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布病实验室生物安全及标本的包装、运输.ppt

    • 资源ID:2224775       资源大小:3.66MB        全文页数:72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布病实验室生物安全及标本的包装、运输.ppt

    1,布病实验室生物安全及标本的包装、运输,生物安全,生物威胁或生物危害,避免或控制发生的要求,生物安全概念的产生,操作者,操作对象,环境,实验室生物安全及其意义,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4年8月28日发布,2004年12月1日施行,主席令第十七号)第二十二条规定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管理要求第二十六条规定了病原微生物菌(毒)种的管理要求第五十三条对与生物安全有关卫生监督作了明确规定,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2004年11月12日发布并实施,国务院424号令)第二章规定了病原微生物的分类和管理要求第三章规定了实验室的设立和管理第四章规定了实验室感染控制,规定了对实验室活动的管理要求,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医学监督,发生实验室泄露和感染事故时的报告、处置和控制等。,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8(2008年12月26日发布,2009年7月1日实施)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2006年1月11日卫科教发200615号)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2005年11月28日发布,2006年2月1日施行,卫生部令第45号)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2003年10月15日发布施行,卫生部令第36号),生物实验室安全的策略,硬件:实验室建筑结构、实验室防护装备、生物安全柜、消毒灭菌设备软件:各种法规与规章制度、个人实验室安全素质个人防护:是一级屏障的重要方面,生物安全实验室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等级:依据实验室所处理对象的生物危害程度采取的防护措施,把生物安全实验室分为四级 BSL-1BSL-2BSL-3BSL-4,个人防护装置选择原则,实验室工作人员可根据不同级别的生物安全水平的操作选择个人防护装置。结合所进行工作的性质来选择着装和装备,BSL1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实验时应穿工作服,必要时戴防护眼镜。工作人员手上有皮肤破损或皮疹时应戴手套。,BSL2实验室,除符合BSL1的要求外,还应该符合下列条件:1.在实验室中应穿着工作服或罩衫等防护服。2.当手可能接触感染材料、污染的表面或设备时应戴手套。3.当微生物的操作不可能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而必须采取外部操作时,为防止感染性材料溅出或雾化危害,必须使用面部保护装置。,BSL3实验室,除符合BSL2的要求外,还应该符合下列条件:1.工作人员在进入实验室工作区前,应在专用的更衣室(或缓冲间)穿着背开式工作服或其他防护服。2.必须戴手套(两付)。3.在实验室中必须配备有效的消毒剂、眼部清洗剂或生理盐水,且易于取用。可配备应急药品。4.有可能溅出或喷出传染性物质、危险试剂、或进行可能产生感染性气溶胶的操作时,需使用面部和眼部防护器具,5.当有程序不能在生物安全柜内处理时,要组合使用适当的操作人员防护设备(如面罩、呼吸器)和物理容器设备。,先洗手 工作衣工作鞋N95口罩帽子眼罩手套第二层防护衣第二层手套鞋套,防护服装穿戴流程,第二层手套第二层防护衣鞋套眼罩工作衣帽子戴N95口罩工作鞋手套 再洗手,防护服装脱卸流程,所有个人防护装备不得带离实验室!,生物安全实验室个人防护装备,1.个人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规定的有关标准 2.在危害评估的基础上,按不同级别的防护要求选择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3.