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培训PPT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ppt

    • 资源ID:2205407       资源大小:1.09MB        全文页数:86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培训PPT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ppt

    第二讲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主讲人 崔桂田,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物质世界和实践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本章原理所涉及的当代热点问题,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世界观与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当代启示哲学的基本派别与形态,(一)世界观与哲学,1、世界观 人们对于包括自然界、社会和人的精神世界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哲学,哲学家对世界观的理论化系统化概括,2、哲学的界定与理解,(1)“哲学”一词的来源 哲学一词来源于希腊语,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的意思。所谓“智慧”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解释,就是关于事物的普遍原理和根本原因的知识。,智慧的三个特性:第一,普遍性,即越普遍的知识就越具智慧。第二,终极性,即越接近事物终极原因的解释越具有智慧。第三,真知性,即越是真知,而不是实用技术的知识越富有智慧。中国古代没有哲学二字,但有“哲,智也”的表述,解释为“聪明”的意思。十九世纪日本西方哲学传播者西周,用汉语“哲学”二字表述古希腊罗马的哲学思想。中国晚清学者黄遵宪把这一名词引入中国。,(2)哲学含义的不同解释 第一,亚里士多德:哲学是用来解释事物的原因与原理的智慧。第二,托马斯阿奎:哲学是用理智来讨论上帝的真理。第三,爱尔维修:哲学是研究人的幸福的学说。第四,黑格尔:哲学是对事物的思维着的考察,第五,马克思: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文明的活的灵魂。第六,冯友兰:哲学就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是“思想我们的思想”。,3、马克思主义关于哲学的概括(1)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化和系统化。(2)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4、哲学含义的启发 1、哲学的本质是一种超越精神,是一系列的追问与问答。2、哲学的指向是人的自由。3、哲学的知识形态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4、哲学世界观的核心是信仰问题。5、哲学是认识论,也是方法论。,(二)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当代启示,1、哲学基本问题的提出与演变(1)远古时代的“灵魂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远古时代的“灵魂不死”、“万物有灵”等观念反映的是原始人处理思维与存在关系所达到的水准。,(2)古希腊关于世界本原是“原初物质”还是理念的认识“水本原说”、“气本原说”、“火本原说”等反映的就是古希腊关于思维与存在关系的“朴素形式”。例如被称西方哲学第一人的巴门尼德提出“所是的东西不能不是”,“不是的东西必定不是”的定理,认为一切思想总是相关着存在的东西,存在着的东西就是思想的内容,而非存在或不存在的东西则既不可能存在,也不可能被思想。,(3)中世纪经院哲学关于唯名论与唯实论之争“一般”与“个别”哪个更为实在更为根本是双方争论的主要问题。唯名论主张“个别”是唯一实在,唯实论主张“一般”是唯一实在。,(4)近代西方哲学对“精神对自然的关系”探究。康德从人类具有“先天的知识形式”出发,提出了“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的问题;黑格尔对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进行的论证。,2、哲学基本问题的主要内容,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有两方面的内容(1)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反映的是关于世界的本质问题,也称本体论问题。它是一切哲学理论体系得以建立和展示的基础和根本出发点,规定着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基本方向,使划分唯物主义与无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2)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反映的是世界是否可知的、人的思维能不能正确反映现实的问题,是哲学中的认识论问题,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3、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对世界上一切现象的高度概括和抽象。(2)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派别和哲学家都无法回避的最主要的问题。(3)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决定和影响和其他哲学问题的解决和方向。(4)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我们实际工作中的根本问题。,4、研究哲学基本问题对当代的启示,(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展示了一幅人与世界的图景。思维存在 人世界 现实的人现实的世界(按人的需要、追求、价值、理想“安排世界”和“改造世界”),(2)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内涵着两条不同的认识路线,即是从“物到感觉到认识”还是从“感觉、心理到物”。(3)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内涵着理解、解释和把握人类世界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即用什么将人与世界联系起来,人与世界的中介是什么?(4)当代的许多重大问题,从哲学层面上离不开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研究。,(三)哲学的基本派别和形态,1、唯物主义 凡是主张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哲学派别称唯物主义。(1)朴素唯物主义。也称自发的唯物主义,产生于公元前7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和殷周时期的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形成以前的唯物主义都属于这种形态。