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结构专业施工图设计统一技术措施.doc

    • 资源ID:2194319       资源大小:1.47MB        全文页数:10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结构专业施工图设计统一技术措施.doc

    结构专业施工图设计统一技术措施广州宝贤华瀚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2013年1月目 录一 建筑结构施工图制图标准- 3 -一编制依据- 3 -二图纸编排- 3 -三软件操作平台- 3 -四制图精度- 4 -五图层线型标准- 4 -六文字标注标准- 5 -七结构构件编号- 6 -二 建筑结构施工图深度规定- 8 -一基础平面图- 8 -二墙、柱平面图- 9 -三结构平面图- 9 -四结构现浇构件(梁、柱、墙)- 13 -五钢结构图- 14 -六其他图纸- 15 -七结构计算书- 16 -三 结构设计技术措施- 18 -一总则- 18 -二荷载- 18 -三地基、基础与地下室- 21 -四结构体系与结构布置- 28 -五结构计算分析- 33 -六楼盖结构- 45 -七框架结构- 47 -八剪力墙结构- 56 -九框架剪力墙结构- 62 -十筒体结构设计- 63 -十一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 64 -十二多、高层房屋钢结构- 65 -附录:结构规范强制性条文摘录汇编- 66 -一 荷载- 66 -二 抗震- 68 -三 基础- 75 -四 混凝土结构- 79 -五 钢结构- 94 -六 规范简称对照表- 103 -一 建筑结构施工图制图标准一编制依据1. 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50001-20102. 建筑结构制图标准 GBT50105-20103.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建质2008216号4. 民用建筑工程结构初步设计深度图样09G1045. 民用建筑工程结构施工图设计深度图样09G103二图纸编排1. 采用标准图幅,图纸可横式(以短边作为垂直边)或立式(以短边作为水平边)布置,平面图宜与横式幅面的长边一致,绘图比例适度,布图紧凑、匀称,图面清晰、简明、美观;图签栏置于图框的右下方,会签栏置于图框的装订边;图纸说明在图签栏附近,顺序由上至下。2. 图签栏中专业人员严格执行建筑工程的“实名制” 、终身责任制;其设计、校对、审核等人员应对工程设计质量负责,须由本人签字,不得出现由他人代签或电子签名等不良现象。三软件操作平台计算机辅助制图软件平台:AutoCAD文本文件软件平台:Office2000以上版本四制图精度1. 尺寸单位 长度:毫米,角度:分;2. 标高单位 米3. 尺寸标注小数点精确位数:04. 图纸比例:(1)平立剖面图比例:1:100,1:150,1:200,1:300;(2)详图图纸比例:1:1,1:2,1:5,1:10,1:20,1:30,1:50五图层线型标准1. 在采用CAD技术绘图时,应遵照国家建筑制图标准,尽量用色彩(COLOR)控制绘图笔的宽度,要求线型的颜色设置尽量采用bylayer或byblock模式。尽量少用多义线(PLINE)等有宽度的线,以加快图形的显示,缩小图形文件。2. 建议部分结构图层线型设置按下表所述:序号层名图层说明颜色(#)线型备注建议笔宽1DOTE轴线8DOTE线型比例:1.00.1252AXIS结构平面图中最外部总尺寸及轴网尺寸3CONTINUONS0.253PUB_TITLE图框(不含图框内可编辑文字)7CONTINUONS0.254PUB_DIM细剖尺寸、标高、大样索引、楼梯上下线3CONTINUONS0.255PUB_TEXT说明文字7CONTINUONS0.256COLUMN(COLUMN1、COLUMN2、)平面轮廓线(结构墙、柱)6CONTINUONS、DASH0.507BEAM结构平面钢筋混凝土梁线(双线)4DASH、CONTINUONS0.258GLINE外轮廓线、管井轮廓线、孔洞边线2CONTINUONS0.309PJX./PJY(模板图分画可增加PJ)X/Y向梁平法配筋标示3CONTINUONS0.2510PJB板配筋标示7CONTINUONS0.2511PUB_HATCH结构砼、砖及其它图形填充9CONTINUOUS0.12512JZH基础平面桩线4DASH0.2513JCT桩基承台线、天然基础2CONTINUONS0.3014STEEL单线结构构件线、钢筋线6CONTINUONS0.50备注:制图人员可自定义图层名、颜色和线型,以名称直观、分类清晰、内容统一为标准。