对个人防护装备的选择、使用、维护应有明确的书面规定、程序和使用指导 4.使用前应仔细检查,不使用标志不清、破损或泄漏的防护用品,眼睛防护装备,安全眼镜和护目镜-在所有易发生潜在眼睛损伤/粘膜吸附感染的生物安全实验室中工作时必须采取眼睛防护措施-所选用的眼睛防护装备的类型取决于外界危害因子对眼睛危害程度,眼镜配戴和卸下方法示意图,洗眼装置,根据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规定:BSL-2和BSL-3应配置 如发生腐蚀性液体或生物危害液体喷溅至工作人员的眼睛时,应该(或在同事的帮助下)在就近的洗眼台(洗眼装置)用大量缓流清水冲洗眼睛表面至少15-30分钟。事后必须立即填写事故报告单并立即报告主管领导。,洗眼器,头面部防护装备,口罩 口罩仅可以保护部分面部受生物危害物质如血液、体液、分泌液以及排泄物等喷溅物的污染仅适用于-BSL-1或BSL-2实验室中使用普通脱脂棉纱布口罩、活性炭口罩、医用口罩、N95,1.防护面罩:由防碎塑料制成,保护工作人员免受脸部碰撞或切割伤、血液、体液、分泌液、排泄物或其它感染性物质或化学物质的飞溅或滴液接触至脸部,或污染眼睛、鼻子以及口。,防护帽,佩戴简易防护帽可以保护工作人员避免化学和生物危害物质飞溅至头部(头发)所造成的污染,同时保护负压实验室的空气过滤器。,手套的选择根据不同用途选择合适的手套。生物安全实验室最常用的是乳胶手套,对乳胶手套过敏者可使用聚氯乙烯和聚腈类手套。橡胶或塑料手套不能接触高温物体。使用耐热材料(皮制品)制成的手套可供接触高温物体时使用处理极冷物体如液氮或干冰时要用特殊的绝缘耐冷手套在进行尸体解剖等可能接触利器时,应戴不锈钢网手套以防切割损伤,但不能防止针刺损伤。,手部防护装备,手套的检查在使用手套前应该检查手套是否褪色、穿孔或有裂缝。手套的使用一般情况下,佩戴一副手套即可,操作高致病性或潜在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时应戴两副手套。在操作过程中,外层手套被污染时应立即用消毒剂喷洒手套,脱下后丢在生物安全柜内的高压袋中,并立即戴上新手套继续实验。手套戴好后应覆盖实验服袖口。,避免手套的“触摸污染”戴手套的手避免触摸鼻子、面部和避免触摸或调整其它个体防护装备以及避免触摸不必要的物体一表面如灯开关、门把手等。戴手套过程的注意要点 在实验室中要一直保持戴手套状态;选择正确类型和尺寸的手套;手套戴好后要覆盖实验服袖口;戴手套的手要远离面部。,脱手套过程的注意要点脱手套时注意不要污染手部。手套脱下后内面向外。脱第二只手套时,手指插入第二只手套腕部内面,使手套脱下后内面向外,扔进高压袋中。,足部防护装备,当实验室中存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危险因子的情况下,穿合适的鞋子和鞋套或靴套,可以防止实验人员足部(鞋袜)避免受到损伤。,鞋、鞋套,足部防护装备,御寒式防噪音耳罩,一次性防噪音耳塞,听力防护装备,凡在生物安全实验室使用过的个人防护装备均应视为被污染过。一次性用品可高压灭菌后作为医疗废物统一处理。可重复使用的防护服帽子等高压灭菌后再洗涤处理,重复使用。BSL-3实验室的可重复使用的棉布工作服只有在高压灭菌后才可洗涤后再使用。其它根据物品性质选择物理或化学方法去除污染,个人防护用品的去污染,不明原因事件、生物恐怖事件的样本检测可提高生物安全实验室级别!可提高人员防护级别!,布鲁氏菌相关实验活动实验室级别,布鲁氏菌危害程度分类:第二类,a大量活菌操作:实验操作涉及“大量”病原菌的制备,或易产生气溶胶的实验操作(如病原菌离心、冻干等)。b动物感染实验:特指以活菌感染的动物实验。c样本检测:包括样本的病原菌分离纯化、药物敏感性实验、生化鉴定、免疫学实验、PCR核酸提取、涂片、显微观察等初步检测活动。d非感染性材料的实验:如不含致病性活菌材料的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实验。,鼠疫菌相关实验活动实验室级别,鼠疫菌相关实验活动实验室级别,实验室生物危险物质洒溢处理,1.溢洒处理工具包基础的溢洒处理工具包通常包括:a)对感染性物质有效的消毒液,消毒液需要按使用要求定期配制;b)消毒液盛放容器;c)镊子或钳子、一次性刷子、可高压的扫帚和簸箕,或其它处理锐器的装置;d)足够的布巾、纸巾或其它适宜的吸收材料;e)用于盛放感染性溢洒物以及清理物品的专用收集袋或容器;f)橡胶手套;g)面部防护装备,如面罩、护目镜、一次性口罩等;h)溢洒处理警示标识,如“禁止进入”、“生物危险”等;i)其它专用的工具。明确标示出溢洒处理工具包的存放地点。,实验室生物危险物质洒溢处理,2.撤离房间2.1 发生生物危险物质溢洒时,立即通知房间内的无关人员迅速离开,在撤离房间的过程中注意防护气溶胶。