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预防接种服务规范课件.ppt

    • 资源ID:2165053       资源大小:196.50KB        全文页数:55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预防接种服务规范课件.ppt

    预防接种服务规范,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李放军2010年4月10日,主要内容,预防接种相关概念预防接种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接种服务的重要性及存在问题预防接种的卡、证管理预防接种服务流程预防接种各环节的要求预防接种服务的管理要求,预防接种相关概念,抗原:凡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产生抗体或致敏免疫活性细胞(淋巴细胞),并能与之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统称抗原。抗体:是由抗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后产生,并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自动免疫:又称主动免疫,是指经过抗原的刺激使机体自身产生免疫力,又分天然和人工两种,如患麻疹后产生了抗麻疹的免疫力,属天然自动免疫。接种麻疹疫苗后使机体产生抗麻疹的免疫力,属人工自动免疫。,被动免疫:是指机体获得由其他机体产生的活性免疫球蛋白或细胞因子。天然被动免疫的例子是胎儿通过脐带血流从母体获得的IgG抗体。人工被动免疫的实例有注射抗狂犬病血清预防被狂犬咬伤后发病,新生儿注射乙肝高价免疫球蛋白防止新生儿母婴传播感染乙型肝炎等。,疫苗:是指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的疫苗类预防性生物制品。传统疫苗是用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脱毒、灭活等方法制成,用于预防疾病的自动免疫制剂。现代疫苗的定义:是指针对疾病的病原微生物或其蛋白质(多肽、肽)、多糖或核酸,以单一实体或通过载体经预防接种进入人体后,能诱导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从而使机体获得预防该疾病的免疫力。,减毒活疫苗:是在实验室里通过对“野”病毒或细菌减毒而制备,它保留了病毒(或细菌)复制(或生长)和引起免疫的能力,但不致病。灭活疫苗:是先对病毒或细菌培养,然后用加热或化学剂(通常是福尔马林)将其灭活,使其失去毒力,但仍保留其免疫原性而制成。灭活疫苗既可由整个病毒或细菌组成,也可由它们的裂解片段组成为裂解疫苗。,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加的疫苗,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者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第二类疫苗:是指除第一类疫苗外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冷链:是指为保证疫苗从疫苗生产企业到接种单位运转过程中的质量而装备的储存、运输冷藏设施、设备。冷链系统:是指在冷链设备的基础上加入管理因素,即人员、管理措施和保障的工作体系。,常规接种:接种单位按照国家免疫规划和当地预防接种工作计划定期为适龄人群提供的预防接种服务。承担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工作的接种单位每年至少应提供12次接种服务。群体性预防接种:是指在特定范围和时间对某种或者某些传染病的特定人群,有组织地集中实施预防接种的活动。,应急接种:在传染病流行开始或有流行趋势时,为控制疫情蔓延,对易感染人群开展的预防接种活动。强化免疫:是根据传染病流行特征、人群免疫状况和传染病控制目标的要求,在短时间内对一定范围的目标人群开展的群体性接种。强化免疫时不考虑既往免疫史,其目的是迅速提高接种率,建立有效的免疫屏障,保护易感人群。强化免疫不能代替常规免疫。,禁忌证:由于某些机体的反应性不正常或处于某种病理生理状态,接种疫苗后,可能对机体带来某些损害,甚至引起严重的异常反应。为避免此种情况的发生,在疫苗使用说明书中,具体规定了某些疾患或处在某种特殊生理状态的人不能接种,这就是疫苗接种的禁忌证。受种者:接受预防接种的人。,一般反应:是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的反应,主要有发热和局部红肿,同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综合症状。异常反应: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超敏反应:也称变态反应或过敏反应,它是一种病理免疫反应,常因机体受某种物质再次刺激后,产生特异性的病理应答,造成组织损害或生理功能紊乱。,预防接种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修订,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第十五条 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传染病预防、控制的需要,制定传染病预防接种规划并组织实施。