六文字标注标准1. 字体(一) 图纸上书写的文字图纸上所需书写的文字、数字或符号等,均应笔画清晰、字体端正、排列整齐;标点符号应清楚正确。(二) 图样及说明中的汉字,宜采用长仿宋体,颜色采用AutoCAD标准色系的7号色。中文字体选用仿宋体gbhzfs.shx(国标仿宋体)、hztxt.shx(汉字单线)、haiwenhz.shx(海文汉字)、gbcbig.shx等,宽高比0.60.8。西文选用国标gbxwxt.shx、simpelx.shx(西文单线体)、complex.shx、haiwenrs.shx、txt.shx等,宽高比0.60.8。(三) 文字的字高,应从如下系列中选用:3、3.5、5、7、10、14、20mm,如需书写更大的字,其高度应按的比值递增。2. 图名结构采用:G01、G02 七结构构件编号1. 基础DJ独立基础, ZJ桩, CT承台, DKL地下框架梁2. 柱KZ框架柱, KZZ框支柱, XZ芯柱, LZ梁上柱, QZ剪力墙上柱, GZ构造柱 3. 剪力墙Q剪力墙墙身,YBZ约束边缘构件,GBZ构造边缘构件,AZ非边缘暗柱,FBZ扶壁柱,LL边梁,LL(JC)连梁(对角暗撑配筋),LL(JX)连梁(交叉斜筋配筋),LL(DX)连梁(集中对角斜筋配筋),AL暗梁,BKL边框梁,JD矩形洞口,YD圆形洞口。4. 梁KL楼层框架梁,WKL屋面框架梁,KZL框支梁,L非框架梁, XL纯悬挑梁,JZL井字梁,GKL钢框架梁,GL普通钢梁,AL暗梁(用于大板或无梁楼盖)。5. 板B楼面板, WB屋面板, ZSB柱上板带, KZB跨中板带, ZM柱帽6. 楼梯TB梯板, TL梯梁, TZ梯柱7. 地下室DWQ地下室外墙, K集水井, RQ人防墙, SQ水池墙, HJD后浇带二 建筑结构施工图深度规定一基础平面图1. 标注基础定位与轴线关系。基础长度、宽度及总尺寸。轴线编号应与建筑专业一致。2. 编号相同,定位尺寸相同的独立基础,其分尺寸和总尺寸可仅表示一个基础的细部尺寸。3. 对于较大的、复杂的建筑,基础平面图应分段绘制。并在图中应有分段示意图。4. 有沉降观测要求的建筑,绘出沉降观测点布置图,在附注中提出沉降观测要求,并宜附测点构造详图。5. 地下室外墙等部位有预留孔洞、预埋件者,绘制出定位关系,尺寸标高,不同专业的预留孔洞及预埋件,可用文字或拉丁文字母代其专业。6. 较为复杂的地下室预留孔洞及预埋件应单独绘制一张图纸。7. 对地下文物较多的地区,应首先注明进行文物勘探的要求。8. 设置后浇带的基础,应绘制出其位置和作法图样。对沉降后浇带和温度后浇带,应有不同的注明及施工要求。9. 地下室有较复杂的设备基础,宜单独绘制设备基础平面图;并绘制出其定位尺寸、编号和索引详图号。10. 配筋的扩展基础可绘制剖面编号,也可以根据其尺寸、配筋等进行编号,并注明详图的编号。11. 简单的桩基础可与承台、拉梁合并绘制,复杂的桩基础与承台、拉梁可分开绘制。根据不同的桩径、长度、单桩承载力及配筋分别编号。12. 基础未能座落在设计的持力土层上或对地基土有置换要求时,应在附注中提出相应的施工要求和注意事项。13. 基础设计说明应包括基础持力层及基础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持力层验槽要求、基底及基槽回填土的处理措施与要求,以及在结构总说明中未提及的材料、做法及施工要求,应在本图的附注中说明。二墙、柱平面图1. 墙、柱平面图应标注出结构墙、柱、构造柱、楼梯柱等竖向构件的编号及定位尺寸。2. 变化复杂的墙、柱平面图应分层表示,简单的墙、柱平面图可在同一张图上表示墙、柱截面的编号。3. 墙、柱平面图应列表反映墙、柱所在层的标高。三结构平面图1. 结构平面图包括模板图和梁、板配筋图。简单的平面可将模板图与配筋图合并绘制;较复杂的平面应将模版图与梁、板配筋图分别绘制;有高差的平面或带斜坡的平面,应在平面图上表示其剖面,如高差较复杂,难以在平面图中表示时,应另绘制剖面图。2. 较为复杂的,较大的平面图可以分段绘制,并应有分段示意图表示。3. 轴线、轴线号应与建筑图一致。设有温度缝、防震缝的建筑应标注出其缝的净尺寸。4. 模版图中应绘制出构件的布置、梁的定位尺寸及梁的断面尺寸,结构平面图上所有受力构件(包括梁、板、柱、墙)的编号均从左下方开始,从左至右、从上而下,以平行于字母轴方向依次编写,至右上方结束。