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动力学.ppt.ppt
海岸动力学,中国沿海地区,http:/,第一节 海域环境,一、海域范围,中国近海海域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及台湾岛以东海域,介于亚欧大陆与太平洋之间,自北向南略呈弧形展布。总面积约473104 km2。,4个海域划分的根据:海域的地理位置、地理轮廓、海洋物理性质、生物体系、海底地貌等因素所表现的差异。,渤海,黄海,东海,台湾岛以东海域,南海,面积8104 km2,是我国的内海。平均水深18 m,小于30 m的范围占总面积的95。,面积38104 km2,平均水深44 m。黄海分为北、南两部分,北黄海平均深38 m,南黄海平均深46 m。最深处在济州岛北,为140 m。是一个半封闭的浅海。,面积77104 km2,是由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岛以及朝鲜半岛与日本九州岛、琉球群岛等围绕的边缘海。平均水深349 m,最深点为2 719 m。,面积约350104 km2,平均深度1 212 m,大陆架以下为阶梯状大陆坡,大陆坡向下为水深大于3 500 m的中央盆地,最深处可达5 377 m。,处于菲律宾海盆西北部。火山、地震活动频繁。,二、海底地貌,(一)大陆架,渤海、黄海、东海海盆,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之间,南海海盆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接地带。这些板块的运动建造了中国海域的地质格局。在此基础上,环海陆地上的河流把丰富的物质输送入海,沉积到海底,进一步改造了海底的形态。中国近海海域的海底地势大体由西北向东南渐趋加深。若将海南岛南侧经台湾岛至五岛列岛连成一线,则此线的西北部分构成平缓的大陆架区,而此线东南,则为大陆坡、海槽、深海盆以及岛缘大陆架。,中国近海海域的大陆架是世界上最宽广的大陆架区之一,渤海、黄海全部位于大陆架上。东海约有23在大陆架上,其外缘转折点水深约在100170 m,大陆架宽度为240650 km,是亚洲东部最宽广的大陆架。南海的大陆架面积也占1/2以上,两广沿岸大陆架宽约180260 km,转折点水深150200 m。台湾岛以东大陆架狭窄;最宽处仅十几千米。,(二)大陆坡,东海、台湾以东海域与南海东部的陡窄的阶梯状大陆坡与海槽、海沟相伴存在。南海的大陆坡多呈阶梯状,坡底水深范围在8004 200 m,坡度240,最大坡度达4。,(三)海槽与陆缘海盆,东海与南海分布有若干海槽。冲绳海槽是东海大陆架与琉球群岛岛缘陆架的天然分界,冲绳海槽总体呈北东-南西向,海槽长840 km,平均宽约70 km、北浅南深。南海有西沙海槽、中沙西海槽、南沙海槽、礼乐西海槽等,大多是南海扩张而产生的裂谷。陆缘海盆分布在南海中部,深海平原长1 500 km,最宽处820 km,北部海底平坦,水深为3 4004 000 m,向南缓倾斜,中部水深为4 0004 300 m,向西南倾斜,南部水深4 3004 400 m,其间有一系列近东西向或北东向的海山、海丘群。,三、海洋水文,(一)海水温度,中国近海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分布受纬度、海岸与海区形态、海流与潮汐、气象变化等因素影响,变化比较复杂。,图3-3 中国近海表层水温度,海域水温的年均值,渤海约12,黄海约16,东海22上下,南海26左右。,中国近海海域的海流可分为两大系统:一是外来的黑潮暖流;二是海域内生成的沿岸流和季风漂流。,图3-6 黄海、渤海及东海海流系示意图,(三)海流,黑潮暖流起源于吕宋岛以东洋面。主干流沿台湾以东,经台湾和与那国岛之间的水道进入东海,顺东海大陆坡向东北流去。在台湾东北,黑潮向北分出一股支流,称台湾暖流。,南海海域的海流较为复杂。过去认为,从表层至200 m深处的上层水体都在季风的制约下流动,夏季东北漂流,冬季西南漂流。