用于预防接种的疫苗必须符合国家质量标准。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的预防接种实行免费。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儿童的监护人应当相互配合,保证儿童及时接受预防接种。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制定。,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2005年3月16日国务院第83次常务会议通过2005年3月24日温家宝总理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34号2005年6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共8章(总则、疫苗流通、疫苗接种、保障措施、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处理、监督管理、法律责任、附则)73条,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卫生部组织编写了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并于2005年9月20日以卫疾控发2005373号文印发该规范给各省、自治 区、直辖市该规范共分11章 1、机构、人员及职责 2、疫苗使用管理 3、冷链系统管理 4、预防接种服务 5、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与事故的报告及处理 6、接种率和免疫水平监测 7、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的监测与控制 8、资料管理 9、督导、考核与评价 10、实验室管理 11、附录,卫生部、教育部联合下文要求开展查验接种证;卫生部、食品药品监督局已下发关于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卫生厅文件(湘卫疾控发20068号)关于印发湖南省预防接种单位管理规定的通知,接种服务的重要性及存在问题,是预防接种最基础的工作决定接种率和接种质量决定控制、消除、消灭针对疾病的效果目前我们工作中面临的问题,首先是接种服务的问题,接种服务的重要性及存在问题,依法提供接种服务问题接种单位资格、人员资格、公益性/趋利按照规范提供接种服务的问题免疫程序(加强免疫)、告知、操作、安全注射、记录、疫苗与冷链管理服务规范性和可及性/便利性的问题接种单位的合理区域规划问题、责任区划分不清服务形式与周期(门诊、定点、入户)、工作人员少不主动搜索、儿童底数不清、流动儿童管理难度大、接种证查验工作不完善,实施情况不明预防接种服务基础资料不明,预防接种的卡、证管理,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乡镇接种门诊应按规定为接种责任区域内适龄儿童建立预防接种证,作为儿童预防接种的凭证、记录和证明;同时,做好其他适龄人群预防接种的记录工作。,儿童预防接种证、卡(簿)的建立 预防接种证、卡(簿)按照受种者的居住地实行属地化管理。乡镇接种门诊应为接种责任区域内出生的儿童在其出生后1个月内,及时为其办理预防接种证。为未按时建立预防接种证或预防接种证遗失者及时补办。设有产科的乡镇卫生院,应告知新生儿监护人及时到居住地接种单位建立预防接种证、卡(簿)。为户籍在外地,寄居当地时间在3个月及以上的适龄儿童,及时建立预防接种卡(簿),无预防接种证者需同时建立、补办预防接种证;,接种证、卡(簿)的使用管理乡镇接种门诊对适龄儿童在实施预防接种时,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并按规定做好记录。预防接种证、卡(簿)由实施接种工作的人员填写。书写工整、文字规范、填写准确、内容齐全,时间(日期)栏(项)填写均以公历为准。儿童迁移时,乡镇接种门诊应将儿童既往预防接种史的证明交给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转入迁入地接种单位;乡镇接种门诊对迁入的儿童,应向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索查儿童既往预防接种史证明;无预防接种证、卡或接种证明的要及时补建、补种。,乡镇接种门诊至少每半年对责任区内儿童的预防接种卡(簿)进行一次核查和整理,剔出迁出、死亡或失去联系1年以上的儿童预防接种卡(簿)资料,由接种单位另行妥善保管。儿童居住地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乡镇接种门诊,根据托幼机构、学校对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的报告,对发现没有或遗失接种证的儿童,应会同托幼机构、学校督促其监护人及时到接种单位补办接种证。预防接种证由儿童监护人长期保管。预防接种卡(簿)城市由接种单位保管,农村由乡镇防保组织保管。预防接种卡(簿)的保管期限应在儿童满6周岁后再保存不少于15年。,预防接种服务流程,预防接种各环节的要求,接种单位接种疫苗,应当遵守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和方案。