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患者的验光课件.ppt
特殊患者的验光,儿童验光,儿童期是一生中屈光状态变化最大的年龄段屈光异常比例高,对视觉发育影响较大远视、远视散光是儿童期最常见的屈光异常,高度近视、高度远视、混合散光在儿童期也不少见,一、儿童验光的特点,应采用客观检影验光儿童注意力难集中,主觉验光不配合,需麻痹睫状肌检影验光儿童调节能力强,需充分麻痹睫状肌,控制调节,儿童屈光不正合并斜视,不仅必须散瞳准确验光,而且要考虑调节和辐辏平衡,参考眼位,适当修改屈光度数,纠正眼位偏斜,儿童发育期屈光状态变化较快,通常每36个月验光一次。第一次睫状肌麻痹散瞳验光记录非常重要,二、儿童的睫状肌麻痹验光,阿托品,适应症15岁儿童,视力下降、视力不稳定者,疑似假性近视者,特别是6岁儿童远视和/或内斜视必须用,说明散瞳目的:得到准确验光度数,区分真假近视半月内有畏光,看近物不清楚、阅读困难有时可引起颜面潮红,口干发热等,举 例,3岁患儿,女,眼內斜3个月,角膜映光法,视近时斜视度数:右眼内斜25,OD:+1.50DS/+1.00DC90 OS:+4.00DS戴镜后再次查眼位+5+10嘱咐家长:全体配戴眼镜,23周复查 遮盖右眼3天放一天 弱视训练,每日一次,3个月后复查:角膜映光法:裸眼眼位+10,戴镜正位 小瞳检影验光:OD+1.5DS/+1.00DC90 OS+3.50DS 新镜方:OD+1.00DS/+1.00DC90 OS+3.50DS 戴镜眼位正,讨论,小儿双眼內斜视合并远视必须使用阿托品散瞳验光,散瞳后屈光不正尽量全部矫正,配镜后复查眼位变化,伴有內斜远视眼多伴有弱视,初戴镜时视力并不提高,只有坚持配戴,配合弱视训练,视力才会提高,患儿男,5岁,OD:0.15,OD:0.12,眼位正 睫状肌麻痹检影:OD+6.50DS OS+7.00DS 眼镜处方:OD+6.00DS 0.3 OS+6.50DS 0.25,讨论,远视、远视散光不伴有斜视可根据检影度数确定眼镜度数,在保留生理调节力后给予完全矫正,通常比检影度减少+0.50+1.00D,应在验光当日或近日内戴上眼镜,否则瞳孔恢复后,再配戴眼镜,患儿不易接受。每晚1%阿托品膏散瞳有助于提高儿童的依从性,儿童远视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趋向正视化,至少每半年检查一次对于视力正常,轻度远视可不予矫正有视疲劳的远视眼应矫正,患儿,男,5岁,从小视力不佳,有高度近视家族史,阿托品散瞳验光:OD-4.00DS/-1.00DC180 OS-5.00DS/-0.50DC180电脑验光:OD-4.00DS/-0.75DC180=0.5 OS-5.00DS=0.5,讨论,学龄前儿童高度近视须用阿托品散瞳验光,近视度数大,避免弱视形成,应全体配戴眼镜,促视觉发育儿童对矫正耐受性强,对儿童屈光不正应尽量全矫正,托吡卡胺,适应症:学龄期学生,不愿或无条件接受阿托品散瞳者。散瞳作用快,持续时间短,但快速散瞳不适合远视眼,尤其是合并有內斜儿童患者,学龄期儿童是近视发展时期,需每学期复查一次,始终使视网膜成像清晰,以利于控制近视发展间歇性外斜视,近视配镜度数应轻度过矫或足度矫正,白内障术后验光,白内障术后无晶体眼,高度远视,即远视力明显降低,无晶体后眼的调节作用不存在,其近视力降低更为明显,一、白内障术后验光配镜白内障术后1月,刺激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术后散光降到较小度数并趋于稳定,可以配过渡眼镜,待术后36月再配更准确的眼镜,单眼视力者,为获得生活视力可在术后2周配过渡眼镜幼儿为早日获得正常视觉刺激,防止弱视,可在术后1周配过渡眼镜,二、白内障术后无晶体眼验光特点,高度远视,检影时需在术眼前放置10.00D正镜片,以便看清影动,再按常规检影法,找到中和点,确定屈光度数,正视眼白内障术后多为10.00D+12.00D高度远视,若术前有远视或近视,可按公式计算:R2K+1/2R1R2为须矫正屈光度,R1为原屈光度,配框镜矫正无晶体眼多位老年人,双眼无晶体者,要求有生活视力。戴镜适应、舒适最重要无晶体眼调节功能完全消失,近距离时加3.004.00D眼镜,有条件可配双焦镜或多焦镜,白内障摘除伴人工晶体植入术后,需结合电脑验光得到相对准确的验光度数,结合综合验光仪或插片主觉验光,确定适合患者的个体化处方,使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残余屈光不正得以完全矫正,三、白内障术后验光配镜,儿童白内障术后应在术后12周验光配镜为宜,及早配镜使视网膜成像清晰,促进视觉正常发育,防止儿童弱视发生。