后来发现,在广东外海冬季期间,海流由东北流向西南并非总体都是如此,在较深的水深处,有一狭窄的逆风向海流,且流速较大。,图3-7 南海海域冬、夏季风漂流图,(五)海域环境评价,(1)区位优越。(2)近海水体活跃,海况总体较好,利于海洋开发利用。(3)海水营养盐丰富,水质肥沃。(4)海洋环境类型多,为海洋全方位开发创造了条件。(5)浅海、滩涂广阔,海水养殖和海洋空间条件得天独厚。,(1)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威胁海上作业活动。,(2)海平面上升的威胁。,(3)海岸侵蚀和海水倒灌。,(4)赤潮。,优 势,不利因素,第二节 海洋资源及其评价,一、海洋生物资源,我国海洋生物资源丰富,共有20 278种,以鱼类、头足类、虾蟹类为主,其中以鱼类数量最大。,我国近海海域的虾类有300多种、磷虾类42种、蟹类600多种,产量最多的是对虾、毛虾、鹰爪虾、白虾、龙虾及三疣梭子蟹、青蟹等。,(二)虾蟹资源,渤海:辽东湾、滦河口、渤海湾、莱州湾 黄海:海洋岛、海东、烟威、石岛、青岛、海州湾、吕泗、大沙、沙外 东海:长江口、口外、舟山、鱼山、温台、闽东、闽中、闽南、台北、台东 南海:汕尾、甲子、汕头、东沙、中沙、西沙、南沙、珠江口、电白,(三)主要渔场,我国海域共有70多个渔场,(四)海洋生物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1)渔业捕捞过度,海水养殖管理不善。,(2)河口、港湾和海水养殖密集区近岸水域,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问题。,(3)围垦、水利、海洋工程的不良影响。,(4)珍稀海洋生物濒危。,图3-8 中国沿海养殖场,二、海水化学资源,(一)海盐,海盐是我国盐业资源的重点,5 000多年前(仰韶时期)就已从海水中生产食盐。我国海盐产量居世界首位。北方沿海滩涂,由于受季风气候的影响,高温、少雨、强日照、多风同期集中在45月,成为我国盐田的集中分布区和海盐生产基地。北方海盐生产分为辽宁、长芦、山东和江苏四盐区。,地下卤水资源是渗漏到地下的浓缩海水,其浓度一般比海水高26倍,从中不仅可提取氯化钠、氯化钾、芒硝等,而且含有溴、碘、铀、锶、铜等多种元素。据调查,莱州湾沿海、河北、天津、辽宁沿海地区均有地下卤水发现。,(二)海水中其他化学元素的提取,海水中溶存着80多种元素,其中不少元素可以提取利用,具有重要的开发价值。据计算,每立方千米海水中含有3 750104 t固体物质,其中除氯化钠约3 000104 t外,镁约450104 t,钾、溴、碘、钍、钼、铀等元素也不少。,中 国 海 域,镁在海水中含量很高,仅次于氯和钠,居第3位。,溴的浓度较高,平均为6710-3 mL/L,地球上99以上的溴都储存在海水里,故溴有“海洋元素”之称。,碘在海水中的浓度只有0.06 10-6,属于微量元素。,钾在海水中的总量为500 1012 t以上。海水中所含钾的储量远远超过钾盐矿物储量。,铀海水中的总量非常可观,达45108 t,相当于陆地储量的4500倍。,一吨海水中所含重水的核聚变反应,可释放出相当于256t石油燃烧所产生的能量。,重水核聚变反应可释放出相当能量,海水中约有200108 t重水。,提取,(三)海水资源利用,海水资源,专指海水中的淡水资源及海水的直接利用。由于世界淡水资源日趋短缺而海水却极为丰富,通过海水淡化工程把海水中的淡水开发出来,是未来海洋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课题。,海水淡化现有20多种技术方法。目前技术纯熟、经济效益较好的是蒸馏法、电渗析法和反渗透法。,海水直接利用,包括沿海工业冷却用水(特别是在电力、冶金、化工等行业)、生活用水(如冲洗、除尘、消防等)和耐盐植物灌溉。这是海水资源开发的另一领域。,海冰资源开发 中国最高纬度的海区冬季结冰 成冰过程中盐分大量析出而降低盐度 渤海海域内水深较浅,盐度较低,辽东湾自然成冰,海冰开发与利用思考,辽东湾是最理想的海冰开采基地,严重低温年重现期为6年较低温年的保证率为80%,平整冰层厚度1020 cm,工厂化转化海冰为淡水的选址应设在渤海湾的塘沽以北,海冰作为淡水资源用于沿海地区农田灌溉和工业冷却等缓解淡水资源短缺矛盾,增加淡水储备能力减缓对南水北调的依赖程度,三、海底矿产资源,(一)海洋石油和天然气,中国近海海域广阔的大陆架,它们既有长期的陆地湖泊环境,又有长期的浅海环境,接受了大量的有机物和泥沙沉积,形成了数千米至万米厚的沉积层,其油气资源之丰富,在世界上也是不多见的。