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IPv6及IP网络发展规划思路() .ppt
2010年物联网发展战略中国电信集团,中国电信IPv6及IP网络发展规划思路(2010-2012年),目 录,相关背景 演进策略 近期工作 规划重点,相关背景下一代互联网的定义,Next Generation Internet,以IPv6为核心的,包括一系列新技术和新应用的全新互联网架构实现更强的扩展性,更快的端到端速率,更高的安全性及更好的服务保障给运营商带来更大的业务空间,给用户带来真正的数字化生活,地址资源及其丰富 物联网成为可能 家居生活更加智能化,地址规划更为科学 网络控制更为简单 用户行为分析更为精细,传输和处理速度更快 接入速率更高,地址可溯源 互联网安全可信 电子商务/电子银行等应用更为普遍,更大,更快,可管控,更安全,无限的扩展能力:43亿(IPv4地址空间)43亿43亿43亿,足以让地球上每粒沙子都有一个地址,P2P、视频电话在线游戏、即时通信M2M、传感器、物联网,更好的移动支持:优化Mobile IP路由,更好地支持端到端移动互联网应用,3G应用个人智能终端,便捷的用户接入:支持即插即用,不需要任何配置即可接入互联网,更好的支持物联网业务,家庭网关机顶盒,高效的报文处理:报文结构简单化,地址结构层次化,提高网络节点数据处理和路由寻址的效率,相关背景IPv6技术特征及应用,全球43亿IPv4地址只剩不到4.1亿(24个A),每年消耗2亿,预计2011年底前后耗尽亚洲人口占全球56%,地址只占全球的9%;中国13亿人口,地址约2亿,人均0.15个中国电信目前公有地址7000万(联通3500万,移动2100万),私有地址上亿级,广电启动NGB工程,意图抢占下一代互联网的主导地位中国移动快速响应温家宝总理在无锡建设“感知中国”中心的指示,基于TD和IPv6大力发展物联网中国联通已经在2008年北京奥运上提供多种IPv6应用,宽带业务、移动互联网、IPTV等现有业务发展迅猛,未来5年预计需要上十亿级地址。物联网/传感网等新型业务逐渐兴起,成为国家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未来5年预计也需要数十亿地址。,地址现状,竞争压力,业务需求,下一代互联网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及早启动演进工作已经迫在眉睫。,相关背景发展下一代互联网的迫切性,基本定义:物联网的英文名称为“The Internet of Things”。由该名称可见,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1999年: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提出了“传感网是下一个世纪人类面临的又一个发展机遇”。早期的物联网被称之为传感网。2005年: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2009年: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与美国工商业领袖举行了一次“圆桌会议”,作为仅有的两名代表之一,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智慧地球”这一概念,建议新政府投资新一代的智慧型基础设施。2009年:温家宝总理参观无锡物联网基地,“感知中国”理念应运而生,鼓励大理发展物联网,占据国际科技前沿。,相关背景物联网定义与发展现状,与互联网的关系: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之上的延伸和扩展的一种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相关背景物联网与互联网的关系,目前,美国、欧盟、中国等都在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正在开展研究,以形成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政策措施。在“物联网”普及以后,用于动物、植物和机器、物品的传感器与电子标签及配套的接口装置的数量将大大超过手机的数量。物联网的推广将会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又一个驱动器,为产业开拓了又一个潜力无穷的发展机会。美国权威咨询机构FORRESTER预测,到2020年,世界上物物互联的业务,跟人与人通信的业务相比,将达到30比,因此,“物联网”被称为是下一个万亿级的通信业务。