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金融运行报告》 .ppt
2011 年青海省金融运行报告,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内容摘要,2011年在内外不利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下,青海省各部门积极处理保持经济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全省经济呈现出增长较快、物价趋稳、效益提升、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全省经济总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显著成效,优势资源开发与新增长点培育同步推进,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进一步增强。金融业认真贯彻稳健货币政策,按照宏观调控的各项要求,推进融资渠道多元化,着力加强对小微企业、民生领域的扶持力度,有机结合产业结构调整与金融资产调整,为区域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资金环境。展望2012年,内外变数仍然较多,机遇与挑战并存,全省经济金融发展将在结构调整中不断寻求突破,积极探索区位优势与转变方式的有效结合点,继续保持地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1,目,录,一、金融运行情况.4(一)银行业认真贯彻稳健货币政策.4(二)证券业发展实现突破,资本市场融资功能不断增强.7(三)保险业持续快速发展,经济社会保障力度不断加大.7(四)融资渠道呈现多元化,金融市场趋于活跃.7(五)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稳步推进.8二、经济运行情况.8(一)需求持续扩大,投资拉动较为显著.9(二)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10(三)价格上涨态势得到有效遏制.11(四)财政收支双增,民生支出增加较快.11(五)生态环境逐步改善.12(六)房地产平稳运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13三、预测与展望.14附录:.16(一)青海省经济金融大事记.16(二)青海省主要经济金融指标.17专 栏专栏 1:金融支持小型企业四项举措成效显现.6专栏 2:绿色信贷助推青海柴达木循环经济发展.12表,表表表表表表表,1234567,2011 年银行类金融机构情况.42011 年各利率浮动区间贷款占比表.52011 年证券业基本情况表.72011 年保险业基本情况表.72001-2011 年非金融机构融资结构表.82011 年金融机构票据业务量统计表.82011 年金融机构票据贴现、转贴现利率表.82,图,图图图图图图图图图图图图图图,1234567891011121314,2011 年青海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增长变化.42011 年青海省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长变化.52011 年青海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增速变化.52011 年青海省金融机构外币存款余额及外币存款利率.51978-2011 年青海省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91980-2011 年青海省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率.91978-2011 年青海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率.91978-2011 年青海省外贸进出口变动情况.101992-2011 年青海省外商直接投资情况.101979-2011 年青海省工业增加值增长率.102001-2011 年青海省居民消费价格和生产者价格变动趋势.111986-2011 年青海省财政收支状况.112002-2011 年青海省商品房施工和销售变动趋势.132002-2011 年青海省主要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变动趋势.143,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图 1,表 1,。,0,0,0,1,1,0,3,0,4,0,3,0,一、金融运行情况2011 年,青海省金融部门认真贯彻宏观调控政策,立足科学发展,着力推进市场多元化、业务纵深化、服务精细化,继续保持了平稳发展的良好态势。信贷投放稳步有序回落、贷款结构进一步优化,证券保险业快速发展、金融市场趋于活跃,金融服务水平显著提高。,200150100500-50,亿元,%,4035302520151050,2010年各月当月新增人民币存款(左坐标),(一)银行业认真贯彻稳健货币政策1.金融服务主体增加,资产规模稳步上升。青海省金融机构多元化战略深入推进,继交通银行正式落户青海之后,2011 年浦发银行西宁分行各项筹备工作完成,开业在即;招商银行西宁分行获准筹建;信达资产管理公司青海省分公司开业;青海省首家财务公司西部矿业财务公司开业。辖区全年新增 27 个银行营业网点,填补了 16 个乡镇的金融服务空白。