5. 现浇楼(屋)板配筋的重复的区格,可以将一个区格配筋详细绘制。其它相同的区格仅标注其编号。6. 对称的平面图,可以只绘制出一半,并用对称符号表示另一半的内容,也可以一半绘制模版另一半绘制排版或楼(屋)面的配筋图;并在对称中心线处标注对称符号。7. 砌体结构平面图中,应注明圈梁、构造柱的编号,并绘制详图图样。圈梁也可以绘制小比例的单线图表示其位置,且应标注轴线关系。8. 小型混凝土砌块工程,应绘制构造柱、芯柱布置平面图。标准的芯柱应绘制大样,如类型较多时也可以直接选用国标图集,特殊做法的节点和芯柱应索引节点编号,并绘制详图大样。9. 模板图、楼(屋)面配筋图,应标注楼(屋)面板的板面标高、板厚。10. 楼(屋)面板的局部标高,板厚不同时,在板标高、板厚变化处绘出示意小剖面表示其变化,并标注相对高差或各自标高。11. 楼(屋)面板标高、板厚有较大范围不同时,可以用示意小剖面配合不同标高的板面填充图例表示。当屋面结构找坡时应标注屋面板的坡度、坡向、坡向起终点处的板面标高。12. 在楼(屋)面板上有设备基础时,需注明其定位尺寸、编号。并绘制详图大样,注明详图所在的编号。13. 注明楼(屋)面板的预留孔洞的定位尺寸、孔洞尺寸。并绘制出洞边的加强钢筋。有翻边的洞口应索引详图作法或绘制详图大样。14. 后浇混凝土设备管道井和有后浇要求的部位,注明范围,也可以用图例表示,并说明施工要求。15. 标注楼梯、电梯、自动扶梯的位置和编号,并注明详图的图号。电梯井上方应标明检修吊钩位置及大样。16. 留有预埋件的楼(屋)面板,标注其定位尺寸和编号,并注明预埋件的详图索引号及所在图号。17. 结构平面图的比例较小,局部表示不清楚的,应索引出局部放大图或节点详图。18. 在梁、钢筋混凝土墙上、较大的门窗洞口两侧设置柱和构造柱时应注明其定位尺寸、构件编号,并说明详图图样的图号和施工要求。19. 板配筋图中,中间支座板负筋所标尺寸是指梁中计起(支座两侧均有尺寸时),或指钢筋全长(在钢筋中部注明全长尺寸),通长钢筋在钢筋上方注明。应注意板支座处通长钢筋与支座处另加钢筋的间距均匀配置(如:通长筋10300,另加钢筋12300)。20. 悬壁板的阳角绘制出放射钢筋的作法,并注明深入支座内的长度。相同部位可仅标注一处其它相同部位可附以同样作法的说明。21. 重复使用的钢筋应编号,可以在一处注明其尺寸、规格等;其它相同的钢筋的布置,可以仅绘制钢筋的形状和编号。22. 在梁上有预留孔洞、预埋件时,应注明定位关系、洞口尺寸、预埋件的编号、标高等。有特殊做法的应索引详图及大样。23. 有后浇带要求的楼(屋)面板,应绘制其定位关系、尺寸,并说明作法和施工要求。24. 建筑有特殊使用功能要求的(荷载规范中无表示的)楼板,在结构平面图中应表示设计使用荷载值。25. 砌体结构平面图要标注门窗、设备洞口上的过梁的构件代号。选用标准图集时,可直接用标准图集的构件代号。圈梁兼过梁时应注明作法和施工要求。按砌体结构设计规范要求,采用采用砖砌平拱、钢筋砖过梁、钢筋混凝土过梁;宽度大于1.2米的门洞和2.1米的窗洞,宜在洞口两侧设构造柱。26. 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填充墙上的门窗、设备洞口上的过梁,可不在结构平面图中表示。根据填充墙的厚度、洞口尺寸等编制过梁表。注明过梁在支座的搁置长度。其位置及标高可见建施图。27. 屋面结构平面图应标明女儿墙或女儿墙构造柱的位置、编号及详图。28. 当选用标准图中节点或另绘节点构造详图时,应在平面图中注明详图索引号。29. 结构设计总说明中未提及的与本图有关的内容,应在附注中说明。30. 使用板筋代号简化表示板筋常用代号:K8=8200、K10=10200,K12=12200 G8=8150、G10=10150、G12=12150 N8=8100、N10=10100、N12=12100 依此类推。四结构现浇构件(梁、柱、墙)1. 一般的现浇结构可采用国标图集11G101-1的方法绘制梁、柱、墙的配筋图。标注字体较密时,纵、横向梁宜分两幅平面分别绘制。2. 除总说明已叙述外,与选用标准图不同要求(如钢筋锚固要求、结构构造要求<含标注图里多选的>等)应特别附加说明。3. 特殊复杂的构件,当用平面表示法难以表达(如梁的高差台阶较多、截面变化多、预埋件多、构件的受力部位需特别加强等)时,可另绘构件详图。在构件立面中标注定位轴线、支座、箍筋加密范围、吊筋、钢筋的编号、预埋件编号、标高等。横剖面标注断面尺寸、钢筋的规格、钢筋的编号。4. 简单的对称构件可一半绘制模版图,另一半绘制配筋图,并标注对称的符号。较复杂的构件可将模版和配筋图分别绘制。5. 