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野外生存常识(PPT20).ppt
第八章 野外生存常识,第一节 出游前的准备,一、领队二、队员三、装备,(一)纸张(特别是报纸)1保暖:户外运动会消耗较大的体力,出汗量增多,由于风吹会感觉到寒冷。用报纸来保暖效果的方法也很简单,将报纸前后贴身铺平即可。报纸致密性强,具有较好的挡风效果,相当于多穿了一件保暖内衣。出汗后,报纸会吸附汗液,而不至于使衣服沾湿。轻轻地将已经潮湿的报纸取出,在空气中晾干,再次使用就可以了。2防暑:夏天出游,暴晒后容易中暑。报纸可用来做帽子,挡住烈日。3消遣:迷路是出游常见的事,当你孤身一人在山里迷路等待救援时,最好的伙伴就是报纸。看报纸可以消磨时间,大声朗读报纸可以战胜恐惧,报纸上的幽默消息也可增强自身的乐观情绪。黑暗中,燃烧的报纸还可当成明显的目标,帮助救援人员发现你所在的位置。4点火:纸张容易生火,在野炊或是取暖时,代替树枝可以更快地生火。5驱虫:野外有各种飞虫走兽出没,尤其是扎营休息时蚊虫干扰,令人烦躁。点上一张略潮湿的报纸,产生的烟可以驱走蚊蝇甚至爬行动物;燃烧的火焰,还可驱走野兽。6夹板:行进中摔伤是常见的损伤,在现场无法断定是扭伤还是脱臼,甚至骨折的情况下,急救原则是都当成骨折来处理。需要让受伤部位制动(固定不动),避免移动造成伤处再次损伤。制动就要使用夹板,在野外获得夹板的机会很多,比方说树枝、树干,但是,最安全、最便捷的夹板就是报纸。报纸柔软不伤皮肤,省去使用树干做夹板需要大量衬垫的麻烦;报纸轻便,不增加更多的分量,减轻搬运的负荷;报纸可塑性强,运用自如、使用方便。7纠正呼吸性硷中毒:高山空气稀薄,人会利用加快呼吸来改善缺氧状况,过度呼吸会呼出更多的二氧化碳,造成呼吸性硷中毒,严重威胁人的生命。如果将报纸卷成漏斗状,在漏斗顶端留出直径1厘米的小孑L,将漏斗的底部包住口鼻,一部分呼出的二氧化碳又被吸人呼吸道,用此方法预防和纠正呼吸性硷中毒。,(二)高锰酸钾 需要注意的问题有两点:在使用高锰酸钾时,只有配成合理的浓度才能发挥相应的作用;使用时,不要直接用手接触,以免烧坏皮肤。1生火:根据高锰酸钾与有机物接触、摩擦、碰撞,产生热量放出氧会引起燃烧的原理,用一份砂糖两份高锰酸钾混合后,在干木片中间研磨,如果天气干燥,木片很快就能燃烧,时间短、效果好。2净化水:高锰酸钾是自来水厂净化水用的常规添加剂。在野外取水时,1升水中加三四粒高锰酸钾,30分钟即可饮用。3消炎:高锰酸钾为强氧化剂,遇有机物即放出新生态氧,有杀灭细菌作用。其杀菌力极强,临床上常用浓度为1:2000l:5000的溶液冲洗皮肤创伤、溃疡、鹅口疮、脓肿等。溶液漱口用于去除口臭及口腔消毒。注意的是,溶液的浓度要掌握准确,过高的浓度会造成局部腐蚀溃烂。在配置溶液时要考虑时间,高锰酸钾放出氧的速度慢,浸泡时间一定要达到5分钟才能杀死细菌。配制溶液要用凉开水,用热水会失效。4洗胃:在野外误服植物中毒时,要尽快洗胃,减少毒性物质吸收,简单的方法就是用l:1 0()01:4000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洗胃。检验此浓度的简易方法是直视溶液呈淡紫色或浅红色即可,如果溶液呈紫色、深紫色时,其浓度已达1:100l:200,这种极高浓度的高锰酸钾液可引起胃黏膜的溃烂,绝对不能用它洗胃。误服极高浓度的高锰酸钾液会造成中毒,所以要注意安全使用。5做标记:雪地迷路时,可将高锰酸钾颗粒撒在雪地上,产生的紫色可以给救援者引路。不过,颜色通常只能保存两小时左右。