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经济.ppt
印 度 经 济,内容提要,历史概况自然条件人口、民族、宗教和种姓经济概述农业生产及其地域类型工业交通运输和对外贸易,第一节 历史概况,印度历史是一部“不断为异民族征服的历史”印度的早期历史分为史前时期,又称前哈拉帕时期(公元前2300以前)和印度河文明时期,又称哈拉帕时期公元前2300年左右前哈拉帕文化结束,印度河文明开始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前后,游牧民族雅利安人进入印度次大陆。这是印度有文字可查的最早的外来民族的征服。它对印度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印度社会的种姓制度、婆罗门教的起源,均与这次征服有关。,公元前327年,亚历山大侵入印度,不久即撤退。前325年孔雀王朝建立,几乎在整个印度次大陆建立了中央集权的统治。阿育王是这个王朝最有作为的皇帝,大力提倡佛教,并向邻国派出传教使团。公元前185年该王朝灭亡,继之而起的是巽伽王朝公元前150-公元300年,印度次大陆陷入混乱。月氏人,贵霜人等外族相继侵入北印度,但是都没有建立巩固的统治。在南印度、畔地亚、哲罗、朱罗三国鼎立对峙。北印度的笈多王朝(320-540)开始了印度的古典时期。印度的经济文化空前繁荣,旃陀罗.笈多二世在位时,中国僧人发现游历印度,并留下了有关印度的记载。笈多王朝后期,匈奴入侵,在北印度建立了统治。606年戒日王统一了北印度 在南印度,遮娄其王国与帕拉瓦王国为争夺德干高原对峙了数百年(公元4-9世纪)。8世纪时,阿拉伯人侵入印度的信德地区,不久即被当地居民击溃。此后印度处于封建割据状态。11世纪初,伽色尼王国的马哈茂德入侵;12世纪后期,古尔王国控制了北印度,10世纪初,穆斯林开始进入南亚次大陆。1206年,土耳其人在北印度建立统治,史称“德里苏丹王朝”。这个王朝经历了五个时代约320年,是印度历史上统治时间最久的异民族建立的王朝。公元14世纪下半叶,一支与成吉思汗有血缘关系的蒙古人势力渐大,首领叫帖木儿。于1398年渡过印度河,长驱直入,攻占了德里,杀害了10万之众的俘虏,摧毁了当时阿富汗人建立的王朝,将全部财富掠夺一空。在他们的足迹所及的地方,留下了杀戳、饥馑和瘟疫。,近代以来,印度沧为英国的殖民地,殖民统治长达180年。英国殖民者侵略印度,经历了一个漫长和血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个著名的殖民机构英国东印度公司扮演了重要的可耻角色 1757年普拉西战役标志着英国征服印度的开始 19世纪初英国将法国等势力逐出印度,后来经过三次迈索尔战争、三次与马拉塔人的战争、两次与锡克人的战争,共打了大小一百多次仗,到19世纪中叶终于在印度确立了统治 1947年8月15日,印度正式独立,并分列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第二节 自然条件,印度是南亚最大的国家,面积297万平方千米,国土位于北纬8。33。之间,三面临海,2/3在印度半岛上地势低平,土壤肥沃。除北部少数山区外,印度在地形上基本可分为北方大平原和半岛高原。总的说来,印度的平原占总面积43%,山地占25%,其余属高原,但这些山地和高原大部分海拔均不越过1000米,实际上是台地或丘陵绝大部分土地均可供农业利用土壤条件也比较好,最适宜农业生产的两种土壤是冲积土和热带黑土。,热量丰富,降水虽多但不够稳定,属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一般在2427之间,3/4的地区极端最低气温从不低于0,热量十分充足,印度的降水总体说来也很丰沛,因此绝大部分土地不仅可供农业利用,而且具有较高的生产潜力。季风气候条件下的降水不稳定。全年的降水量约有80%集中在69月的雨季中,其他季节降水甚少。在不同年份之间,季风雨不仅来得有早有迟,这种不稳定性使全国广大地区常常受到洪涝,特别是干旱的威胁,其中严重干旱平均每5年发生一次自独立以来,印度水利事业有很大发展,灌溉已高居世界第二位,但分布很不平衡,可供利用的灌溉潜力只开发了40%。,印度大部分地区地层古老,地质复杂,矿产种类繁多,部分矿产储量很大,但品种不全进行工业开采的最重要的有煤、铁、锰、云母、铝土和稀土矿,云母储量居世界首位,其他几种也居世界前列,除自给外有的还可大量出口矿产资源品种不全,基本全赖进口的有锡、锑、镍、钼、钴、钒、铂等,大部分依赖进口的有石油、铜、铅、铸、鸽、石棉、磷酸盐等总的说来,石油和有色金属是主要的薄弱环节矿产资源集中于两大区域:一是以焦达讷格布尔高原为中心的半岛东北部,为国内煤、铁、锰、云母、铝土的主要分布区。