年内,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规模增长 23.5%(见表 1)2011 年青海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情况,2011年各月当月新增人民币存款(左坐标)2010年各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同比增长(右坐标)2011年各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同比增长(右坐标)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2011 年青海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增长变化3.新增贷款有序回落,投放节奏趋于均衡。2011 年全省信贷增速逐月回落,但变化幅度趋于平滑,实现了回落有序、增速基本稳定的目标;新增人民币贷款少于上年同期,但与近几年的投放情况相比,仍处于较好水平。贷款投放符合调,机构类别,营业网点机构个数 从业人数 资产总额(个)(人)(亿元),法人机构(个),控要求,并兼顾地区实际,实现了在合理水平上的均衡。,一、大型商业银行二、国家开发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三、股份制商业银行四、城市商业银行,40527051,91875940918,20348750260,从各月度信贷投放来看,剔除季节性因素,贷款投放年初冲高、年末回落的现象得以扭转,各月度之间的投放呈现平均化趋势,贷款投放最,五、城市信用社六、农村合作机构七、财务公司八、信托公司九、邮政储蓄,035711167,023992150789,0416514120,0311,大月与最小月之间的差距仅为 30 多亿元,是上年同期的一半,波动显著下降,为实体经济创造了更加稳定的资金供给(见图 2)。,十、外资银行十一、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十二、其他,082,从贷款投放的侧重点来看,民生领域、小微企业、创业人员等成为信贷投放的新重点,金融,合,计,1012,14040,3729,37,机构支持薄弱环节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小企业贷,数据来源:青海省银监局。2.存款增速有所放缓,但仍保持高位运行。与上年同期相比,2011 年青海省金融机构存款增速呈现放缓趋势,全年存款增速仍在 20%以上,金融机构资金来源稳定充裕(见图 1)。,4,款增速达 70%,助学贷款增速超过 50%,大学生村官创业贷款增长 31%,薄弱环节贷款增长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引导金融机构融入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关注统筹和谐发展的政策导向充分发挥了实效。从贷款投放的行业布局来看,重点领域和新增长点得到了充分关注。与地区经济发展实际契合,制造业、采矿业等传统优势行业贷款投放力度不减;而运输仓储、商务服务业、贸易流通等新兴产业贷款也呈现加速增长,信贷行业摆布与产业结构调整呈现良性互动格局(见图 3、图 4)。,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2010.01,2010.03,2010.05,2010.07,2010.09,2010.11,2011.01,2011.03,2011.05,2011.07,2011.09,2011.11,2010.01,2010.03,2010.05,2010.07,2010.09,2010.11,2011.01,2011.03,2011.05,2011.07,2011.09,2011.11,15,图 4,1008060,亿元,%40353025,30%。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变动体现了宏观调控意图,同时也反映了辖区资金供需变化的实际,简单上浮或下浮的定价局面得到改观,贷款利率定价机制不断完善(见表 2)。,4020,2015105,表 2,2011 年青海省人民币贷款各利率区间占比表单位:%,0,0,月份合计,1月66.9,2月71.3,3月68.6,4月65.1,5月69.3,6月71.8,2010年各月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左坐标)2011年各月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左坐标)2010年各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右坐标)2011年各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右坐标)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上浮水平,0.9-1.0)1.0小计(1.0-1.1(1.1-1.3(1.3-1.5(1.5-2.0,25.841.133.117.59.92.33.1,44.127.228.713.78.94.02.0,28.440.231.414.110.12.54.6,32.632.535.011.713.22.47.1,33.635.630.711.910.92.75.2,10.361.528.78.812.84.42.7,图 2,2011 年青海省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长变化,2.0以上月份合计0.9-1.0),0.37月65.814.5,0.28月52.412.0,0.19月62.88.5,0.510月54.83.1,0.111月53.43.3,0.112月58.53.1,4035302520,%,上浮水平,1.0小计(1.0-1.1(1.1-1.3(1.3-1.5(1.5-2.02.0以上,51.334.214.712.23.13.90.2,40.447.624.216.13.73.40.2,54.437.216.511.93.45.00.4,51.745.223.214.83.03.90.3,50.246.625.315.01.24.80.2,55.438.614.320.83.00.30.1,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10,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增速(当月同比),亿美元%,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增速(当月同比)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21.51,21.51,图 3,2011 年青海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增速变化,0.50-0.5,0.50-0.5,4、金融机构效益提升,营业收入快速增长。