,中国近海海域共发现18个中新生代沉积盆地,总面积约130104 km2,其中近海大陆架上已发现的含油气沉积盆地9个,面积90104 km2,较深海区已发现的含油气沉积盆地9个,面积40104 km2。石油资源量约500108 t,天然气资源约22.31012 m3。,主要油气盆地:渤海油气盆地 南黄海油气盆地 东海含油气盆地 珠江口油气盆地 莺歌海含油气盆地 北部湾含油气盆地 台湾浅滩盆地 深海区含油气盆地,(二)滨海砂矿,我国海岸线漫长,入海河流携带的含矿物质多,东部地区因经受多次地壳运动,岩浆活动频繁,形成了丰富的金属和非金属矿藏。这些含矿的岩石风化后的碎屑就近入海,在海流、潮流作用下,于海岸带沉积形成矿种多、资源丰富的砂矿带。滨海砂矿经济价值明显,一些在工业、国防和高科技上有着重要意义的矿藏即来源于滨海砂矿。,已探明具有工业储量的滨海砂矿有锆石、独居石、锡石、钛铁矿、磷钇矿、金红石、磁铁矿、铬铁矿、铌铁矿、钽铁矿、砂金、金刚石和石英砂13种。已探明重要矿产地90多处,各种矿床200多个。,自然环境和成矿条件的差异,造成滨海砂矿的分布很不平衡,总的趋势是南多北少,海南、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未统计在内)4省区几乎占矿床数的90,储量更在90以上。滨海砂矿在北方主要分布在山东、辽宁2省。,我国沿海各种形式的海洋能蕴藏量总功率约41085108 kW。其中温差能最为丰富,其次是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我国潮汐能资源蕴藏量大,可开发装机容量达2 197104 kW,年发电量624108 kWh。潮汐能资源分布不均,主要集中于东海沿岸,以福建和浙江最多,约占全国可开发装机容量的88。,海域波高的分布总趋势是北低南高,但在南海的北纬15以南则相反,北高而南低。全国沿岸波浪能资源理论平均功率为1 285104 kW,其中以台湾省最多,约占全国总量的13,其次为浙江、广东、福建和山东沿岸,占全国总量的55。,在低纬度海洋中,可利用表、深层的温、冷海水的温差能转换成电能。我国海洋温差能资源蕴藏量大,南海和台湾东岸太平洋海域,其温差发电的装机容量约可达1.5108 kW。,四、海洋能资源,五、海洋空间资源,1.围海造田2.石油平台,3.海上城市 海上机场 海上桥梁 跨海索道4.海底电缆5.海底隧道6.海底仓库7.人工鱼礁,海洋空间可以为人类的生存活动提供广阔的空间。滩涂开发、海水制盐、养殖、建设海港,发展海上交通、通讯、贸易、旅游、采矿等已得到广泛的实施。,第三节 海 岸,一、我国海岸的基本格局,我国海岸线曲折、漫长,大陆岸线和岛屿岸线总计32 000多千米。其中大陆岸线,北起鸭绿江口,南至北仑河口,全长18 000多千米。我国是世界上海岸线较长的国家之一。海岸带面积宽阔,达到35104 km2,其中潮上带面积约10104 km2,滩涂2104 km2。05 m等深线区域2.7104 km2,其余为5 m等深线以下海域。,宏观上,岸线的基本格局受地质构造控制。中国大陆岸线的走向基本上遵循两个方向:北东向和北西向。冀东辽西、山东辽东半岛以及长江以南的海岸线基本上呈北东向延伸;渤海湾及苏北海岸线的走向以北西向为主。,海岸的基本概念,海岸是海洋和陆地相互接触和相互作用的地带,包括遭受波浪为主的海水动力作用的广泛范围,及从波浪所能作用到的海底,想陆延至暴风浪所能达到的地带。陆地与海水的边界线称为海岸线。,现代海岸带包括现代海浪对地面作用所达到的范围。其上界,在岩岸是现代海蚀崖的顶部,在沙质和泥质海岸是海岸沙丘或海滩顶部生长植被的地方;其下界相当于水深等于1/2波长处。由于各地海岸的自然地理特征及波浪状况不同,因此海岸带是一个宽度变动的地带。现代海岸带自陆地向海洋一般划分为海岸、潮间带和水下岸坡三个部分。