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第七版)本科课件.ppt
晶状体病,广东医学院眼科学教研室黎宗汉,晶状体的解剖和生理,解剖位置:虹膜、瞳孔后面,玻璃体前面大小:直径约9mm,厚4mm形状:双凸透镜 前曲率半径10mm 后曲率半径6mm晶状体悬韧带 晶状体悬吊于睫状体环上,晶状体的解剖和生理,晶状体的解剖部位,前皮质,前极,前囊下,后囊下,冠状,核,后极,后皮质,前囊膜,后囊膜,赤道部,晶状体的解剖和生理,生理营养来源:房水能量来源:无氧酵解无血管,透明双凸面,有折射性,相当于约19D凸透镜有弹性,可调节,晶状体主要病变,透明度改变 晶状体混浊白内障,正常,白内障,晶状体主要病变,位置的改变 产生异位和脱位概念:出生时晶状体不在正常位置异位 因外伤等因素晶状体位置改变脱位,白内障,概述定义:晶状体混浊称为白内障病因:老化、遗传、代谢异常、外伤、辐射 中毒等,白内障,分类 1、按病因 年龄相关性 先天性 外伤性 代谢性 并发性 药物及中毒性 放射性 后发性 2、按发病时间 先天性 后天性,白内障,分类 3、按晶状体混浊形态 点状 冠状 板层等 4、按晶状体混浊部位 皮质性 核性 囊膜下 5、按晶状体混浊程度 未成熟期 成熟期 过熟期,白内障,临床表现 症状 视力下降 对比敏感度下降 屈光改变 复视或多视 畏光或眩光 色觉改变 视野缺损,混浊不均的晶状体对光线起遮挡、散射、改变光方向的作用,白内障,症状:视力下降,白内障,症状:对比敏感度下降 屈光改变,白内障,症状:复视或多视 畏光或眩光 色觉改变,白内障,症状:视野缺损,白内障,临床表现 体征:晶状体混浊 检查方法 手电筒彻照 裂隙灯显微镜检查,一、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老年性白内障)(age-related cataract)病因 可能是环境、营养、代谢和遗传等多种因素,对晶状体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流行病学:与紫外线、饮酒、吸烟、心血管、高血压、外伤等因素相关,分类(一)皮质性白内障(二)核性白内障(三)囊下性白内障,临床表现(一)皮质性白内障(cortical cataract)临床分四期:1.初发期 2.未成熟期(膨胀期)3.成熟期 4.过熟期,1.初发期:皮质内出现空泡、水裂、板层分离 晶状体周边部楔形混浊 一般不影响视力,2.未成熟期(膨胀期):,晶状体大部分混浊,膨胀,虹膜投影呈半月形,视力明显下降,易诱发青光眼,复习:房水循环(易诱发青光眼),3.成熟期:,晶状体呈全混浊,虹膜投影消失,视力:眼前指数、手动或光感,4.过熟期:,晶体核,溶解的皮质,囊膜,皮质溶解 囊膜皱缩 核下沉,虹膜震颤,可引起晶状体过敏性葡萄膜炎 或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视力:核下沉后可略有增进,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二)核性白内障(nuclear catract),核混浊,呈深黄或棕黑色,早期晶状体周边部较透明,老视减轻,近视增加(双焦点),发展缓慢,(三)囊下性白内障(subcapsular cataract),后囊下混浊,后囊下浅层皮质出现棕黄色混浊,为致密小点组成,1、年龄2、病史3、临床表现 视力、晶状体混浊程度 分型、分期注意:除白内障外别的眼病,诊断,治疗 目前观点 先药物治疗,发展到影响工作、生活时手术治疗 1.药物治疗 目前尚无疗效肯定的药物 2.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原理:抗氧化、营养、蛋白分解酶激活剂等方面机制着手研制药物药物 法可林蛋白分解酶激活剂 吡诺克辛钠对抗醌类物质和自由基,手术治疗白内障针拨术(古代)白内障囊内摘除术(手术中把囊摘除)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保留晶体囊膜)超声乳化白内障外摘除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人工晶体植入术,二、先天性白内障(Congenital Cataract)病因 1.遗传因素 2.孕期母体及胚胎因素临床表现 1.多为双眼 2.因晶状体混浊部位、范围、形态不同分多种类型,前后极性白内障,皮质性白内障,核性白内障,全白内障,花冠状白内障,核性白内障,点状白内障,绕核性白内障,星状白内障,花冠状白内障,彩色星状白内障,诊断 1.发病年龄 2.临床表现 主要根据晶状体混浊形态和部位注意:排除其它原因的白内障治疗 1.视力好,不需治疗 2.视力不好,尽早手术 3.矫正屈光不正,三、外伤性白内障病因 各种外伤引起,四、代谢性白内障病因 由于代谢障碍引起 常见:(一)糖尿病性白内障(二)半乳糖性白内障(三)手足搐搦性白内障(低钙性),治疗 1.治疗原发病 2.药物治疗 3.