,术后给可12.0013.00D正片,但应除外近视,A超眼轴有助诊断,眼轴长25mm,疑是轴性近视,白内障术后无晶体眼儿童,瞳孔大影动清晰,验光后可给出眼镜处方,但配镜后仍要定期复查,以便根据患儿正视化的进展,调整(调低)矫正度数,患儿术后无调节能力,还需为其验配一副近用眼镜,人工晶体植入仍是儿童无晶体眼屈光矫正的最佳选择,儿童IOL术后视力达0.5以上者占52.8。2岁后植入人工晶体是安全有效的,成年人,成年人白内障术后36月验光配镜为宜,此期屈光状态稳定,配镜度数准确,特殊职业患者如司机、运动员等均要求尽快提高视力及正常双眼视觉者,术后一个月可配暂时过渡眼镜,待白内障术后伤口完全愈合后,再重新验光配镜,单眼白内障术后无晶体眼,配框架镜片放大率2528;配戴隐形眼镜放大率7.2,与双眼能耐受双眼像差域值5相接近,因此单眼无晶体眼应配角膜接触镜(RGP);人工晶体放大率仅为2,二期人工晶体植入仍是无晶体眼矫正首选,3、白内障手术本身对屈光状态的影响,白内障术后可造成散光,或残存散光老年人白内障人工晶体术后存在老视,需在远用镜基础上配老视镜,有条件者配双焦镜或多焦镜,四、白内障术后光学矫正,框架眼镜(高度凸透镜)缺点:放大作用,棱镜效应,视野小像差和色差适应症:作为过渡,不适合双眼屈光参差过大者,角膜接触镜优点:放大作用小,周边视力好像差和色差明显改善,减少了单眼无晶体眼的双眼不等视缺点:适应性差,过敏,角膜病变,人工晶体矫正 优点:基本无放大作用,无球面差,一次性植入,术后矫正视力比较理想,是儿童无晶体眼屈光矫正的最佳选择,角膜病及眼外伤患者验光,圆锥角膜患者的验光,临床表现:框架眼镜矫正视力突然明显下降角膜地形图显示角膜中央区为红色,角膜中央屈光力47.00D,角膜散光3.00D,散光呈进行性变化角膜厚度变薄,通常470um严重病例在裂隙灯下可见角膜基质混浊,变薄,角膜中下区圆锥状隆起多在青春期发病,1725岁多见,验光,检影验光:病变初期可检出散光,严重者可见角膜病变区有油滴样异常影动,不规则,无法用球柱镜中和,电脑验光:可检出球镜、散光度、角膜曲率,严重者无法检查出屈光度,仅能显示角膜曲率,主觉验光:应用综合验光仪或插片,病变初期框架眼镜尚能勉强矫正,严重者无法用框架镜矫正,矫正视力低于0.3,这时使用RGP镜片矫正效果较佳,晚期可能需要角膜移植术进行治疗,角膜移植术后的验光,验光配镜时间应在角膜移植术拆线后1个月,此时屈光状态趋于稳定,验光比较适宜,角膜移植术后验光可采用检影、电脑验光,有时可能检影也很难看清影动,这时就只能结合插片或综合验光仪等主觉验光,眼外伤患者的验光,合并角膜裂伤的眼外伤患者角膜伤口愈合后,角膜瘢痕形成明显屈光不正.临床有些眼外伤病例通过配框架镜特别是角膜接触镜矫正,获得意外可喜的矫正视力,屈光手术前后的验光,验光步骤(术前验光),电脑验光:一种客观的验光方法,由于患者主观调节的存在,易过矫,角膜地形图检查:精确测量分析全角膜前表面任意点的曲率,检测角膜屈光力,形象地反映角膜前表面的形态特征,如角膜的顺规散光、逆规散光、不规则散光以及对圆锥角膜的诊断和筛选,检影验光:主觉验光主要参考依据,结果作为进一步主觉验光的起点综合验光:屈光手术的主要验光参考数据,老视验光:对40岁左右以上的屈光不正手术患者,必须进行老视验光,测量其调节幅度和近附加,以最后确定其在手术时所要保留的屈光度,术后验光,屈光手术后验光:角膜屈光手术后验光,不能以电脑验光作为参考,需排除周边影动的干扰,角膜屈光手术后硬镜的验配:角膜屈光手术后角膜中央平坦,软镜的配戴不够理想,需定制符合其术后角膜形态的硬镜,注意事项,睫状肌麻痹:一般屈光手术后不需要,特殊情况存在调节痉挛时需要散瞳验光散光是屈光手术检查时应该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优势眼的问题:注意优势眼的充分矫正,保持手术前后优势眼一致,可使患者术后主观不适感明显降低,在综合验光仪双眼平衡阶段,无法同时达到一样清晰的情况下,应该选择保持其优势眼清晰的处方,低视力检查,低视力 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0.3而大于0.05或视野范围小于20,检查步骤,病史视力检查客观验光,主觉验光眼部健康检查视野,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