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基础知识课件.ppt
会 计 基 础,1,第一章 总 论 第二章 会计要素 第三章 会计科目和账户 第四章 复式记账 第五章 会计凭证 第六章 财务报表,目 录,2,学习目的和要求 第一节 会计概述 第二节 会计的对象 第三节 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基础 第四节 会计核算方法,第一章 总 论,3,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阐述会计的基本理论问题。学习本章,着重理解会计的基本职能,掌握会计对象,理解财务报告目标,掌握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基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明确会计核算方法的组成内容和相互联系。本章内容是学习后续各章和会计专业课程的基础。,第一章 总 论,4,一、会计的职能 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过程中所具有的功能。它是客观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会计的职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例如,在生产力水平较低下的时代,会计的主要功能在于简单的计量、记录,以反映为主;而在生产力水平较发达、管理水平较高的今天,记账、算账、报账已不能满足经济管理的需要,发挥会计的经济监督作用便成为会计的一项重要功能。一般认为,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节 会计概述,5,(一)进行会计核算 会计核算职能也称反映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会计的核算职能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是整个会计工作的基础,其特征如下。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从价值方面综合核算企业的交易或者事项。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是会计区别于其他核算形式的主要特点。2会计核算过去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具有客观性。会计只核算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对于未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由于不能取得该项交易或者事项的书面凭证,不具有可验证性,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虽然会计对未来的交易或者事项具有预测职能,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些有前瞻性的会计信息,但从通过编制财务报表提供会计信息的手段看,会计仍然是面对过去的。,第一节 会计概述,6,3会计核算具有连续性、完整性和系统性。连续性是指会计核算应当按照各项交易或者事项的时间顺列依次进行,而不应当间断。完整性是指凡属于会计能够核算的内容都必须予以确认、计量和报告,而不应当遗漏。系统性是指会计核算数据必须是在科学分类的基础上形成相互联系的有序整体,使杂乱无章的会计数据系统化为有用的会计信息。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表现为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经济业务,包括:(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4)资本、基金的增减和经费的收支;(5)收入、费用、成本的计算;(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7)其他需要办理的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事项。会计核算的要求是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第一节 会计概述,7,(二)实施会计监督 会计监督职能也称控制职能,是指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和相关会计核算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合法性审查是指保证各项经济业务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遵守财经纪律,执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杜绝违法乱纪行为;合理性审查是指检查各项财务收支是否符合特定对象的财务收支计划,是否有利于预算目标的实现,是否有奢侈浪费行为,是否有违背内部控制制度要求等现象,为增收节支、提高经济效益严格把关。会计的监督职能具有明显特征:1会计监督主要是利用核算职能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利用价值指标进行的货币监督。例如,利用资产指标可以了解企业一定日期的资产规模及其结构,考核企业资产的利用情况;利用成本指标可以综合考核各项生产费用消耗水平和成本标准执行情况,以控制各项消耗,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第一节 会计概述,8,2会计监督职能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事前监督,是指会计部门在参与制定各种决策以及相关的各项计划和费用预算时,依据有关政策、法规、准则等的规定,对各项经济活动的可行性、合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的审查,是对未来经济活动的指导。事中监督,是指在日常会计工作中,对已发现的问题提出建议,促使有关部门和人员采取改进措施,是对经济活动的日常监督和管理。事后监督,是指以事先制定的目标、标准和要求为准绳,利用会计核算取得的资料,对已进行的经济活动进行的考核和评价。,第一节 会计概述,9,会计监督的内容包括:(1)监督经济业务的真实性;(2)监督经济业务的合法性;(3)监督公共财产的完整性。上述两项基本会计职能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监督就失去了依据;而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障,只有核算、没有监督,就难以保证核算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日益提高、社会经济关系的日益复杂和管理理论的不断深化,会计所发挥的作用日益重要,其职能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除上述基本职能外,会计还具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等功能。二、会计的概念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第一节 会计概述,10,一、会计对象的一般含义 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前已述及,会计需要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一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与监督。也就是说,凡是特定对象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即会计对象。换言之,会计对象就是能用货币表现的各种经济活动。从宏观上看,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就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第二节 会计的对象,11,一、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基本假设(或称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定。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为了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会计核算和报告的编制应当集中于反映特定对象的活动,并将其与其他经济实体区别开来,才能实现财务报告的目标。在会计主体假设下,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反映企业本身所从事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明确界定会计主体是开展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工作的重要前提。