代表人物是西方的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和中国的王充、范缜等。,朴素唯物主义的主要特征:第一,以自然原因去解释自然现象,把万物本原归结为某种物质形态,用一种或某几种具有固定形态的物质来说明宇宙万物的生灭变化。第二,与辩证法天然地结合在一起,确信世界万物都是处在变化之中。第三,是在经验观察基础上的猜测和想象,缺乏科学论证,具有明显的自发性和朴素性。,(2)机械唯物主义。也称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萌芽于1416世纪,形成于1617世纪,在18世纪达到高峰。主要代表人物是拉美特利、狄德罗、爱尔维修、费尔巴哈等。机械唯物主义以近代实验科学对自然现象的实证研究为基础,以新的实证知识和科学方法论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摆脱了古代唯物主义的朴素性,研究了认识内容的来源等问题,确认了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和可知论原则。,机械唯物主义的局限性:第一,机械性。把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和过程统统归结为机械运动,一概用力学规律加以解释。第二,形而上学性。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实质上是不变的,即使有变化也是数量增减和场所变更,否认事物内部矛盾是变化原因。第三,超社会性。离开人的社会性、人的历史发展来研究社会现象,对社会历史的研究是唯心主义的。(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略),2、唯心主义 凡是主张世界的本原是意识,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哲学派别都是唯心主义。(1)主观唯心主义。把主观精神、主观意志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作世界的本原,当作第一性的、决定一切的东西。认为万物都是“我”的感觉、观念、意志、情感的产物,没有“我”就没有世界。,(2)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人类的精神当作世界的本原,把某种客观精神或精神原则确定为是先于并独立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的,整个物质世界都是这种客观精神的表现和产物。,唯心主义,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坚持精神第一性;物质是精神的产物或表现。,贝克莱,陆九渊,朱熹,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3、辩证法 凡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对待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主张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原因的哲学派别是辩证法。4、形而上学 凡是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对待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否认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原因的哲学派别是形而上学,二、物质世界和实践,(一)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 1、自在世界(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自在世界,是与人类世界相对应的概念,自在世界又称天然自然,这一概念包含双重含义(1)自在世界是人类世界产生之前的自然界,是人类世界产生前的先在世界。(2)自在世界是人类活动尚未深入到的自然界。即自然界中尚未被人化的部分。,2、人类世界(在实践中认识的物质世界)人类世界,是与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相对应的概念,是“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1)是在人类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人化自然”,即被人的实践改造过并打上了人的目的和意志烙印的自然。(2)人类社会。人们在从事物质生产、改造自然的同时,又形成、改造和创造着自己的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形成人类自己的社会。,(二)世界的客观实在性 1、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发展形态(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古代哲学家们从世界的“本原”、“始基”等问题引出物质概念,在具体的物质形态中寻找世界的共同本质。其最高水平是古希腊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和中国古代的“元气说”。,泰勒士:,“水”是万物的始基,赫拉克利特:火是万物的本原,物质=物质具体形态,(2)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主要是指17、18世纪的英国和法国的唯物主义。认为原子是最小的物质单位,原子的属性是一切物质形态的不便的属性,并进而把物质归结为原子,得出原子时世界的本质,原子的特性是一切物质的特性的结论。,把“物质”理解为当时所发现的物质结构的最小层次原子把原子的某些物理属性(如质量不变性、广延性、不可入性和不可分性)当成一切物质的共同属性。,洛克,爱尔维修,拉美特里,培根,物质=原子,(3)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恩格斯指出:“实物、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而复写、摄影、反映。”,“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实物、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恩格斯,2、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意义(1)指出了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的世界观,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2)指出了物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揭示了物质的可知性,同唯心主义先验论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3)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强调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同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划清了界限。