,(三)保温毯 国际通用的保温毯实际上是由锡箔纸做成的,一般长2米,宽18米,却能发挥巨大的作用:1保温:保温毯顾名思义就是保温,寒冷时,将其裹在身上或易受冻的部位,可以反射人体散发出来的热量,达到保温的效果。2急救:体温下降会加剧受伤者的伤情,包裹保温毯对伤患者是一种保护。另外,当看到伤患者身上包裹了保温毯,提示此人已经受伤并且经过了初级急救,医务人员会优先对其作进一步的检查和处理。3反光:野外遇难时,将保温毯裹在身上,利用其反光作用帮助救援人员寻找目标。4当担架:保温毯韧性好、轻便、柔软、可塑性强,可以用来当担架。有人曾经让200斤重的人平躺在展开的保温毯上,六个人同时拎起保温毯的四个角和毯边的中间,竞然不破损!当然,这种担架只是短距离使用的临时装备。使用时注意同步操作,否则会轻易撕破,摔伤伤病员。,第二节 野外生存技巧,一、野外定向1利用太阳定向。太阳自东向西移动,影子与之相反。例如,早晨6时,太阳从东方升起,一切物体的阴影都倒向西方;到中午12时,太阳位于正南,影子便指向北方;到下午6时,太阳到正西,影子则指向东方。因此,可以根据太阳和物体的阴影,粗略判定方向。2利用标杆定向。寻找一根又高又细的标杆,使之与地面垂直,在标杆影子的顶点A处做出标记,10分钟以后,当标杆影子的顶点移到B处,将A、B两点连线就是东西方向,与其垂直的方向就是南北方向,向太阳的一端是南方,相反方向是北方。3利用手表指针定向。手表水平放置将时针指示的(24小时制)时间数减半后的位置朝向太阳,表盘上12点时刻度所指示的方向就是概略北方。假如现在时间是16时,则手表8时的刻度指向太阳,12时刻度所指的就是北方。4利用北极星定向。寻找大熊星座(北斗星),然后,沿着勺边A、B两星的连线,向勺口方向延伸,约为A、B两星间隔的五倍处,有一颗明亮的星,就是北极星。或者可以寻找由五颗星组成的呈“W”形的仙后星座,在“W”字缺口中问的前方,约为整个缺口宽度的两倍处,就是北极星。5利用地物特征定向。比如:积雪融化的地方应该是朝向南方;树叶生长茂盛的方向,二、营地选择1地势。仔细勘察地势,不能将帐篷扎在有滚石、滚木以及风化的岩石的下方。2天气。雷雨天不要在山顶或空旷地上安营,以免遭到雷击;不要在河流边及川谷地带建立营地,以免被山洪冲走;不要在山脊上或河的两岸扎营,以免被暴涨的洪水淹没河岸。3背风。最好是在小山丘的背风处,林间或林边空地、山洞、山脊的侧面和岩石下面等等。4日照。营地要尽可能选在日照时间较长的地方,这样会使营地比较温暖、干燥、清洁,便于晾晒衣服、物品和装备。5防兽。建营地时要仔细观察营地周围是否有野兽的足迹、粪便和巢穴,不要建在多蛇多鼠地带,以防伤人或损坏装备设施。要有驱蚊、虫、蝎的药品和防护措施,比如在营地周围遍撒些草木灰就非常有效。6平整。营地的地面要平整,不要存有树根草根和尖石碎物,也不要有凹凸或斜坡。7近水。营地要选择离水源近的地方,至少有泉水、溪水取用便利。但深山密林里,水源处可能会遇到野生动物,要格外小心。,三、寻找水源根据自己的听觉、嗅觉、视觉和触觉来判断附近是否存在水源。1地下水:一般的高山融雪、溪水、渗入地下之雨水,山谷低凹处积水,岩缝里流出的山泉等,均可视为地下水,这类水源容易获得,但必须注意消毒。2地上水:包括泥泞水、雨水、露水等。其收集方法有:泥泞水:首先将茅草制作成一锥形长约l尺的草器,将水倒入过滤容,在底部以容器盛接,过滤数次,消毒后即可饮用。雨水收集:下雨时,在大的树干上挖一孑L,插入竹筒,雨水及沿此筒聚流,底部以容器盛接即可。如果没有利器挖孔,可用长布条沿树干缠绕,约留尺许于容器内,雨水及沿雨布条引入。露水收集:利用金属板,夜间露天放置,待水珠凝结成时收集。或可用石头收集在地上挖一直径3尺左右的浅坑,其上铺一帆布(或纸张、衣料、山芋叶等品)代再用石头在其上排成高约3尺的“V”字形,则露水沿石而下积聚于帆布内,代用次日除去石块,即可得35毫升水,然后消毒饮用。