,第三节 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基础,12,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但是,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会计主体本身可能就是法律主体,也可能是法律主体的一部分,也可能是几个法律主体的综合体。例如,一个企业本身是一个法人单位,企业内部又不实行单独核算,那么会计主体即是法律主体;如果一个企业的各个车间实行单独核算,车间又没有法人资格,那么车间作为会计主体,是法律主体的一部分;如果在企业集团的情况下,一个母公司拥有若干子公司,它们是不同的法律主体,母公司需要编制合并财务报表,作为会计主体即是几个法律主体的综合体。,第三节 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基础,13,会计主体假设是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假设和其他会计核算的基础。如果不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各项交易或者事项的空间范围,则会计核算工作就无法进行,会计核算工作的有关要求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在持续经营前提下,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第三节 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基础,14,(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会计分期的目的,在于通过会计期间的划分,将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成连续、相等的期间,据以结算盈亏,按期编报财务报告,从而及时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根据持续经营假设,一个企业将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要想最终确定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只能等到若干年后企业在所有的生产经营活动结束时才能进行。但是,无论是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还是投资者、债权人等的决策都需要及时的信息。因此,必然需要将企业持续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分期确认、计量和报告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第三节 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基础,15,在会计分期假设下,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会计期间通常分为年度和中期。我国会计年度采用历年制,即自公历每年的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作为一个会计年度。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有会计半年度、会计季度和会计月度等。明确会计分期假设意义重大,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与以前期间、以后期间的差别,才使不同类型的会计主体有了记账的基准,进而出现了折旧、摊销等会计处理方法。只有正确地划分会计期间,才能准确地提供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资料,才能进行会计信息的对比。,第三节 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基础,16,(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在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过程中之所以选择货币为基础进行计量,是由货币的本身属性决定的。企业使用的计量单位种类较多,其他计量单位,只能从某一个侧面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无法在量上进行统一的汇总和比较,不便于会计计量和经营管理。而只有货币作为商品的一般等价物,是衡量一般商品价值的共同尺度,并且同时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等特点,才能满足全面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收支等情况的客观要求。所以,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选择货币作为计量单位。,第三节 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基础,17,在我国,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应当注意的是,货币本身也有价值,它是通过货币的购买力或物价水平表现出来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物价水平总在不断变动,说明币值很不稳定,那么就不可能准确地计量。因此,在确认货币计量这个前提的同时必须确立币值稳定的前提条件,假设币值在今后基本上是稳定的,不会有大的波动,才能用以计量。,第三节 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基础,18,综上所述,会计核算的四项基本前提,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而货币计量则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的手段。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现代会计。,第三节 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基础,19,二、会计基础 由于会计核算是分期进行的,在会计实务中,企业交易或者事项的发生时间与相关货币收支时间有时并不完全一致,一般有以下四种情况:一是前期发出商品,后期收回货款。例如在赊销业务中,商品已经发出,虽然没有取得款项,但取得了索取货款的权利;二是前期收到货款,后期发出商品。例如在预收货款业务中,货款虽然已经收到,但未到销售商品的时间,没有完成销售商品的责任;三是前期预付费用,后期受益。例如支付预定的报刊杂志费,虽然款项已经付出,取得了收取报刊杂志的权利,但尚未实际收到报刊杂志,尚未受益;四是前期受益,后期付款。例如按季末结算银行借款利息,虽然分月使用了银行借款,已然受益,但利息未付,承担了支付利息的责任。针对上述这些情况,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基础有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种。,第三节 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基础,20,所谓权责发生制,就是按照权利和责任是否发生来确认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这种会计基础要求,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利润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在权责发生制下,上述第一、二种情况收入的确认时间是在商品发出时,而不是在收到款项时;第三、四种情况费用的确认时间是在受益时,而不是在款项付出时。为了更加真实、公允地反映特定会计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第三节 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基础,21,收付实现制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会计基础,它是以收到或支付的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等的依据。上述第一、二种情况收入的确认时间是在收到款项时,而不是在商品发出时;第三、四种情况费用的确认时间是在款项付出时,而不是在受益时。目前,我国的行政单位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会计除经营业务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大部分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第三节 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基础,22,一、会计方法 会计方法,是指用来核算和监督会计对象,完成会计任务的手段。会计方法,包括会计核算方法,会计预测、决策方法和会计分析方法等。这几种方法各自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它们又是相互依存,互相配合,密切联系的,形成了一个完整科学的方法体系。