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质量控制与标准化.ppt
印刷质量控制与标准化,陈章才,第六章 印刷过程中的阶调复制与质量控制评价,印刷品质量和印刷图像质量阶调的最佳复制彩色的最佳复制工序间衔接及图像质量,印刷质量评价因素印刷质量评价方法,第一节:印刷品质量和印刷图像质量,对于彩色稿印品来说,应是阶调和色彩再现忠实于原稿,墨色均匀,光泽好,网点不变形,套印准确,没有重影,透印,各种杠子,背面粘脏,以及人为的伤痕等现象。,实际应包括制版和印刷两方面的质量效果。1.定义:印刷品各种外观特性的综合效果。2.印刷品外观特性:外观质量因用途而异,如文字类、商业广告类等,技术参数:实地密度、网点扩大、印刷叠印率、相对反差(K值)和色差等,一:印品质量,相对于原稿图像忠实再现的程度。衡量图像质量的技术参数:a.阶调层次再现:表达了一副图像的反差范围 b.色彩再现:视觉可分辨层次 c.图象分辨力;包括分辨力和清晰度,取决网目线数 d.宏观视觉不均匀性:龟纹、杠子,颗粒性、水迹 e.图象的表面特性:光泽度、纹理和平整度,三、文字质量,特征参数:文字的识读性、字型的稳定性、线的粗细、黑度,二:图像质量,四、质量管理规范化的发展:,2.科学定量控制:控制印刷晒版的测试元件-信号条和测试条,并配备测试仪器和图表,对印刷质量进行科学的定量控制。,传统方式:按客户签样“照样付印”,凭经验的主观鉴定方法,a.美国 60年代 GATF信号条和星标,GATF字码信号条,b.美国、瑞士格林达(GRETAG)公司等研制CMS信号条系统及其各种印刷测控条,c.70年代瑞士布鲁纳尔公司推出第一代布鲁纳尔测试条,80年代推出第三代测试,现使用第五代;,3.质量管理上,由测试仪器检测发展到计算机程序控制 海德堡CPC系统和CP2000系统,罗兰的PEKOM系统,日本三菱四色机的API系统等,1.阶调再现 阶调复制曲线2.颜色再现 密度计和CIE测色系统的 L.a.b表色3.清晰度 测试法或星标4.不均匀性 测微密度计或光学衍射计5.重复率 数学统计法,四.印品质量主要评价内容,第二节:阶调的最佳复制,1.阶调:也称调子或层次,是指原稿(或复制图像)上最亮到最暗部分的层次演变。2.阶调值可用密度值或网点覆盖率表达。3.色调与阶调:色调即颜色阶调,是阶调的变量,也就是色调是依附阶调的演变而呈现的色量。色量因不同的原稿而异,如颜料、成色剂等连续调颗粒,这种色量若转变成印版就是半色调网点或线画、实地密度。,一、阶调及控制图像阶调的重要性:,(一)阶调与阶调复制曲线,4.重要性:a.原稿复制不正确,会使图象显得不鲜明,缺乏饱和度,亮调不亮等,给人以“平”的感觉;b.阶调得到最佳复制,图象会表现出令人满意的反差效果。,1.具有相对性;2.在生产过程中,阶调复制经常是由操作者根据某些原则主观地作出决定;3.对于一个既定原稿来说,在样张打出之前和样张印出之前无法准确了解阶调调节的实际效果;4.不仅与分色片有关,而且与其他多种印刷因素有关,二、阶调复制复杂性,1.在复制工艺中,用阶调再现曲线表达了原稿和印刷复制品密度之间的关系。,A:亮调和暗调压缩,中间调拉伸B:亮调和暗调拉伸,中间调压缩C:中间调和亮调压缩,暗调拉伸D:中间调和亮调拉伸,暗调压缩,三、不同曲线再现效果,阶调调整前,阶调调整后,阶调调整前,阶调调整后,阶调调整后,阶调调整前,阶调调整后,阶调调整前,2.在评价阶调曲线再现时,常用反差这一概念:反差=Ds Dh Ds:印品最高反射密度;Dh:最低密度值,注意!与相对反差的区别,(二)黑白图像的最佳阶调再现,最佳阶调再现要求:复制图象跟原稿比较,在视觉上相匹配。1.材料和印刷参数是初始条件:普通黑白图象 80线/inch,质量好150线/inch,B.印刷特性曲线的绘制步骤:a.