,预防接种前准备工作 确定应种对象:本次应种者、上次漏种者、主动搜索流动儿童 通知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 分发和领取疫苗 准备注射器材 准备药品、器械:,接种时的工作 核实应种对象:查验接种证、卡(薄)或电子档案,核对受种者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及接种记录,确定本次应种对象、接种疫苗的品种 发现原始记录有误:更正不符合 本次接种要求:解释有接种禁忌 者:提出医学建议 接种前告知和健康状况询问 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是否有接种禁忌,并如实记录告知和询问情况。接种前告知: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告知可采取口头或文字方式。做到知情同意。,接种现场疫苗管理核对接种疫苗的品种,检查疫苗外观质量。凡过期、变色、污染、发霉、有摇不散凝块或异物,无标签或标签不清,疫苗瓶有裂纹的疫苗不得使用。严禁冻结的疫苗如冻结不得使用。活疫苗超过半小时、灭活疫苗超过1小时未用完 应废弃。,接种操作 接种操作前再次查验核对受种者姓名、预防接种证、接种凭证和本次接种的疫苗品种,无误后予以接种 皮肤消毒:75%乙醇,禁用含碘消毒制剂进行皮肤消毒。严格执行安全注射:三要素(1)受种者安全:合格注射器材,接种前方可打开或取出注射器材。(2)施种者安全:在注射过程中防止被针头误伤,注射完毕后不得回套针帽。(3)对环境安全:注射器用后直接投入安全盒或防刺穿的容器内,或者毁型后统一回收销毁。,接种记录、观察与预约接种证、卡(簿):记录完整,不得用其它符号代替。告知家长或监护人,受种者在接种后留在接种现场观察30分钟。预约下次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和地点。负责新生儿接生的单位在接种第1剂乙肝疫苗和卡介苗后,应填写“新生儿首剂乙肝疫苗和卡介苗疫苗接种登记卡”,告知在1个月内到居住地的接种单位建证、建卡,并按免疫程序完成第2、3剂乙肝疫苗接种。,接种后的工作清理器材 用后的注射器:集中处理。处理剩余疫苗:废弃已开启的疫苗;未开启的疫苗做好标记 下次先用;免疫规划疫苗有剩时应当向原疫苗分发单位报告,并说明理由。清理核对接种通知单和预防接种卡(簿),及时上卡(簿),确定需补种的人数和名单,下次接种前补发通知。清理核对接种通知单和预防接种卡(簿),及时上卡(簿),确定需补种的人数和名单,下次接种前补发通知。,对不能下载异地(接种责任区域以外)儿童接种信息的受种儿童,乡级接种门诊要将其在本地的接种信息每月一次向受种儿童居住地乡级防保机构或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通报。,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处理、报告和登记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以下情形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1)因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接种后一般反应;(2)因疫苗质量不合格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3)因接种单位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4)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期,接种后偶合发病;(5)受种者有疫苗说明书规定的接种禁忌,在接种前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未如实提供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情况,接种后受种者原有疾病急性复发或者病情加重;(6)因心理因素发生的个体或者群体的心因性反应。,报告程序与时限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接种单位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在发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或者接到相关报告,应当及时(在24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行政部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群体性反应、公众高度关注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2小时内向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报告。,报告内容与形式:以电话、传真等最快方式填报“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卡”。疑似异常反应的诊治:发现疑似异常反应,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需按照临床疾病诊治要求积极诊治。任何医疗单位或个人均不得做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提供所需要的疑似异常反应临床资料和疫苗接种等情况;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相关的诊断,应由县级以上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小组做出。