我国发展物联网的几大优势:第一,我国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物联网核心传感网技术研究,研发水平处于世界前列;第二,在世界传感网领域,我国是标准主导国之一,专利拥有量高;第三,我国是目前能够实现物联网完整产业链的国家之一;第四,我国无线通信网络和宽带覆盖率高,为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设施支持;第五,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有较为雄厚的经济实力支持物联网发展。,相关背景物联网将成为下一个经济增长点,美国率先倡议NGI计划,已建成试验网VBNS和Internet2,并要求国防部、政府网络和ICP于2008年6月前支持IPv6。欧盟不断强化试验网GEANT2的性能和全球化地位,并计划在2010年前,敦促25%的企业、政府机构和家庭用户使用IPv6。日本通过e-Japan计划推动IPv6的应用,并在2008年公布了IPv6过渡策略;韩国也在2008年建成6个IPv6交换中心。,NTT全球骨干网支持IPv6,拥有250台IPv6BAS,500万IPv6用户,主要业务为VoIP。Sprint在2008年1月开始提供IPv6服务。AT&T、KDDI、FT、中华电信等已经开展向IPv6过渡工作。,政府推动,运营商进展,目前产业链仍未成熟,但各国着眼长远发展,纷纷启动IPv6试商用实践,促进国内产业链的发展。,虽然中国政府积极跟踪,稳妥推进,但整个产业生态环境明显落后于国外国内运营商处于落后状态,IPv4地址枯竭迫在眉睫,留给国内运营商的时间已经不多(不到2年),相关背景国际下一代互联网发展概况,目 录,相关背景 演进策略 近期工作 规划重点,演进涉及基础网络、业务网络、终端、IT支撑系统等,目前设备对IPv6的支持能力参差不齐,还没有经过全面系统测试。,IP网络设备采购自05年起要求支持IPv6,但未经过实际运营,规模开启IPv6可能对现网性能造成影响;设备升级可能需要进行硬件替换或购买License业务平台和IT支撑系统的大多数硬件和操作系统支持IPv6,软件不支持用户软、硬终端(PC除外)绝大多数不具备IPv6能力,演进策略网络现状,1,2,3,4,缺乏国家政策层面的明确指引,信息与应用提供商没有IPv6迁移计划,用户几乎没有可用资源,网络设备、终端、IT系统的支持能力良莠不齐,没有经过系统的测试和评估,也没有成熟的规范作为参考,网络规模最大,设备类型繁杂,业务平台众多,演进涉及的层面和范围非常广,改造的工作量和投资都非常大,下一代互联网引起的网络运营体系变化,需要产品开发、运行维护和服务流程与之配套,目前没有成功经验可以借鉴,演进策略面临的主要问题,总体目标:建设一个开放、安全、可扩展、广覆盖、满足未来业务需求的下一代互联网,促进三网融合,拓展物联网等新型应用,支撑国家和社会信息化,推动国家经济建设。,演进策略总体演进目标,发展的三个阶段:试商用(20092010年)阶段:以IPv4业务为主,下一代互联网政策出台,启动网络和平台改造,进行试商用年;规模商用(20112015年)阶段:IPv4/IPv6网络和业务共存,网络和平台进行规模改造,业务逐步迁移,新型应用和用户规模持续扩大;全面商用(2015年)阶段:IPv6应用占据主导,IPv4网络和业务平台逐步退出,需解决IPv4网络孤岛。,演进策略总体演进阶段,下一代互联网演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政府指导下,联合国际组织、科研单位及产业链各方,分阶段在网络、终端、IT支撑系统等各环节进行改造,打通网络建设、业务迁移和新产品开发、运行维护和服务流程等一系列环节,实现平滑演进。基础网先行,IP网络及移动分组域首先开启IPv4/IPv6双栈,未来向纯IPv6 网络演进业务网和IT支撑系统根据业务发展需求同步改造和建设新老终端、软硬终端(不含PC)区别对待,软终端直接升级,老终端原则 上不升级,新终端引入时要求支持IPv6,演进策略总体演进策略,业务网络,基础网络,终端,IT支撑系统,政府,国际组织,高校/科研单位,设备厂商,ISP/ICP,集团公司,省公司,支撑单位,演进策略总体演进支撑框架,中国电信IPv6及IP网络总体演进支撑框架,目前存在在原有网络上升级支持双栈(隧道技术为辅,转换技术拾遗补缺)和新建纯IPv6网两种主要的演进方案。由于初期IPv6信息和应用贫乏,用户几乎无资源可用,新建纯IPv6网络不是很现实;演进初期还有IPv4地址可以使用,选择双栈方案,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网络和IPv4信息资源,培育IPv6的应用。随着IPv6应用的普及,可考虑新建纯IPv6网络,最终完全过渡到纯IPv6网。,演进策略IP网络,初期:在原有网络上升级改造,IPv4/IPv6共享网络资源。IPv4和双栈用户共存,逐步出现IPv6信息源。