单独绘制的钢筋混凝土墙,除绘出其配筋外还应绘出预留孔、洞口尺寸和标高,预埋件编号及定位,预留孔、洞边的钢筋的加强作法等。6. 柱详图应表示配筋、细部尺寸,重复使用的钢筋应编号,预埋件的定位及代号,注明柱拉墙钢筋作法,可另见结构设计总说明。特殊柱节点、变断面处应表示钢筋的锚固和连接要求。7. 外形、配筋简单的构件可绘出示意图。用列表方法表示构件的截面尺寸和配筋。8. 预应力构件应绘制预应力钢筋的定位尺寸、锚固端的作法及施工要求等。配筋复杂的构件可将非预应力钢筋单独绘制。9. 构件详图需要特别说明的内容。五钢结构图1. 钢结构基础图应表达钢柱的平面位置及其下部混凝土构件的连结构造及节点详图。中间层梁柱节点,应表示上下柱及框架梁连接构造及节点详图。2. 钢结构平面(包括各层楼面、屋面)布置图应注明定位关系、标高、构件(可用粗单线绘制)的位置、构件编号及截面型式和尺寸、节点详图索引号等;必要时应绘制檩条、墙梁布置图和关键剖面图;空间网架应绘制上、下弦杆及腹板平面和关键剖面图,平面图中应有杆件编号及截面型式和尺寸、节点编号及型式和尺寸。3. 简单的钢梁、柱可用统一详图用列表法表示,注明构件钢材牌号、规格尺寸。4. 节点详图应包括连接板厚度及必要的尺寸、焊缝要求、螺栓的型号及其布置、栓钉布置等。5. 钢楼梯应绘制安装节点详图。6. 图中应表示构件连接处的焊缝及焊接要求;注明钢材除锈等级和涂层的厚度及技术要求。六其他图纸1. 楼梯图可使用梯表与楼梯平面和剖面结合使用,也可按国标图集11G1012的方法绘制。2. 楼梯图平、剖面中的标准层部分可简化合并绘制。在剖面图中标注楼层和休息平台板的标高。剖面图可用粗实线表示踏步及平台板。3. 采用11G1012图集方法绘制楼梯时,在最下一层的第一踏步做法要根据基础情况,补充绘出节点及连接大样。4. 对特殊形状的楼梯,如曲线梯、弧形梯、旋转楼梯等较为复杂时,应绘制展开剖面图。5. 楼梯的平面图中应绘制轴线号,在平面图中的定位尺寸等。重复使用的标准楼梯,应注明在平面的定位关系。6. 楼梯梁上增设柱、构造柱等竖向构件时,应在平面图上标注定位尺寸及构件编号,柱纵向受力钢筋的锚固作法,集中力处吊筋、箍筋加密要求。7. 人防楼梯应满足人防抗力等级及构造要求。8. 预埋件应绘出平面、侧面或剖面,注明细部尺寸、钢材和锚筋的规格、型号、性能、焊接要求。七结构计算书结构计算书的内容1. 计算所采用的软件名称、代号、版本号及编制单位。2. 混凝土结构:总体信息、结构简图、荷载简图、配筋简图、墙和柱底部截面内力简图、D+L计算结果简图、楼层侧向刚度比、重力二阶效应验算、结构整体稳定验算、楼层受剪承载力比、周期及周期比、地震作用振型、楼层地震剪力系数、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部分承担的地震倾覆力矩比、地震振型数及有效质量参与系数、总地震剪力、楼层位移及位移比,柱(墙)轴压比、框架柱的计算长度系数、超筋超限信息等。3. 钢结构:除要求类似混凝土结构计算书的内容外,还应包括杆件长细比、板件宽厚比、内力图或内力文件、钢梁挠度图、强度和稳定的应力比等;还应提供各类型节点连接的验算。4. 应提供主要的梁、板等构件挠度及裂缝最大宽度计算、连接节点的受力预埋件的计算等。5. 地基承载力、地基变形(规范有要求)和基础计算,人防计算,挡土墙计算,桩承台计算,抗浮计算,水池计算,楼板计算等。6. 对有复土绿化要求的地下室顶板、多跨梁板及多跨工业厂房的楼面,应考虑其荷载(复土或活载)的不利工况组合,及对梁、柱的不利影响。7. 复杂结构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变形分析时,应采用不少于两个不同的力学模型的软件计算,并对其计算结果进行分析比较。8. 高层建筑中的转换层、加强层、连体结构的连接体等应补充局部有限元分析。9. 所有计算机计算结果,应经分析判断确认其合理、有效后方可用于工程设计。三 结构设计技术措施一总则1. 遵守国家和地方现行有关规范、规程、标准和规定,严格执行规范中的强制性条文。2. 建筑结构设计要做到安全适用、经济合理、技术先进和确保质量,同时应积极推广成熟的新结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3. 结构选型应力求选用承载能力高,抗风及抗震性能好的结构体系和结构布置方案,选用的结构体系应受力明确、传力简捷。4. 结构计算应选择合适的计算假定、计算模型、计算简图、计算方法及计算程序,必须保证输入计算机的计算信息和数据正确无误,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仔细分析,保证安全。