任何医疗单位或个人均不得做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疫苗的使用与管理儿童常规免疫的疫苗完成基础免疫的时间要求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风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12月龄完成。A群流脑疫苗18月龄完成。甲肝疫苗24月龄完成。免疫程序所列各种疫苗第1剂的接种时间为最小免疫起始时间。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基础免疫各剂次的间隔时间应28天。,湖南省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注:1.CHO疫苗用于新生儿母婴阻断的剂量为20g/ml。2.未收入药典的疫苗,其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参见疫苗使用说明书,制订并上报本乡镇(社区)疫苗和注射器需求计划和第二类疫苗的购买计划,向县级CDC报告“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和注射器计划报表”疫苗出入库帐目登记清楚、帐苗相符,计划合理,避免疫苗浪费;接种单位应有专(兼)职人员负责疫苗管理;领取或分发疫苗和注射器时要遵循“先短效期、后长效期”的原则,有计划地分发。,疫苗的储存与运输原则上乡级疫苗储存量:不得超过1个月。疫苗储存和运输的温度要求 乙肝疫苗、卡介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A群流脑疫苗、A+C群流脑疫苗、甲肝疫苗、钩端螺旋体疫苗、出血热疫苗、炭疽疫苗在28条件下避光保存和运输。麻疹疫苗、麻腮风疫苗、麻腮疫苗、麻风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在8以下的条件下避光保存和运输。脊灰疫苗在-20以下或28避光保存和运输。-20以下保存有效期为2年,28保存有效期为5个月。,接种单位在接收或者购进疫苗时,应当向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索取资质证明以及由药品检验机构依法签发的生物制品每批检验合格或者审核批准证明复印件,并加盖企业印章;疫苗批发企业经营进口疫苗的,还应当提供进口药品通关单复印件,并加盖企业印章。,接种单位在接收或者购进疫苗时应当索取和检查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提供疫苗运输的设备、时间、温度记录等资料、对运输过程中的疫苗进行温度监测并记录。收货时应核实疫苗运输的设备、时间、温度记录等资料,并对疫苗品种、剂型、批准文号、数量、规格、批号、有效期、供货单位、生产厂商等内容进行验收,做好记录。符合要求的疫苗,方可接收。接种单位对验收合格的疫苗,应按照其温度要求储存于相应的冷藏设施设备中,并按疫苗品种、批号分类码放。应按照先产先出、先进先出、近效期先出的原则销售、供应或分发疫苗。,接种单位接收第一类疫苗或者购进第二类疫苗,应当建立并保存真实、完整的接收、购进记录。接种单位应定期对储存的疫苗进行检查并记录,发现质量异常的疫苗,应当立即停止供应、分发和接种,并及时向所在地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不得自行处理。接种单位储存的疫苗因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过期、失效时,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进行集中处置。,报废疫苗均须经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回收、核实、登记后方可生效。疫苗的收货、验收、在库检查等记录应保存至超过疫苗有效期年备查。,冷链系统管理 疫苗为什么需要冷链?疫苗是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或人工合成的方法制成,大多为蛋白质,部分疫苗是减毒活疫苗。疫苗一般都怕热、怕光,有的怕冻。热或光可使蛋白变性、多糖降解和微生物灭活,影响其免疫效果,尤其是反复冻融不仅严重影响疫苗效力,而且增加了预防接种副反应的发生机率。出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纠纷时,冷链是一项重要的调查内容,冷链系统管理要求建立健全冷链系统管理制度,保持冷链设备正常运转,保证预防接种安全有效。具备冰箱、疫苗冷藏箱(包)储存疫苗,建立健全疫苗储存运输设施设备(冷链)档案,并对疫苗储存、运输设施设备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冷链设备应建立健全领发手续,做到专物专用,不得存放其他物品;应按要求对储存疫苗的温度进行监测和记录。应采用温度计对冰箱(包括普通冰箱、低温冰箱)进行温度监测。温度计应分别放置在普通冰箱冷藏室及冷冻室的中间位置,低温冰箱的中间位置。每天上午和下午各进行一次温度记录。温度监测记录保存2年备查。,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的接种要求设有产科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按照“谁接生,谁接种”的原则,承担新生儿乙肝疫苗及卡介苗预防接种服务。