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质动机和叙事人格研究的三种范式及其整合课件.ppt
,Cantor(1990):,http:/,http:/,其实,人格心理学的创始人G.W.Allport(1937)在提出特质理论的同时,也特别重视动机问题。他指出,动机是人格心理学的核心概念,动力学的关注是人格心理学的标志性特征。特质概念对于理解人格只是初步的,要深入理解人格,就要深入到人的动力层面。,http:/,James(1890)主张通过研究个体“对未来目标的追求,以及对目标实现方式的选择”来区分个体。McDougall(1930)非常重视行为的目的属性,甚至宣称自己是个目的心理学家。个体会期待着愿望得以实现,并采取与愿望相一致的行为,以引导着事件向着目标的方向发展。Tolman(1932)指出目标就好比行为的“经纬线”。目的性是行为的重要特点。Murray(1938)认为,要关注人的目标导向的行为。,http:/,Floyd Allport建议根据一个人“尽力想做什么”来理解人格。对于人在不同情境下的不同行为,可以用“目标”来进行较好的解释。如一个孩子在课堂上很不安分守纪,但在他母亲面前可能很乖。如果我们从他“试图得到成人的关注”来解释,就好理解了。行为不一致,目标还是一致的。,http:/,但由于目标研究的难度太大,这一取向的具体研究直到20世纪后期才真正展开。这时的背景是,心理学的研究从注重“冷认知”(纯粹认知过程),发展到注重“热认知”即情感、动机与认知的关系上,动机的目标理论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http:/,到20世纪80年代,一批人格心理学家开始将注意力转向指导行为、实现目标的自我调节机制上。目标研究又回到人格心理学的中心位置。,http:/,“如果人类行为科学有奠基石的话,那么它必定是动机领域。动机理论质问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即:推动人的是什么。它们关注在人类本质和人类文化中起作用的原动力。”(Ryan,1998,p.114),http:/,“动机已再次成为了人格心理学的中心,尽管对动机这一概念的兴趣在过去50年历经衰落当今,理论家和研究者们更愿意将动机概念引入他们的描述和解释的模型中。”(Emmons,1997,p.486),http:/,目标成为人格研究的核心概念。一批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目标,并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化表述,代表性的研究包括:Klinger(1975,1977)的当前关注(current concern);Cantor(1990)的生活任务(life task);Emmons(1986,1989)的个人奋斗(personal striving);Little(1983,1989,1993)的个人规划(personal project);Markus和Ruvolo(1989)的可能自我(possible self)。,意义上各有侧重,但它们拥有最基本的共同之处,即它们都注重目标导向的行为,认为个体行为是围绕着对目标的追求而组织起来的。人格的目标研究关注对个体具有独特意义的生活目标,通过评价个体目标的各项属性来理解个体人格,解释抽象特质向具体行为的过渡。因此,它们可以统称为个人行为建构(Personal Action Constructs,PAC)单元,基于这些单元的研究被称为个人行为建构分析。,http:/,个人行为建构被视为是个人特征与情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它在对行为的评价中兼顾了评估情境影响的作用,并为人格的测量与评价提供了新的方法与标准。PAC的研究包含了行为的时间、地点、角色等情境因素。“情境中的个人”(Little,2000)。可以用来理解个体不一致的行为。,http:/,PAC的特点(Little,1999):1.个人性。与特质研究的问卷设计不同。PAC研究给被试机会,让被试自己列举重要的目标(如通过考试、锻炼身体、找对象),让被试自己评价这些目标的重要性、难度、可控性、时间充分性、责任,等等。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变量为中心。2.生态敏感性。背景性、情境性的。3.系统整合性。通过了解个人的目标,可以将其人格的不同方面关联起来,整合起来。,http:/,综上所述,动机范式的贡献:1.目标为个体生命提供了方向、连续性和意义感。2.与特质研究致力于描述和结构分析相比,动机研究致力于解释和功能分析。