5. 结构构造必须保证结构有良好的整体性、足够的强度和适当的刚度,并保证结构的延性,对结构的关键部位和薄弱部位,以及施工操作有一定困难的部位或将来使用上可能有变化的部位,应加强构造措施,并在设计中适当留有余地。6. 在设计中选用构件标准图和通用图时,应采用国家标准图和本公司通用图,并结合工程的具体使用情况,对构件的设计、计算和构造进行必要的复核和修改,以保证结构安全和设计质量。二荷载1. 楼面、屋面活荷载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的规定取值。当业主有特别要求时,可按业主的要求采用,但不应小于规范的规定值,并在图纸上注明。2. 地下室露天顶板及首层消防车通道应考虑消防车行驶荷载,荷载取值按荷载规范采用。如地下室顶板有覆土,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消防车荷载进行折减。3. 对于高层建筑,首层室内地面宜按广东省实施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补充规定(DBJ/T15462005)的要求考虑施工荷载,该荷载不少于10kN/。4. 高低层相邻的屋面,低层屋面应适当考虑施工临时荷载,该荷载不应小于4kN/。高层建筑物中,塔楼与裙房交界5m范围内,活荷载宜取不小于5kN/。5. 当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大于4kN/或跨度相差较大的框架梁或连续梁,按弹性方法计算其内力时,应考虑活荷载的不利位置。6. 挑檐、雨棚等悬挑构件,应考虑临时荷载作用的不利影响,如施工荷载、检修荷载等。大雨蓬积水荷载按构件边缘高度不大于50cm或按实际情况考虑。有可能积水时,应注意与给排水专业协商预留排水管,屋面积水荷载可按2kN/,不与活荷载组合,悬挑构件应验算倾覆。对于未完工房屋的现浇挑檐、雨篷等悬挑构件外缘集中荷载按每米1 kN计算,对于已完工房屋的现浇悬挑构件(挑檐、雨篷等),在核算平衡倾覆时,构件外缘的集中荷载按每2.53m左右不少于1kN考虑。7. 钢筋混凝土的构件的折算容重不宜小于26kN/(包含梁、柱、墙的抹灰、饰面自重)。8. 楼板下吊挂的管道及设备荷载按实际情况考虑,且不小于0.5 kN/。9. 玻璃幕墙重量:裙房以下0.5 kN/,裙房以上0.8 kN/,(包含铝合金框、型钢骨架)。10. 对于体型复杂的大型体育场馆、复杂的超高层建筑及由风荷载控制的重要建筑物,宜作风洞以取得确切的风载体型系数、高度变化系数和风振系数等设计参数。轻型钢结构的屋盖与飘蓬的构件与连接节点,应考虑阵风时向上风浮力的不利工况;计算围护结构(房屋的屋面和外墙)构件及其连接件的风荷载时,应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的规定,乘以阵风系数和局部体型系数。11. 地下室外墙外侧,应考虑土压力和水压力作用,水压力按可能出现的最高水位计算。地下室地板计算时,除考虑地基反力外,还要考虑可能的最高地下水位水压力作用,且不与地下室底板的活荷载组合。水位取至室外地面时,水荷载分项系数可取1.0。计算地下室外墙时,其室外地面活荷载取值不应低于10 kN/,如室外地面为通行车道则应考虑行车荷载。12. 土的侧压力系数土的种类和状态K0碎石土0.180.25砂土0.250.33粉土0.330.43粉质粘土坚硬状态0.33可塑状态0.43软塑及流塑状态0.53粘土坚硬状态0.33可塑状态0.53软塑及流塑状态0.72三地基、基础与地下室1. 地基和基础(1) 地基基础的承载力计算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荷载标准值),基础构件设计时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基本组合,采用相应的分项系数(荷载的设计值)。计算地基变形时,传至基础底面的荷载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不应计入风荷载和地震作用。(2) 房屋基础选型应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建筑体型与功能要求,荷载大小和分布情况,相邻建筑基础情况,施工条件等综合考虑,选择经济合理的基础型式。(3) 框架结构,框剪结构及剪力墙结构,如地基条件允许,无地下室时可根据荷载大小采用独立柱基、墙下条基或十字交叉梁条形基础;有地下室时,可采用独立柱基、筏板基础或桩筏基础。