其中,会计核算是基础,会计预测、决策、分析等方法是会计核算方法的基础上,利用会计资料进行的。本书中只说明会计核算方法,其余的会计方法将在有关课程中详细介绍。,第四节 会计核算的方法,23,二、会计核算方法 所谓会计核算方法,是指对会计对象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所应用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七种:1设置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设置会计科目,就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一种专门方法。会计对象的内容是复杂多样的,要对它们进行系统地核算和有效地监督,就必须在会计核算之前对其进行科学的分类,以便提供各种不同性质的核算指标。然后,对会计对象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在各个核算指标中归类记录,循序地汇集起来,以便取得信息使用者所需要的各个方面的核算信息。,第四节 会计核算的方法,24,2复式记账 复式记账,是指对任何一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进行进行记录的一种记账方法。应用复式记账法时,就要将每项经济业务至少要在两个账户相互对应地平衡地登记。通过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了解有关交易或者事项的来龙去脉,通过账户的平衡关系,检查有关交易或者事项的记录是否正确。,第四节 会计核算的方法,25,3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是登记账簿的依据。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为了审查经济业务是否合理合法,保证登记入账的会计记录正确、完整而采用的一种专门方法。任何一项经济业务都要按照发生和完成情况,填制或取得会计凭证,并经过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进行审核并确认无误后,才能据以登记账簿。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不仅可以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同时也可以实现会计监督。,第四节 会计核算的方法,26,4登记账簿 会计账簿(简称账簿),是指有一定账页组成的,以会计凭证为依据,全面、系统、连续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是储存会计信息资料的重要工具。登记账簿,简称记账,是指将根据会计凭证记录的经济业务,序时、分类地录入有关会计簿籍的一种专门方法,是编制财务报表的基础,是连接会计凭证与财务报表的中间环节,在会计核算中具有重要意义。,第四节 会计核算的方法,27,5成本计算 成本计算,就是根据一定的成本计算对象,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通过各种费用的分配和归集,计算出各成本计算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专门方法。通过成本计算,可以核算和监督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费用的发生水平,这对于不断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四节 会计核算的方法,28,6财产清查 财产清查,是指通过盘点实物、核对账目,保持账实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在日常会计核算过程中,为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各项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往来款项进行清查、盘点和核对,使账实相符。如果发现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的实有数额与账存数额不一致,应及时查明原因,调整账簿记录使账存数额与实存数额相等。通过财产清查,还可以查明各项财产物资的保管和使用情况,以便采取措施挖掘物资的使用潜力,加速资金周转。因此,清查财产对于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监督财产物资的安全与合理使用、加速资金周转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第四节 会计核算的方法,29,7编制财务报告 财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编制财务报告,是定期总括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等情况的一种专门方法。财务报告所提供资料,不仅是分析考核财务计划和预算执行情况及编制下期财务计划和预算的重要依据,也是进行经营决策和国民经济综合平衡工作的重要资料。编制完财务报告,就预示着一个会计期间会计核算工作的结束。,第四节 会计核算的方法,30,上述会计核算的各种专门方法,是一个完整的方法体系,表明经济业务发生后,经办人员要填制或取得原始凭证,经会计人员审核整理后,按照设置的会计科目,运用复式记账方法,编制记账凭证,并据以登记在账簿中,根据凭证和账簿记录资料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运用财产清查对账簿记录加以核实,在保证账实相符的基础上,编制财务报告。,第四节 会计核算的方法,31,学习目的和要求 第一节 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 第二节 会计等式,第二章 会计要素,32,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在学习会计对象的基础上阐述了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和会计等式。学习本章要求,掌握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理解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的含义,了解会计计量属性,掌握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原则,重点掌握会计等式中各个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经济业务发生后对会计等式中各个会计要素的影响。学习本章内容,是学习下一章会计科目和账户的必要前提。,第二章 会计要素,33,一、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所作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它既是会计确认和计量的依据,也是确定财务报表结构和内容的基础。会计要素的界定和分类可以使会计系统更加科学严密,有利于清晰地反映产权关系和其他经济关系,为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更加有用的信息。,第一节 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34,企业的会计要素分为六大类,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其中,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侧重于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构成资产负债表的基本框架;收入、费用及利润侧重于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构成利润表的基本框架。因而这六项会计要素又称为会计报表要素。,第一节 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35,(一)资产 1资产的特征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拥有或控制一定数量的资产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如货币资金、原材料、厂房场地和机器设备等是具有实物形态资产;此外,象专利权、商标权等不具有实物形态,但却有助于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的无形资产,以及企业对其他单位的投资等也都属于资产。根据资产的定义,资产具有以下特征:,第一节 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36,(1)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 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是指企业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或者虽然不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但该资源能被企业所控制。