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害流行病学课件.ppt
1,第十一章 伤害流行病学Chapter 11 injury epidemiology,2,第一节 概述,伤害(injury):由于运动、热量、化学、电或放射线的能量交换,在机体组织无法耐受的水平上,所造成的组织损伤或由于窒息而引起的缺氧称为伤害。意外事故:潜在有害的、无意识的、意料之外的突发事件。伤害:有意识的(自杀、谋杀、暴力)行为和 意料之外(如车祸、溺水、跌倒等)行 为的后果。,3,4,5,7,8,伤害的分类,伤害意图分类 意外伤害(unintentional injury)自杀与自伤(suicide and self-inflicted injury)暴力与他杀(violence and homicide injury),9,伤害地点分类1.机动车2.劳动场所 3.家庭 4公共场所,10,伤害性质分类,国际分类:WHO1992年国际疾病分类第十次修订本(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ICD10)我国卫生部2002年开始正式推广ICD-10。ICD-10中对伤害的分类有两种体系,卫生领域常用伤害部位分类(S00-T97),临床上则更多地使用伤害性质分类(V01-Y98)。,11,12,13,中国疾病分类,中国疾病分类(Chinese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CCD)我国卫生部于1987年参照ICD-9分类的标准,制订了中国CCD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分类。,14,中国CCD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分类,15,伤害流行病学(injury epidemiology),运用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描述伤害的发生频率及其分布,分析伤害发生的原因及危险因素,提出干预和防制措施,并对措施效果做出评价的一门流行病学分支学科。伤害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确定重点需要和优先安排,阐明分布,明确因果关系,制定控制策略。,16,伤害的危害,1.伤害是人类的主要死亡原因:全球每年有500多万人死于伤害,伤害死亡占年龄调整死亡率,发达国家为7.6%,发展国家为10.7%,在各国的死因顺位排列中伤害位居第45位。我国的伤害死亡率为65.24/10万,每年大约有70万人死于各类伤害,伤害死亡占全部死亡的11%。,1990年世界主要死因构成(%),1996年我国部分城乡前5位死因的死亡率和构成比,19,伤害的危害,2.低年龄人群的首位死因:伤害是美国0-44岁人口首位死因。我国1990-1995年疾病监测显示,35岁以下人口中51%的死亡为伤害死亡,而伤害的潜在减寿年数(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PYLL)占全部PYLL的24。,20,1977-1981年58个国家伤害在前5位死因中的排名,21,伤害的危害,3.多发、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特点:美国每年8万人因伤致残,车祸伤害导致6000例截瘫。我国肢体残疾中26.14是由意外伤害所致。1996年全世界53个国家数据显示,每年自杀死亡约占全部伤害死亡的16%。据WHO统计,2000年全球约有100万人口自杀,我国2000年城市自杀死亡率为5.96/10万,农村为20.88/10万。,22,伤害的危害,4.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巨大:劳动力人口健康丧失影响社会经济发展。伤害本身造成巨大的社会经济负担。美国伤害导致的医疗花费占总医疗花费的12%,约2 600亿美元。我国19901995年的疾病监测显示,伤害疾病负担占全部疾病负担的17%。世界银行估计中国每年约有2000万因伤害需要急诊处置和入院治疗者。,23,伤害流行病学研究的意义,1摸清我国伤害发生的频率、种类和分布特点。2收集、整理和分析伤害发生率、死亡率、潜在 减寿年数(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PYLL),建立全国或地区性伤害监测系统。3进行伤害原因或影响因素的研究,寻找伤害的 主要危险因素。开展伤害的防制工作。4.进行伤害干预研究。减少社会经济负担。,24,第二节 伤害的分布特征,全球分布特征1,世界卫生组织1995年报告,全球每年有500余 万人死于伤害,占全部死亡的1/10。2,伤害的高发年龄为1559岁。伤害是美国 1995年1-44岁人群的第1位死亡原因。3,男性占2/3。4,伤害的死亡原因是:交通事故、自杀、战争、火灾、暴力、职业伤害和溺水。5,儿童、青少年伤害死亡呈上升趋势。,25,地区分布,发展中国家的伤害死 亡率高于发达国家。