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的黏结和成焦机理资料课件.ppt
室式结焦过程,第一节 煤的黏结和成焦机理,具有黏结性的煤,在高温热解时,从粉煤分解开始,经过胶质状态到生成半焦的过程称为煤的黏结过程。煤的黏结性取决于胶质体的生成和胶质体的性质(?),从粉煤开始分解到最后形成焦块的整个过程称为结焦过程。煤的结焦过程大体可分为黏结过程和半焦收缩两个阶段。,室式结焦过程,一、胶质体的生成及性质 1胶质体液相的来源(1)煤分子结构单元之间各种桥键的断裂形成自由基碎片,其中分子量不太大的、含氢较多的生成液态产物。(2)脂肪化合物的分解,其中分子量较大的那部分形成液态产物。(3)基本结构单元周围的脂肪族侧链和各官能团脱落,其中小部分可形成液体。(4)残留煤(未分解的煤)在胶质体液相中部分溶解。,室式结焦过程,2胶质体的性质温度间隔、透气性、流动性、膨胀性概念及对粘结性的影响。,室式结焦过程,二、煤的黏结过程要形成黏结好的半焦,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有足够数量的液相,能使分解的煤粒表面润湿并充满颗粒间的空隙;(2)胶质体的温度间隔足够大;(3)胶质体的流动性好;(4)胶质体有一定的黏度,能产生一定的膨胀压力,将软化的煤粒压紧;(5)液相分解缩聚所形成的固相产物和未分解为液相的固体颗粒,本身应具有足够的强度;(6)黏结性不同的煤粒在空间要均匀分布。,室式结焦过程,三、煤的成焦机理形成半焦后,温度继续升高,半焦进一步分解:1、析出分子量最小的气态产物而不生成焦油。2、产生许多游离基,游离基发生缩聚反应,随着温度的升高,缩聚反应不断加强,使芳香碳网不断增大,碳网间的排列也越来越规则化。当温度达到1000时,形成具有一定机械强度和一定块度的银灰色并具有金属光泽的焦炭。,室式结焦过程,半焦外型的变化产生裂纹?半焦热缩聚必然引起体积收缩,而焦块的刚性阻止其收缩,半焦内便产生了内应力。随着温度的升高,其内应力不断增加,当内应力大于半焦本身的强度时,使半焦破裂形成裂纹。,室式结焦过程,第三节 炭化室内的结焦过程 炭化室内煤料结焦过程的基本特点有:单向供热、成层结焦 结焦过程中传热性能随炉料的状态和温度而变化。煤料水分愈多,结焦时间愈长,炼焦耗热量愈大。因为:水的汽化潜热大而煤的导温系数小;水汽汇集膨胀压力,最大膨胀压力,影响膨胀压力的因素?煤种、加热速度、堆比重、添加瘦化剂或高挥发性气煤,室式结焦过程,三、工艺条件对结焦过程的影响 1、加热速度提高加热速度使煤料的胶质体温度范围加宽,流动性增加,从而改善煤料的黏结性,使焦块致密。?,利用快速加热,可以提高弱黏结性的气煤、弱黏煤甚至长焰煤的黏结性,这就扩大了炼焦煤源。,但快速加热对半焦收缩是不利的,收缩应力大,产生的裂纹多。故合理的加热速度应是黏结阶段快,收缩阶段慢。,室式结焦过程,现代焦炉炭化室内的结焦过程无法调节各阶段的加热,且实际上湿煤、干煤、胶质体由于导热性能差,加热速度慢,半焦和焦炭反而加热快,这是现代炭化室的根本缺点。,室式结焦过程,2煤料细度煤料粉碎度和焦炭强度呈如下关系:同一种煤的粉碎度增加,焦炭强度增加,当煤粉碎度达到某极限值后,继续增加时焦炭强度反而降低。不同的煤种,和其焦炭强度的极大值对应的粉碎度取决于煤的黏结性,黏结性愈好的煤,与其焦炭强度极大值对应的煤粉碎度愈高。,但对配合煤而言一般情况为增加弱黏结煤的用量,则应对强黏结煤粗粉碎以保持其黏结性,弱黏结煤细粉碎以利于分散。,室式结焦过程,3、堆密度 增加装炉煤的堆密度,使煤粒间隙减小,膨胀压力增大,填充间隙所需的液态物质减少,在胶质体数量和性质一定时,可以改善煤的黏结性。但堆密度的增大,收缩应力的增加,使焦炭的裂纹增加。因此,只有当黏结性差的气煤配用量较大时,采用增加堆密度的方法来提高焦炭的强度。,室式结焦过程,4填加物 煤料黏结性不好时,可以加入沥青等黏结剂,增加结焦过程中的液相以改善黏结性。但这种黏结剂应要求在煤料胶质体阶段有较好的热稳定性,故最好采用高沸点沥青。当煤料收缩性很大时,可在不使煤黏结性降低很多的情况下,加入经细粉碎的无烟煤粉、焦粉等瘦化剂以减少收缩内应力,从而提高焦炭块度。,室式结焦过程,四、煤料硫分、灰分与焦炭硫分、灰分的关系 1硫的动态与焦炭硫分煤中的硫约有60%70%转入焦炭中。,2焦炭灰分煤中灰分全部转入焦炭,,室式结焦过程,一、影响化学产品的因素 1原料煤的影响(1)煤化程度,第四节 炼焦过程的化学产品,室式结焦过程,对加热产物及产率的影响表现为:煤化程度低的煤(如褐煤)热解时,煤气、焦油和热解水产率高,但由于没有黏结性(或很小),不能结成块状焦炭;中等变质程度的烟煤,热解时煤气、焦油产率高而热解水少,黏结性强,能形成强度高的焦炭;煤化程度高的煤(贫煤以上),煤气量少,基本没有焦油,由于没有黏结性,故生成大量焦粉。,室式结焦过程,(2)岩相组成的影响 不同煤岩成分其热解产物及产率不同:煤气产率:稳定组为最高,丝质组最低,镜质组居中;焦油产率:稳定组为最高,丝质组最低,镜质组焦油产率居中;焦炭产量:丝质组最高,镜质组居中,稳定组最低。,室式结焦过程,2外界条件的影响(1)热解最终温度的影响 随着热解最终温度的升高,焦油和焦炭的产率下降,煤气产率增加,但煤气中氢含量增加,而烃类减少;焦油中的沥青和芳烃增加,酚类和脂肪烃含量降低。,焦炉的生产实践表明,700800之间最适宜生产贵重的芳烃、苯、甲苯和二甲苯,此时产率最高。,室式结焦过程,(2)炉顶空间温度和容积的影响 从化学产品的产率和质量来说,炉顶空间温度以750左右为宜,但生产上为使焦饼中心温度达到9501050,炉顶空间温度总是大于750,只能力求降低,不能完全满足。炉顶空间温度超过900,焦油中含游离碳、萘、蒽、沥青增加,密度增大,含酚减少。在平煤操作良好,荒煤气导出顺利的条件下,炉顶空间容积应尽可能小,以减少荒煤气在此停留时间,使二次热解适当。,室式结焦过程,(3)升温速度的影响 随着加热速度的增加,气体开始析出的温度和气体析出最大速度的温度迅速提高。,提高加热速度(缩短结焦时间),使煤气和焦油产率增加,焦炭产率减少,煤气中增加烯烃、苯、乙炔。如在800以上热解,焦油中芳烃增加,萘含量增加,酸性油中苯酚较多,杂酚较少。热解时的压力增加,可以阻止热解产物挥发和抑制低分子气体的生成,不利于化学产品的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