关门并张贴“禁止进入”、“溢洒处理”的警告标识,至少30 min后方可进入现场处理溢洒物。2.2 撤离人员按照离开实验室的程序脱去个体防护装备,用适当的消毒剂和水清洗所暴露皮肤。2.3 如果同时发生了针刺或扎伤,可以用消毒剂和水清洗受伤区域,挤压伤处周围以促使血往伤口外流;如果发生了黏膜暴露,至少用水冲洗暴露区域15 min。立即向主管人员报告。2.4 立即通知实验室主管人员。必要时由实验室主管人员安排专人清除溢洒物。,实验室生物危险物质洒溢处理,3.溢洒区域的处理3.1 准备清理工具和物品,在穿着适当的个体防护装备(鞋、防护服、口罩、双层手套、护目镜、呼吸保护装置等)后进入实验室。需要两人共同处理溢洒物,必要时,还需配备一名现场指导人员。3.2 判断污染程度,用消毒剂浸湿的纸巾(或其它吸收材料)覆盖溢洒物,小心从外围向中心倾倒适当量的消毒剂,使消毒剂与溢洒物混合并作用一定的时间。应注意按消毒剂的说明确定使用浓度和作用时间。,实验室生物危险物质洒溢处理,3.3 到作用时间后,小心将吸收了溢洒物的纸巾(或其它吸收材料)连同溢洒物收集到专用的收集袋或容器中,并反复用新的纸巾(或其它吸收材料)将剩余物质吸净。破碎的玻璃或其它锐器要用镊子或钳子处理。用清洁剂或消毒剂清洁被污染的表面。所处理的溢洒物以及处理工具(包括收集锐器的镊子等)全部置于专用的收集袋或容器中并封好。3.4 用消毒剂擦拭可能被污染的区域。3.5 按程序脱去个体防护装备,将暴露部位向内折,置于专用的收集袋或容器中并封好。3.6 按程序洗手。3.7 按程序处理清除溢洒物过程中形成的所有废物。,实验室生物危险物质洒溢处理,4.生物安全柜内溢洒的处理4.1 处理溢洒物时不要将头伸入安全柜内,也不要将脸直接面对前操作口,而应处于前视面板的后方。选择消毒剂时需要考虑消毒剂对生物安全柜的腐蚀性。4.2 如果溢洒的量不足1 ml 时,可直接用消毒剂浸湿的纸巾(或其它材料)擦拭。,实验室生物危险物质洒溢处理,4.3 如溢洒量大或容器破碎,建议按如下操作:a)使生物安全柜保持开启状态;b)在溢洒物上覆盖浸有消毒剂的吸收材料,作用一定时间以发挥消毒作用。必要时,用消毒剂浸泡工作表面以及排水沟和接液槽;c)在安全柜内对所戴手套消毒后,脱下手套。如果防护服已被污染,脱掉所污染的防护服后,用适当的消毒剂清洗暴露部位;d)穿好适当的个体防护装备,如双层手套、防护服、护目镜和呼吸保护装置等;,实验室生物危险物质洒溢处理,e)小心将吸收了溢洒物的纸巾(或其它吸收材料)连同溢洒物收集到专用的收集袋或容器中,并反复用新的纸巾(或其它吸收材料)将剩余物质吸净;破碎的玻璃或其它锐器要用镊子或钳子处理;f)用消毒剂擦拭或喷洒安全柜内壁、工作表面以及前视窗的内侧;作用一定时间后,用洁净水擦干净消毒剂;g)如果需要浸泡接液槽,在清理接液槽前要先报告主管人员;可能需要用其它方式消毒后再进行清理。4.4 如果溢洒物流入生物安全柜内部,需要评估后采取适用的措施。,实验室生物危险物质洒溢处理,5.离心机内溢洒的处理5.1 在离心感染性物质时,要使用密封管以及密封的转子或安全桶。每次使用前,检查并确认所有密封圈都在位并状态良好。5.2 离心结束后,至少再等候5 min 打开离心机盖。5.3 如果打开盖子后发现离心机已经被污染,立即小心关上。如果离心期间发生离心管破碎,立即关机,不要打开盖子。切断离心机的电源,至少30 min后开始清理工作。5.4 穿着适当的个体防护装备,准备好清理工具。必要时,清理人员需要佩戴呼吸保护装置。,实验室生物危险物质洒溢处理,5.5 消毒后小心将转子转移到生物安全柜内,浸泡在适当的非腐蚀性消毒液内,建议浸泡60 min 以上。5.6 小心将离心管转移到专用的收集容器中。一定要用镊子夹取破碎物,可以用镊子夹着棉花收集细小的破碎物。5.7 通过用适当的消毒剂擦拭和喷雾的方式消毒离心转子仓室和其它可能被污染的部位,空气晾干。5.8 如果溢洒物流入离心机的内部,需要评估后采取适用的措施。,实验室生物危险物质洒溢处理,6.评估与报告6.1 对溢洒处理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估,必要时对实验室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和对暴露人员进行医学评估。6.2 按程序记录相关过程和报告。,危险标识制度,生物危险标识:BSL-2及以上实验室入口处应有国际生物危险警告标识,并注明生物安全级别、实验室安全负责人姓名、控制准入的人员姓名以及应急联系电话。,例:感染性物质溢出标识,实验室事故报告,差错 一般差错 重大差错事故 一般事故 严重事故 重大事故,健康监测,必须保证操作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时也要防止因操作的意外感染而导致的传染病传播。