,26,27,人群分布,年龄分布:美国1992年,伤害为l45岁人群的首位死因。05岁主要死因为中毒、溺水;55岁以上人群主要死因为跌落。534岁人口中首位死因为机动车交通事故,他杀是婴儿和1534岁人群的第2位伤害死因518岁人群的他杀死亡率增长最快。性别分布:男性占2/3,发生率和死亡率均为男性高于女性,28,时间分布,自动化程度提高以及交通和道路等的安全性能的提高,发达国家伤害的发生有逐步下降的趋势。从19511998年期间,意大利的职业性伤害死亡率每年平均下降4.42%。美国也有下降趋势,但自杀和他杀的死亡率有上升趋势。,29,我国伤害流行病学特征,1,我国伤害死亡率为65.86/10万,每年大约有70万。19901995年伤害死亡占全部死亡的11%,疾病负担占17%。2,城市和农村均排在死因顺位的第四位。3,自杀女性高于男性、农村高于城市、绝对数世界第一。4,交通意外增高9.8214.32/10万(60)、他杀死亡率增高2.56 3.50/10万(36.7)。,30,地区分布,城市与农村的伤害死亡均在死因前5位。城市伤害死亡:交通事故、自杀、意外坠落、中毒、他杀、溺水、火灾和烧伤;农村伤害死亡:自杀、交通事故、溺水、意外坠落、中毒、他杀、火灾和烧伤。,31,1996年我国部分城乡前5位死因死亡率和构成比,32,1991-1995年中国城乡人群伤害的主要死因,33,人群分布,男性伤害死亡是女性的1.43倍,交通事故致死男性为女性的2.76倍。女性的伤害死亡以自杀占首位,达21.65/10万。014岁年龄段死亡首因是溺水,死亡率14.90/10万-24.25/10万。1559岁男性总死亡的三分之一是交通事故。1534岁女性死亡的40.17是自杀。,34,19911995年龄、性别伤害死亡率(1/10万),35,撒哈拉以南非洲12.93/10万印度9.18/10万亚洲其他地区及岛屿 11.94/10万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 3.87/10万中东伊斯兰地区8.57/10万欧洲前社会主义国家22.36/10万市场经济国家14.05/10万中国30.23/10万42的自杀发生在占世界人口25的中国,36,对于自杀,一个就太多了 预防自杀是每一个人的责任,37,一些发展中国家70年代车祸死亡率与50年代相比,其增幅要比发达国家所要经历的更为迅速,在20年的期间,墨西哥增加了600%、泰国450%、委内瑞拉250%、智利210%、我国(五年 60)。,38,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测量指标:伤害发生率伤害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伤残调整寿命年,39,40,伤害原因及影响因素致病因子:动能、热能、电能、辐射能、化学能宿主 人口学:年龄、性别、职业等 心理行为:饮酒、安全措施、心理因素 环境:社会、自然、生产、生活环境,41,自杀危险因素生物-心理-社会危险因素环境危险因素社会文化危险因素,42,伤害危险因素研究方法,病例交叉设计(case crossover design)1991年由 Machire M提出,用以研究暴露的瞬间效应对罕见、急性疾病发生的作用。该方法用受伤害的人作为自身对照,研究暴露在疾病发生前的出现频率。分析频率增高对伤害发生的危险性。该方法通过比较同一个体在危险期和对照期对某种活动或因素的暴露信息,对疾病和暴露之间的关系进行验证。,43,Meta分析:Glass于1976年提出,研究者收集先前完成的某一类研究结果,对这些独立研究结果进行系统的、定性的和定量的综合分析。综合后得出比较精确的结论。它能提高统计功效,计算出综合联系和防治效果,减少成本,提高效率。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用于有关伤害的危险因素探索等。,44,巢式病例对照研究(nested case-control study)将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先建队列,然后收集每个队列的暴露信息。确认随访期内发生的病例,并在同一队列中选择对照作病例对照分析。用于工伤事故的危险因素研究、镇静剂使用与机动车交通事故研究等。,45,捕捉-标记-再捕捉法(capture-mark-recapture,CMR):估计某种特征人数多少的一种快速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该方法要开展两次或两次以上的调查,对第一次调查患某种疾病或具有某种特征的人予以登记,在以后的调查中再查出其中登记在案的人,通过统计学处理,估计患病人数及可信限。,46,伤害监测,专项监测:机动车伤害、攻击及他杀、自杀及企图自杀、职业性伤害、消费产品伤害、火灾相关的伤 害、船只相关的伤害、医院医疗监测 危险因素监测 预防监测:伤害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监测、技术策略减少或 消除危险因素、危险人群中实施干预措施、持 续监测伤害变化趋势。