二是以克里希纳河上游地区为中心的半岛南部,铁、锰、金等比较丰富,沿海的金红石一铁铁矿和错石的砂矿也很重要。,第三节 人口、民族、宗教和种姓,从古到今,印度一直是仅次于中国的世界第二人口大国。近几十年来,印度一直保持着较高的人口增长率战后造成印度人口高速度增长的直接原因是人口出生率持续偏高,而死亡率则有所下降目前,印度是世界上每年出生人数最多,死亡人数最多以及自然增长人数最多的国家;总人口预计将在21世纪中叶赶上并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造成的问题(1)人均收入增长缓慢(2)消费多,积累少,致使生产力发展不快(3)人口的经济结构一直没有明显变化,失业问题十分严重,印度在历史上屡遭异族入侵和占领,因而人种繁多,血统混杂,语言纷乱,使用人数在10万以上的语言有720种之多,15种被宪法列为主要语言宗教一向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约有83%的居民信奉印度教,其次为伊斯兰教(11%)、基督教(2%)、锡克教(2%)、佛教(1%)和耆那教(1%)等 森严的种姓制度,种姓是职业世袭、内部通婚和不准外人参加的社会等级集团。早在奴隶制时期,印度社会即已分成僧侣、贵族和武士、平民、奴隶四大等级,现代的种姓制度就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它共分为三大等级:高等种姓、低等种姓以及“贱民”印度的在种族、民族、语言、宗教、种姓等问题上一直存在着尖税复杂的矛盾,第四节 经济概述,长期的殖民统治和传统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使它成为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自独立以来,印度致力于民族经济的发展,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但从整个世界来看,印度经济发展得并不快,在世界上是一个相对贫穷落后的国家 有影响的大国之一。自然资源丰富,具有相当的工业基础,经济总量已超过英国和意大利,同法国相当,并且在原子能、航天、生物技术、计算机等尖端工业中达到了世界较先进水平;拥有一支人数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的科技队伍;股票上市公司数量及计算机软件出口量,仅次于美国;从某种意义上说,具备了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一些条件,已站在经济起飞的起跑线上,在农业中,传统的封建和半封建的生产关系迄今仍占有优势,独立后实行的“土改”减少了一些中间剥削,但目前占总数70%的农户仍只占有耕地的20%,不合理的土地制度远未得到根本改变。自60年代后期以来,大力推行“绿色革命”,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但地区之间、部门之间以及不同类型的农户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相当突出。,独立后,在除农业外的其他各经济领域内,印度在继续扩张本国私人资本并有限制地引进一些外国资本的同时,重点通过接管、收买和财政投资等途径新发展起国家垄断资本即所谓“公营”经济,并逐渐在国家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实行混合经济,国营经营和私营经济一起来发展,不消灭私营经营。私营经济和国营经济同时并行发展,但是,国营经济要占领经济的制高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经济命脉,由国营经济来掌握,所以,对私营经济采取了非常多的限制性的政策,实行的不叫计划经济,叫经济计划。计划经济和经济计划是大有区别的。但经济计划实行的特别严格,对国有部门,是指令性的。对私营经济,它用各种的手段,使其服从计划的发展1991年7月印度政府对40年来的经济发展政策作了大幅度的修改,放宽对私营企业的管制。