(4)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既概括了自然界的物质性,也概括了社会历史的物质性,完成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三)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物质存在的根本方式;物质是运动的主体,是运动的担当者。(2)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2、运动的绝对性质和相对形式(1)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物质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和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静止是暂时的、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是其辩证关系的体现。(2)承认相对静止对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意义:只有认识了事物的相对静止,才能认识事物的绝对运动;只有认识了事物的相对静止,才能理解事物的多样性;只有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才能认识和利用不同事物。,3、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1)时间、空间的概念及其特性 时间指的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时间的特性是一维性。空间指的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空间的特性是三维性。,(2)时间与空间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时空的绝对性是指时间和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的时空观念不过是客观存在的时间和空间的反映。时空的客观实在性是不变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时空的相对性是指不同事物的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受物质运动的具体特性所制约的,即它们的个体特性是可变的、有条件的;人们关于时空的观念也是可变的、发展的,因而是相对的。,(3)时间、空间的无限性与有限性 时间的无限性是指整个宇宙的持续性是无始无终、无尽无休的;时间的有限性是指每一具体事物的发展过程是有始有终、有尽有休的。空间的无限性是指物质世界在空间上是无边无际、无穷无尽的;空间的有限性是指每一具体事物的广延性是有边有际、有穷有尽的。,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和有限性是辩证的统一。无限是有有限组成的,无数个有限组成了无限,每一个具体的有限事物都是无限宇宙中相互联系的事物中的一个。有限包含着无限,无限通过有限表现出来,每个有限的事物由于自身的运动变化,而打破自己存在的界限进入无限之中。,(四)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人和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类人猿进化为人类是由其内在的生理结构和生活特点决定的。(2)类人猿向人类社会进化是由气候条件的变化引起的。(3)类人猿向人类的转化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2、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是一种物质性的活动。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为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仅仅停留在意识或思想的范围内,人类是无法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3、人类社会的发展受地理环境的制约和影响。(1)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场所。(2)地理环境提供了社会生产和生活资料的物质来源。(3)地理环境的优劣通过对生产的不同影响来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4、人类社会的发展受人口因素的制约和影响。(1)人口因素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2)在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上,人口的数量、密度和增长速度,对社会发展可以起到促进或阻碍作用。(3)人口的构成和质量对社会发展有不同的影响作用。,5、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1)生产方式构成了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2)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结构和性质。(3)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五)意识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无机物的反映特性:机械、物理和化学反映,反应后自己消耗掉或转化为别物。(2)生物的刺激感应性:趋利避害,保存自己。,(3)低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有条件反射,可以产生感觉、知觉、表象、情绪等,更能和复杂的外界环境保持协调一致。(4)类人猿意识的萌芽:不仅能反应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且能反应事物与事物间的简单联系;已经具有原始的概括事物特征的能力。(5)人的意识:劳动使猿脑变成人脑,产生意识。,2、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1)劳动对意识的产生提出了客观需要。(2)劳动促进了思维的器官人脑的更加完善化。(3)劳动中产生了语言,为意识产生创造了重要条件。(4)劳动丰富意识的内容,推动意识发展。,3、意识是人脑的机能(1)人脑是高度发达、高度完善、严密组织起来的特殊的物质体系。(2)临床医学实践证明,意识活动依赖于人脑这一物质器官,没有人脑的机能,就不可能产生意识。(3)脑电科学证明,人类的意识过程,就是大脑通过神经细胞接受、传递、处理信息的过程。,4、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1)意识形式的主观性:意识形式的主观性、个体意识之间的差别性和意识的创造性。(2)意识内容的客观性:意识的产生是由客观事物的作用引起的,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存在,各种意识都可以在客观物质世界找到它的原型。,5、意识的能动性与受动性(1)意识的能动性。第一,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第三,意识活动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作用;第四,意识活动对人体生理的控制作用。