准备网点灰梯尺,和实际应用的纸张、油墨;RIT对称梯尺:包含25%、50%、75%的水平和垂直线条,50%的网点块又分为菱形和方形,2、通过印刷实验和测量决定印刷特性曲线:A.印刷特性曲线:软片网点百分比印刷密度,b.以最佳实地密度和网点扩大值印刷c.测量得出软片网点百分比与印刷密度的关系;d.绘制印刷复制特性曲线,e.绘制最佳阶调复制曲线首先画出理想的曲线测量得出实际的最大和最小密度值在理想和实际最大点之间取中点,将此中点与密度最小点相连接(绿线所示);在中间调区域,一般取0.8左右,从0.8开始向实际最大点绘制光滑曲线,斜率不超过中点与最小密度点的连线最终黄线即为所求的最佳阶调复制曲线为了得到分色片上的百分比,再经一次坐标变换。,最佳阶调复制曲线和软片最佳网点复制曲线图,1、灰平衡:三原色油墨,按照不同网点比例和墨量进行三色叠印,印出不同亮度的灰色(浅灰、中灰、深灰),称为灰平衡。,2、考察灰平衡的方法:灰梯尺的作用 a.直观比较三色平衡;b.通过比较两个灰梯尺的中性程度,可以比较复制的精确性 c.既可以检测阶调复制,又可以用来检测灰平衡;以实用的三原色油墨印制的色谱,进行鉴别,(三):彩色图像的最佳阶调复制,3、评判和检测灰平衡的方法:a.目测:同一视场,印品灰梯尺与标准灰梯尺比较 b.密度计测量判定 c.色彩测量(色度计和分光光度计),4、彩色图象和最佳阶调再现:A.确定变量因素;B.绘制阶调图与绘制黑白阶调复制图类似 a.考察具体的生产工艺条件:用现有的生产工艺条件,达到最佳的印刷效果 b.通过实验确定各级最佳油墨密度 c.绘制转换图,确定最佳阶调复制曲线,说明:a.图上中点是理想点和四色最高密度点之间的一半b.高光点取0.25,中间调引导点取1.1,第三节 彩色的最佳复制,1、分色工艺中,所用的滤色片不能达到完全吸收与透过2、所用油墨不纯;C墨中含M成分,M墨中含Y成分3、色彩复制中存在相加失效和比例失效问题,一:灰平衡的影响因素,二:理想色空间和实际色空间,1.理想色空间变成了扭曲的六面体;2.校色的目的:校正色彩空间的这种扭曲,使之恢复到立方体状态,三、根据材料与工艺条件优化实际色空间,分色时必须考虑本厂的印刷条件,采用本厂使用的标准油墨和正常印刷条件印刷的彩色色标、灰平衡梯尺,作为分色设备初值调整的标准。色标至少包括黄、品、青,二次色红、绿、蓝,三次色黑、白等8种色块。,第四节:工序间衔接及图像质量,1.分色、制版、打样和印刷;CTP直接制版技术 2.色彩传递破坏的机会在复制流程中比生产的其他方面更多;3.各工序不能脱离其他的色彩传递孤立地作出好活。,FUJICTP-T6000,一:工序的衔接,1.印刷材料:纸张、油墨 2.墨层厚度:3.网点增大:印刷压力等因素 4.灰平衡:GCR技术 5.叠印和色序;6.晒版控制:标准化,二、印前系统人员应掌握的的信息,1.重要性:印前的工作与印刷车间的工艺参数有密切的关系 2.目的:a.检查分色片正确与否;b.印刷的参考标准;c.小批量或模拟印刷;,三:彩色打样的重要性及标定,3、打样的种类,感光片由片基、感光层和保护膜等组成,感光层属光聚合型,利用其光致粘性变化有选择地吸附显影色粉,形成打样图像,直接由拼版系统中存储的像素产生,彩色矩阵打印机打样。,4、打样的标定:根据印刷工艺参数,确定打样设备参数的工艺。,5、彩色打样系统的标定:打样的标定要与实际的印刷生产工序为准进行标定 a.确定印刷工序的典型工艺参数:最佳实地密度、最佳网点扩大率、最佳叠印率等 b.检验打样标定的准确性基本信号条要素:Y.M.C.k四色、实地、50%网点色块,c.打样后处理:特殊要求的印品如包装印刷等印后整饰 d.控制打样的一致性:打样控制条,使用:用同一台密度计对彩色样张和印刷样张进行测量,把测量结果画在GATF彩色六角形上,再把所得的两个六角形进行比较,如果相同,则打样样张和印刷样张是匹配的,从而说明彩色打样系统得到恰当标定。