因此,必须对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相关人员进行健康监测。,健康监测,1.每个实验室必须指定专人负责健康监测工作。2.常规监测3.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在身体状况良好的情况下,才能进入BSL-2(ABSL-2)及以上级别的实验室工作。4.进入BSL-3(ABSL-3)及以上级别实验室工作的相关人员,应每日早、晚测量体温并观察相应症状;结束实验室工作后,应继续进行相应时段(相关疾病的平均潜伏期)的健康监测。,就医程序,实验室工作人员一旦出现与本实验室从事的病原微生物相关的临床症状或者体征时,实验室负责人应当立即向本单位生物安全委员会及单位负责人报告,同时派专人陪同及时就诊。原则上应首先到本单位的医务室(内设医疗机构)就诊,紧急时可直接到定点医院的定点就诊区就诊。如需要留诊观察须使用单间病房。就诊时,应当将近期所接触的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和危险程度如实告知接诊的医务人员。经内设医疗机构预检、观察,排除患者患传染病的可能性后,可转诊至相应医院就诊;若不能排除该患者可能患有传染病时,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消毒措施,并及时转诊至定点医院就诊。,就医程序,传染病患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转诊时应严格采取隔离防护措施,必要时请急救中心(站)转诊。传染病患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的单位及接诊医务人员,发现由于实验室感染而引起的与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的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在2h内报告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出现传染病患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后,应尽可能采取有效的主动和被动免疫措施。,样品的包装,依据:二六年一月十一日卫生部制定的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二五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发布的卫生部第45号令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二六年二月一日起执行。,样品的包装,感染性物质是那些已知或有理由认为含有致病原的物质。致病原是指能使人或动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放线菌、真菌和寄生虫等)和其他因子,如朊病毒。国际民航组织危险物品航空安全运输技术细则中将感染性物质分为A、B 两类。,感染性物质,样品的包装,指在运输过程中与之接触能对健康人或动物造成永久性残疾或致命疾病的感染性物质。此处“接触”系指感染性物质离开保护性包装与人或动物的身体接触或经呼吸道吸入的情况。A类感染性物质使人染病或使人和动物都染病者联合国编号为UN2814,其运输专用名称为危害人的感染性物质;仅使动物染病者联合国编号为UN2900,其运输专用名称为仅危害动物的感染性物质。,A类感染性物质,样品的包装,不符合列入A类标准的感染性物质。其联合国编号为UN3373。运输专用名称为生命物质B类。,B类感染性物质,样品的包装,卫生部第45号令“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第十二条规定 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的容器或包装材料应当达到国际民航组织危险物品航空安全运输技术细则(Doc9284包装说明PI602)规定的A类包装标准,符合防水、防破损、防外泄、耐高温、耐高压的要求,并应当印有卫生部规定的生物危险标签、标识、运输登记表、警告用语和提示用语。,样品的包装,这一包装系统可以应用于所有的感染性物质,由以下三层包装组成:1.主容器:初级容器防水、防渗漏,内装标本。其外包裹有的吸收材料。样品必须保存于大小合适、带胶垫的外螺旋盖的塑料管中,拧紧盖、封好管口(如用封口膜或防水的塑料胶带袋)管外要用油性笔注明标本的编号、种类、姓名及采样日期量。