2011 年,全省金融机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38.8%,贷款不良率下降了 0.72 个百分点,实现了贷款盘,-1-1.5-2,-1-1.5-2,子下降、资产质量上升、营业收入不减的良好发展势头。但与此同时也关注到,金融机构中间业务收入偏低,占全部收入的比重仅为 6.3%。金融机构盈利渠道单一的状况有待进一步改善。5.利率走势总体平稳,贷款定价能力显著提高。2011 年以来,受调控影响,人民币贷款利率总体呈现小幅上涨走势。从浮动区间来看,基准利率贷款占 50%,下浮贷款占 20%,上浮贷款占,5,金融机构外币存款余额(左坐标)一年期以上小额美元存款加权平均利率(右坐标)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2011 年青海省金融机构外币存款余额及外币存款利率6.银行类金融机构改革稳步推进,中小金融,、,机构实力显著增强。2011 年,青海省金融机构改革继续向纵深推进,各金融机构管理水平再上台阶、资产质量显著提高,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国有股份制银行内控制度日趋完善,风险防范能力明显加强;国家开发银行业务范围稳步扩大,多元化经营初见成效;青海首家农村商业银行正式开业,6 家农信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的工作正在稳步推进;青海银行第三次增资扩股完成,资本实力增强。机构种类不断丰富,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服务辖区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农村金融体系逐渐完善,农信社内控制度不断健全;村镇银行业务稳步扩大;农村合作银行、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经营管理趋于成熟。,多层次、多机构、多方式的农村金融体系逐渐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有效弥补了传统农村金融服务缺乏灵活性的不足。7.跨境人民币业务顺利开办,试点效果良好。2011 年 8 月,经国务院批准,青海省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正式开办,跨境人民币业务量突破7 亿元,约占全省全年进出口业务总额的 12%。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受到进出口企业的积极响应,呈现快速有序发展的良好势头。,专栏 1,金融支持小型企业四项举措成效显现,年初以来,全省金融机构在宏观调控趋紧、货币供应总量收窄的背景下,从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优先保障重点领域资金需求、改善金融服务等方面入手,着力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取得了良好成效。截至 2011 年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 2231.5 亿元,较年初增加 408.9 亿元,同比少增加 14.7 亿元,同比增长 22.4%。其中:小型企业新增贷款 88.5 亿元,余额 324 亿元,同比增长 88.52%。小型企业贷款增速创历史新高,较全省平均水平高出近 50 个百分点,小型企业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的比重达 22%。总结青海省金融机构支持小型企业的主要做法,四项举措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导向作用初步显现,推动各金融机构优化中小企业贷款服务。为推动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有效增加中小企业信贷投入,年初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下发了中小企业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指引(试行),以导向评估为依托,初步建立了中小企业贷款投放考评体系。各金融机构根据导向评估内容,相应制定了各自的中小企业贷款管理办法,为推动中小企业贷款工作夯实了政策基础。二是机制和产品创新有效缓解了矛盾制约。目前,全省各家金融机构基本都成立了专门的中小企业信贷服务部门,为中小企业量身打造适合其特点的信贷产品,“速贷通”“成长之路”、仓单质押、委托贷款、采矿权质押、法人账户透支业务、社团贷款、联合贷款等一系列创新信贷产品,有效缓解了抵押和担保不足两大制约中小企业贷款投放的突出矛盾。三是搭建合作平台融洽银行与中小企业的关系。2006 年至今,利用“青海洽谈会”契机,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与省经委等部门合作,搭建银企合作平台,举办了四届青海省银企洽谈会,共签订各类贷款协议 800 亿元。