,GATF彩色六角形,第五节、印刷品质量评价的因素,一、审美因素,印刷品的美学效果主要跟工艺人员的设计水平有关。设计时的字体选择、色彩设计、美术图案、图像位置、版面编排样式以及对纸张、油墨的选择等都跟印刷品的美学效果有关。,良好的设计可以使印刷品表现出良好的美学特性,然而有些被认为“良好的”设计实际是不符合排版、印刷等方面规律的。有些设计,用在某些纪念册封面上时反而可能是合适的,但用在高品位化妆品的广告上却又很不妥当。,用现在的标准来衡量前些年的设计,大部分都显得过时。这就是说,在图像设计方面,有一个是否“时髦”的问题。,由此可见,印刷品质量的美学因素,实际上是设计人员的想像力与创造力的体现。一个优秀的设计人员应该熟悉审美方面的设计准则,应该知道承印材料、油墨和印刷工艺等方面存在的技术制约,以便使印刷品产生优良的美学效果。,二、技术因素,在完成了印刷品原稿的格式设计并确定了印刷方法、油墨与承印材料之后,能够对印刷质量产生影响的便是技术因素。,印刷品质量的技术特性包括图像清晰度、色彩与阶调再现程度、光泽度和质感等各个方面。,技术因素就是在印刷生产的各个工序中,对印刷品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在制版、印刷设备及印刷材料特性限定的范围内,尽可能忠实地再现出设计好的内容。,包括可以用数量表示的,如色彩与阶调;,不能用数量表示,但可以用语言描述。例如:为了获得最佳的印刷品质量,必须把出现龟纹的可能性压缩到最小程度;再如为了提高文字印刷品易读性,需要采用低光泽度的纸张。,三、一致性因素,允许各个印张之间的变化可以有多大?这是印刷过程中质量稳定性方面的问题。随着印刷数量增加,印刷时间相应延长,在这段时间内,各种可变因素的加入,必然会反映到印刷质量上来。另外,由于印版耐印力方面存在问题,有时候需要在中途更换印版,也可能由于纸张、橡皮布、印刷机方面的故障,不得不在中途停机,从而使原来的水墨平衡关系受到干扰,一旦重新印刷,其印刷质量就不可能与先印的一致。,3、容许的偏差极限。这需要根据产品的类型和客户的要求决定,例如,报纸印刷就可以有较大的色彩变化,而化妆品或食品包装产品的颜色就不允许有较大的色差。,1、视觉的分辨能力。例如:在标准观察距离上,网屏线数为150线英寸时,套准变化最大允许值为0.05mm。超出这个范围,视觉上就能观察出图像发生的变化。,2、设备本身固有的特性会产生无法控制的图像变异。例如:现有的胶印或凸印机的输墨机构不能保证印张上从前到后产生一致的密度,在同一印张上的密度变化可达0.15。,在评价图像一致性时应该考虑,印刷质量评价体系,印刷图像的分析评价往往带有主观性,造纸生产者,喜欢按照承印材料的质量评价印刷品质量;印刷工人对他们力图控制的印刷质量参数更为敏感;广告人员则从信息媒介传递的角度评价印刷品质量;一般读者没有这些专业性倾向,但对印刷在报纸上、旅游手册上、课本上的图像质量却抱有一定的期望.,第六节 彩色产品的评价方式,制约彩色印刷品的质量评价因素:,一是原稿本身的艺术和技术质量;,二是彩色印刷品对原稿的接近程度。,三是彩色印刷品作为商品使用的复制质量要求。,主观评价,客观评价,阶调层次的复制再现;,评价彩色产品的质量主要指标,整体色调与色彩的复制再现;,层次清晰度的复制强调再现;,印刷品的各项表现质量。,其中后两项内容,多受原稿清晰度(或颗粒细腻程度)、设备性能、材料性能与复制技术等条件制约,在复制再现过程中加入的主观调整因素也较少。印刷产品的这两项质量内容,可以建立客观技术测量标准,但经常是由主观评价代替客观评价的。,彩印产品的主观评价,主观评价的原则,对彩色印刷产品的主观评价,是将人们一般的主观感受与艺术心理要求归纳综合起来的评价。