(4) 如地基土质较差,当采用天然地基基础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或造价较高时,可采用桩基础或人工处理地基。复杂地基应根据结构类型、荷载大小、土层条件、环境情况,经技术经济比较,选用有效的地基处理方案,施工结束后应进行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当地下室较深(如不少于三层)、地质条件较差、与相邻建筑较近、地理位置复杂、对场地周围地面沉降要求较高时,可采用地下连续墙(或连桩墙)加内支撑(或逆作法)的设计方案;此时,可考虑连续墙(或连桩墙)兼作上部结构的竖向承重构件。(5) 当建筑物首层室内地坪下存在较厚的软弱的土层时,应对室内地坪进行地基加固处理,如在首层地坪设置钢筋混凝土结构层,基础设计应考虑地面荷载。(6) 桩的布置一般应使桩顶受荷均匀,上部结构的荷载中心与桩的重心相重合,并使群桩在受水平力和弯矩方向有较大的抵抗矩。(7) 桩和桩基的构造,应符合以下规定和相关规范要求: 摩擦型桩的中心距不宜少于3d;非挤土桩当承台下桩数少于9根,且少于3排时,桩距可不少于2.5d;扩底灌注桩的中心距不宜少于1.5d,当D>2m时,桩端净距不宜少于1m(d为桩身直径,D为扩底直径)。当非挤土桩桩距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可在桩图中标明分序号,按先后顺序间隔施工。人工挖孔桩混凝土护壁的厚度不应小于1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并应振捣密实;护壁应配置不小于8mm的构造钢筋,竖向筋应上下搭接。桩周护壁为振捣密实的混凝土时,计算桩侧阻力的桩身周长可按护壁外直径计算。 灌注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二b类环境及三类及四类、五类微腐蚀环境不应低于C30;腐蚀环境中桩身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符合砼规3.5.7条规定。 灌注桩底的沉渣厚度:对端承型桩,不应大于50mm;对摩擦型桩,不应大于100mm;对抗拔、抗水平力桩,不应大于200mm。 桩顶以下3d5d范围内,箍筋宜加密。 腐蚀环境中的灌注桩主筋直径不宜少于16mm,非腐蚀环境中的灌注桩主筋直径不宜少于12mm。 灌注桩主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预制桩主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45mm,预应力管桩主筋混凝土保护层不应小于35mm,腐蚀环境中的灌注桩混凝土保护层不应小于55mm。 桩径选择原则:对于以摩擦为主的桩宜采用细长桩;对于以端承为主的桩,当单桩承载力由地基强度控制时应优先考虑扩底灌注桩;当单桩承载力由桩身强度控制时,应选用大直径桩或提高桩身砼强度等级。 大直径扩底桩在软弱土层或溶陷性土层、存在不稳定溶洞、土洞、采空区及扩大端施工时易坍塌的土层,未经处理不得采用大直径扩底桩基。桩底直径与桩身直径之比D/d:挖孔桩不应大于3,钻孔桩不应大于2.5。当场地地下水丰富,周边建(构)物密集,降水可能对周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时,宜采用钻孔扩底灌注桩。当地下水在持力层以下、地下水量小,或采用人工降水对周边环境不产生影响时,可采用人工挖孔扩底灌注桩。扩底端直径与桩身直径之比D/d:挖孔桩不应大于3,钻孔桩不应大于2.5。大直径扩底桩的勘察要求、施工规定、安全措施、质量检验等应执行大直径扩底灌注桩技术规程(JGJ/T225-2010)的规定。 人工挖孔桩的桩长不宜大于25M,亦不宜小于5M,桩长小于5M者按柱墩浅基础考虑。 桩嵌入承台内的长度:对于桩身直径800的桩不宜小于50mm;对于直径800的桩不宜小于100mm。单柱单桩的人工挖孔桩或大直径钻孔桩如受力较小时,可不设置承台,但应设置桩帽,桩帽应有很好地连接,柱、桩、地梁等受力钢筋满足锚固定要求。柱、地梁及桩纵筋在桩帽内的锚固长度为La。 当场地地质条件较差,桩长较长,或难以满足设计要求时,为提高灌注桩的承载力,增强桩质量的稳定性,减小桩基沉降,可采用在桩底和桩侧后灌浆技术,二次灌浆的起始时间、顺序和速率应按桩基规范的施工要求执行;其单桩极限承载力,应通过静载试验确定。 