此外,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快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的意见,中国人民银行全面开展了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工作,将全省企业拖欠职工工资信息、企业环保处罚信息等纳入了征信数据库,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办理贷款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四是强化信用中介服务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推动作用。一方面发放软贷款支持非公有制企业担保机构建设,增强担保机构服务能力;另一方面加强与中介机构的深度合作,商业银行与公证处、会计事务所、资产评估公司、非公有制企业担保公司等多家中介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使中介机构在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服务上,采取放大担保倍数,降低公证、评审、评估等费用,逐步化解非公有制企业抵押担保的难题。构建了信用中介服务平台,形成了非公有制企业担保服务的长效机制。总结上述举措,政策导向、机制创新、信息沟通与中介服务在破解小企业贷款难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由此,给我们的启示:做好小企业金融服务一方面要金融机构积极调整经营模式,不断适应时刻灵活变化的实体经济活动;另外一方面,多方联动的政策导向等外部推动力量,在解决所谓“大军舰开进小池塘”的问题上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小企业融资难的破解需要金融机构与多方力量的协同共进。6,表 4,数量,0,0,0,9,28,4,5,14,491,14,8,2,表 3,1,0,10,45,1,0,68,18,(二)证券业发展实现突破,资本市场融资功能不断增强2011 年,青海省证券业保持积极发展势头,在股票市场整体低迷的大环境下,青海省证券市场迎来了近五年以来的首次 IPO,实现了中小板上市零突破(见表 3)。1期货交易大幅上升,证券交易有所下滑。辖内 5 家证券公司、1 家期货公司,受 A 股市场低位波动和大宗商品持续涨价的双重影响,证券交易量和期货交易量呈现一降一升趋势。其中:证券累计交易量同比下降 27.8%,投资开户数同比增长 8.7%;期货累计交易量增长 174.8%,总客户同比增长 23.0%。2新股成功上市,企业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2011 年,互助青稞酒在中小板成功上市,融资 9.8亿元,打破了 2007 年以来青海省无企业上市的沉寂,实现了青海企业在中小板上市零突破。年内,全省 10 家上市企业股市融资 45 亿元,占全年融资量 9.2%,上市企业少、股市融资规模小的现状正在逐步改善。2011 年青海省证券业基本情况表,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同比上升 457.8%,为 5.2 万户次农牧民提供了 24 亿元种养及林业风险保障。全年保费收入同比增长 19.7%,赔付支出同比增长22.6%,保险业呈现稳步发展势头(见表 4)。2011 年青海省保险业基本情况表项 目总部设在辖内的保险公司数(家)其中:财产险经营主体(家)人身险经营主体(家)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家)其中:财产险公司分支机构(家)人身险公司分支机构(家)保费收入(中外资,亿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中外资,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中外资,亿元)各类赔款给付(中外资,亿元)保险密度(元/人)保险深度(%)数据来源:青海省保监局。(四)融资渠道呈现多元化,金融市场趋于活跃2011 年,青海省债券业务、短期融资券业务发展较为迅速,带动直接融资呈现较快增长,但,项,目,数量,由于金融市场发展起步晚、规模小,上市公司数,总部设在辖内的证券公司数(家)总部设在辖内的基金公司数(家)总部设在辖内的期货公司数(家)年末国内上市公司数(家)当年国内股票(A股)筹资(亿元)当年发行H股筹资(亿元)当年国内债券筹资(亿元)其中:短期融资券筹资额(亿元)数据来源:青海省证监局。(三)保险业持续快速发展,经济社会保障力度不断加大1保险组织机构不断完善,资产总量稳步上升。年内,全省新增 3 家保险公司主体和 2 家专业保险中介主体,目前保险公司分支机构达 216家,专业中介机构 9 家;保险业总资产同比上升29.83%。机构扩充与资产壮大同步推进,保险业覆盖风险的能力显著增强。2保险业务持续保持较快发展势头,农业保险开办良好。2011 年,青海省政府下发了农业保险实施方案,重点推进对农业生产的保险覆盖,,7,量少,银行信贷仍是实体经济融资的主要渠道。1.直接融资规模稳步扩大,间接融资仍是主导。2011 年青海省企业实现债券市场融资 68 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直接融资占融资量的比重上升8.8 个百分点。但在社会融资规模中,贷款占比仍达到 78%,较全国平均水平高出 19.7 个百分点。制约直接融资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受后发地区经济整体水平影响,满足直接融资条件的企业较少;二是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对债务融资工具的应用能力有限;三是中介服务较为薄弱(见表 5)。