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胤禛课件.ppt
爱新觉罗胤禛,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735年),满族,是清朝第五位皇帝,入关后第三位皇帝,清圣祖康熙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17221735年在位,年号雍正,庙号清世宗,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葬清西陵之清泰陵。雍正在位时期,平定了罗卜藏丹津叛乱,设置军机处加强皇权,实行“改土归流”、“火耗归公”等一系列铁腕改革政策,对康乾盛世的连续具有关键性作用。去世后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人物生平早期经历,雍正帝(1678年-1735年),姓爱新觉罗,名胤禛,满族,康熙帝第四 子。德妃乌雅氏所出。他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被封为贝勒,四十八年(1709年)晋封雍亲王。当时的太子胤礽两立两废,康熙诸皇子争夺储位的斗争愈加激烈。与其余诸子明面上的斗争不同,胤禛善于隐忍、懂得韬光养晦。他表面沉迷释教道学,自称“天下第一闲人”,与诸兄弟维持和气,暗中与年羹尧和隆科多交往,加强自己的势力集团,同时向父亲康熙表现诚孝,以赢得康熙的信任。,登基,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逝,他继承了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胤禛即了帝位之后即重用康熙十三子胤祥,而康熙皇八子胤禩先是被安抚封为亲王,后被削宗籍和圈禁,并被改名为阿其那,意为待宰的鱼。康熙的皇九子胤禟发往西宁,后被削宗籍和圈禁,并被改名为塞思黑,意为讨厌的人。皇十子胤誐被圈禁,康熙的皇十四子胤禵先是派去守陵,再后来受圈禁。康熙皇十二子胤祹被降爵,后康熙的皇三子胤祉也被革爵圈禁。,从雍正年间时,对雍正继位的谈论便不绝于耳。虽然史学界对皇位合法性尚无定论,但流传的把十改于的改诏之说是不成立的,因为现存的康熙遗诏是雍正登基后拟就并颁布天下,并非康熙真迹,所以遗诏不能说明问题。主张篡位说的学者中,有的认为康熙去世过于突然,未来得及留下任何传位遗诏,而雍正和隆科多等合谋抢占了先机;有的认为康熙生前两立两废太子,对立储君一事劳心伤神,直到临终前才属意皇十四子为储君。,按照正统继位说学者观点,如果没有实在的证据证明其他皇子为康熙所属意,雍正的即位是有理由的。康熙立储遗诏存于辽宁省档案馆。但这康熙遗诏是雍正登基后拟就并颁布天下,并非康熙真迹,所以遗诏不能说明问题。,去世,雍正十三年(1735年 乙卯)雍正帝驾崩,葬于清西陵之泰陵,庙号世宗,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弘历即皇帝位(满清入关后的第四任皇帝,雍正帝第四子,公元17361795年在位。属兔,生于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卒于嘉庆四年正月初三,终年八十九岁,葬于河北裕陵(今河北省遵化市西北)。),为政举措政治,雍正帝在祖先基础上继续加强皇权,从两方面入手:第一、强化密折制度,扩大密折的范围和内容。密折起于康熙二十年。密折有助于皇帝更好地了解下情,掌握动态,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有效地实施统治。为充分发挥密折作用,雍正帝把递密折的范围扩大到布政使、按察使、学政等,内容则扩大到生计、风俗等方面。第二、设军机处。雍正七年,因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恐漏泻机密,始于隆宗门内设置军机房,选内阁中谨密者入值缮写,以为处理紧急军务之用,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十年,改称“办理军机处”,简称“军机处”。