印度当时有人提出“四化”:自由化、市场化、全球化、私有化对外资进一步开放,放宽控股率,允许外资进入消费品工业、保险业、通信业;减少对小工业的保护,第五节 农业生产及其地域特征,农业是印度最主要的经济部门,集中了全部劳动力的65%,总规模仅次于中、美两国,居世界第三位70年代中期以前,印度差不多每年都要进口一些粮食,而此后即已在较低消费水平的基础上实现了自给,甚至有余 同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较,尤其是考虑到印度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则其农业发展速度并不快 19601990年,所有发展中国家的人均农业产值增长30%,而印度仅增长20%,生产水平仍然较低,农业落后性具体表现在(1)土地利用不命理。印度垦殖指数高达57%,显著超过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但因耕作粗放,使用不合理,导致土壤侵蚀,地力耗减,每年不得不把大批耕地轮歇抛荒休闲;印度水热资源丰富,农作物基本上可常年生产,但迄今3/4的耕地一年只种一季(2)生产技术落后。印度农业生产目前仍以手工劳动为主,7000万头耕牛为其主要动力。在全世界的耕地总面积中,印度占11.4%,但其化肥消费量仅占8.1%,拖拉机数量则仅约3.5%。(3)单产水平低。主要农作物中除茶叶外,其他全部低于世界平均单产,棉花仅为世界平均单产的2/5,玉米不足1/3,牛产奶量只有1/4。,印度的农业以种植业占绝对优势,其中又以粮食作物为主,大约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75%和种植业总产值的55%印度农作物种类繁多,其中花生、棉花、甘蔗、芝麻、高梁、谷子、杂豆、红黄麻、蓖麻、油用亚麻、腰果、槟榔等种植面积均居世界首位,稻谷、油菜、烟草、茶、香蕉等居第二位。但大多数作物因单产不高,其产量在世界上的地位远不如种植面积那样突出 稻谷是印度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大约占粮食总产量40%,在世界上亦居第二位。其分布十分广泛,而以东半部年降水量超过1150毫米的湿润冲积平原最为集中 小麦是印度另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主要分布于西北部平原,畜牧业在印度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仅为1/4,其中牛约占一半,是世界上养牛最多的国家。但生产性能很低全国划分为四大农业区(1)东北部稻谷、黄麻、茶叶区。主要包括阿萨姆、西孟加拉、比哈尔、奥里萨(2)西北部小麦、杂豆、油菜区。主要包括北方、中央、拉贾斯坦、哈里亚纳和旁遮普(3)半岛杂粮、棉花、花生区。主要包括古吉拉特、马哈拉施特拉、卡纳塔克、安得拉、泰米尔纳德等(卡、泰二邦西南地区除外)(4)西南稻谷、热带作物区,包括喀拉拉邦及其毗邻地区,第六节 工业,过去有一定基础,独立以来,工业尤其是重工业是经济发展的重点,发展虽不算很快,但比较平稳,未出现大的起落已初步建立起独立而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不仅轻工业和基础工业,就是原子能、电子、航空航天等新兴工业也达到一定规模过去,以棉、麻纺织业为主的轻工业是工业的主体,独立以后重工业发展相对迅速,它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已由不足25%提高到55%以上,整个工业结构有了显著的变化曾经对传统的小型工业和手工业采取保护政策是第三世界向外输出技术最多的国家,棉、麻纺织工业长期是国内占首位的工业部门,近几十年来,发展缓慢,相对地位显著衰退棉纺织业总的规模现居世界第二位,但手工业在其中仍占相当比重,是除农业外提供就业最多的产业部门。主要分布于以德干高原为主体的棉花产区,其中大部分又集中在孟买和艾哈迈达巴德二市以黄麻为原料的麻纺织业规模向居世界首位,生产能力集中于加尔各答附近南北长约90千米的胡格利河(恒河支流两岸棉、麻纺织业在地理分布上均具有对原料产区的明显的倾向性,燃料动力工业能源长期以来一直是印度经济中突出的薄弱环节,除石油大量依赖进口外,缺煤缺电也很严重,这是造成许多工业部门开工不足的重要原因进入80年代以来,大力开发能源,煤和石油产量大幅度上升印度的煤炭资源比较丰富,但煤炭工业分布极不平衡,主要煤田成一巨大煤带横亘于半岛东北部的腹地,比哈尔、中央、西孟加拉三邦产量合计占全国80%以上,由于分布过于集中,又无水运之利,给铁路运输带来很大压力石油的储量和产量一直很小,直到70年代大力勘探海上石油,并在孟买以西百余千米处发现了孟买高地等几个油田,情况才有明显好转,电力工业独立后发展比较迅速,19471994年间发电量增长了80倍,其中火电与水电约为5:1。