,表 5,表 7,表 6,2001-2011 年青海省非金融机构部门贷款、债券和股票融资情况表,2011 年青海省金融机构票据贴现、转贴现利率表,2001,融资量(亿元人民币)57.5,贷款96.7,比重(%)债券(含可转债)0,股票3.3,季度,贴 现 转贴现银行承兑汇票 商业承兑汇票 票据买断 票据回购,单位:%,2002200320042005,60.188.764.068.0,93.094.5100.0100.0,05.500,7.0000,1234,5.976.028.628.55,0.000.000.000.00,5.695.607.437.73,0.004.006.570.00,200620072008200920102011,95.5233.3220.3392.0552.7521.7,93.065.395.595.476.678.4,7.08.14.54.619.413.0,026.6004.08.6,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五)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稳步推进1.征信系统覆盖和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截至2011 年末,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共为青海,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2.货币市场平稳发展,法人机构参与能力显著增强。2011 年,全省货币市场累计交易量 597.8亿元:其中,质押式正逆回购交易 194.1 亿元;现券买卖 43.4 亿元;信用拆借 1 亿元;买断式正逆回购 17 亿元。在宏观调控大背景下,货币市场交易量较上年整体有所下滑,但从金融机构反映的情况来看,交易主体在对市场的把握方面更加成熟,交易方式灵活多样,利用货币市场调剂资金、增强盈利的能力显著增强。3.票据市场发展迅速。2011 年,累计承兑银行承兑汇票 43.4 亿元,累计办理贴现 789 亿元。企业短期资金需求上升,拉动票据融资呈现较快增长(见表 6、表 7)。2011 年青海省金融机构票据业务量统计表单位:亿元,省 1.7 万户企业和 349.6 万个自然人建立了信用档案,同比分别增长 6.9%和 11.6%。已与公安、法院、税务等 25 家部门机构就非银行信用信息采集工作达成共识。全辖共查询个人信用报告 23.8万笔,同比增长 46.9%。2.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截至 2011 年末,全省已有 22.1%的农户被评定为信用户,已评定信用户、村、乡(镇)分别占全省贷款农户、行政村、乡(镇)总数的 52.1%、20.4%和 12.1%;全省农村信用户贷款余额达 7.3 亿元,通过实行利率优惠,信用农户获得让利 4099 万元,农牧民切实享受到了诚实守信带来的好处。3.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扎实推进。2011 年末,全省共收集 4640 户中小企业的信用信息,同比增长 8.1%。累计对中小企业培训及宣传 652 次,在已建立信用档案的中小企业中,取得银行授信意向的达到 521 户,同比增长 31.2%。,季度,银行承兑汇票承兑,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商业承兑汇票,二、经济运行情况,余额,累计发生额,余额,累计发生额 余额,累计发生额,1,12.3,26.6,63.7,52.8,0.0,0.0,234,13.615.417.2,42.750.864.9,73.478.783.6,72.2180.6789.5,0.00.00.0,0.00.00.0,2011 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积极处理保持经济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全省经济呈现出增长较快、物价趋,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8,稳、效益提升、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见图 5)。,1978,1980,1982,1984,1986,1988,199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2006,2008,2010,1980,1983,1986,1989,1992,1995,1998,2001,2004,2007,2010,1978,1981,1984,1987,1990,1993,1996,1999,2002,2005,2008,2011,图 5,亿元1800150012009006003000,地区生产总值(左坐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右坐标),%,181614121086420,2.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稳步增长。2011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5603.3 元,增长 12.6%,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 10955.5 元,增长 14.0%,恩格尔系数为 38.9%,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6 平方米。农牧民人均纯收入 4608.5 元,增长19.3%,农牧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4536.8 元,增长17.6%,恩格尔系数为 37.8%。农牧民人均居住面积 27.3 平方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404.9 亿元,增长 17.0%。其中,城镇增长 17.4%,乡村增长14.2%。