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ppt.ppt
黄河之都,黄帝故里,中国郑州,郑州简介,郑州(zhng zhu),是河南省省会,地处中华腹地,九州通衢,北临黄河,西依嵩山,是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故里,早商时期敖的都城,今河南省政治、经济、教育、科研、文化中心。全市总面积7446.2平方公里,人口735.6万,其中建成区面积294平方公里,建成区人口354万人。现辖6区5市1县,一个国家级新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一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郑州历史悠久。早在3600年前,这里就是商王朝的都邑,夏、商、管、郑、韩5次为都,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在此设州,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和“世界历史都市联盟”成员。3600年前,这里是商王朝的重要都邑之一。辖区内发现有距今8000年的裴李岗文化,距今5000年的大河村、秦王寨等多种类型的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遗址。据史籍记载,中华民族始祖黄帝为“有熊氏”生于轩辕之丘,部分学者认为轩辕之丘指现在郑州下辖新郑市。部分学者认为夏代曾建都于阳城(今登封市)。春秋战国时期,郑、韩先后在新郑建都(为当时周帝国的二级行政单位),长达500多年。秦汉时期,郑州地区始置荥阳、巩、京、新郑等县。之后,历代先后在郑州地区设置荥阳郡、北豫州、荥州等。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将荥州改为郑州。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置管州治所,州治位于今天的管城区。北宋建都汴京后,郑州属京畿路(今开封市),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建为西辅,成为宋代四辅郡之一。金代,隶南京路(今开封市)。金贞祐四年(1216),管城更名故市,后复名管城县。清雍正二年(1724)郑州升为直隶州,隶河南省。明初,郑州划归开封府。清代,郑州为两次升为直隶州。20世纪初,由于平汉和陇海铁路在郑州交汇,郑县经济得到较快发展。1923年,郑州爆发了“二七大罢工”。这次大罢工,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团结战斗的伟大力量和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为了纪念这次大罢工,在京汉铁路总工会旧址建有“二七”纪念堂;市中心建有“二七”广场和“二七“纪念塔。这是这座英雄城市的光辉象征。因此,郑州就以“二七城”著称。现在市中心已经形成二七商圈,是郑州市内商业活动最发达的地区。1913年改郑州为郑县。1928年改郑县为郑州市。1931年撤市复改郑县。1933年为河南省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地。1948年10月2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郑州,设郑州市。1954年河南省人民政府由开封迁入郑州,郑州成为河南省省会。悠久的历史给郑州留下了丰富的文化积淀,全市有各类文物古迹1400多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6处。嵩山风景名胜区是全国44个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和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天下第一名刹”少林寺就坐落在嵩山脚下,威震海内外的少林功夫从这里走向世界。这里还有我国最早的天文建筑周公测景台和元代观星台、中国宋代四大书院之一嵩阳书院、我国现存最大的道教建筑群中岳庙等。在郑州周围,还有星罗棋布的古城、古文化、古墓葬、古建筑、古关隘和古战场遗址,著名历史人物轩辕黄帝、列子、子产、韩非子、杜甫、白居易、高拱、李诫、李驰航等出生在郑州。,历史沿革,地理环境,郑州地处中华腹地,九州之中,十省通衢。北临黄河,西依嵩山,东、南接黄淮平原,介于东经112度42分-114度14分,北纬34度16分-34度58分之间。