兼作抗拔的预应力管桩,应考虑桩身之间、桩顶与承台之间的可靠连接与锚固。 对条形承台,其主筋除满足计算要求外,尚应符合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关于最小配筋率规定,主筋直径不宜少于12mm,架立筋不宜小于10mm,箍筋直径不宜小于6mm。 承台之间一般应设连系梁(有地下室顶板除外);单桩承台,应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设置连系梁;两桩承台,应在其短向设置连系梁;当桩与柱的截面直径之比大于2时,可不设连系梁。梁顶面宜于承台面标高一致。2. 地下室结构设计(1) 地下室结构计算原则 地下室结构一般与主体结构整体建模计算,当地下室面积较大,难以整体建模时,可将地下室单独计算,并于主楼的结构计算对照,选取合理的结果进行设计。 地下室底板的计算模型取地下室底层作为一层,水压力值和人防荷载扣减底板自重后,作为计算荷载进行计算。 计算地下室侧墙的承载力时,土压力引起的效应为永久荷载效应,当考虑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时,土压力的的荷载分项系数取1.2;当考虑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时,其荷载的分项系数取1.35。 地下室侧墙承受的土压力宜取静止土压力。 人防结构计算时,顶板、侧壁、壁墙及底板均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内力。(2) 地下室底板可采用平板或梁板结构,采用梁板结构时,除框架梁外,一般不设次梁。(3) 筏板基础采用筏形基础的单层或多层地下室以及采用箱型基础的多层地下室,当地下一层的结构侧向刚度大于或等于其相连的上部结构底层楼层侧向刚度的1.5倍时,地下一层结构顶板可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见筏板基础6.1.3条)。筏板的厚度不应小于500mm,且应满足受冲切承载力的要求;框架核心筒结构中平板式筏基在内筒下的受冲切承载力应符合下式规定:(各项的取值详见筏板基础6.2.3、6.2.4条)筏板基础地下室外墙厚度不应小于250mm,内墙厚度不宜小于200mm;水平和竖向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内、外墙的墙顶和墙底边宜配置不少于两根直径不小于20mm的通长构造钢筋。基底反力直线分布计算的平板式筏基,可按柱下板带和跨中板带分别进行内力分析,并应符合筏板基础6.2.13条要求。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设沉降缝和后浇带时,高层建筑及其紧邻跨裙房的筏板应采用相同厚度,裙房筏板的厚度宜从第二跨裙房开始逐渐变化,应同时满足主、裙楼基础整体性和基础板的变形要求;应进行地基变形和基础内力的验算,验算时应分析地基与结构间变形的相互影响;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产生不利影响的差异沉降。带裙房的高层建筑下的大面积整体筏形基础,其主楼下筏板的整体挠曲值不应大于0.5,主楼与相邻的裙房柱的差异沉降不应大于跨度的1。(4) 桩筏与桩箱基础当筏形基础或箱形基础下的天然地基承载力或沉降值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可采用桩筏或桩箱基础。同一结构单元应避免同时采用摩擦桩和端承桩。对框架-核心筒结构宜通过调整桩径、桩长或桩距等措施,加强核心筒外缘一倍底板厚度范围以内的支承刚度,以减小基础差异沉降和基础整体弯矩。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对位于基础边缘的剪力墙,当考虑其两端应力集中影响时,宜适当增加墙端下的布桩量;当桩端为非岩石持力层时,宜将地震作用产生的弯矩乘以0.8的降低系数。对框架-核心筒结构,当桩筏、桩箱基础均匀布桩时,可将基桩简化为弹簧,按支承于弹簧上的梁板结构进行桩筏、桩箱基础整体弯矩和局部弯曲计算。基桩的弹簧系数可取桩顶压力与桩顶沉降量之比,并结合地区经验确定:当群桩效应不明显、桩基沉降量较小时,桩顶的弹簧系数可根据单桩荷载试验的荷载位移曲线按桩顶荷载和桩顶沉降量之比确定。