从消费结构看,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比上年增长 21.1%,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 29.8%,化妆品类增长 19.2%,金银珠宝类增长,数据来源:青海省统计局。1978-2011 年青海省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一)需求持续扩大,投资拉动较为显,78.2%,日用品类增长 19.6%,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 12.8%,中西药品类增长 6.9%,文化办公用品类下降 4.7%,煤炭及制品类增长 24.7%,石油及制品类增长 48.4%,汽车类增长 3.7%(见图 7)。,著固定资产投资成为拉动经济增长主要因素,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和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落实,推动国内消费市场活跃。受国际经济环境影响,进出口贸易有所回落。1投资拉动作用较为明显。2011 年,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434.3 亿元,增长 34.2%。分,亿元5004003002001000,%,3528211470,城乡看,城镇投资 1187.75 亿元,增长 33.5%;农村投资 246.56 亿元,增长 38.0%。从投资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 821.5 亿元,增长 27.4%;民间投资 559.2 亿元,增长 39.0%;港澳台及外商投资 53.6 亿元,增长 1.5 倍,从产业看,三次产业投资分别为 90.8 亿元、668.5 亿元和 675 亿元,分别增长 17.0%、43.8%和 28.3%(见图 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左坐标)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率(右坐标)数据来源:青海省统计局。图 7 1978-2011 年青海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率,亿元16001400120010008006004002000,%604530150-15-30,3.外贸进出口及利用外资稳步增长。2011 年,新增有进出口经营权企业 115 家,外贸进出口总额 9.2 亿美元,增长 17.1%。青海藏毯产业基地成为第一批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硅系列产品、地毯、民族服饰等出口持续增长,藏绣饰品、藏式家具等文化产品首次实现出口,开放步伐不断加快(见图 8、图 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左坐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率(右坐标)数据来源:青海省统计局。图 6 1980-2011 年青海省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率9,1978,1980,1982,1984,1986,1988,199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2006,2008,201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2006,2008,2010,1979,1981,1983,1985,1987,1989,1991,1993,1995,1997,1999,2001,2003,2005,2007,2009,2011,图 8,元,%,图 9,50,40,30,10,0,-10,-20,%5004003002001000-100-200,亿美元1086420-2-4,1.农牧业投入加大,效益提升。2011 年,农牧业领域投入 117.6 亿元,增长 59.9%。湟水北干渠一期全线开工,李家峡、公伯峡、拉西瓦水库灌溉工程全面开展。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青海湖流域生态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稳步推进,完成退牧还草禁牧围栏 1290 万亩、封山育林111 万亩、沙化草地治理 73.9 万亩。草原生态保护奖补机制工作全面启动,实现减畜 228 万个羊单位。已有农牧业龙头企业 245 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 40 亿元,增长 16%,农产品,进出口差额(右坐标)出口总值增长率(左坐标)进口总值增长率(左坐标)数据来源:青海省统计局。1978-2011 年青海省外贸进出口变动情况,加工转化率达到 30%。在自然灾害频发的情况下,实现了粮油产量稳中有增,畜牧业健康发展。粮食总产量 103.4 万吨,油料总产量 36.1 万吨,蔬菜总产量 143.6 万吨,肉类总产量 28.8 万吨,粮食产量连续四年突破百万吨,肉类、蔬菜产量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农牧业效益进一步提高。,亿美1086420-2,外商直接投资额(左坐标),700550400250100-50-200增长率(右坐标),2.工业效益持续增长。2011 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780.7 亿元,增长 19.0%。实现利润203 亿元,增长 12.3%。有色金属冶炼、电力热力和水的生产供应、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石油加工炼焦、煤炭开采洗选、石油天然气开采、黑色金属冶炼七大行业合计完成增加值 662.2 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 84.8%。