3如果遇到地上、地下水源均枯干时,或水源不洁不得饮用的时候,可在植物上找到代用水,其采集方法有以下几种:(1)水树:如果发现树体积粗大、叶阔大、多生果实,那么树身藏水则较为丰沛。只要用利器在树干上挖一个小洞,便有水流出。但必须注意,挖洞时应在太阳西落之后,等到黄昏才可以取得。(2)水藤:分布于800公尺以下溪畔,潮湿地带。将其茎割切一段,即有水流出,待流尽后,在其上约1尺处切割一段,水再源源流出。(3)仙人掌:各种仙人掌含水甚丰,切去顶部,汁液即自切口流出,然后捣碎果壳、果肉以吸管吸取汁浆。但如发现其汁液为乳白色时,则切勿饮用,因可能有毒。(4)野生蔗:只要在树干上挖洞,水则流出。同样也可砍去枝叶,以切口对嘴儿饮用,会感觉味道生涩,如果没有其他方法,野生蕉也可作为最佳植物代用水。棕榄:砍倒树干,割去顶端,斜放在地上,用容器在根部盛接,每八小时去茎一段,一日可得58毫升水。但此法收集较费时。(5)竹:如粗大之竹类、麻竹、桂竹、孟宗竹等,茎中均含少许水分,竹茎内含更多量水分,趁其雨后采取方便,必须注意筒内水是否清洁。(6)椰子:未成熟之小椰子可食,成熟之椰子果,其汁液解渴清凉无比。可以治疗便秘消化不良等症状。(7)野丝瓜:将茎与根部切断,用容器收集,或用塑胶袋包扎切口,次日收回,可以获得56毫升水。,四、采捕食物1可食用的野生动物 昆虫有蜗牛、蚯蚓、蚂蚁、知了、蟑螂、蟋蟀、蝴蝶、蝗虫、蚱猛、湖蝇、蜘蛛、螳螂等。应注意,要煮熟或烤透,以免昆虫体内的寄生虫进人人体,导致中毒或得病。食用方法:蝗虫:浸酱油烤着吃,煮或炒也可以;螳螂:去翅后烤或炒,煮也可以;蜻蜓:干炸后可食;蝉:生吃或干炸,幼虫也可食;蜈蚣:干炸,但味道不佳;天牛:幼虫可生食或烤;蚂蚁:炒食,味道好;蜘蛛:除去脚烤食;白蚁:可生食或炒食;松毛虫:烤食。,2可食用的野生植物 可食野生植物包括可食的野果、野菜、藻类、地衣、蘑菇等。对可食野生植物的识别是野外生存知识的主要内容。我国地域广大,适合各种植物生长,其中能食用的就有2000种左右。我国常见的可食野果有:山葡萄、笃斯、黑瞎子果、茅莓、沙棘、火把果、桃金娘、胡颓子、乌饭树、余甘子等,特别是野栗子、椰子、木瓜更容易识别,是应急求生的上好食物。常见的野菜有苦菜、蒲公英、鱼腥草、马齿苋、刺儿草、荠菜、野苋菜、扫帚菜、菱、莲、芦苇、青苔等。野菜可生食、炒食、煮食或通过煮浸食用。介绍一种最简单的鉴别野生植物有毒无毒的方法,供紧急情况下使用。通常将采集到植物割开一个小口子,放进一小撮盐,然后仔细观察是否改变原来的颜色,通常变色的植物不能食用。,五、天气预测 除了提前收听天气预报掌握当地天气知识外,具备一些自然常识也能教会你大体判定气候状况。观察动物:燕子晴空高飞捕食,暴风雨来临时低飞;兔子会例外白天出去捕食;蚂蚁会忙忙碌碌地搬家。观察篝火:如果烟稳稳地上升,天气变化不大;闪烁不定或升起又降下,会有暴雨。观察身体:头发不易梳理,关节炎者疼痛,有暴风雨。,第三节 意外事故的防范与应对,一、信号求救 如求救援,可采取多种方式:1点燃火堆:连续点燃三堆火,中间距离最好相等,白天可燃烟,在火上放些青草等产生浓烟的物品,每分钟加6次,夜晚可燃旺火。2声音求救:在不很远的距离内发出求救信号。可大声呼喊,也可借助其他物品发出声响,如用斧子、木棍敲打树木。3利用反光镜:利用回光反射信号,是有效的办法。可利用的能反光的物品如金属信号镜、罐头皮、玻璃片、眼镜、回光仪等等。4在地面上作标志:在比较开阔的地面,如草地、海滩、雪地上可以制作地面标志。如把青草割成一定标志,或在雪地上踩出一定标志;也可用树枝、海草等拼成一定标志,与空中取得联络。