(2)意识的受动性。第一,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是由客观条件决定的;第二,能动的效果是受客观规律制约的;第三,能动性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实现;第四,意识能动性的实现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六)在实践中认识的物质世界 1、人认识和把握自然的实践方式 实践方式是指人按照自己的需要、目的、观念、思想认识和改造自然界,使外部自然界适合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实践方式是人认识和把握世界的最基本方式,追求的是创造出符合人的需要的自然对象,对自然进行实际的占有。,2、人认识和把握自然的实践精神方式 所谓实践精神方式是介于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中间环节,是联结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作为一种在本质上仍然属于精神领域对自然的把握方式,实践精神以方针、政策、路线、纲领、战略战术、计划方案、设计蓝图、目的要求、模拟图形等形式出现。它追求的是人的内在尺度和物的外在尺度相统一的理想化的客体,它追求对象“应当如此”。,3、实践的含义、特点与基本形式(1)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指人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对象性活动。第一,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对象化活动。主要是指实践把人的目的、理想、知识、能力等本质力量对象化为客观实在,创造出一个属人的对象世界。第二,实践具有物质的、感性的性质和形式。,(2)实践的特点 第一,实践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活动。第二,实践是人类自觉的能动活动。第三,实践是社会历史的活动。(3)实践的基本形式 第一,生产实践 第二,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第三,科学实验,4、实践的主体与客体(1)实践主体 主要是指从事着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主体要素:第一,人特有的生理要素。主要是人的脑、神经系统、感觉系统和四肢等,这是主体结构中的物质要素,是主体功能的自然基础。第二,人特有的心理要素。主要是人的意志、情感、激情、信念、信心、欲望等,这是主体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动因之一。,第三,人特有的认识要素。主要是人的知识、技能、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第四,人特有的社会利益要素。主要是指由一定社会关系所制约而产生的经济、政治需要。第五,人特有的符号要素。主要指语言、文字等。,(2)实践客体 实践客体主要是指主体活动对象的总和。第一,自然客体:是主体活动所指向的自然事物和现象。第二,社会客体:是主体活动所指向的社会存在和代表着各种社会关系的事务。,第三,精神客体:是主体活动所指向的具有精神色彩的对象物。第四,自我客体:是指对象化的主体自身。,5、实践的运行机制与尺度(1)实践的运行机制。实践的运行过程包括四个环节,即根据需要确立目的和实践方案;实践主体依据目的、方案通过一定手段作用于客体;检验和评价实践活动的结果;根据实践结果修正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并对实践活动本身进行反馈调节。,(2)实践的尺度 第一,外在尺度。主要指客体本性和发展规律的真理尺度,它要求主体的活动要合规律性求“真”。第二,内在尺度。主要指主体的需要和价值尺度,它要求主体的活动合目的性求“善”。第三,审美尺度。主要是指“按照美的规律来改造”,它要求主体活动具有超功利性和创造性求“美”。,6、实践基础上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含义 第一,主观世界:是指人的意识、观念世界,是人的头脑反映和把握物质世界的精神活动的总和。第二,客观世界:是指人的意识活动之外的一切物质运动的总和,它包括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2)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区别 第一,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具有异质性。主观世界以人脑为物质基础,以意识诸要素及其运动为机理。主观世界存在于人脑之内。客观世界存在于人的意识活动之外,具有直接现实性,并按自己固有的规律运动着,自然存在的物质基础在其自身,社会存在的物质基础是生产方式。,第二,主观世界的发展与客观世界的发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从根本上说,客观世界决定主观世界,主观世界反映客观世界。但由于主观世界的“由己性”,主观世界一方面肯定、表现、反映客观世界,另一方面又偏离、否定和超越客观世界。,(3)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联系 第一,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在内容上是同构的。所谓同构,是指具有彼此对应的基本要素及其结构方式。主观世界实质上是被人的头脑所反映并转换为观念形式的客观世界,在内容上源于客观世界。第二,主观世界的运动规律和客观世界的运动规律具有同一性。第三,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是相互转化的。主要是指主观世界中的理想存在通过实践转化为现实的存在,成为客观世界的一部分。,(4)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 第一,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形成于人的实践活动中。就是说,实践使统一的物质世界分化为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第二,实践是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接触点。就是说,实践从根本上制约着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接触的范围以及主观世界的广度和深度。第三,实践是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相互转化的基础与途径。,7、实践基础上的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1)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区别 自在世界是独立于人的活动或尚未被纳入到人的活动范围内的自然界,其运动变化完全是自发的。人类世界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对象化,是人的对象世界,体现着人的需要、目的、意志和审美。人类世界的独特性就是它的主体性和对主体实践活动的依赖性。