军机处的大臣由皇帝挑选,由内阁大臣兼任,他们直接听命于皇帝,跪受笔录,他们的活动都是在皇帝的监督下的,旨意完全是按皇帝的话记录的。可见,军机处本为办理军机事务而设,但因它便于发挥君主专制独裁,所以一旦出现之后,便被皇帝抓住不放,不但常设不废,而且其职权愈来愈扩大。军机处的设立是清代中枢机构的重大变革,标志着清代君主集权发展到了顶点。,第三、勤政:与康熙帝一样,雍正帝非常勤于政事。后人收集他13年中朱批过的折子就有360卷。雍正在位期间,勤于政事,“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雍正初年,重用年羹尧和隆科多。年羹尧先后被任命为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赴青海征讨厄鲁特罗卜藏丹津叛乱,成功后封为一等公,成为实际的西北王。隆科多为吏部尚书、步军统领、兼理藩院,赐太子太保衔,被雍正尊称为“舅舅”。两人都显赫异常,但未过几年,即被雍正整肃。年羹尧令自裁,隆科多被禁死,同时雍正兴起文字狱打击两人势力(汪景祺案和钱名世案)。,雍正一朝宠信四位臣工:李卫(江苏人)、田文镜(福建人)、张廷玉(安徽人)、鄂尔泰;其中李卫、田文镜和张廷玉为汉人,田文镜为汉军旗人,足见雍正确实了解并重用汉人。第四、秘密立储鉴于康熙帝在预立太子问题上的失败,雍正帝于元年八月宣布密建储位法将他的继承人弘历的名字写好,雍正御笔夏日泛舟诗轴放匣中,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驾崩后从匣中取出宣读。又以密旨藏于内府,以备核对。,这个方法,避免了皇子争权而引起的激烈斗争。后世几代都效法他。改善秘密选储制度,即皇帝在位时不公开宣布继承人,而将写有继承人名单的一式两份诏书分别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和皇帝身边,待皇帝去世后,宣诏大臣共同拆启传位诏书,确立新君。这样使得使皇位继承办法制度化,也在很大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康熙帝晚年诸皇子互相倾轧的局面。第五、设军机处为了加强皇权,顺治恢复明朝的内阁。康熙成立南书房都旨在分散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利,但是没有从根本 上解决问题。军机处成立之后,排除了王公贵族,也排除了内阁大臣,使皇帝朝纲独断既不容皇帝大权旁落,也不允许臣下阻挠旨意。,皇帝通过军机处直接向各地方官员下达命令,努尔哈赤以来的议政处就渐渐形同虚设了。作为辅助皇帝决策与行政的机构,军机处渐渐成了处理军国要务的中枢。军机大臣没有定员,少则二人,多则九人。主要职掌:每日晋见皇帝,商承处理军政要务,以面奉谕旨名义,对各部门、各地方发布指示;面奉谕旨,起草公文,由朝廷直接寄发,称为“廷寄”。封函标明“某处某官开拆”字样,由兵部捷报处发送;撰录保存公文,就是将皇帝批阅的奏折,撰录副本,称为“录副奏折”。这项制度使大量档案得以保存。,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就有了固定助手,可以及时处理政事了,所以他的权力比明太祖还要集中,以前的其他帝王的权力更没法与他相比,他是真正的集权力于一身,总理天下庶务。民族政策:废除西南少数民族原本的土司制度,改行“改土归流”加强对少数民族的统治及同化。此外,雍正亦宣称“朕以外国之君,主中国之事”,严防汉族士大夫阶层离心。,第六、整饬吏治雍正帝重视吏治。雍正赏识执法严,作风雷厉风行,严猛行政,有开拓气魄,政绩显著的官员。如田文镜、李卫在河南、浙江清查钱粮做得好,被誉为“模范督抚”.康熙末年财政亏空严 重,雍正位后雷厉风行地进行了一场钱粮大清查。他组织了一个得力的领导班子,由康熙十三子怡亲王允祥总理事务,皇舅隆科多、大学士白潢、尚书朱轼会同办理。清查亏空首先在中央进行。地方上的清查也普遍进行。清查不力的官员,则予以调查处理.,清查使财政好转但要说明的是,康熙朝末年存银为2000多万两,雍正朝末年存银也为2000多万两,电视剧里康熙朝末年存银为800万两的说法是不对的,极大的夸大了雍正朝理财效果。但是,雍正也有严重的过失和局限。