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色古香 中国玉文化PPT.ppt
,中 国 玉 文 化,主讲人:刘女士,玉的定义 中国文化学上的玉,内涵较宽,并不只是其在矿物学上的意义。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玉,石之美兼五德者。所谓五德,即指玉的五个特性。凡具有坚韧的质地,晶润的光泽,绚丽的色彩,致密而透明的组织,舒扬致远的声音的美石,都被认为是玉。中国玉不仅开采历史悠久,而且分布地域极广,蕴量丰富。在中国玉矿分为三大板块:一是我国东北、内蒙古延伸至俄罗斯地区;二是我国江浙地区一直到台湾;三是新疆、西藏和青海地区。我国四大美玉:新疆和田、河南独山、辽宁岫岩、陕西蓝田。,一、玉文化与中华文明史 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她有着七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华文明起源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玉器,玉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石之一,这是区别于世界上其他文明起源的一个重要标志。在中国人的文化中,玉是文化构成的一个重要基因。,1、玉器伴随中华民族走过了七千多年的历程,在这么悠久的岁月中,罕有一件器物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几经兴衰,再度繁荣时却更加辉煌。,2、中国不仅是世界上最早制玉和用玉的国家,而且也是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唯一将玉与人性结合起来的国度。中国玉器在世界享誉盛名,极具东方特色。世界上许多国家和民族一看到玉就想到中国,举世无双的中国玉器向世界人民展示着中国灿烂辉煌的玉器文明。,2008年北京奥运会奖牌,3、玉器一开始出现在中国历史之中,必定伴随着财富与权力的争夺。它有着显示、代表身份、地位、权力、德行、情感以及风度等作用。与古代国家政治、典章制度、艺术、文化及各阶层的生活、伦理、道德等密切相关。4、玉器具有无穷的魅力,她能为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人们所接受。数千年来,人们对玉的崇拜、崇敬和热爱未曾改变,无论是统治阶级还是普通百姓。,二、古玉器的价值和功能1、政治功能:古玉器为等级制度的物化。出土玉器基本上出自有身份和地位的大中型墓葬中,春秋战国就有“六瑞”的使用规定,6种不同地位的官员使用6种不同的玉器,即所谓“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壁、男执蒲壁”;从秦朝开始,皇帝采用以玉为玺的制度,一直沿袭到清朝;唐代明确规定了官员用玉的制度,如玉带制度。,清代乾隆皇帝宝玺,是古代人们道德和文化观念的载体。历代诸子百家以儒家学说诠释玉并赋予“德”的内涵,于是,玉有十一德、九德、五德之说广泛传播,并被全社会所接受,成为我国玉器久盛不衰的精神支柱。这种寓德于玉,以玉比德的 观念把玉和德结为一体;同时,又将玉与君子结缘,物质、社会、精神三合一的独特玉意识是我们华夏民族的思想建树,成为中国玉文化的丰富思想和精神内涵.玉文化包含着伟大的民族精神“温润如玉”的君子最高准则“宁为玉碎”的爱国民族气节“化为玉帛”的团结友爱风尚“润泽以温”的无私奉献品德“瑜不掩瑕”的清正廉洁气魄“守身如玉”的爱情坚贞执着“锐廉不挠”的开拓进去精神,2、经济价值:成为敛财手段,是显示富贵的一种标志。1)商周时期,以玉为币,用于交换或作为贡品。2)西周,玉璋价值80明”相当于10块农田价格。3)春秋时期,名贵玉器价值连城,出现以玉熄战事,以玉求宽释,以玉得官爵,以白玉为币。4)宋代,已有玉肆经营玉器。5)明代以后,玉器商店更多。6)至清代,玉器身价普遍升高,有古铜旧玉无身价之说。,3、礼仪功能从新石器时代晚期起,礼仪玉器一直占中国古玉器的主流。六器和六瑞是封建社会礼仪用玉的主干。六器:周礼.春秋.大宗伯载:“以玉作六器,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是为“六器”。六瑞:周礼春官载:周制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六瑞形制大小各异,以示爵位等级之差别。,上图为玉琥,形似老虎而得名。,上图为玉圭,特征尖首平端。,左图为玉壁,圆形,中央有孔。,左图为玉琮,内圆外方,呈筒形。,上图为玉璋,呈扁平长方体状,一端斜刃,另一端有穿孔。,下图为玉璜,呈半圆形片状或窄弧形。,4、装饰功能:佩戴与赏玩是玉器的最初功能,也一直是玉器的最广泛用途。古代有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离身的说法。新石器时代:东北、华北、江南的文化遗址中均发现了玉饰。商朝:商国君配偶妇好墓出土的七百多件玉器就有相当一部 分为佩玉。春秋时期,佩玉成为一种社会时尚。战国以后,佩玉也很多。如湖北随州曾乙侯墓出土大量。隋唐以后,佩玉品种发生变化,主要为耳、腕、手、头饰。唐宋以后,作为陈列赏玩的玉器占据玉器主要地位。,5、宗教功能图腾崇拜:如凌家滩文化中的玉龙、玉猪鹰、太阳纹饰玉片,红山文化中的玉龙,龙玦,良渚文化中的神人兽面纹玉琮。道教与玉:道教对中国传统玉的各种信仰。佛教与玉:佛教中对各种玉石的收藏和运用之丰富是世界上任何宗教所不能及的,如玉佛,玉飞天。,玉石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部分,但是她又似乎是最能代表中国人性格的。温吞,谦逊,沉默,持重却不乏风雅。她伴随着华夏文明一路至今,满身都是时间的沁色,让每个华夏儿女的血液中,或多或少地流淌着她的清越之声。玉石之爱,普天之下,吾谁与共?,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