。韩愈答李翊书,注意辨析“于”字結構,吾围于陈蔡之间。庄子山木 百里奚举于市。孟子告子下例中的“于”只是介紹動作行爲的處所,而不是引出行爲的主動者。,二、“為”字句:“R+為+A+V”,在動詞謂語前用介詞“為”引進行爲動作的主動者。不为酒困。论语子罕卒为天下笑。战国策赵策三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韩非子五蠹,A有時可以省略,如:韩厥献丑父,郤献子将戮之。呼曰:“自今无有代其君任患者,有一于此,将为戮乎!”左传成公二年父母宗族,皆为戮没。战国策燕策三,三、“R為A所V”,在動詞謂語前用介詞“為”引進動作行爲的主動者,並在動詞前加上專門表示被動的動詞詞頭“所”字。這個句式產生在戰國末期,盛行于漢代,沿用至現代漢語時期。,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史记魏公子列传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史记项羽本纪征和二年,卫太子为江充所败。汉书霍光传,A有時能省略,如:衡山王闻淮南王作为畔逆反具,亦心结宾客以应之,恐为所并。史记淮南衡山王传范增起,出谓项庄曰:“君王为人不忍,汝入以剑舞,因击沛公,杀之。不者,汝属且为所虏。”汉书高帝纪用此,其将数困辱,及射猛兽,亦数为所伤云。汉书李广苏建传,四、“見”字句:R見V,在動詞謂語前加表被動的助動詞“見”,如:盆成括仕于齐,孟子曰:“死矣盆成括!”盆成括见杀。门人问曰:“夫子何以知其将见杀?”孟子尽心下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楚辞渔父,“R見V于A”,表被動的助動詞“見”不同于“於”和“為”,不能引出動作行為的主動者。當句子需要明確表達出施事者的時候,“見”字句要同“于”字句搭配使用,構成“R見V于A”的句式,這是一種比較完善的被動句式。這種句式產生于戰國,但直到漢代才逐漸多起來。,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以四百里之地见信于天下。吕氏春秋贵信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史记管晏列传,“見”字的辨析,表被動的助動詞“見”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又演變為指代副詞,用在及物動詞前,表示對他人所發動作行為的接受,有指代賓語的作用。可譯為“我”或“自己”。“凡举事无为亲厚者所痛,而为见仇者所快。”“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现代汉语中的“请勿见怪”“见笑”“见谅”等。,五、“被”字句:R+被+A+V,“被”作為介詞介紹施事的“被”字句產生于東漢以後,經過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發展,到了唐代接近口語的詩文中,使用逐漸增多,最終取代其他被動句式,並一直沿用到現代。今月十三日,臣被尚书召问。汉蔡邕被收时表举体如被刀刺,叫呼而终。颜氏家训归心篇,“被”字詞義的發展,先秦兩漢時期,“被”是動詞,表示“覆蓋”、“蒙受”、“遭受”義,如:晋侯梦大厉,被发及地,搏膺而踊。左传成公十年今兄弟被侵,必攻者,廉也。韩非子五蠹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楚贤臣也,被谗放逐,作离骚赋。汉书贾谊传,“被”正是從蒙受、遭受義引申虛化,最後才變成一個專門表示被動的介詞。所以王力在常用詞“被”字條裏說:“注意:上古被字一般不表示被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