,海岸的分类,(一)基岩海岸,我国基岩海岸分布较广,特别是辽宁、山东、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广西等省(区)。全国基岩海岸总长度达5 000多千米,占大陆岸线总长度的14以上。特征是:岸线曲折、岬湾相间,深入陆地的港湾众多;大量的沿岸岛屿常在沿岸和港口一带形成水深流急的通道,使许多港口和深水岸段受到一定程度的掩护;岸滩狭窄、坡度陡、水深大,许多岸段510 m等深线逼近岸边。因此,有许多基岩海岸及其相邻港湾可选作大、中型港址。,大 连,平原海岸又可分为三角洲海岸、淤泥质海岸和砂砾质海岸。,(二)平原海岸,三角洲海岸 河流与海洋共同作用形成的一种平原海岸。我国不少河流的输沙量很大,河口三角洲发育得很好。如长江三角洲、黄河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等的海岸。,砂砾质海岸 由颗粒较粗的砂砾组成的平原海岸。这种海岸以台湾的海岸最为典型。大陆砂砾质海岸多呈零星分布,其中辽宁、河北、山东、福建、广东、海南和广西分布稍多。砂砾质海岸的特征是:岸滩组成物质以砂、砾为主,岸滩较窄,坡度较陡;堆积地貌类型多,常伴有沿岸沙坝、潮汐通道和潟湖,有一定的水深和掩护条件。,(三)生物海岸,我国南方热带、亚热带地区,生物对海岸的塑造有时起着重要作用,形成特殊的海岸类型,即珊瑚礁海岸和红树林海岸。,淤泥质海岸 主要分布在渤海的辽东湾、渤海湾和莱州湾以及长江三角洲以北的苏北平原。,耐盐,二、海湾与港口资源,我国沿海大于10 km2的海湾约有160多个,其中许多港湾的掩护条件好,水域比较平稳;水深较大又无大河注入;泥沙来源少,湾口外无拦门沙;湾内深水岸段比较稳定,可选为大、中型港址。优良的深水港湾主要分布在辽宁、山东、福建和广东;此外,海南、广西、浙江等也有分布。,(一)海湾,沿海港址资源中,可供建设中级泊位以上的港址有160多处,以广东、浙江、山东、辽宁、福建等省最多,5省合计有120多处,深水岸段长达400多千米,可供建10104 t泊位的有十几处。目前沿海已开发建设的港口有130多个,其中属大、中型的有30多个,能接纳万吨级以上船舶的有20多个,港口资源还有较大的开发潜力。,(二)港口,三、滩涂资源,根据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资料(缺台湾省资料):我国现有滩涂面积约217104 hm2,其中95分布在大陆岸线,岛屿滩涂面积仅占5;从省区看,以江苏(51104 hm2)、山东(34104 hm2)面积最大,其次为浙江(29104 hm2)、辽宁(24.2 104 hm2)、福建(22.4104 hm2)、广东(20.4104 hm2)等省。,滩涂是海陆之间交接地带,其地貌、沉积、土壤都与潮汐、海浪及泥沙来源密切相关。我国主要河流每年径流中的入海泥沙约20108 t,是我国滩涂形成的物质基础。,四、海岸带开发中面临的问题,(1)海岸带资源的日益短缺,其中特别突出的是北方沿海水资源短缺全国沿海优质耕地不断减少以及近海生物资源日趋枯竭,将成为 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2)陆源性污染物及海上倾废排放造成沿海地区污染现象日益严重,已严重影响海岸带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群体的健康。(3)宏观调控能力不足,导致海岸带资源的浪费。(4)由于沿海经济的迅速发展,一旦重大自然灾害发生,造成的经济损失更为严重。(5)人口的趋向海岸带移动,以及沿海地区与世界经济的密切联系,造成这一地区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和对港口压力的增大,城市及港口占用岸线、土地的面积成倍增加,沿海城市链的逐步形成,将增加对生态环境压力的程度。,第四节 海 岛,一、海岛类型,大陆岛,我国海域共有大于500 m2的海岛6 500多个。除台湾岛和海南岛外,其他岛屿总面积约10 000 km2,人口约350104,有人居住的岛屿400多个,总面积4 000多千米。