三大工业园区完成一般性工业投资 420 亿元,增长 28.8%。园区经济成效凸显,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 75%,对,数据来源:青海省统计局。1992-2011 年青海省外商直接投资情况对外贸易稳步增长,通过举办绿色经济投资贸易洽谈会、环湖赛、藏毯博览会、清真食品展览会等重大经贸赛会活动,积极创新招商引资机制,提升了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全年批准外商,经济发展的引领和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非公有工业企业快速发展,完成增加值 258.7 亿元,增长29.8%,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 33.1%,比重同比提高 2.7 个百分点;科技支撑引领作用进一步发挥,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的总产值已占工业总产值的 7%以上,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同比增长12%。全年安排专项资金 12 亿元,对 47 个循环经济项目给予引导扶持(见图 10)。,直接投资项目 12 个,合同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3.4 亿美元,增长 6.1%。(二)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202011 年全省生产总值 1634.7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 13.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55.4 亿元,增长 5.0%;第二产业增加值 939.1亿元,增长 17.3%;第三产业增加值 540.2 亿元,增长 9.7%。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对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分别为 3.7%、71.1%和 25.2%,拉动生产总值增长 0.5、9.6 和 3.4 个百分点。,10,数据来源:青海省统计局。图 10 1979-2011 年青海省工业增加值增长率,1986,1988,199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2006,2008,2010,2001.01,2001.07,2002.01,2002.07,2003.01,2003.07,2004.01,2004.07,2005.01,2005.07,2006.01,2006.07,2007.01,2007.07,2008.01,2008.07,2009.01,2009.07,2010.01,2010.07,2011.01,2011.07,,,15,10,5,0,-5,快,3.服务业增势良好。2011 年,第三产业增加值 540.8 亿元,增长 9.7%。启动“旅游倍增计划”,20,%,高原特色旅游业领跑第三产业发展,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 1412 万人次,增长 15.2%,增速提高 4.7个百分点,实现旅游总收入 92.3 亿元,增长 30%,增速提高 11.9 个百分点。(三)价格上涨态势得到有效遏制-101.居民消费价格调控成效显著。通过实施支持农业生产、促进产销衔接、投放储备肉和平价,粮油、增加困难群众生活补贴、启动临时价格干预、实行联席会议制度、落实价格调控责任等综合措施,价格调控取得了明显成效。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由 3 月份的最高点 9.2%回落至 12 月的1.5%,全年物价涨幅 6.1%。2.生产价格涨幅见顶回落。2011 年,青海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较上年上涨 12.4%,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 7.4%,能源类价格上涨 8.9%;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 7.0%,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6.5%。从当月同比涨幅来看,工业品出厂价格在 8月份见顶,较上年同月上涨 10.1%,此后涨幅持续回落,2011 年末,涨幅为 2.4%。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能源价格、工业生产购进价格涨幅在年末均有不同程度回落,全年生产价格呈现见顶回落态势。3.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2011 年,青海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42493 元,同比增长 14.3%;最低工资标准从 750 元/月上调至 900 元/月,同比上涨20%;失业保险金从 450 元./月上调至 520 元/月,同比上涨 15.6%。,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当月同比)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当月同比)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当月同比)数据来源:青海省统计局。