双栈用户优先使用IPv6。,中后期:IPv6应用逐渐丰富,流量达到一定量级时,可以考虑新建纯IPv6网络,分流原有网络流量,并最终实现全网纯IPv6化。,v4,双栈,双栈,v4,IPv4/IPv6,v4,双栈,双栈,v4,IPv4/IPv6,IPv6,v6,v6,演进策略IP网络,分组域承载移动互联网业务,对地址需求量很大,率先向IPv6过渡。新扩容的 PDSN、HA等网络平台设备直接开启双栈,原有网络设备逐步升级为双栈,并 最终发展成纯IPv6网络电路域和无线网络都属于封闭网络,对公有地址需求不大,可以结合后续自身 网络演进逐步向IPv6过渡,V4/v6,v4,RAN,BSC,PDSN,分组域,HAAA,VAAA,HA,双栈,FW,演进策略移动网络,以接入型业务和移动互联网应用为切入点,业务平台和IT系统配合改造,业务网:以IP地址需求量大的业务为切入点,先行改造,包括宽带接入、移动互联网等,其他平台按需逐步改造新建平台要求支持IPv6,物联网/传感器网络、智慧地球等新型业务直接采用IPv6,IT支撑系统:根据业务需求,完成与业务相关的系统改造,如受理、开通、计费结合网络的改造,完成IT系统本身的IPv6化,如接口协议、承载平台,演进策略业务网和IT支撑系统,经济/高效,直接升级支持双栈天翼Live、无线宽带客户端等主要为自营业务所用,容易控制软件形式,一次性改造成本较低,软终端,老终端原则上不升级、新采购终端必须支持双栈,引导客户使用支持IPv6的终端 家庭网关/企业网关、手机、数据卡、IPTV机顶盒、全球眼终端、新视通终端等 不升级老终端不影响目前的使用 通过规模定制引导终端厂家开发支持IPv6的设备,硬终端(不含PC),演进策略终端,政策诉求,政策与合作,NGI联盟,相关标准,示范工程,推动政府将下一代互联网作为国家战略,出台配套的政策,推动产业链各方支持IPv6协议;推进运营商骨干网间IPv6的互联互通;利用财税杠杆和专项发展基金等经济手段鼓励企业尽早推出IPv6产品和服务,参与国内外下一代互联网相关标准的制定,引导行业内各相关方开发和应用,推动政府主管部门组建运营商、设备商、CP/SP、高校、科研机构等共同参与的下一代互联网联盟(NGI联盟),共同推进下一代互联网的演进,以具有示范效应的大型项目(如感知中国世博会、大运会)为切入点,实施与政府信息化战略合作,扩大社会影响,演进策略政策与合作,目 录,相关背景 演进策略 近期工作 规划重点,2009年7月:科技委第二次常委扩大会议专题研究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和演进战略,建议由网发部牵头,尽快启动下一代互联网的部署工作。,1,2009年9月:监管事务部形成向政府提交了关于推动我国下一代互联网发展的政策建议;10月份网发部根据工信部要求提交了中国电信发展下一代互联网的相关情况。,2,2009年9月/10月:分别向集团公司科技委韦乐平主任和杨杰副总经理汇报了推进工作计划,并根据领导指示进行了修改和完善。,3,2009年10月:召开总经理办公会,向王晓初总经理汇报了推进工作计划,推进工作正式启动。,4,近期工作发展下一代互联网的里程碑,推动政府统筹规划,协调社会相关单位共同推进;争取政府政策和资金支持尽快启动设备测试、现网评估、试点等工作,在业务、网络、IT、终端等各方面做好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的方案,方案要考虑周全,尽早准备,争取主动尽快申请IPv6 的地址;做好网络设备的承接及现有IPv4 地址的梳理工作由集团网发部牵头组成一个推进团队,近期工作发展下一代互联网的措施,规划好自营业务的IPv6过渡路径试点宽带接入、C+W、IDC、VPN、VNET、天翼LIVE、WAP浏览等现有业务,总结方法,积累经验物联网/传感器网络等新型业务尝试直接采用IPv6,探索新的业务模式,业务,2009-2011年,做好演进准备,完成试商用,近期工作总体思路,形成网络、IT和终端的总体过渡方案2010年以长沙、无锡(南京)、广州、成都+深圳大运会、上海世博会为试点,验证过渡的可行性,后期逐步扩大到杭州和济南2011年完成主要省会城市和东部部分大城市商用准备,网络/IT/终端,2009-2011年,做好演进准备,完成试商用,近期工作总体思路,实施“百千万”计划,培养100名专家,1000名种子人才和10000名技术人员做好向下一代互联网过渡的投资测算工作,和年度预算及滚动规划衔接,做好资金准备,人才/资金,2009-2011年,做好演进准备,完成试商用,近期工作总体思路,向政府建言献策,明确政策诉求通过NGI联盟,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向下一代互联网过渡通过合作共赢,联合更多的ICP共同向下一代互联网过渡,政策/产业链,2009-2011年,做好演进准备,完成试商用,近期工作总体思路,近期工作进度安排,目 