,47,第四节 伤害的干预,三级预防策略一级预防 全人群策略 高危人群策略 健康促进策略二级预防:减少伤害的发生及程度三级预防:控制伤害的后果,紧急援助。,48,Haddeon伤害预防的十大策略,1,减少危险因素:禁止生产、限制使用2,隔离保护:防护、增加抵抗力3,抢救康复:救护、治疗、降低残疾率、减少死亡率。,49,预防措施,(一)干预措施1,工程干预2,经济干预3,强制干预4,教育干预(二)Haddon模型1,发生前2,发生中3,发生后4,结局,50,WHO将2004年世界卫生日命名为道路安全日,WHO将2004年世界卫生日命名为道路安全日(ROAD SAFETY IS NO ACCIDENT World Health Day 2004),2004年4月14日召开的联合国大会是全球预防交通伤害的里程碑。最近由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银行共同发表了道路交通伤害预防的世界报告,是第一个有关该主题的重要报告。这个报告强调不安全的道路交通系统正在严重地危害全球公共卫生和社会经济发展;道路交通伤害的现况是令人痛心的,因为大多数交通伤害原本是可以避免的。,51,中国道路交通伤害发生情况,我国道路交通伤害发生次数从1951年的5 922起增加到2001年的754 919起,截止2001年,道路交通伤害的发生数、受伤人数和死亡人数是1951年的100多倍。2003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77万多起,死亡109381人,56多万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超过33亿元(同年,美国道路交通事故约死亡4万人,日本约1万人)。,52,在19512001年的51年中我国道路交通伤害一直呈上升趋势,20世纪80年代以后这个趋势尤为明显。2001年道路交通伤害的发生数、受伤人数和死亡人数均比1951年增加了100倍以上;死亡率攀升至8.51/10万人口,比1990年翻了一番。在过去的10年中,广东、山东、浙江等省的道路交通伤害死亡人数始终占据前五位,2001年道路交通伤害的综合事故率显示西藏、新疆、青海宁夏和甘肃等西部诸省是道路碰撞最严重的地区,53,54,55,56,中国道路交通伤害的特点,19512001年的受伤人数和死亡人数分别是5 159546 485人和852105 930人。在这51年间,道路交通伤害发生数、受伤人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增加了127倍、105倍和123倍。自1951年以来,我国道路交通伤害的伤亡人数以每10年翻一番的速度上升。自1995年以来,每年有超过7万人死于道路交通伤害,2001年死亡人数超过10万,受伤人数达到54万。,57,死亡人员中,行人、乘客、骑摩托车者和骑自行车者占了80%以上。半数以上的车祸死亡者是16-45岁年龄组,其中75%是26-45岁年龄组,道路交通伤害对劳动生产力人口造成严重影响,死亡所带来的潜在寿命损失年(YPLL)远高于恶性肿瘤和冠心病。65岁以上的道路交通伤害伤亡者的上升趋势,提示老年人也是道路交通伤害死亡和重度创伤的弱势人群,这将成为全球日益关注的问题。联合国人口规划表明,在未来30年内60岁和60岁以上年龄组所占的比例在所有国家都比较高。,58,我国道路交通伤害的影响因素,道路条件、交通环境和管理水平等是道路交通伤害的主要影响因素。根本的问题在于道路建设发展速度与机动车数量增长不相适应,道路增加明显低于经济的快速增长速度。,59,道路交通伤害的危险因素,道路交通伤害的成因路、车、人三要素在自然和社会环境的作用下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在正常情况下,三者是相互配合的,形成一种动态平衡,一旦失去平衡就会发生伤害。,60,道路因素1道路的设计和质量 路面条车道和路肩的宽度,人工构造物净空,交叉路口的设计,坡度等;2安全设施 路面标识,交通标志,防护栏和夜间照明等;3交通伤害好发地段 叉道、弯道、坡道、窄道、湿道、人行横道、无护栏的险道等。,61,车辆因素1车辆的驾驶视野,包括直接视野和间接视野(后窥镜);2行车制动性和操纵特定性;3汽车的照明、报警装置和碰撞保护能力;4驾驶空间(驾驶室)是否舒适、宽敞、方便、和谐、空间大小、微小气候调节、噪音振动、色彩和音乐等。,62,人的因素1驾驶人员的生理条件,心理状态及其驾驶适性,操作技术和经验,自控能力;2行人和骑自行车者的交通安全意识,对交通规则的认识和遵守,对现代化城市交通的适应能力等,骑自行车人的骑车技术和遇险情时的反应能力;3特殊人群,包括儿童、老人、残疾人士的生理和心理特征,适应能力和反应能力。,63,环境因素1自然生态环境 气温、雨(雪)天、雾天或风沙等气象条件不仅影响路面条件和汽车性能,还会妨碍驾驶员与行人的视线,影响情绪。2社会生态环境 城市规划,交通工程,城市机动化程度,交通路面,人车混行,交通法规的制订与执行,交通安全管理,驾驶人员或行人的家庭、工作环境等影响其交通心理。,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