桩上筏形或箱形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垫层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C15,垫层厚度不应小于70mm。当筏板厚度大于2000mm时,宜在板厚中间设置直径不小于12mm,间距不大于300mm的双向钢筋网。当箱形基础的底板和筏板仅按局部弯矩计算时,其配筋除满足局部弯曲的计算要求外,箱基底板和筏板顶部跨中钢筋应全部连通,箱基底板和筏基的底板支座钢筋应分别有1/4和1/3贯通全跨,上下贯通钢筋的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15%。(5) 当建筑平面长度超过50M时,应设施工后浇带并采取其他有效措施以减少收缩应力对结构的影响。后浇带间距一般宜小于40M。 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筏板不设沉降缝时,宜在裙房一侧设置用于控制沉降差的后浇带。当高层建筑基础面积满足地基承载力和变形要求时,后浇带宜设在与高层建筑相邻裙房的第一跨内;当需要满足高层建筑地基承载力,降低高层建筑沉降量,减少高层建筑与裙房间的沉降差而增大高层建筑基础面积时,后浇带可设在距主楼边柱的第二跨内;后浇带一侧与主楼连接的裙房基础底板厚度应与高层建筑底板厚度相同,后浇带另一侧裙房底板厚度由厚到薄逐渐变化。根据沉降量实测值和计算值确定的后期沉降差满足设计要求后,后浇带混凝土方可进行浇筑。(6) 超长地下室,外侧墙和底板除考虑结构自防水外,还宜在其外侧另加柔性防水层。(7) 地下定应进行按浮设计。当地下室存在上浮问题,而抗拔桩(或地下室及复土自重)无法满足抗浮要求时,可增设抗浮锚杆;此时锚杆的布置应结合地下室底板的设计作优化布置。四结构体系与结构布置1. 结构体系结构体系的选择,应综合考虑以下诸要素:(1) 建筑物的重要性等级;(2) 抗震设防烈度;(3) 建筑平面形状和竖向体型变化;(4) 建筑物高宽比限值要求;(5) 建筑物的主要使用功能;(6) 选择相应结构体系的建筑物的许可高度;(7) 场地卓越周期与结构动力特性关系;(8) 抗震、隔震、减震和振动控制措施的实施方案;(9) 合理的材料选用和较先进的设计施工技术措施的采用。2. 结构布置原则(1) 结构的平面布置宜简单、规则、对称,要求达到两个方向的刚度接近,尽量使结构的刚度中心和质量中心重合,以减少扭转。具体要求体现为: 局部突出的尺寸不大于该方向总长的35%(6、7度),或30%(8、9度); 不宜采用角部重叠或细腰形平面布置; 抗侧力构件、质量布置在本层平面内基本对称,在相邻层不发生错位; 结构平面布置应减少扭转的影响。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之比,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9,B级高度高层建筑、超过A级高度的混合结构及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85; 当楼板平面比较狭长、有较大的凹入或开洞时,应在设计中考虑其对结构产生的不利影响。有效楼板宽度不宜小于该层楼面宽度的50%;楼板开洞总面积不宜超过楼面面积的30%,在扣除凹入或开洞后,楼板在任一方向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5m,且开洞后每一边的楼板净宽度不应小于2m。(2) 结构布置宜传力直接、可靠、受力明确,避免迂回曲折传力。(3) 剪力墙布置应尽量对称,贯通全高;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可将楼、电梯间,电梯厅、管道井等剪力墙进行调整组成核心筒,形成空间结构;剪力墙也可布置在楼、电梯间,平面形状变化较大及恒载较大处,对抗扭刚度较差的高层建筑,可将部分剪力墙布置在塔楼外围及附近,剪力墙的间距不宜过大;使结构的刚度中心尽量接近质量中心。较长的剪力墙宜开洞分成若干墙段,墙段之间宜用弱连梁连接。(4) 高层建筑结构应适当加强周边剪力墙、柱、梁,特别是角部墙柱的截面刚度,以增加结构的抗扭刚度。(5) 结构的竖向布置要做到刚度均匀而连续,避免刚度突变和薄弱层,结构的承载力和刚度宜自下而上逐渐的减少,避免有过大的外挑或内收。具体要求体现为: 局部收进的尺寸不大

    注意事项

    本文(结构专业施工图设计统一技术措施.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