图 11 2001-2011 年青海省居民消费价格和生产者价格变动趋势(四)财政收支双增,民生支出增加较2011 年青海省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270.4 亿元,增长 31.9%。其中:营业税增长 32.6%,企业所得税增长 14.6%,增值税增长 22.9%。企业利润大幅提高、经营持续活跃是带动增长收入增加的主要原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 734.4 亿元,增长 52.7%。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 1.5 倍,教育支出增长 33.3%,保障性住房支出增长 2.1 倍,城乡社区 医 疗 支 出 增 长 31.5%,环 境 保 护 支 出 增 长25.7%,医疗卫生支出增长 23.4%,上述六项支出438.8 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 59%,占比较上年提高 9.6 个百分点。在财政支出中,民生支出呈现增速加快、占比提高的趋势,财政保稳定、惠民生的发展思路得到较好贯彻(见图 12)。,%6040200-20-40,亿元12008004000-400-800,地方本级财政收支差额(右坐标)地方本级财政收入增长率(左坐标)地方本级财政支出增长率(左坐标)数据来源:青海省统计局。图 12 1986-2011 年青海省财政收支状况11,(五)生态环境逐步改善2011 年青海省开展万家企业节能低碳和全社会节能行动,分解下达了“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协调实施节能减排工程 121 项。加快推进湟水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西宁历史遗留铬渣治理等重点工程,17 个污水处理厂建成投入运营,西宁市被确定为国家第一批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积极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各项工作,青海省正式纳入绿色合作伙伴计划。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青海湖流域生态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稳步推进,完成退牧还草禁牧围栏 1290 万亩、封山育林 111 万亩、沙化草地治理 73.9 万亩。草原生态保护奖补机制工作全面启,动,实现减畜 228 万个羊单位。全年全民义务植树 1424 万株。2011 年青海省森林面积 370 万公顷,森林覆盖率 5.2%。全省湿地面积 412.6 万公顷,占全省总面积的 5.7%,其中自然湿地 408.8 万公顷。国家重点公益林管护面积 3067 千公顷,天然林保护面积 3678 千公顷。自然保护区 11 个,面积 2182.2万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5 个。当年全省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15.3 千公顷。,专栏 2,绿色信贷助推青海柴达木循环经济发展,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陆续出台多项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信贷政策,促进信贷结构与国家产业结构有机结合,推动柴达木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各金融机构不断完善信贷管理体制,创新绿色信贷产品和模式,采取有效措施调整信贷结构,紧紧围绕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和试验区产业布局,确定信贷支持重点和方向。一是突出支持“促增长、调结构、实现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政策目标”。2011 年未,柴达木地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达到 282.9 亿元,同比增长 15.8%,新增贷款的 90%以上集中支持了循环经济建设的重大项目和优势资源开发企业。信贷结构调整的力度增大,信贷资金明显向循环经济建设的大项目、资源综合开发项目、产业链延伸项目、企业技术改造项目集中,向优势资源开发企业集中,向绿色能源开发和环保型行业产业集中。二是集中力量重点支持一批配套性强、关联度高、扩张性强的资源综合开发项目和产业链延伸核心项目。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发挥了金融服务的龙头带动作用,运用银团贷款模式集中支持循环经济骨干项目、核心项目,提升了优势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工行、中行、深圳招商银行 14.21 亿元银团贷款支持建设的青海盐湖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00 万吨钾肥综合利用项目一期工程 2011 年正式投产;2011 年 7 月,工行牵头组织 139 亿元银团贷款支持百万吨钾肥综合利用项目三期工程正式开工;由中行、国开行、青海银行签约 7 亿元银团贷款支持的青海盐湖海虹股份有限公司年产 10 万吨 ADC 发泡剂一体化工程项目,2011 年 3 月也进入试生产阶段。三是加大了对新能源和企业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由工行牵头,国投财务公司、交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参与的 2.89 亿元银团贷款,支持的国投格尔木光伏发电有限公司 20MWP 光伏电场项目,总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