,样品的包装,2.次级包装:次级包装为第二层持久的、防水、防渗漏的包装,它封闭和保护初级容器。多个包有缓冲材料的初级容器可放于同一个次级包装中,但是,这要求同时也放入足够的吸收材料以确保一旦发生泄漏后所有液体都可被吸收。标本有关信息填写“疑似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标本送检单”,用一塑料袋密封。与标本有关的额外信息和运送者及预期接受者的具体地址写在一张纸上并密封在另一塑料袋里,并用胶布粘在塑料容器外面。,样品的包装,3.外层包装:次级包装包裹有合适的缓冲材料后,即可被装入外层运输包装。外层运输包装保护其内容物免受外界影响,如运输过程中的物理损坏。样品的容器要使用能够承受不少于95Kpa压力的高质量的防水包装材料并且密封,以防止运输发生内容物的外泄。,样品的包装,感染性物质外包装件上必须做出如下的使用标记:1)托运人名称地址和收货人名称地址。2)运输专用名称:A类感染性物质为:感染性物质;B类感染性物质为:生命物质。3)联合国编号(UN编号)4)运送A、B类感染性物质的净含量:A类感染性物质要标出;B类感染性物质可以不标出。5)标记负责人姓名和联系电话。6)如使用干冰作制冷剂,应标出Dry Ice(干冰)、UN1845 以及干冰的净重。7)生物危险标识。,样品的包装,冷冻剂的使用:1)在使用冰、干冰或其他冷冻剂进行冷藏运输时,冷冻剂必须放在辅助容器和外包装之间,内部要有支撑物固定,当冰或干冰消耗以后,仍可以把辅助容器固定在原位置上。如使用冰,外包装必须不透水。如果使用干冰,外包装必须能够排放二氧化碳气体,防止压力增加造成容器破裂。在使用冷冻剂的温度下,主容器和辅助容器必须能保持良好性能,在冷冻剂消耗完以后,仍能承受运输中的温度和压力。,样品的包装,冷冻剂的使用:2)当使用液氮对样品进行冷藏时,必须保证主容器和辅助容器能适应极低的温度。此外,还必须符合其他有关液氮的运输要求。3)主容器和辅助容器须在使用制冷剂的温度下,以及在失去制冷后可能出现的温度和压力下保持完好无损。主容器和辅助容器必须在无泄漏的情况下能够承受95kPa的内压,并能保证在40到55的温度范围内不被损坏。,A类感染性物质的包装与标签,65,B类感染性物质的包装与标签,66,布病相关标本的包装要求,运输包装分类:按国际民航组织文件Doc9284危险品航空安全运输技术细则的分类包装要求,将相关病原和标本分为A、B两类,对应的联合国编号分别为UN2814和UN3373;A类中传染性物质特指菌株或活菌培养物,应按UN2814的要求包装和空运,其他相关样本和B类的病原和相关样本均按UN3373的要求包装和空运;通过其他交通工具运输的可参照以上标准包装。,标本的运送要求,1.标本的运送必须专车和不少于两人的专人护送或者通过航空运输,单位或者个人不得通过公共电(汽)车和城市铁路运输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2.申请单位应当对护送人员进行相关的生物安全知识培训。3.在护送过程中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运输申请,申请单位在运输前应当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以下申请材料(原件一份,复印件三份):,申请材料,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申请表;法人资格证明材料(复印件);接收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的单位(以下简称接收单位)同意接收的证明文件;第七条第(二)、(三)项所要求的证明文件(复印件);容器或包装材料的批准文号、合格证书(复印件)或者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容器或包装材料承诺书;其它有关资料。,多次运输申请,在固定的申请单位和接收单位之间多次运输相同品种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的,可以申请多次运输。多次运输的有效期为6个月;期满后需要继续运输的,应当重新提出申请。,省内运输审批流程图,运输申请单位,提交申请材料,运输单位省级卫生行政部门,颁发准运证或出具不予批准的决定及理由,5个工作日,核准申请的单位,在运输任务结束后,书面报告运输情况,审批,接到准运证或其传真件后运输,

    注意事项

    本文(布病实验室生物安全及标本的包装、运输.ppt)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