,第一、根据印刷品的使用目的的不同,评价方法不同,其一,用艺术作品复制的彩色产品,如绘画或艺术摄影作品的复制印刷品,首先是看其对原稿的忠实程度。若二次原稿偏色或失真,应以原作品或原景物作为标准。由于印刷是无法做到完全忠实复制的,严格地说,只能评价其接近原稿的程度。对于这种情况,可以将对彩印产品的主观评价,转换为客观物理量的测量,以原稿作为比较的标准。,其二,对主要服务于商业的彩色印刷品,如商标、包装装演、产品广告等,则一定要忠实地再现原稿,但要同商品设计者或原稿设计者的意图以及使用者的心理要求相结合。,第二、对不同的彩色印刷产品进行主观评价,应按接受对象的一般心理要求进行评价。,首先,彩色印刷品画面一定要在光照下才能被观赏,光源的各项参数,是影响主观评价印刷品的首要客观因素。只有在显色性高而色温标准的自然光或人造光下,彩色画面才能显示其真实面目。光源色温的改变或光谱的不连续性、不均匀性,将使视觉感受产生差异。同时,评价彩色印刷品,还需在足够适宜的亮度与慢射光照下进行,只有这样,视觉才能有效地分辨图像的暗部与亮部层次。过弱、过强或单向直射光照,都会影响视觉对暗部或亮部层次的分辨。,彩色画面所处环境条件,同样影响主观评价的结果。同样的画面,处在亮背景中或暗调背景中,其深浅在视觉感受上将会改变。,环境色对彩色画面颜色的影响,也会使主观感受对彩色画面的评价发生变化。这就要求在主观评价彩色产品的空间环境中,不要有来自侧面的光线,尤其是带色的光线;侧面和周围背景应是中性灰色;在视野中的反射物亮度不得超过评价产品亮度的4倍;耀眼的直射光不能射到观察者的视觉中。,观察者的精神状态也会影响评价结果。诸如精神疲劳、感情变化以及环境气候条件等,都会使观察者对彩色印刷品做出不同的评价。,印刷品的阶调与层次分布,是表现形象和明暗的主导因素,是首先进人人们视觉的刺激。,而客观景物又多在人们的主观观念中留有综合性的印象,因而不可避免地会对印刷品画面提出典型化的、并且提高了的艺术要求。比如,希望画面的主体突出,亮部层次鲜明,暗部层次稳重,光线立体感真实或强烈。但是,由于印刷品的阶调反差被限制在比原景物或原稿都小得多的范围内,复制过程中必须做较多量的压缩,并调整层次再分配。其复制调整后的再现结果,不一定都能满足人们的主观要求。,阶调层次复制再现的主观评价因素,色彩再现的主观评价因素,印刷品色彩对原稿色彩或原景物色彩所再现的忠实程度,可以作为主观评价的比较标准。,对印刷品色彩再现的评价,既要考虑以原稿色彩为基础,对忠实于原稿的部分,可以按客观技术标准来衡量,对不能忠实于原稿的部分,则附加了一些艺术加工和提高,需要加入主观因素来做评价。,需要按色彩对人们心理的作用、色彩的变化规律以及艺术色彩的一般配合原则来作主观评价,对艺术创作品的复制,人们可以对原创作意识进行各样的评论。但是,对复制产品,则不应以主观感受标准来评价其阶调层次与色彩,而应当以彩色产品对原稿的忠实再现程度,来进行客观的评价。,用于商品包装或日常生活的其它彩色印刷品,只有制版印刷生产者有条件比较其对原稿色彩的再现程度。而消费者,无法评价其对原稿的再现程度,而是靠人们对自然认识所形成的印象色、观念色,再加上视觉心理所要求的希望色彩等来评价印刷品。,客观评判方法,阶调(层次)再现的评价,色彩再现的评价,清晰度再现的评价,彩印产品表观质量的评价,阶调(层次)再现的评价,印刷品密度范围又大都低于彩色原稿的密度范围,在分色制版时,必然要做压缩调整。对各阶调层次采取什么样的再分配调整,一方面取决于原稿的阶调层次分布状态,同时又和人的视觉感受相关。其中,既有视觉响应的孟塞尔明度值因素,还有人们视觉心理要求的主观因素。,印刷品的密度范围大,可以再现一些原稿或原景物的层次,也使各级层次之间的反差能拉开一些,立体感也就强烈。尤其可增强细微层次反差,也加强了图像层次的清晰度。