一般来说,一项资源要作为企业的资产予以确认,应该拥有此项资源的所有权,企业能够排他性地从资产中获取经济利益。有些情况下,资产虽然不为企业所拥有,即企业并不享有其所有权,但企业控制了这些资产,同样表明企业能够从资产中获取经济利益,符合会计上对资产的定义,也应当确认为企业的资产。例如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等。,第一节 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37,(2)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指资产具有直接或者间接导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企业的潜力。资产预期能否会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资产的重要特征。例如,企业可以通过销售库存商品直接获得经济利益,也可以通过对外投资间接获得经济利益。如果某一项目预期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那么就不能将其确认为企业的资产。,第一节 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38,(3)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资产应当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所形成,只有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才能产生资产。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包括购买、生产、建造行为或者其他交易或者事项。企业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形成资产。例如,企业有购买材料的意愿或者计划,但是购买行为尚未发生,就不符合资产的定义,不能因此将该材料确认为资产。2资产的分类 资产按其流动性不同,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1)流动资产,是指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变现、出售或耗用,或者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或者预计在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含一年)变现的资产,以及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交换其他资产或清偿负债的能力不受限制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流动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收利息、应收股利、其他应收款、存货等。,第一节 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39,(2)非流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以外的其他资产。包括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应收款、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工程物资、无形资产、开发支出、长期待摊费用等。(二)负债 1负债的特征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负债是企业资产的来源之一,是企业需要负担的一项义务,但并非任何时点的义务都形成企业的负债,在会计上,只有符合特定的要求,才能构成企业的负债。根据负债的定义,负债具有以下特征:,第一节 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40,(1)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负债必须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这是负债的一个基本特征。其中,现时义务是指企业在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义务。也就是说,负债作为企业的一种义务,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现在已承担的义务。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义务,不属于现时义务,不应当确认为负债。例如,银行借款是因为企业接受了银行贷款而形成的负债,如果企业只是计划接受银行贷款,则不会发生银行借款这项负债。,第一节 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41,(2)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也是负债的一个本质特征,只有企业在履行义务时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才符合负债的定义,如果不会导致企业经济利益流出,就不符合负债的定义。清偿负债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形式多种多样,企业负债通常是在未来某一时日通过交付资产(包括现金和其他资产)或提供劳务来清偿,企业也可以举借新的负债来清偿原有负债,或者将债务转为资本。但无论以什么样方式清偿负债,最终都会导致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出。,第一节 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42,(3)负债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作为现实义务,负债是过去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所产生的结果。只有过去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才形成负债,企业将在未来发生的承诺、签订的合同等交易或者事项,不形成负债。例如,已经发生的商品赊购行为形成企业负债,但计划中的商品赊购行为则不会形成企业负债。2负债的分类 负债按其流动性的不同,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第一节 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43,(1)流动负债,是指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清偿、或者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或者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含一年)到期应予以清偿、或者企业无权自主地将清偿推迟至资产负债表日后一年以上的负债。流动负债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息、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等。(2)非流动负债,是指流动负债以外的负债,主要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第一节 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44,(三)所有者权益 1所有者权益的特征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索取权,它是企业资产中扣除债权人权益后应由所有者享有的部分,既可反映所有者投入资本的保值增值情况,又体现了保护债权人权益的理念。,第一节 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45,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是指所有者投入企业的资本部分。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其中,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留存收益是企业历年实现的净利润留存于企业的部分。,第一节 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46,所有者权益具有以下特征:(1)除非发生减资、清算或分派现金股利,企业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2)企业清算时,只有在清偿所有的负债后,所有者权益才返还给投资者;(3)所有者凭借所有者权益能够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2所有者权益的构成 企业所有者权益由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四部分构成。