3.动机研究试图阐述特质是凭借何种机制转换为不同情境和时间下的具体行为,并用交互作用的观点来考虑人与情境的关系。,http:/,但是,动机的来源何在?为什么面对相同的情境,人与人之间动机不同?目标不同?这就要深入到个人的生命历程人生叙事:人格研究的第三种范式,http:/,如果我们要了解一个人,必须首先了解他的故事。人天生就会讲故事,故事的述说者,故事为个人的经历提供一致性与连续性,并在我们与他人的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http:/,McAdams(1996)的人格层次模型:水平一:人格特质(Personality Traits)五因素、大五 水平二:个人目标及策略(Personal Goals and Strategies)个人目标策略、动机和态度水平三:生活叙事(Life narratives)人生故事、生活事件,Personality Traits,Personal Goals and Strategies,Life narratives,The House of Personality(McAdams,1996),McAdams认为,水平一由独立于情境的、可用于个体差异比较的人格维度即特质组成,可以用于描述人的行为模式中一般性的、可观察的部分。特质是最初级的水平。特质便于对不同的个体进行比较,但是仅用特质来描述个体,我们所得到的人的印象是简单、不够丰满的。,http:/,特质对人格所做的描述是抽象的、可比较的、以及不受情境约束的一种“陌生人的心理学”。就是说,当我们面对一个陌生的人时,特质能够帮助我们形成对他人的大致印象,但对一个我们所熟知的人,仅用特质来描述就显得太单薄了。,http:/,水平二是指行为稳定的动机系统,主要用动机性的、策略性的术语来表示,由能促使一个人去完成各种任务、实现个人的重要生活目标的策略、计划、以及关注点组成。它们与特定的情境相关,例如有关个体应对策略、防御机制、依恋方式等的研究均涉及到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的需要。如果人格心理学家不关注时间、地点、角色对行为的作用,那么,他不但不能够准确地预测行为,连对行为的理解也谈不上,不同情境的行为使个体的生活充满了活力(McAdams,1996)。,http:/,有了特质与情境,要达到对个体的全面理解,还需要一个能够把二者统一起来的时空框架,这就是第三个水平:同一性(identity)或者个人叙事(personal narrative)。同一性体现在个人为实现生命意义和生活目标而建构的生活故事里。故事为自我提供了连续性,一个完整的故事可以告诉我们昨天的你是如何成为今天的你、明天的你。在故事中,我们可以建构过去、体验现在、期待将来。故事是自我统一与整合的表征。,http:/,故事还向我们展示了特质与情境相互作用的过程:行为最初是由情境激发的,不同的情境激发出不同的行为,相似的情境中会出现相似的行为。情境的重复导致个体形成习惯性的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最终成为一个人自我的一部分,即特质。但由于特质是从过去情境中抽象出来的,也就是去情境化的,对于未来,它只是一种行为的可能性。,http:/,自我的连续性只能在故事的水平上才能体现出来,而故事中某一个片断(即情境)中的目标、任务则需在第二水平上予以分析。水平一和水平二分别属于人格的静态结构和人格的动力机制,而个人生活叙事则为特质和目标提供了一种时空坐标系,使它们整合成一个连续的、不断发展的整体。,http:/,Personality Traits:The Psychology of the Stranger,Personal Goals:Getting to Know Someone,Personal Narrative:Intimate Knowledge of the Other,The House of Personality(McAdams,1996),http:/,特质和动机分别属于人格的静态结构和人格的动力机制,而个人叙事则为特质和目标提供了一种时空坐标系,它是融和了重构的过去、感知的现在和期盼的未来的一种连续的自我历程。,http:/,特质、动机和叙事可以被视为一个三水平的框架,也可以被视为人格研究的三种范式,也就是说不同的人格心理学家在这三个层面上各有侧重,也可以说有不同的认同。只有整合来自这三个水平或范式的知识就才能实现对人格的较为全面的描述和解释,同时也可能较为有效地预测人的行为并控制其朝着有利于个人与社会健康的方向发展。,http:/,这一讲完了,谢谢!,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