另一方面也使得画面的色彩拉开了档次,使得深者浓厚饱和,浅者明朗,增强了色彩的立体感。,1.印刷品的阶调密度反差,然而,印刷品的密度反差又不可能做得很大。密度反弹现象随着印刷墨层密度的提高,网点增大,图像暗调端层次的并级现象 浪费油墨,由于印刷品反差大都低于原稿反差,如果复制时对原稿各阶调作平均压缩,其印刷画面的密度阶调层次分配便如下图的直线A那样。但是,由于视觉上的明度值同光密度等级间有少量差别,按直线A那样的印刷再现,复制品暗调的明暗变化就显得比在视觉感受上明显压缩少了些;而亮调的明度变化显得较少,观感压缩偏多了些,而且中间调主体也没能突出表现出来。为弥补这个不足,需要改变为曲线B那样的印刷再现,印刷画面在视觉感受上才能得到满足,达到较理想的、相对忠实的再现出原稿的阶调层次关系,中间调主体层次也同时得到了强调。,2.层次复制再现曲线,各张原稿图像的内容形式又是各不相同的,若都千篇一律地按曲线B相对忠实的再现,也不一定都能获得最好的复制再现效果。比如,人物画面的肤色多在中偏亮调,用曲线C会得到更好的复制效果;而风景画面,则大都在中间调表现丰富的景物层次,用突出高调与暗调层次反差来表现空间立体感,多采用曲线D,能得到最佳的复制画面。这些,还都在原稿阶调层次比较标准的条件下,加入了人们对客观景物的印象观念,对不同的画面附加了不同的主观再现要求,但基本上仍然属于以忠实于原稿为前提的标准复制再现。,对于曝光过度的彩色片稿,中间调与亮调层次淡薄,应取图中曲线B那样加强高中调层次复制的再现曲线;曝光不足的彩色片稿,高调层次明显,主体调密度高而大多落在中暗调,暗调层次并级,应采用图中曲线C;而逆光拍摄的彩色片稿,高、暗调两端层次偏平,中间调层次少而反差大,则需用图中曲线D那样的复制再现曲线。其它各种不同的原稿,各需要采用不同的复制再现曲线。,色彩的复制再现,有三种不同的概念:一是物理意义上的色彩再现,要求再现色彩同原稿色彩在每一色点上的光谱分布都完全相同。而印刷品是供视觉观赏的,要求达到物理意义上的同谱色彩再现,是难以实现的,也无多大必要。二是色度学意义上的再现,使印刷再现图像同原稿色彩点在色度上一致或接近,即异谱同色效果,这是现实客观评价色彩再现的量度标准。三是心理意义上的色彩再现。即印刷再现的色彩,在色度上同原稿色彩可能有些差距,但在色彩效果上却可能达到视觉心理的满足,这里加入了主观评价因素。,色彩再现的评价,1.灰平衡再现的测量评价,灰平衡再现是衡量印刷画面整体色调与评价色彩的主要客观技术标准。,控制手段,用彩色密度计测量印刷品附设的三色中性灰梯尺,或者测量画面中应该是中性灰色层次的三色光密度,以三色光密度相等作为客观技术评价标准。,如果用观察来代替评判,需在光源与环境色温十分标准的条件下,用标准的中性灰色块,同印刷画面中的灰色层次进行比较。,如果原稿的整体色调正确,其中性灰色层次是要作忠实复制与印刷再现的。最好的测量依据是同原稿一块(或者同一比例数据)做分色复制与印刷再现的三色灰梯尺,测量其三色油墨网点压印的各梯级,如能达到三色光密度相等,则其中性灰色再现是准确的。如果有一色光密度偏高,说明整个印刷画面偏向其相反颜色。,如果印刷版面上不能设置灰平衡梯尺或测试条,而原稿的灰色层次要求忠实复制再现,也可以选取原稿上最接近灰色(不一定是三色光密度等量的中性灰色)的层次,测其三色密度,若其三色光密度不完全相等,可计算出某色光密度超出部分在三色平均密度中占的百分比。然后,再去测量印刷品上同一层次点的三色光密度(两密度计的滤色片参数要一致),同样计算出其偏色密度在三色平均密度中的百分比,同原稿作一比较,即可判定印刷品的灰平衡再现状况。但在印刷成品上,由于有黑版的掩盖,不如测量三色灰梯尺作出的评价更为准确。