其中:,第一节 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47,(1)实收资本(或股本),是指投资者按照企业章程或合同、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是企业注册登记的法定资本总额的来源,它表明所有者对企业的基本权益,也是企业承担民事责任的财力保障。(2)资本公积,是企业收到投资者的超出其在企业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的投资,以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包括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接受捐赠、外币资本折算差额等。(3)盈余公积,企业按照规定从税后利润中提取形成的积累资金。盈余公积按其用途,分为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和公益金等。(4)未分配利润,是指企业留待以后年度分配的结存利润。,第一节 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48,(四)收入 1收入的特征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的实质是一项资产的增加,也可以说是资产的一个来源。同资产的其他来源相比,收入具有以下特征:,第一节 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49,(1)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收入应当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日常活动,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活动。例如,工业企业生产并销售产品、商业企业销售商品、均属于企业的日常活动。明确界定日常活动是为了将收入与利得相区分,因为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入不能确认为收入,而应当计入利得。(2)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最终应当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不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经济利益的流入不符合收入的定义,不应确认为收入。例如,企业向银行借款,尽管也导致了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但该流入并不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反而使企业承担了一项现时义务。因此,企业不应将其确认为收入,应当确认一项负债。,第一节 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50,(3)收入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收入应当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入,从而导致资产的增加。例如,企业销售商品,取得收入。但是,经济利益的流入有时是所有者投入资本的增加所导致的,所有者投入资本的增加不应当确认为收入,应当将其直接确认为所有者权益。2收入的分类 收入按其性质可以分为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其中:(1)销售商品收入,是指销售商品时取得的收入。这里的商品包括企业为销售而生产的产品和为转销而购进的商品。企业销售的其他存货如原材料、包装物也视同销售。,第一节 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51,(2)提供劳务收入,是指企业为他人提供劳务时而获得的收入。如,旅游、餐饮、运输、咨询、代理、培训、产品安装等劳务所实现的收入。(3)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是指他人使用本企业资产而获得的收入,包括利息收入、使用费收入和现金股利收入等。应当注意的是,上述的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收入,是狭义的收入,即营业收入。广义的收入还包括利得,利得是指企业在非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利得是营业外收入,它包括固定资产盘盈、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处置无形资产净收益和罚款收入等。,第一节 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52,(五)费用 1费用的特征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费用是资产的耗费,与其他会计要素相比,费用具有以下特征:(1)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 费用应当是企业在其日常活动中所发生的,这些日常活动的界定与收入定义中涉及的日常活动的界定相一致。因日常活动所产生的费用通常包括销售成本、职工薪酬、折旧费等。将费用界定为日常活动所形成的,目的是为了将其与损失相区分,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出不能确认为费用,而应当计入损失。,第一节 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53,(2)费用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应当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不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经济利益的流出不符合费用的定义,不应确认为费用。例如,企业以银行存款购买材料,虽然也使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但不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而是使企业增加了另外一项资产,因而不能确认为费用。(3)费用是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费用的发生应当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从而最终导致资产的减少。其表现形式包括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流出,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的流出或者消耗等。而企业向所有者分配利润也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但该经济利益的流出属于所有者权益的抵减项目,不应确认为费用。,第一节 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54,2费用的分类 由于不同企业的费用发生内容不同,因而其分类也有所不同。现以工业企业为例说明。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按其用途可分为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和不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1)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亦称产品的生产费用。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2)不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亦称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等。,第一节 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55,应当注意的是,上述的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费用,是狭义的费用,即营业费用。广义的费用还包括损失和所得税费用。损失是指企业在非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损失是营业外支出,它包括固定资产盘亏、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处置无形资产净损失和罚款支出等。所得税费用是指企业按所得税法向国家缴纳的所得税。