手术治疗,五、并发性白内障病因 由眼部的疾病引起的晶状体混浊 常见于:葡萄膜炎 视网膜色素变性 视网膜脱离 青光眼 高度近视 等,临床表现 有原发病改变。晶状体后囊膜、后囊下 皮质混浊,发展至全混浊治疗 治疗原发病 手术治疗,六、药物及中毒性白内障病因 长期应用或接触对晶状体有毒性作 用的药物、或化学药物导致晶状体混浊 常见药物:糖皮质激素、氯丙嗪、等 常见化学药品:三硝基甲苯、汞、等,七、放射性白内障,病因 因放射线所致的晶状体混浊 1、红外线 2、电离辐射 3、微波,八、后发性白内障病因 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或晶状体外伤后,残留皮质及脱落在晶状体后囊上的上皮细胞增生形成膜状混浊,治疗 薄者:YAG激光 厚者:手术,后发性白内障,YAG激光治疗后,九、晶状体异位和脱位,病因 1、先天性悬韧带发育不全或松弛无力 2、外伤断裂 3、眼部疾病,如眼球增大、眼内炎症分类 1、全脱位 2、半脱位,晶状体全脱位方向前房玻璃体瞳孔嵌顿眼球外,晶状体半脱位,诊断根据病史、症状、和裂隙灯检查治疗1、晶状体全脱位2、晶状体半脱位,九、白内障手术治疗 与人工晶体植入术,要回答的问题:1、手术需不需要做(必要性)2、手术能不能做(可行性)身体条件 眼部条件3、手术如何做(可操作性),(一)适应症:视力原因 医疗原因(白内障会引起其他疾病)美容原因,(二)术前准备,1.全身检查:,血压:控制在正常值或接近正常值,胸部X线、心电图,糖尿病患者:血糖 8.3mmol/L(150mg),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出凝血时间,2.眼部检查:,视力 光感 光定位 色觉(主要是对术后视力的评估),裂隙灯检查、眼底检查,泪道冲冼,测眼压,角膜曲率、眼轴长度,抗感染药物应用,(三)白内障的手术方法,1、白内障囊内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2、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3、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十.无晶状体眼视力恢复和矫正晶状体屈光力:19D,1.用眼镜矫正:10D14D,2.角膜接触镜,3.人工晶体植入术,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视网膜母细胞瘤是起源于视网膜核层的胚胎性恶性肿瘤 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 3岁前多见 发病率:1:180001:21000 多中心起源,约30%双眼受累,定义,病因,1.与遗传有关,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Rb基因)定位于13q14(13号染色体长臂1区4带),2.Rb基因的缺失或失活是肿 瘤发生的关键 Rb基因具有抗癌性(抑癌基因),临床表现 分为四期:1.眼内期 2.青光眼期 3.眼外蔓延期 4.转移期,1.眼内期:白瞳或黄瞳(黑朦性猫眼)斜视 实质性视网膜脱离,2.青光眼期:眼痛、头痛,眼球增大,继发青光眼,3.眼外蔓延期:视神经眶内肿瘤 角膜、巩膜穿破,4.转移期:视神经颅内 血行肝、肺、骨骼 淋巴管,诊断,1.临床表现,2.X线:钙化点,3.超声波:实质性肿块回波 晚期可有囊性型回波,4.CT、MRI,5.化验室检查,6.病理检查,巨大视网膜母细胞瘤CT照片 患儿右眼眼外期。左眼眼内期(上图)。,视网膜母细胞瘤。玻璃体内见强回声团块,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见钙化。,视网膜母细胞瘤。肿块内见血流信号,视网膜母细胞瘤。玻璃体内见一强回声团块,其内见血流信号,可见密集、染色深、似淋巴细胞样,.围绕着血管组成细胞罩或假菊花形。有的假菊花团互相融合一起,周围有染色淡的坏死区。,群集的瘤细胞围绕着各自的血管排成多层呈假菊花形,其间有互相融合的坏死区,瘤组织中多见有丝分裂。,鉴别诊断 1.转移性眼内炎(1)高热史(2)低眼压(3)常伴虹膜睫状体炎(4)眼底:黄白色斑块 一般无新生血管(5)X线:无钙化点,2.Coats病(外层渗出性视网膜病变)(1)多见于6岁以上男孩。(2)视网膜大小不一黄白色 渗出灶及胆固醇结晶。(3)渗出性视网膜脱离。(4)FFA:微动脉瘤,异常管道。(5)其它:CT 等。,3、先天性白内障4、早产儿视网病变,治疗14mm以下之小肿瘤:放疗、化疗、光凝、冷凝。2眼球摘除术3眼眶内容剜除术放疗、化疗等,重点1概述中的白内障的病因分类、临床表现2、皮质性白内障 分期 膨胀期特点,并发症及原因 过熟期特点,并发症及原因3、白内障术前准备和术后视力矫正4RB是儿童期常见眼内恶性肿瘤、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