保证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首针乙肝疫苗。填写“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登记卡”并转卡,向当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报接种数据。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在产房进行。如果母亲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则新生儿在出生时应同时接种乙肝高价免疫球球蛋白。接种人员必须经过县卫生局培训考核合格。中部地区24小时首针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达80%,达到此标准的县应达100%。,预防接种服务的管理要求,接种单位要求 接种单位:应是经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依照条例规定指定的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医疗卫生机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指定接种单位时,应当明确其责任区域。接种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件;具有经过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或者乡村医生;具有符合疫苗储存、运输管理规范的冷藏设施、设备和冷藏保管制度。具有规范的接种场所和其他必备的设施、设备。按照要求进行疫苗的领发和冷链管理,保证疫苗质量。,接种门诊室外要设有醒目的标志,室内清洁、光线明亮、通风保暖;并准备好接种工作台、坐凳以及提供儿童和家长休息、等候的条件。接种场所应当按照登记、健康咨询、接种、记录、观察等内容进行合理分区,如设立候种室(宣传教育、反应观察)、预种室(登记、询问、体检)、接种室(疫苗接种应分室或分区或分台,卡介苗接种应设专室或专台),各室有明显标志牌。确保接种工作有序进行。同时接种几种疫苗时,在接种室/台分别设置醒目的疫苗接种标记,避免错种、重种和漏种。做好室内清洁,使用消毒液或紫外线消毒,并做好消毒记录。接种工作人员穿戴工作衣、帽、口罩,双手要洗净。,在接种场所显著位置公示相关资料,包括:(1)预防接种工作流程;(2)第一类疫苗的品种、免疫程序、接种方法、作用、禁忌证、不良反应、注意事项,以及第二类疫苗的种类、接种服务价格等;(3)预防接种单位及接种人员资质;(4)预防接种前告儿童家长书;(5)相关工作规范、制度;(6)接种服务时间、咨询电话;(7)宣传资料。,预防接种服务形式和周期 接种服务形式:乡镇以上城镇接种单位应设立预防接种门诊,对于离接种门诊较远的村,可设立数个固定接种点。入户接种:边远山区等交通不便的地区,可采取入户巡回进行预防接种方式。临时接种:在流动人口等特殊人群儿童集聚地设立临时预防接种点,选择适宜时间,为适龄人群提供预防接种服务。接种服务周期:预防接种门诊实行按日(周),接种点至少按月进行接种。,接种人员要求 承担预防接种的人员应当具备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执业护士或者乡村医生资格,并经过县级或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方可上岗。,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 流动儿童:是指户籍在外县(市、区)或无户口,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流入地暂时居住的6周岁儿童。主动掌握责任区内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情况;每月到当地流动人口管理相关部门或村委会(居委会)收集流入儿童资料;每季度开展1次流动儿童的入户调查,到流动人口集居地、出租房等地,掌握流动儿童情况。对主动搜索到的适龄流动儿童,应及时登记,按规定建立接种卡(簿),实行卡(簿)的分类管理,无接种证者需补办,并及时接种或补种。,做好本地外出儿童的管理,掌握儿童外出、返回期间的接种情况,及时转卡登记;可利用春节等民俗节日期间检查外出返乡儿童接种情况,并给予查漏补种。在暂住地居住3个月以下的临时流动儿童由现寄居地接种单位及时接种;寄居当地时间在3个月及以上,由现寄居地接种单位及时接种并建立预防接种卡(簿),无预防接种证者需同时建立、补办预防接种证。,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与补种 指导托幼机构和学校开展预防接种宣传与具体查验工作;承担查验、补种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向托幼机构、学校提供湖南省入托、入学新生查验预防接种证登记表和湖南省入托、入学儿童补证/补种通知单;收集、统计儿童补种、补证情况并及时逐级上报;对托幼机构、学校的查验工作进行督导;承担责任区域内漏种、漏证儿童的补种、补证工作,并按规定做好登记造册;及时统计儿童补种、补证情况并报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同时将补种、补证信息反馈给相关的托幼机构、学校。,谢 谢!,

    注意事项

    本文(预防接种服务规范课件.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