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微课程《反教育的思考》 .ppt
数学简史,反教育,的思考,教师要每一个学生,用课前准备好的硬纸版圆,在直尺上滚动一周,先测量出该圆的周长,再测量出该圆的直径,最后计算出该圆周长与直径的比值(保留两位 小数),即3.14。,学生1并不在认真操作,而是在玩着他的圆纸板;学生2连玩都不玩,而是在翻看着数学书;,学生3在认认真真地测量和计算着。,学生4一边观看着学生3的操作,一边不时地碰碰他的尺、拉拉他的衣袖,进行着“破坏”。,教师要大家汇报自己结果。学生1有幸成为第一位发言者,说:“比值是3.13”。,老师高兴地表扬了他:“很好,你很认真。”并把“3.13”写上了黑板。,3.13,学生4也成了被教师点名的发言者。学生2轻轻在背后提示他“3.14”,学生4毫无底气地轻声照说了。,没想到,教师喜出望外,并给了他最高级别的赞扬:“非常正确,你是做得最认真的!”并用红粉笔,把“3.14”重重地写在了黑板的正中央。,3.13,3.15,3.16,3.12,3.14,学生3站起来说:“老师,我计算的比值是2.98”教师挥手打断了他的回答,非常不高兴地说:“怎么会是2.98呢?看来,你做得很不认真。”在一片哄笑声中,学生3不知所措地慢慢坐了下来。,在一片哄笑声中,学生3不知所措地慢慢坐了下来。当然,“2.98”是绝对没有资格被写上黑板的。,学生1、学生4非常清楚,他们的回答并没有依托自己的实践和探究,却得到了教师的赞赏。,而学生3的回答,是经过自己认认真真的操作和计算得出的结论,却遭到了教师的批评和同学们的嘲笑。,于是,学生产生了这样一种观念:投机取巧有利可图,老实人是要吃亏的。,不难想像,他们的这种观念,其实在以前经历了类似的过程以后早已产生,这次不过再一次得到验证罢了。,这种现象在当今的所有学科教学中几乎都存在。学生经历得多了,经验也就丰富了,也就把这种形式主义的探究活动“看穿了”。“你不就是要一个3.14吗?”,学生1和学生4在充分的心理体验以后所确立的信念,很难被他们以后所听到的“我们应实事求是”的教育所动摇。,学生把教师的心理揣摩的那么准确,于是,还有必要去认真操作么?学生3便是一个标准的“呆子”。“反教育”现象就是这么产生的。,如果我们的小学生在课堂上这么短的时间里,轻而易举就能得出圆周率是3.13、3.15、那么,祖冲之还显得那么伟大么?,请重视学科教学中的“反教育”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