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结题报告课件.pptx
安康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立 项 号:X103 课题名称: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负 责 人:纪道娟完成时间:2013年1月10日,课题背景及界定,2,理论依据及意义,3,4,5,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课题研究的成果与成效,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1,内 容 提 纲:,1、传统文化对学生的要求。,一、课题背景及界定,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教育的结晶是走向未来的基石是传承文化的途径,因此,作为一名学生理应要博览群书。,2、厚积才能薄发。,在新课程标准中,课外阅读是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要求提出来的。“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外阅读总量六年级不少于100万字。”对课外阅读提出了量的要求,这在课标中还是第一次,要求“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有较丰富的积累”。课外阅读是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1,(1)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2)课外阅读涉及的范围较小。,(3)学生课外阅读习惯难以养成。,二、理论依据及意义,有效组织学生课外阅读,是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学生成长的需要。,首先,其次,再者,从学生健康成长来看,积极阅读课外读物的学生,往往文化修养较为深厚,生活视野开阔,心理健康。,从社会环境来看,良好的阅读习惯是终身学习的基石。,从学校教育来看,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由此可见,阅读对一个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借助丰富的人类文化精品滋养他们的心灵,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拓宽他们的视野,无疑是使孩子终生受益的重要措施。,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一)本课题研究目标,2,探索我校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探索构建以课外阅读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策略。,研究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课外阅读和提高语文素养的关系。,1,2,3,(二)课题研究的内容,通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前后语文成绩的变化,或习作质量的变化及参加各项竞赛等的统计,探索出课外阅读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推动作用。,通过对我校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统计出学生每周进行课外阅读的时间,了解学生目前所能达到的阅读水平,掌握学生阅读的书目及阅读范围。,总结出课外阅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形成课外阅读的活动系列,营造能充分培养学生能力,彰显学生个性的氛围,促进我校“书香校园”的更好打造。,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调查与分析,学生课外阅读促进语文能力提高的研究,构建以活动为主体的课外阅读实施策略,子课题二,子课题三,子课题一,(三)课题研究的方法,2、经验总结法,课题研究方法,4、调查研究法,1、文献资料法,3、实验法,(四)步骤及过程,优化课外阅读内容,1.经典诗文2.与课文相关的名著3.优秀的作文书4.其他有益的书,1.时间平台2.环境平台3.方法平台4.整合平台5.互动平台,1.优秀读书笔记展示。2.活动评价。开展读书交流活动。举行竞赛活动。,1.总结交流2.结题验收3.示范推广,-2-,-3-,-4-,构建学生课外阅读平台,构建课外阅读多维评价体系,完成课题研究,-1-,四、课题研究的成果与成效,1、取 得 的 成 果,成效一,成效二,成效三,成效四,学生阅读积极性不断增强,爱读书的习惯逐步养成。,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培养了良好道德品质。,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有明显提高。,教师科研能力、业务水平有所提高。,成效五,师生、亲子共读一本书,增强了学生阅读的热情。,成效五,2、取得的成效,2、改进办法:一是安排学生结成读书小组,二至四人为一组,以优带差,兵带兵,兵教兵,互相监督,互相督促,共同阅读,共同进步。二是班级或小组之间进行读书比赛,看谁进步快,读书量大,收获多。中高段每周坚持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并且进行一定的批阅、给予批语,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阅读对自身的影响,并且开展阅读比赛、写作比赛等比赛活动来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对学生阅读效果的检测和评价如何操作,也是我们不断探究的问题。针对存在的各种困惑,我们将树立大的课外阅读观,不断地探究课外阅读的有效策略,正确地处理语文学习和课外阅读的关系,合理安排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扎实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使每个学生的课外阅读真正取得实效。,五、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法,1、问题:学生由于年龄及自身基础等实际原因,课外阅读会有理解障碍或不能坚持,需要家长和老师提供帮助,家长素质参差不齐,还有一半学生属于留守儿童,老师又无暇顾及那么多学生,导致学生间课外阅读数量及质量存在很大差距。,结束语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When You Do Your Best,Failure Is Great,So DonT Give Up,Stick To The End,感谢聆听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