他在位期间虽没有出现大规模农民起义,但零散的反抗经常发生,雍正的镇压措施十分严厉。,不论具体情节,抗官者即以反叛论处,斩杀不赦。甚至拒捕时,有人共在一处,虽非下手之人,在旁目观,即系同恶共济,均斩立决。对民间秘密结社,嘱咐官吏们时时察访,弋获首恶,拔树寻根,永断瓜葛。苏州手工业工人要求增加工资,罢工叫歇,雍正严加惩处,立碑永禁叫歇。1,军事,雍正帝继续执行满洲的扩张政策。康熙帝三征噶尔丹,噶尔丹之侄策妄阿拉布坦于雍正元年支持青海和硕特部首领罗卜藏丹津纠集20万人进攻西宁反清,雍正命年羹尧、岳钟琪率兵讨伐,大胜,青海完全归入满清帝国版图。雍正五年派遣策凌为首席代表与俄国签订布连斯奇条约,第二年又签订了恰克图条约,划定了清俄中段边界,稳定了清俄边界局势,促进了清俄边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贸易。,经济,“摊丁入亩”雍正元年,雍正帝从直隶巡抚李维钧之请,实行丁银摊入田赋一并征收的原则,改变过去按人丁、地亩双重征收标准,减轻了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负担。到乾隆时,这一政策推广到了全国。“耗羡归公”清初沿袭明制,各地征收钱粮,加收“火耗”(碎银加 火铸成银锭时的折耗,亦称耗羡)。,实行中,官员任意加派,一两可加至数钱。因不在上交正额之内,官员从中任意侵贪,成为官场公行的陋习。康熙帝曾说,清官也取火耗。康熙末年,各地官员以火耗为名,肆意横征中饱,已无法限止。雍正帝清理钱粮时,山西巡抚诺眠与布政使高成龄在雍正二年奏请将该省各地加派的火耗,提解布政使司库,以二十万两补完该省亏空,除公用外,分发给地方官员,称为“养廉”。雍正帝指出,历来火耗皆州县征收而加派横征,侵蚀国帑不下数百万。原因是各州县征收火耗分送上司,种种馈送,名目繁多,州县肆意贪污,上司曲为容隐,这是从来的积弊,应当消除。他采纳山西官员的建策,说“与其州县存火耗以养上司,何如上司拨火耗以养州县。”,(世宗实录卷二十二)州县养上司是公开的非法贿赂。上司拨州县便成为合法的“养廉”,即官俸的补贴。山西实行后,各省相继仿效,以火耗补完亏空的钱粮,并分拨州县养廉。一七二七年,又命各省督抚,就该省情形酌议具奏,着为定额。这一改革形成制度,称为“养廉”,又称“耗羡归公”,即由上级官府依定额发给官员。以后火耗一分为三:一份给地方官养廉,一份弥补地方亏空,一份留地方公用。这样,既增加了财政收入,又有助于廉政。,官绅纳粮,一体当差又称“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或称“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官即官员,绅即士绅,指地主。清朝雍正即位后,清朝形势其实十分不妙,康熙虽然是少有的明君,但是晚年阿哥争位祸起萧墙,官场贪污成风,朝廷赋税收入减少;边疆又有少数民族反叛,战乱不止!雍正初年,国库空虚,而要解决边疆叛乱所需军费就要千万之巨,还要维修黄河大堤,维持朝廷日常开支用度等等.为解决上述问题雍正决定实行“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摊丁入亩”“火耗归公”三条新政。,古代收税,只到老百姓家,官绅自外。老百姓还要当差,即服兵役和徭役,官绅是属于统治阶级,不必当差不交税!“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就是让他们也交税当差,当然不是真要他们服兵役和徭役,可用银两兑买。但由于触及官绅利益,因此实行起来有较大难度。但为了巩固王朝的统治,必须暂时牺牲官僚士大夫的利益,而官僚士大夫的这种暂时的利益牺牲是为了王朝巩固之后能够享受到更多的利益。这一政策的成功,一是皇权的高度集中和强大,而士大夫不敢也没有能力进行强有力的反抗;二是先试行再推广,试点地区官员执行力强;三是政策符合广大百姓利益,有坚实的民意基础,给皇权以强大支持。,弊病:重农轻商雍正帝继续执行先王发展生产的政策。他像前辈君王一样鼓励开荒,康熙六十年至雍正十二年,全国田地从735万顷增至890万顷,疏浚了卫河、淀河、子牙河、永定河。其他水利工程已完成的有直隶营田工程、浙江和江南海塘工程,修建了黄河、运河堤岸。雍正帝继续蠲免钱粮政策。