,冲积岛,海洋岛,大陆地块延伸到海中并出露水面的岛屿,其地质特征与相邻大陆基本相似,如台湾岛(我国最大岛屿,面积35 760 km2)、海南岛(面积33 556 km2)、庙岛群岛、舟山群岛等。,由大陆河流和沿岸流所搬运的泥沙堆积而成,多分布在河口和近岸海域。最大崇明岛(面积1 083 km2),为我国第3大岛。,海洋岛分为火山岛和珊瑚岛两种。前者如澎湖列岛,后者如南海诸岛东沙、中沙、西沙、南沙四群岛。,二、海岛资源评价,我国海岛周围渔场面积约100104 km2,主要经济鱼类40多种。海岛约有8.6104 hm2浅海滩涂可发展海水养殖业。海岛港湾众多,优良港址百余处,深水岸线100多千米,适宜建设港口。南海诸岛有些岛礁及其周围海域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这些岛礁可作为天然的海上石油生产平台,建成石油的优良生产基地。,海岛及其周围蕴藏着丰富的水产资源、港湾资源、旅游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能源等。,海岛淡水、能源缺乏,在港口和航船问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发展经济有特殊困难。由于各岛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资源、环境条件各异,应首先因地制宜解决能源、交通和淡水供应,加快开发。,海岸地貌是由波浪、潮汐和近岸流等海洋水动力作用所形成的地貌,它通常分布在平均海平面上下1020米左右,宽度在数千米至数十千米的地带内。全世界的海岸线长约44万千米,我国的大陆海岸线长约1.8万千米,加上沿海几千个大小岛屿,总岸线长达3.2万千米。海岸带具有丰富的资源,世界上约有2/3的人口分布在沿海地区。因此,海岸带是人类活动频繁和经济极繁荣的地带。,第五节 海岸地貌,(一)海蚀作用与海蚀地貌,1.海蚀作用。波浪和流以及它们挟带沙砾岩块撞击、冲刷、研磨破坏海岸的作用称海蚀作用。,海蚀作用有三种形式:,冲蚀、磨蚀和溶蚀。.冲蚀作用指波浪浪流对海岸的撞击、冲刷作用。波长50米,波高6米的波浪,产生的打击力达19.1吨/平方米。波浪冲蚀作用在裂隙、节理丰富的基岩海岸处效果较显著。受冲蚀产生的破碎岩块被回流带走,海岸因此受蚀后退。.磨蚀作用指激浪流挟带岩屑和沙砾对基岩的撞击、凿蚀和研磨作用,它加大了海蚀的速度。.溶蚀作用指海水对岩石的溶解作用。除了碳酸盐等岩石易于溶解外,其他如玄武岩、正长岩、角闪石及黑曜石等岩石矿物,在海水中的溶解速度比在淡水中快几倍到十几倍。,2.海蚀地貌,a.海蚀穴(洞):,海崖的坡脚处,经常遭受波浪水流的冲磨而形成的凹坑或凹槽,一般宽度大于深度者称海蚀穴,深度大于宽度者称海蚀洞。它常沿多节理或抗蚀力较弱的部位沿岸断续分布。,b.海蚀崖:,海蚀穴在波浪冲蚀下不断扩大,当其上方的岩石悬空时,发生崩塌,形成海蚀崖,海岸因此而后退。海蚀崖的形态受岩性和岩层产状的影响很大,柱状节理发育的海蚀崖呈陡立状,向海倾斜的岩层常形成倾斜海崖,向陆倾斜的岩层也可以形成陡崖并能较好地保存。,c.海蚀拱桥:,突出在海中岬角的两侧,发育相向的海蚀洞,经长期侵蚀最后相互贯通,形成海蚀拱桥。,d.海蚀柱:,海蚀拱桥进一步受蚀,拱桥顶发生崩塌,残存的桥墩成为残留于海中的柱状岩体,称海蚀柱。,e.海蚀平台:,沿岸向海微倾的平坦台地,它的后缘贴近高潮面,前缘位于低潮面以下。由于岩性和构造的影响,平台上可出现一些浪蚀沟和瓯穴以及溶蚀洼地,并披盖一些沙砾。海蚀平台的形成和发育要求岩石抗蚀强度和海蚀强度之间保持一定的平衡。岩石抗蚀力过强或过弱均不利于它的充分发育。,海蚀平台的成因,约翰逊(John-son,1919)认为海蚀平台是海蚀崖不断后退的结果。巴特勒姆(Bartrum,1962)认为是潮间带频繁交替的干湿风化作用和海浪将风化物质搬走而使海岸后退的结果。帕拉特(Pratt,1968)认为海蚀平台可分为高潮台地、潮间带台地和低潮台地三类。高潮台地主要由干湿风化作用与海浪的搬运作用形成,潮间带台地是波浪磨蚀作用的结果;高潮台地的前缘如不断受波浪磨蚀亦可向潮间带台地演化。低潮台地是灰岩地区的溶蚀作用所致。,海蚀平台形成后,若因陆地上升或海面下降而高出海面,就变成海蚀阶地;若陆地下沉或海面上升,则沉入水中成为水下阶地。