录,相关背景 演进策略 近期工作 规划重点,IP网络发展的指导性文件,2010-2012年IP 网络发展及规划重点指引2009年6月挑战:全业务运营之后,伴随着业务类型的多样化和业务流量的快速增长,为家庭客户、政企客户、个人客户、自营业务提供高效、可靠、切合各类业务具体承载需求特点且网络整体成本合适的承载网络是IP网络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ChinaNet:高效疏导快速持续增长的互联网流量:合理预测流量增长和流向变化是进行ChinaNet网络规划的一个重要前提综合运用带宽扩容、结构优化、本地疏导、引入技术降低成本多种手段保障持续发展,IP网络发展的指导性文件,2010-2012年IP 网络发展及规划重点指引2009年6月CN2:增加覆盖、端口及路由容量的扩展需求,提高网络可靠性与稳定性:提升设备性能、优化网络架构、充分利用城域网的延伸能力提高扩展能力和覆盖能力优化设备配置、加强与传输专业的协调提高CN2的健壮性推动可控业务利用CN2承载城域网:从网络能力、可靠性、网络质量等各方面支撑全业务承载:随着宽带用户规模发展及宽带提速业务的开展,部署BRAS备份以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及设备容量利用率依据业务需求逐步建设及完善精品平面,提高网络覆盖,满足IP RAN、大客户等业务承载要求部署具备精细化控制的IPoE接入认证技术以满足ITV、语音等业务发展需要解决IPv4地址枯竭问题(2011年底),引入IPv6已十分迫切,规划重点:小城域网整合,整合的出发点:减小省内城域网规模差异便于网络组织提高骨干设备端口利用率出口集群化,问题:对于已规划好的城域网,调整工作量较大跨行政区域的光纤链路及调度管理维护的问题,规划重点:BRAS热备,提升业务质量和网络可靠性,逐步部署BRAS备份逐步部署BRAS跨机箱备份,提高BRAS容量利用率(建议并发用户数应达到设备容量的50%以上)意味着从目前的13万并发用户提升至56万BRAS跨机箱备份部署原则-尽量避免跨局址及不同厂家的BRAS之间备份-尽量选择同局点同一厂家的1:1或N:1备份-在光纤资源许可的情况下,可考虑跨局址的同一厂家的1:1或N:1备份。目前存在主要有路由和隧道两种备份实现方案:路由方案适用于全网备份用户数较少的本地网,隧道方案适用于全网备份用户数较多的本地网。各厂家采用私有协议实现,不同厂家BRAS之间暂时无法实现互通,集团公司正组织制定相关标准,待制定完成后再组织相关测试验证。,规划重点:部署IPoE,通过部署IPoE提升多业务承载能力iTV/VoIP业务接入方式-非session级IPoE 对DHCP协议增强,实施用户认证,增强安全性-session级IPoE指对用户接入实现“BRAS集中控制用户会话,先认证后分配地址”的可精细化控制和运营级接入认证方式。具有可管可控,高安全性两种方式均可满足现有iTV业务的开展需求,其中session级IPoE方式能提供更精细的可控可管能力。集团公司将统一组织两种方案的试点工作,规划重点:建设精品平面/网,全业务运营的环境下,随着高品质业务类型、流量和覆盖需求的增加,对城域网带来了精品网/平面的建设需求定义:有独立出口的新建网络称为精品网,与现有城域网共用AS及共享城域网骨干的新建网络称为精品平面。精品业务承载需求迫切的大型城域网可考虑依托CN2和现有城域网,逐步部署及完善城域高品质精品网/平面对接CN2网络,以承载C网(包括IP RAN)、软交换、政企VPN专线、自营封闭型视频等高品质业务。IP RAN的承载与精品网/平面的建设要统一考虑,IPRAN具体承载方式有多种方案(包括路由器、交换机及PTN组网等),目前集团正在组织研究和测试,待结果明确后再由集团公司统一安排部署。,2009年杭州会议集团确定4省1市(广东、浙江、江苏、湖北及北京)进行精品平面试点。,规划重点:IPv6,解决IPv4地址枯竭问题(2011年底),引入IPv6已十分迫切集团公司正组织相关的研究测试及试点工作目前要求骨干网、城域网和接入网新增三层设备支持IPv6相关协议,新增二层设备支持IPv6透传-现网老的设备在维护升级过程中逐步支持IPv6-新增城域网三层边缘设备(MSE)需要支持IPv6,以及PPPv6,L2TP,GRE,ISATAP隧道等功能-新增家庭和企业网关设备要求支持双栈,用户可同时接入IPv4和IPv6两种网络来访问不同网络的资源,可以避免协议转换问题-网络支撑系统(DNS,Radius服务器,网管系统)要求新增设备和软件版本支持IPv6,原有设备和软件视IPv6需求情况进行升级-新建IDC要求设备和软件支持IPv6,原有IDC视IPv6需求情况进行升级,集团确定广州、长沙、无锡、成都、杭州和济南进行IPv6试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