据清史稿世宗本纪,他在位13年,免了12年灾区的赋税和一些地区的漕粮。,但是,他过分重农抑商,他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群趋为工,则物之制造者必多,物多则售卖不易,必至壅滞而价贱,是逐末之人多,不但有害于农,而并有害于工也。根据这一理论制定的政策必然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他又认为:开矿断不可行。因为开矿将引诱人们离开农本,追求末业,而且矿工聚集一地,易于闹事。,急于求成,手段过严雍正做事急于求成,正因如此,故河南垦荒,四川清丈,陕西挖井,直隶营田,本意为利民,却劳而无功,反成民间之累。他的性情偏急,喜怒无常,手段过于严酷,造成了许多冤假错案。他死后,乾隆继位,一反雍正苛严之治,实行宽严相济的方针,昭雪死者,释放囚犯,缓和了矛盾。故后人评:纯皇帝(乾隆)即位,承宪皇帝(雍正)严肃之治,皆以宽大为政。,文化,文字狱雍正时文字狱日益频繁,汪景祺因谄附年羹尧而立斩枭首,查嗣庭因趋奉隆科多而戮尸示众,陆生楠因议论时政而被军前正法。最为轰动的是吕留良案,吕是清初具有民族思想的学者,已去世40年,后有曾静、张熙读吕氏之书,受其影响,竟去策反岳钟琪,要他反清复明,酿成大案。吕留良被开棺戮尸,其儿子、学生处死刑。雍正朝文网甚密,株连人众,处刑严酷。知识分子动辄得咎,形成闭眼不敢看现实,缄口不敢谈政治的沉闷风气。,民族,改土归流雍正帝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了改土归流的改革。雍正四年,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取消了土司,改派可以随时任免的流官。改土归流对于减轻对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压迫和剥削有帮助,对清朝实施全国性的统治和国家的统一有重要意义,但清朝在推行改土归流时过度强调使用武力,对一些地区的反抗采取了残酷的武力镇压,也给西南部分少数民族带来了灾难。,外交,开始严格执行海禁,后来考虑到闽福百姓生计困难,同意适当开禁;雍正二年降旨准广东人移民台湾。但对外洋回来的人民仍有戒心。当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日益增多,但雍正却不许中国商人出洋贸易,设置种种障碍,声言海禁宁严毋宽,余无善策。后来,在沿海各省的再三要求下,虽稍稍放宽海禁,但仍加以种种限制。尤其对久住外国的华侨商贩和劳工,逾期不归,甘心流移外方,无可悯惜,不许其复回内地。当时,西方先进国家正在鼓励海外贸易,而中国即使是杰出的君主也缺乏世界眼光,限制对外交往,故而成为国际潮流中的落伍者。,社会,废除一类人贱籍雍正帝在人权方面有一项改革,那就是削除一类人的贱民籍。雍正元年,山西、陕西因明建文末年未依附朱棣而被编入“乐户(官妓)”籍的后代,雍正命令摘除其“乐户”籍,使其成为民户,同年九月,他下令除掉绍兴曾反对朱元璋的那些人后代的“惰民”籍,使其成为民户,五年四月下令免除粤东“蜑户”籍,使其成为民户。他们的贱民籍除掉后,提高了社会地位。,评价,美国历史学者史景迁认为:雍正的父亲康熙为政宽松,执政 末期受储立之争所扰且出现典型长寿帝王的统治能力退化现象,雍正即位之初的满清实已浮现官僚组织膨大腐败、农民生活水准恶化的危机;由於雍正即位时正处於政治历练、精神与人格上的成熟阶段(45岁),因此得以精准的分析问题并以铁腕魄力的作出应对。他的改革同时包含力行整顿与和现实的妥协(如火耗归公与养廉银)。满清得以建立起一套继续运行百年以上仍大致有效的统治体制,而未沦为立国百年而亡的异族王朝,此当归功於雍正一朝的改革。,勤政刻苦雍正非常勤于政事,平日除却睡觉,其余大部分时间都在批阅奏折,睡眠时间不到四个小时。喜怒不定康熙曾评价“惟四阿哥、朕亲抚育。幼年时、微觉喜怒不定。至其能体朕意、爱朕之心、殷勤恳切、可谓诚孝。”雷厉风行、当机立断,雍正即位后推行新政,进行了许多改革,如财政制度改革,改土归流。雍正即位后惩办了不少贪官污吏,大力地改善了吏治。为康乾盛世做出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