,(二)海积地貌,海岸带的泥沙在波浪水流作用下,发生横向和纵向运动,泥沙运动受阻或波浪水流动力减弱时,会产生堆积,形成各种海积地貌。,碎玉堆砌的砾石海岸3,坦荡无垠的淤泥质海岸5,1.泥沙横向运动形成的堆积地貌。,海滩:海滩是波浪作用下形成的最主要的堆积地貌之一。近期对边缘波理论的研究,在更深层次上揭示了波浪动力作用与海滩性质之间的内在联系。,赖特和肖特(WrightandShort,1984)根据各种海滩水动力条件的差异和地貌发育特征,将海滩剖面划分为六种类型:消散性海滩反射性海滩沙坝凹槽型海滩韵律沙坝型海滩横向沙坝裂流型海滩脊槽型海滩。,消散性海滩,以平缓的滩坡为特征,暴风浪期间,可形成12条沿岸沙坝(破波点坝);而在涌浪期间,沿岸沙向陆迁移,形成“涌浪剖面”形态。因此,这种海滩具有“暴风浪剖面”和“涌浪剖面”的季节性变化,如美国的西海岸和南澳大利亚的戈洛韦(Goolwa)海岸等。,反射性海滩,坡度较陡,如澳大利亚南部的布雷克肯(Bracken)海滩的滩坡为0.11.5,波浪直射滩面而不破碎,最后激散在滩面上,这种海滩的滩角发育良好。,在消散性与反射性海滩之间有四种过渡类型的海滩,沙坝凹槽型、韵律沙坝型、横向沙坝裂流型和脊槽型。波高大于2米时,发育沙坝凹槽型海滩;波高为1.52.0米之间为韵律沙坝型;波高为11.5米之间为横向沙坝裂流型;波高在1米以下的情况下,则发育脊槽型海滩。这些海滩随着波高的季节性变化,可以从一个海滩状态演变成另一个海滩状态。随着裂流和沿岸沙坝的变化,滩面地貌也随之改变,在韵律沙坝型和横向沙坝裂流海滩,裂流充分发展并控制了地貌的演变。,海滩的坡度一般随组成物质的粒径变细而变小,砾石海滩比砂质海滩陡、窄。此外,还与波长和波陡有关,一般来说,海滩坡度与波长成正相关、与波陡成负相关关系。,沿岸堤(滩脊):,由海滩发育而成的平行海岸的垄岗状堆积体,属海滩上的次一级地貌,也称滩脊,是在开阔的岸段,激浪流在高潮水位线的堆积。沿岸堤可有数条,平行分布或相互叠置形成波状水上阶地。有宽阔的自由空间,泥沙供应丰富的岸段,沿岸堤发育较高大、较快。,滩角:,在潮差较小,波浪直射海岸的海滩水上部分,由一系列平行的、向海突出的三角形小沙脊和脊间的小湾组成的锯齿状堆积体系称滩角。,水下沙坝:,在破浪带内的水下沙脊堆积体,其走向与海岸近于平行,这种堆积地貌称水下沙坝。水下沙坝可有多条,其位置与波浪发生局部破碎处相当。水下沙坝在无潮或潮差小海岸发育最好,其发育与演变和暴风浪作用有密切关系。,当暴风浪向岸传播过程中,在破波点附近常出现向海回流,在破浪处产生向岸向海水体与泥沙的相向运动,泥沙堆积在交汇点,从而形成沙坝。水下沙坝的向岸侧常发育凹槽,是波浪(尤其是卷波)破碎时侵蚀而成的。,2.泥沙纵向运动形成的地貌,泥沙的纵向运动过程中由于岸线方向的改变或由于岸外岛屿与人工堤等造成的波影区内,因泥沙流的容量降低而产生堆积,形成一系列堆积地貌。,湾顶滩(凹岸填充):,当岸线向海转折形成凹岸时,由于波向线与岸线的交角增大(45o)而使泥沙流容量变小,可使泥沙流从原来不饱和或近饱和状态转变为饱和或过饱和,从而发生泥沙在凹岸的堆积,形成海湾顶部的海滩,称湾顶滩。在海岸带建造坝或连岸防波堤,也会在迎泥沙流来向一侧引起类似上述的堆积。,沙嘴和拦湾坝:,当岸线向陆转折时,由于波向线与岸线的交角变小(),泥沙流容量降低,部分泥沙在凸岸处发生堆积,形成向海伸出的沙嘴,其延伸方向与上游岸线走向一致或沿与新岸线等深线平行方向伸展。沙嘴若发生在湾口,则可以发展成为拦湾坝。,连岛坝:,当岸外存在岛屿时,受岛屿遮蔽的岸段形成波影区,外海波浪遇到岛屿时发生折射或绕射,进入波影区后因波能减弱,泥沙流容量降低,沿岸移动的部分泥沙在岸边堆积下来形成向岛屿伸出去的沙嘴。与此同时,在岛屿的向陆侧也会发育沙嘴,由岛向陆延伸。当两个方向发育的沙嘴相连接时就形成连岛坝。,3.泥沙横向和纵向运动形成的地貌,沙坝(堡岛)潟湖:是泥沙横向和纵向运动共同形成的一种大型海岸类型,由沙坝(堡岛)与潟湖组成,是一种组合地貌体系。沙坝(堡岛)潟湖体系是海岸的一个重要类型,约占世界海岸的13。,二、潮汐作用为主的海岸,以潮汐作用为主形成的典型的海岸是粉砂淤泥质平原海岸,它由粉砂、淤泥为主(d=0.050.01毫米)组成,沉积物的分布与沙质海岸相反,即自高潮滩到潮下带上部,物质从细到粗变化。