郑州是一座平原城市,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 14.3摄氏度,平均降水量640.9毫米。她四季分明并各具特色,一年中7月最热,平均气温 27.3摄氏度,1月最冷,平均气温 0.2摄氏度。郑州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现已探明的矿藏有煤、铝、矾土、耐火粘土、水泥灰岩、油土、石英沙等 34 种,其中煤炭总储量 50 亿吨,居全省第一位;耐火粘土种类齐全,储量达 1 亿吨,占全省储量的一半;铝土矿储量 1 亿吨,占全省的 30;天然油石矿矿质优良,是全国最大的油石基地之一。全市总面积 7446.2 平方公里,市区面积 1010.3 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 262 平方公里。现辖 6 区 5 市 1 县:金水区、二七区、中原区、管城区、惠济区、上街区,巩义市、登封市、荥阳市、新密市、新郑市、中牟县。年末全市总人口 716 万,建成区人口 340万。,气候特点,郑州市是河南省省会,位于河南省中部偏北,东经112 42-114 14,北纬34 16-34 58,北临黄河,西依嵩山,东南为广阔的黄淮平原。郑州地区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4 C。7月最热,平均27.3C;1月最冷,平均0.2C;年平均降雨量640.9毫米,无霜期220天,全年日照时间约2400小时。境内大小河流35条,分属于黄河和淮河两大水系,其中流经郑州段的黄河150.4公里。,自然资源,郑州自然资源丰富,已探明矿藏34种,主要有煤、铝矾土、耐火粘土、水泥灰岩、油石、硫铁矿和石英砂等。其中煤炭储量达50亿吨,居全省第一位;耐火粘土品种齐全,储量达1.08亿吨,约占全省总储量的50%;铝土储量1亿余吨,占全省总储量的30%;天然油石矿质优良,是全国最大的油石基地之一.郑州盛产小麦、玉米、大豆、水稻、花生棉花、经济林果等粮食作物和苹果、梨、红枣、柿饼、葡萄、西瓜、大蒜、金银花和黄河鲤鱼等农副土特产品。中牟、新郑、荥阳是全国重要的粮食基地县。,主要河流从北至南:黄河,东风渠,金水河,熊耳河;金水河贯穿郑州东南,沿大学路金水路自西向东流。在两路口成约90度弯,贯穿郑州帝湖花园(源头),人民公园,紫荆山公园,注入东风渠,沿河建有沿河花园。,旅游资源,部分旅游景点:嵩山、少林寺、嵩阳书院、黄河游览区、北宋皇陵、中岳庙、杜甫故里、二七纪念塔、大河村遗址、河南省博物院等,文化艺术 饮食,郑州烩面合记羊肉烩面:合记羊肉烩面是一种荤、素、汤、菜、饭兼而有之的传统风味小吃,以味道鲜美,经济实惠,享誉中原。94年5月荣获全中清真名牌风味食品称号。97年12月又摘取中华名小吃桂冠。合记羊肉烩面,选用上好鲜羊肉,经反复浸泡后下锅,撇出血沫,放入全大料,将肉煮烂。另用精白面粉,兑入适量盐碱和成软面,经反复揉搓,使其筋韧。下面时,锅内放原汁肉汤,将面拉成薄条入锅,放上羊肉,配以黄花菜、木耳、水粉条。上桌时外带香菜、辣椒油、糖蒜等小碟,其味更鲜。合记烩面严格操作规程,数十年来,坚持一碗一锅,从不懈怠,深受食客青睐,成为郑州有口皆碑的佳肴,外地人也经常慕名前来品尝。合记的前身是老乡亲饭店。1953年李少卿等4人接营,因是合伙经营,易名合记饭店。1967年起专门经营羊肉烩面,改名为“合记烩面馆”,俗称合记。据说,合记羊肉烩面是飞机轰炸出来的美食。抗战时期,日军飞机经常空袭郑州,当时有一位名厨叫赵荣光,特别喜欢吃面食。飞机来了,赵师傅就去躲飞机,回来后,就把乘下的面条加点羊肉汤烩烩再吃。久而久之,赵师傅发现重新烩过的面也很好吃,就潜心研究,在里面放些盐、碱,使之更筋,做出的面别有一番风味,后来就成了风靡一时的风味美食。2、萧记三鲜烩面:在郑州能与合记比肩抗衡的只有萧记。萧记烩面的创始人萧鸿河原是郑州国营长春饭店做伊府面的师傅,退休后领着两个儿子开起了烩面馆。他没有沿袭传统的羊肉烩面风格,而是从自己拿手的伊府面中找到了灵感,将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的海参、鱿鱼加入羊肉烩面中,称之为三鲜烩面。萧记第一次创业时,挂的招牌是“三鲜萧记烩面馆”,随着名气越来越大,招牌改成了“萧记三鲜烩面馆”,而今天其总店的招牌已经改成了“萧记三鲜烩面美食城”。,二、胡辣汤,胡辣汤,是原产河南(分为河南周口市西华县逍遥镇的“逍遥镇胡辣汤”和河南漯河市舞阳县北舞渡镇的“北舞渡胡辣汤”两个流派)的一种汤类小吃。顾名思义,放入了胡椒和辣椒又用骨头汤做底料的胡辣汤又香又辣,已经发展成为每个河南人都喜爱和知晓的小吃之一,一般大早上街头巷尾很多卖胡辣汤的摊子。油饼包子油条加酸辣胡辣汤就是一道美味早餐。