东部煤产区几邦以火电占绝对优势,但周围地区工业特别是耗电工业较集中,故仍然成为国内缺电最严重的地区西北、西南各邦水文、地形条件均较有利,以水电占很大比重,其余各邦均为水、火电并重。在孟买、德里、艾哈迈达巴德、马德拉斯等大负荷中心还建有5座核电站,总的布局比较均衡。,钢铁工业发展钢铁工业的资源条件很好,铁矿、锰矿和铅矿不仅储量大,质量好,且相互毗邻,一般距煤产区也不远,其开采量除满足本国消费外,半数以上可供出口近代钢铁工业发端于20世纪初,但长期发展缓慢,直至50年代中期以来,政府在钢铁工业上投下巨资,建成一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生产面貌才有了显著变化比莱厂现为全国第一大钢铁厂普遍存在着投资效益低,建设周期长,生产成本高等问题,其资源优势并未得到充分发挥,机械工业独立后发展最快的工业部门,从外国引进先进技术,对本国产品进行鼓励和保护,并大力促进机械产品出口,使整个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机械产品的自给率由独立初期的10%跃升为目前的90%以上,其出口则从零起步,现已成为本国最重要的出口商品之一由于原材料和动力缺乏,印度的机械企业开工严重不足,尖端设备和先进技术仍多依赖外国在地理分布上明显地趋向于大城市,孟买、加尔各答和班加罗尔为三大中心,化学工业独立后发展相当迅速,现占制造业增加值的14%酸碱、化肥以及各类轻化工为其主体;1993年化肥产量已居世界第五位有机合成工业相当薄弱,仅塑料工业有一定规模,其他合成材料产量都不大,石油化学工业尚处于发展初期印度现有12座炼油厂,年加工能力为5600万吨,但开工率不高,石油产品需大量进口,软件业软件开发方面,仅次于美国,目前软件出口已占全球市场的18.2。南部城市班加罗尔因其软件业闻名世界,与马德拉斯、海得拉巴等南部城市组成著名的计算机软件“金三角”软件业历史最早可回溯到50年代,当时外商如IBM与英国国际电脑公司主导整个印度信息产业,这种情况一直维持到1978年,印度政府要求外国公司持股降至4成,IBM愤而全面撤出。1984年拉吉夫甘地上台,被称为“计算机总理”,开始政策大转向,计划性地踏上IT产业之路,国内硬件不发达,印度发展软件用的是百分之百的外销策略 外销导向带来的最大影响是印度特别重视严谨的软件开发程序与品质控制,以便取得国际客户信任独特的教育方式,让印度成为软件人才的摇篮。印度教育首重数学,从古印度到现代,数学是印度人逻辑思考的原动力,和印度的宗教哲学思想同等珍贵其软件教育还有一项特色,就是与产业互动非常密切,学生与新技术的发展完全不脱节,第七节 交通运输和对外贸易,印度的交通运输业近几十年来发展速度较快,1994年客货运输总量均比1951年增长了60倍左右,运输结构中最显著的变化是公路取代铁路,已成为全国最主要的运输方式 印度铁路长居世界第四位,其中半数分布在北方大平原上。铁路网密度虽大,但轨距不统一,大量的换装业务显著降低了运输效率 印度的内河航运除恒河中、下游等局部地区外,一般均不占重要地位,海运业相对发达,它不仅承担了95%以上的对外贸易,在国内运输中亦占一定比重在50年代中期以前,加尔各答一直是本国第一大港,但它位于距海130千米的胡格利河畔,淤塞严重,使港口的发展受到不利影响,吞吐量现已退居各港第四位,以出口茶叶和麻制品为主孟买港是一天然良港,所在地又是全国最大的工业区,近几十年来发展迅速,已取代加尔各答成为第一大港,现吞吐量独占全国1/4;以进口各类工业设备和石油为主,出口则以棉纺织品和油料为主第三大港莫尔穆冈,也是天然良港,它以输出铁矿石为专业,其他物资很少经营维沙卡帕特南和马德拉斯均为综合性港口,对外贸易除石油等少数产品外,印度对国际市场的依赖不大,出口贸易额仅占国民生产总值5%左右,比重明显低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独立以来,印度外贸事业发展缓慢,1948年其商品出口额占全世界2.2%,目前仅约占0.6%,在各国中由第十二位退至三十位以后。这固然与国内市场庞大有关,但也表明它经济发展不快,未能充分参与国际劳动分工印度进口商品以石油和机械设备为主,出口中初级产品比重不断下降,工业制成品已占据绝对优势,而且出口商品种类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