我国淤泥质海岸分布在渤海的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及黄海的苏北平原海岸。淤泥质海岸与河流有密切的关系,河流是 淤泥质海岸的生命源。(见图5-63),三、生物作用形成的海岸,(一)珊瑚礁海岸 由石珊瑚虫和其他造礁和礁栖生物(如石灰藻、层孔虫、有孔虫、海绵、贝类等)的骨骼及它们分泌的有机质、粘结碳酸盐碎屑而形成的多孔隙岩体称生物礁。,2.珊瑚礁类型,(1)岸礁:也称裙礁、边缘礁,礁体紧贴海岸发育,以礁坪形式出现,向海一侧为陡坡。(2)堡礁:也称堤状礁、离岸礁。堡礁是距海岸有一定距离、平行海岸分布的堤状礁体,它与陆地之间隔以潟湖或带状浅海。(3)环礁:礁体围绕海底较大隆起边缘生长,连接或断续成环状,中间被包围成一潟湖(潟湖水深小于100米,多数小于60米),这样展布的礁体称环礁。,三、海底地貌与海底沉积,(一)海底地貌 海底是地球表面的一部分。海底并非我们想象中那么平坦,倘若沧海真的变成了桑田,就会发现,海底世界的面貌和我们居住的陆地十分相似:有雄伟的高山,有深邃的海沟与峡谷,还有辽阔的平原。世界大洋的海底像个大水盆,边缘是浅水的大陆架,中间是深海盆地,洋底有高山深谷及深海大平原。位于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深得让人难以置信,如果把世界最高峰放进去,都不会露出水面分毫。,1.大陆架,大陆边缘被海水淹没的部分,呈一自陆向海自然延伸和缓倾的浅水平台。其范围自低潮线起到洋底向海方向坡度迅速变陡处(称为大陆坡折线或大陆架外缘)为止。全世界大陆架的平均向海坡度为007,内陆架略陡于外陆架。陆架表面向洋底方向微倾的坡度不超过1 2,其外缘水深为21621米,全世界平均为133米。宽度为0(巴拿马西海岸)至1206公里(巴伦茨海陆架),全世界平均为78公里。面积仅占世界大洋面积的7.5,世界陆地面积的18。组成物质有两种类型,一种由火成岩组成,缺乏沉积物;另一种由砾、砂、粉砂、粘土等沉积物组成。在大陆架的外缘处,常有一些隆起,即堤坝,来自陆地的大量物质堆积在近岸到陆架外缘堤坝为止的范围内。堤坝有的由火成岩作用形成,也有海藻构成的礁石或盐丘构造等。堤坝处沉积厚度达2公里左右。中国渤海大陆架平均水深仅18米,最大水深85米以上,黄海大陆架平均水深44米,最大水深144米以上。分布在岛屿四周的陆架称为岛架,宽度狭窄,仅十余公里至数十公里,坡度较大,一般为数十分,岛架外缘水深110200米,岛架上一般冲刷作用十分强烈。大陆架上常有油气资源分布,许多著名的大油田均位于大陆架海域,2.大陆坡,大陆架外缘向大洋更深部分下倾直到深海盆地或海沟为止的斜坡地带。其坡度范围为36,平均4,深度100300米至14003200米,宽度为20100公里。若以水深2000米作为大陆坡坡麓的平均深度,则全世界大陆坡面积约占洋底面积的8.5,是地球表面最显著的地形特征之一。它包括以下几种二级海底地貌单元:大陆坡斜坡、海底高原、海脊、海槽等。正如岛架与大陆架相对应,岛坡也与大陆坡相对应。大陆坡的沉积物系大陆架物质受浊流、海流、块体崩落及入海河流搬运、沉积而成,主要是软泥和细粒、夹杂贝壳的泥质砂,其中泥约占60,砂占25,岩块和砾石占15,生物壳屑和软泥占5。大陆坡表面常被细沟和海底峡谷所切割,类似于陆地上的山坡。崩落物堆积在大陆坡上可形成丘状地形。,3.大陆隆,介于大陆坡末端与深海平原之间的缓坡地带。有的文献曾称为大陆基。中国有些学者将其作为大陆坡的一个二级海底地貌单元。一般始于水深14003200米处,止于深海平原边缘。大陆坡底有海槽存在的地方,大陆隆缺失。大陆隆的坡度为1/2000左右,有些较陡的可达1/100。与大陆坡相比,其坡度显著变缓,地势明显展宽。大陆隆的宽度自0至600公里不等,显著大于大陆坡的平均宽度(20公里)。组成物质主要是沉积物,系陆架和陆坡上的物质受重力崩塌、滑坡及蚀流搬运、堆积而成。大陆隆地带也是深海扇从海底峡谷向外扩展的地带。,4.边缘海沟,指的是海底呈长条形,深度很大(一般超过6000米),位于板块分界处的负地形单元。