还可以使用国际民航统一规定的地空联络符号所示。记住这几个单词:SOS(求救)、SEND(送出)、DOCTOR(医生)、HELP(帮助)、INJURY(受伤)、TRAPPED(发射)、LOST(迷失)、WATER(水)。5留下信息。,二、沼泽遇险 沼泽是一种特殊的自然体系,也属于一种湿地,但有其独特性,外出旅行或科学考察时有可能经过沼泽地,就要对沼泽地的相关知识有所了解。1识别沼泽 发现寸草不生的黑色平地,就需要十分小心。还要特别留意青色的泥炭藓沼泽。在某些时候,水苔藓满布泥沼表面像地毯一样,这是最危险的陷阱。如果必须经过满布泥潭的地方,应沿着有树木生长的高地走,或踩在石南草丛上,因为树木和石南都长在硬地上。如不能确定走哪条路,可向前投下几块大石头,待石头落定后可确定是否可以落脚。2陷入沼泽地后怎样维持生命 在广阔的沼泽地带,最大的威胁是潮湿寒冷的天气。若弄湿了衣服,又暴露在寒风之中,就会很容易冻坏。应尽快寻找动物躲避风雨的地方,如树林、矮树丛、洞穴、岩石、堤岩等。沼泽地上的羊圈、牛棚也是避风的好地点。收集雨水或把冰雪融化来作饮用水。但在大雨、大雪或浓雾的情况下,若非必要就别冒险走出去。待天气好转,再走到附近安全的地方。身陷沼泽切记不要挣扎,应采取平卧姿势,尽量扩大身体与泥潭的接触面积,慢慢游动到安全地带而脱险。,三、昆虫叮咬在野外,时常会遇到各种的蚊虫叮咬,处理不得当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外出前最好把花露水抹在皮肤表面,以此预防蚊虫叮咬,或者用尼龙薄纱制成防蚊头罩保护头部,对全身的防护则用蚊帐。不要在河边、湖边或溪边扎营。在夏天,近水的帐篷最容易招引蚊子。全身抹上或喷上防蚊油,并喷一些在衣服、被褥上。身上的药剂容易被汗水冲掉,但是布料上的则可维持较久。随身要携带扑尔敏等抗过敏药物,一旦发生毒虫叮咬,不要惊慌,让受害人保持平卧姿势,不能活动,同时立即用绳子或手绢绑紧四肢血管,减缓毒素扩散,然后把毒素吸出来,但须保证口腔无伤口,否则也会中毒,最后用清水清洗伤口。也可用氨水、肥皂水、盐水、小苏打水、氧化锌软膏涂抹患处止痒消毒。采取了简单急救措施后要立即送病人到医院治疗。,四、蛇咬的防治大部分人面对蛇的时候都会产生恐惧,但对于蛇来说,除非是它认为受到威胁,才会进行攻击,大多数情况下都会逃走。所以首先,远足者应穿着长裤和有高帮的鞋。行走的时候要沿有现成的小径行走,切勿自行闯路,走草丛和杂树林。遇到蛇时,保持镇定不动,让受惊的蛇尽快逃走。蛇的视力很好,受到快速动作刺激时,多数立刻反击。如被蛇咬后,应注意的事项如下:1除非专业人士,否则不要割开伤口的皮肤吸吮或洗涤。让伤者躺下,停止伤处活动,但不要抬高伤处。不可喝酒,亦不应做不必要的活动。如果带有蛇药,应尽快内外服用。2在可能情况下,用绷带缚扎伤口以上的部位。如伤口在手脚,可用宽阔的绷带包裹伤口以上的部位。3应尽量安慰伤者,使其心理放松。4尽快到医院求治。如有可能的话,辨别毒蛇的种类、颜色和斑纹,如咬人的蛇已被捕捉,应一并送往医院,以便医护人员辨认,使用适合的血清。,五、中暑当环境温度高,而人体无法出汗调节体温时,便会中暑。患者会感到热、晕眩、不安宁,甚至不省人事。体温可能40以上。皮肤干燥而泛红,呼吸和脉搏加速,严重者会休克,应尽快降低患者的体温及寻求医疗援助。过热亦可能引致热衰竭,通常是在炎热潮湿的气候中运动,尤其未能补充水所流失的水分和盐分时发生。患者体力衰竭、头痛、晕眩及恶心及可能肌肉抽筋,其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呼吸和脉搏快而浅弱,体温可能正常或下降。避免中暑的方法,行程中有适当的休息,不应过度疲劳,以免消耗体力。