郑州胡辣汤以顺河路胡辣汤为代表,其味道以辣闻名,辣椒与胡椒在汤中成饱和状态。但是郑州人追求的就是这种味觉极限的感觉,加上油炸的油膜头、油条或肉盒,对于郑州人来讲真是人间美味!是郑州市民离不开的早点。没有吃过胡辣汤的外地人大多受不了这样味道的汤,而且难以想象把它当早点,但是没办法,这就是俺郑州人。,方言,河南方言经典字词:1.中(zhong):可以、行、很好,答应办某事等。河南方言最具有代表性的词之一。2.俺(an):我、我们等。河南方言最具有代表性的词之一。3.得劲儿(d jir):舒服、爽、合适、好等。河南方言最具有代表性的词之一。4.别(bi)别:不要的意思,发音不同。5.嗝瘾(gy):从心里反感、起腻、讨厌。例:“你今那儿长巨虫啦,真嗝瘾人。”6.前半儿:上午、早上;晌午:中午;后半儿:下午;7.匝(zua):干什么,做什么。如:“你在那儿匝叻?”意思是“,科学教育,高等院校 本科院校郑州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郑州轻工业学院、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中原工学院、黄河科技学院、河南中医学院、河南财经学院 专科院校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河南职业技术学院、中州大学、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农业职业学院、郑州旅游职业学院、郑州职业技术学院、郑州工业安全职业学院、郑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河南经贸职业学院、河南检察职业学院、郑州经贸职业学院、郑州信息科技职业学院、郑州交通职业学院、郑州科技职业学院、郑州华信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城市荣誉,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文明城市国家双拥模范城市国家一级综合交通枢纽之一全国路网枢纽中心全国八大铁路枢纽之一,郑州之最,解放后第一任市长:宋致和 解放后第一任市委书记:谷景生 第一届中共郑州市委:1926年9月,中共豫区执行委员会决定建立中共郑州市委 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6月28日7月3日举行,本届代表250人。首次开始户口登记工作:1951年2月14日,市公安局即日起开始户口登记 首次开通市长电话:1985年2月18日 首届月季花会:1984年5月7日-22日。首批知青下乡:1964年11月20日 最早的教会:1904年,美国南部基督教浸礼会派美籍传教士陆德恩夫妇来郑州传教,从此,基督教开始传入郑州。第一次建市:1928年3月18日,河南省国民政府决定设立郑州市 首次人工降雨成功:1977年5月7日为解调用4门高炮发射碘化银催雨弹376枚 最大的银杏树:郑州地区最大的银杏树是登封市法王寺的两棵银杏树,植于公元71年 树龄最长的树:登封嵩阳书院内的两棵古柏,传为西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游嵩岳时,分别封为大将军和二将军。最高气温:1966年6月22日郑州市最高温度达到43。,最低气温:1971年12月27日郑州市最低温度达到-19.7。最大日降雨量:1987年8月10日,郑州市日最大降水量289毫米,暴雨最大强度每小时110毫米。最大月降雨量:1957年7月,郑州市月降雨量376.2毫米,为年平均降雨量的57.6%。最大年降雨量:1964年降雨量为1041.3毫米,比平均年降雨量652.9毫米多将近60%。最长的连续降雨天数:1958年7月10日至20日,连续降雨11天。最少的年降雨量:1981年降雨量为375.9毫米,只达到平均年降雨量652.9毫米的60%。最长的无雨天数:1966年11月中旬至1967年2月下旬,连续90多天无雨。最长的一次降雹时间:1962年6月24日17时42分至19时10分,降雹时间长达88分钟。降下的个体最重的冰雹:1979年9月8日,新郑县(今新郑市)观音寺乡盘谷寨村降雹最大者重达4公斤。地面积雹最厚的一次降雹:1950年5月,新郑县(今新郑市)杨庄区暴雨加冰雹30分钟,地面积雹厚度为10厘米。最早的降雪日期:1978年10月28日密县(今新密市)降雪。最晚终雪日期:1960年5月6日郑州市区终雪。最大风速:嵩山有超过40米/秒的大风,郑州纪录为24米/秒。最高点:郑州市最高的山是位于登封市的少室山,主峰连天峰,海拔1512.4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