如果原稿本身存在色偏,在复制时作了灰平衡调整,为了检验其调整复制后色彩平衡与灰色平衡再现的准确程度,只能在印刷品画面中,选取原景物应该是中性灰色的层次点,测其三色光密度,按其三色光密度数据误差的多少,判定其次平衡调整复制与再现的准确程度。,色彩再现评价,印刷油墨的色度特性和印刷所能达到的墨层密度,制约着印刷画面的显色范围,也制约着印刷再现色彩同原稿色彩的差别或接近程度。要对产品作出较客观的色彩再观评价,需要首先测量其三色油墨的色度特性与印刷墨层密度,并描绘出其所能达到的显色范围。如果其显色范围较大,其印刷画面的色彩,也就有可能接近再现出原稿色彩。如果其显色范围较小,印刷画面色彩同原稿色彩的差距必然较大,色彩再现误差也大。并且,通过显色范围的测试描绘,可预示印刷品上一些典型色彩的再现程度以及叠印颜色效果、光泽度效果等。老实测印刷品墨层颜色存在着差距,就有了一个初步的客观衡量评价标准。,色彩再现忠实程度的测量评价,具体色彩来考察评价印刷品对原稿色彩再现的忠实程度,可用仪器测量原稿与印刷品上同一色彩点的色度量值,计算其色差,以绝对数值来衡量两者色彩的差别程度,可给综合评价印刷色彩再现提供参考依据。,由于油墨色度特性的缺陷,以及印刷品反射光再现色彩密度不高的限制,油墨色域图已经表明,不仅一大部分高纯度原彩色不能在印刷品上得到再现,就是其可再现的色彩部分,除去色彩色相能做到忠实复制再现外,其色彩饱和度和明度是难以同时忠实复制再现的。因此,靠测量印刷色彩与原稿色彩的色度量值差和绝对色差量,很难现实地评价印刷色彩复制再现的准确平衡程度和相对再现的优劣程度。,清晰度再现的评价,对印刷画面清晰度的评价,也有三个方面的相关内容:其一,图像层次轮廓的实度。首先要有原稿层次边界的实度(即锐度)作基础。同时,也取决于制版光学器件像差的大小、电子分色分析与记录扫描点的粗细以及四色图像套合的准确程度。在复制再现的全过程中,图像层次边界的过渡宽度,是要逐步加宽的,尤其是放大复制。层次边界实度是不能再复原的。印刷品层次边界的清晰度,只是看上去是被分色复制强调了。,其二,图像两相邻层次明暗对比变化的明晰度,即细微反差。如果相邻层次的密度差别大,则视觉感受是明晰的,反之,密度差别小,则层次次平,视觉不易辨别。细微层次反差主要由原稿层次级差决定,也受阶调层次复制压缩与层次调整分配所制约。可以在分色复制时进行层次边界反差强调,对层次边界视觉反差造成提高的假象,而细微层次的反差可以得到实质性的加强。其三,原稿或印刷画面层次的分辨力,也就是其细微层次的微细程度,是表现客观景物组成物质的本质面貌的,即所谓质感。印刷品是以原稿图像细微层次的分辨力为基础的,但要受制版光学器件的解像力、放大信率、网线粗细和四色版套合的影响而受到损害。经过制版印刷过程,不能复原原稿层次的细微程度。,彩印产品表观质量的评价,印刷画面的表现质量,诸如平服细腻性、颗粒性、不均匀程度、套印误差及光泽度等,虽然不是彩色图像的主要复制再现质量指标,但却影响着印刷品的外观。印刷画面的平服细腻性、颗粒性、龟纹、斑点及不均匀程度等,会影响图像清晰度的正常再现,是能直接被视觉直观觉察的。平服细腻性与颗粒性,主要由原稿的颗粒细腻程度所决定,也受放大倍率和细微强调起始作用值(颗粒性强弱调节)的制约。细微强调起始值调节恰当,颗粒性可以有所改善,但影响层次清晰度的强调效果。手工修版,也可以减弱颗粒性,增加平服细腻性,但容易留下手工修补痕迹,一般不会得到完美的效果。加网图片的点形、网点均匀性及印刷网点质量,影响印刷画面的平服性。印刷网点质量不佳或不均匀,会破坏其平服细腻性。龟纹是由于网线角度不正确所致,人物画面的品红版、风景画面的青版、国画的黑版要使用45的网线角度。这些表面质量,可以通过对其反射密度扫描放大或显微密度测量进行检验,能设立客观的技术测量标准。但一般多是借助视觉来作直观评价,既客观又简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