,第一节 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56,(六)利润 1利润的特征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的实现,会相应地表现为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其结果是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它是评价企业管理层业绩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进行决策时的重要参考。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反映的是企业日常活动的经营业绩;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它反映的是企业非日常活动的业绩。,第一节 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57,2利润的分类 利润按配比方法和形成原因的不同可分为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1)营业利润,是指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营业税金、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等后的金额。(2)利润总额,是指营业利润加上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后的金额。(3)净利润,是指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费用后的金额。会计要素的划分在会计核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对会计对象进行分类和设置会计科目的基本依据,并构成会计报表的基本框架。,第一节 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58,二、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一)确认 确认,是指决定将交易或者事项中的某一项目作为一项会计要素加以记录和列入财务报告的过程,是财务会计的一项重要程序。确认主要解决某一项目的确认标准和确认时间两个问题。它包括初始确认和再次确认。初始确认通常指编制会计凭证时的确认,具体而言,即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大量原始数据,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辨认,确定它是否属于交易或会计事项,并通过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的方法,登记到相关的账薄中;再确认又称第二次确认,是对账户所反映的企业交易或者事项的数据资料,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辩认,以确认它是属于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哪一个方面的信息,并列示于财务报告中。严格地讲,再确认应属于财务报告的内容,我们将在后面有关章节学习。,第一节 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59,1初始确认条件(1)符合要素的定义。决定将交易或者事项中的某一项目确认为一项会计要素,首先必须符合该要素的定义。(2)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或流出企业。这里的“很可能”表示可能性在50以上。(3)有关的价值以及流入或流出的经济利益能够可靠地计量。2在报表中列示的条件 只有符合会计要素定义和要素确认条件的项目,才能列示在财务报表中,仅仅符合要素定义而不符合确认条件的项目,不能在报表中列示。,第一节 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60,3会计要素的确认与列示(1)资产的确认与列示 符合资产定义的资源,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确认为资产:第一、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第二、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符合资产定义和资产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符合资产定义、但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项目,不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第一节 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61,(2)负债的确认与列示 符合负债定义的义务,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确认为负债:第一、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第二、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符合负债定义和负债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符合负债定义、但不符合负债确认条件的项目,不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第一节 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62,(3)所有者权益的确认与列示 所有者权益的确认主要依赖于资产和负债的确认;所有者权益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符合所有者权益定义和所有者权益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4)收入的确认与列示 收入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且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符合收入定义和收入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利润表。,第一节 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63,(5)费用的确认与列示 费用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减少或者负债增加、且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确认费用一般有三种标准:第一、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等发生的可归属于产品成本、劳务成本等的费用,应当在确认产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等时,将已销售产品、已提供劳务的成本等计入当期损益。第二、企业发生的支出不产生经济利益的,或者即使能够产生经济利益但不符合或者不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例如:办公费、业务招待费、研究费用、资产减值、车间固定资产发生的修理费用。,第一节 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64,第三、企业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导致其承担了一项负债而又不确认为一项资产的,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例如:产品质量保证、借款费用。符合费用定义和费用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利润表。(6)利润的确认与列示 利润的确认主要依赖于收入和费用以及利得和损失的确认;利润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收入、费用、利得和损失金额的计量。符合利润定义和利润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利润表。,第一节 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65,(二)计量 计量,是为了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具体讲,计量是用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尺度,从数量角度计算、衡量、描述企业各项交易或者事项发生的过程和结果。科学的会计计量必须要做到客观性、有效性和经济性。客观性,是指会计计量的对象、方法和结果,都能进行验证,其客观可信度较高;有效性,是指会计计量对象的确立具有目的性,计量的结果具有有用性,不是为计量而计量,而是为满足信息使用者的某种需要而计量;经济性,是指会计计量所费与计量效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