,(2)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联系 第一,自在世界构成了人类世界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基础,人类世界则制约天然自然,不断地改变自在世界的界限。第二,天然自然通过人的实践转化为人化自然,并在人化自然、人类世界中延续了自己的存在;而人化自然仍然要加入到由自然规律支配的自在世界的运动过程中。第三,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都具有客观实在性。,8、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劳动实践是人和人类社会分化于自然的决定性因素。(2)实践是人和人类社会存在的基本方式。(3)实践活动贯穿于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4)劳动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三、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一)世界是联系和发展的 1、联系(1)联系的含义:事物之间的影响与制约(2)联系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 2、发展(1)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发展的过程:特定过程、生死过程、联系过程。,(二)世界的联系和发展是有规律的 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联系和发展的根源;要求我们把世界看成矛盾的系统,用矛盾的观点观察和分析世界。(1)矛盾:矛盾是指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既对立又统一关系。(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第一,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依存、互相吸引、互相贯通、互相联系的性质和趋势。,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使矛盾双方在一个统一体内相互依存;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规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第二,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离异、互相对立的性质和趋势。矛盾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在事物量变过程中推动矛盾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为质变做准备;在事物质变过程中突破度的界限促成矛盾迅速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第三,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同一性和斗争性是有区别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不可分割的,斗争性是同一性的基础,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没有同一性也就没有斗争性;斗争性和同一性共同推动事物发展。,(3)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内因与外因)第一,内部矛盾,即一事物自身所包含的诸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也叫内因。第二,外部矛盾,即一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也叫外因。第三,内部矛盾与外部矛盾的关系: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5)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2、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形式;告诉我们事物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的过程,这个过程中还会有局部性和阶段性的质变。(1)质、量、度(2)质变与量变关系(3)质变、量变的复杂关系,3、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联系和发展的道路和方向;告诉我们人和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扬弃”是事物是事物发展过程的重要环节。(1)肯定与否定(2)辩证的否定(3)否定之否定,(三)世界的联系和发展是有基本环节的 1、现象和本质:揭示事物的内在实质和外在表现的关系,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外在联系;告诉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1)现象和本质的含义(2)现象与本质的关系(3)方法论意义,2、内容和形式:揭示了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内在要素和外在结构的两个侧面;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1)内容与形式的含义(2)内容与形式的关系(3)方法论意义,3、必然性和偶然性:揭示了事物联系、发展过程中的两种不同趋势;告诉我们事物发展的过程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1)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含义(2)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3)方法论意义,4、原因和结果:揭示了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前后相继、彼此制约性;告诉我们事物发展的过程是从原因到结果的过程,要重视原因和结果的研究。(1)原因与结果的含义(2)原因与结果的关系(3)方法论意义,5、可能性和现实性:揭示了事物联系和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告诉我们事物的联系和发展是一个从可能到现实再到新的可能的过程,要重视可能与现实的转化,达到最好的可能。(1)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含义(2)可能性与现实性的关系(3)方法论意义,四、本章原理所涉及的当代热点问题,(一)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哲学原理分析 1、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2、和谐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注意事项

    本文(培训PPT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ppt)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