海沟是地球表面地形最低的地带,也是规模仅次于洋脊的地形地质单元。海沟与旁侧海底之间的落差一般达几千米,延伸数千公里,但宽度通常不超过100公里。例如汤加海沟深度大于9000米的地段延伸达700多公里,但宽度只有3-7公里;中美海沟深度超过4000米的地段长达2300公里宽度也仅有10-50公里。海沟多位于深海的边部。其横断面呈不对称 的“v”形。陆侧坡度较陡,洋侧 较缓。如汤加海沟陆侧坡度8-15度,洋侧位3-8度。,5.弧后盆地,在岛弧与大陆之间以及岛弧与岛弧之间的海域称为边缘海,其中的深水盆地往往具有洋壳结构,深达数千米。因位于岛弧后方(即陆侧),又叫弧后盆地。,6.深海平原,又称深海盆地。大洋盆地中特别平坦的部分。底部坡度为1/10001/10000。地壳厚度68公里左右,属大洋型地壳。盆地中平均堆积厚度为1公里。沉积物来源于大陆架,由浊流通过大陆坡堆积于大洋盆地中最低部位。1947年对中大西洋海岭调查,首次运用水下声纳装置进行海底连续测深,发现了深海平原。1948年 瑞典深海考察队用同样技术在 印度洋中也发现深海平原。以 后在其它大洋中也陆续发现。深海平原最常见于大陆隆的向 海一侧,终止于深海丘陵的向 陆一侧。,7.大洋隆起,大洋隆起具备复杂的形态,有的为块状山有的为线装山脉。,8.大洋中脊,大洋中脊又称中央海岭,是指贯穿世界四大洋、成因相同、特征相似的海底山脉系列。它全长6.5104km,顶部水深大都在23km,高出盆底13km,有的露出海面成为岛屿,宽数百至数千千米不等,面积占洋底面积的32.8,是世界上规模最巨大的环球山系。,大西洋中脊的峰是锯齿形的,分布在大西洋中间,大致与东西两岸平行,呈“S”形纵贯南北。印度洋中脊也大致位于大洋中部,但歧分三支,呈“入”字型展布;在太平洋内,因中脊偏居东侧且边坡平缓,呈倒“L”字型展布,故称东太平洋海隆。,(二)海底沉积物,滨海沉积 滨海或称近岸带环境是指从特大高潮线至深度为浅水波半波长的区域,是海洋与非海洋过程相互作用的地带。海洋过程受波浪、潮汐、海流等因素控制;非海洋过程则有河流径流量、流速及固体载荷的性质和数量等因素的制约。由于这些参数具有多变性,故近岸滨海不同环境的沉积机理和沉积产物就有所不同。(可细分为S-235)(1)机械沉积:(2)生物沉积:(3)化学沉积:,大陆架沉积 大陆架为浅海环境,其沉积作用和沉积相受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及地质作用等过程的控制。陆架泥沙的搬运、沉积以物理过程为主,主要作用营力是潮汐、风暴及风海流,另外还有因温、盐梯度和科氏力造成的密度流、地转流以及由大洋进入陆架区的洋流。内陆架以潮流及风暴浪的作用为主,外陆架以洋流作用为主。,根据经典性观点,现代陆架上主要分布着三种沉积物:(1)残留沉积:是与现代水动力环境不相适应的沉积物,它们形成于更新世末低海面时期,在全新世海侵后基本未被改造,仍保留着原来的岩性、结构、构造、化石以及沉积地形等。残留沉积以砂为主,大都分布在外陆架,现代沉积速率低的内陆架上也有分布。(2)现代沉积:沉积物的属性与目前所处的沉积环境相一致,处在统一的动态平衡系统之中,主要为陆源碎屑,一般由砂或泥组成,取决于河流输入的类型。现代沉积物大都分布于内陆架,向海变薄,外陆架很少分布。(3)准残留沉积:是指受现代陆架物理(主要是海洋动力)、生物和化学过程改造过的残留沉积,也称变余沉积,其性质介于现代沉积和残留沉积之间。,大陆坡-陆隆沉积 大陆坡-陆隆环境中的沉积作用与大陆架不同,除受地质构造环境、海面变化、物质来源及生物活动影响外,主要受块体运动、大洋深层热盐环流及水柱中的沉降等过程的控制。陆坡-陆隆堆积了大量以陆源成分为主的沉积物,厚度可达20005000m。,大洋沉积 大洋沉积物由生物组分(钙质和硅质)及非生物组分(陆源、自生、火山及宇宙尘埃)组成,它们的相对丰度是大洋沉积物分类命名的基础。大洋沉积物的分类可归纳为三种主要形式:(1)以水深分布为主要依据的分类;(2)以成分、粒度为主要依据的分类;(3)以成因为主要依据的分类。按大洋沉积物的成因将其分为远洋粘土、钙质生物、硅质生物、陆源碎屑和火山碎屑沉积五种主要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