避免长时间受到太阳直接照射。要多喝水。可是如果有人中暑,要让患者躺在阴凉处,脱掉衣物,双足翘起,若患者清醒,便给其摄取流质饮品,不要让人群阻碍空气流通。如有必要可加用浸水、敷湿衣及吹风等能迅速降低体温的方法,直至症状消失为止。继续补充水分及马上求救以便及早治理。如果患者大量流汗、抽筋,可在水中加盐,每半公升水加半茶匙盐。,六、暴寒身处寒冷的地方又没有足够的衣服,致体温下降,久了甚至会致命,称为体温过低(失温)。即使在夏天,因突然而来的寒雨或暴雨,致气温急降,也容易引致暴寒。暴寒会让人疲倦、无精打采、皮肤冰冷、步履不稳、发抖、肌肉痉挛、口齿不清、产生幻觉等。预防暴寒,远足前一晚必须充分休息。如身体不适,就不应勉强参加活动。出发前吃一顿丰富有营养的饱餐,途中可吃高热量食物,如朱古力和巧克力。带上备用保暖用的发热袋、睡袋或御寒衣服。带上一套备用干衣服,以备更换。除非拉练之类的活动,否则勿带过重的物品,以免消耗体力。行程中有适当的休息,不应过劳,以免消耗体力。如果运气不好,遇到了也不要着急,找地方躲避风雨,然后迅速更换湿衣服,用衣服或发热袋、睡袋把头、脸、颈和身体包裹以保暖,并且饮用热饮、食用高热量食物,保持体温。,七、山洪暴发一般远足者不应低估山洪暴发的威力和速度。小溪的流水往往由于上游降下大雨,雨水会集涌而下,于数分钟内演变为巨大山洪,如游人正在溪中,极易为洪水冲走,导致伤亡。除非是有准备的溯溪活动,否则不要沿溪涧河道远足。夏天雨季,或暴雨后切勿涉足溪涧。不要逗留在河道休息,尤其在下游。开始下雨时应迅速离开河道,往两岸高地走。不要尝试越过已被河水盖过的桥梁,应迅速离开河道。发现流水湍急,混浊及夹杂沙泥时,是山洪暴发之先兆,应迅速远离河道。如果不幸掉进湍急的河水里,应抱或抓紧岸边的石块、树干或藤蔓,设法爬回岸边或等候同伴救援。,八、山体塌方暴雨时或经过连日大雨,天然或人工斜坡经渗进大量雨水后,极易引起山泥倾泻,引发山体塌方。如果斜坡底部或疏水孑L有大量泥水透出时,显示斜坡内的水分已饱和,斜坡之中段或顶部有裂纹或有新形成的梯级状,露出新鲜的泥土,都是山泥倾泻的先兆,应尽快远离这些斜坡。如遇山泥倾泻阻路,切勿尝试踏上浮泥前进,应立刻后退,另寻安全小径继续行程或中止前进。如队友被山泥掩没,切勿随便尝试自行拯救,避免更多人遇到伤亡,应立刻通知有关部门准备适当工具进行救援。,九、营地救护野外露营时,可能会发生一些意外的情况,如着火、风、雨等,下面的方法可以帮你摆脱困境。1帐篷起火:帐篷大多是尼龙织物,虽然抗拉强度好,但易着火。如果刚刚起火,赶快跑出,弄断拉绳(支索)、推倒支柱,将火扑灭。火势猛烈时,索性放弃灭火,逃出生命即可,旅途中的财物不多,毁掉算了。这时,关键要防止火势扩散,如防止烧着邻近的帐篷,防止引起山火(森林火灾)。防森林起火的办法是,在帐篷燃烧的周围一圈多泼些水,不要让帐篷立着烧,要将其扯落到地面烧。2帐篷被淹:帐篷被水淹,这时穿的和盖的衣物和被褥可能全湿透。在这时,重点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对湿透的衣、被及帐篷可以不予理睬,尽快转移到避风无雨的干燥地方坐等天明。身上的衣服湿透,如是热天,可以除去无妨;若是寒冷天,湿了照穿勿脱,因为湿衣也能保暖。有可能的话,赶快找些树枝和干草生火烤,不要再睡着。3防治动物侵扰:若遇见狼、狗之类的野兽,最好呆在帐篷中,不予理睬。同时作好有效出击的准备。一般野兽不是由于饥饿至极,不会轻易伤人,我们可以在帐篷外放些残食,让它们有获而归。对待动物能避则避,若出击就要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