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1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梦溪笔谈》二则ppt课件 苏教版.ppt
大家知道我国有哪四大发明吗?,指南针(司南)活字印刷术造纸术火药,四,大,发,明,提起中国古代科学,就不能不提到一位多才多艺的科学家沈括。而提到沈括,我们自然会想到他的被后人誉为“中国科学史上里程碑”的伟大著作梦溪笔谈。今天让我们以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学习选自这部伟大著作的短文。,梦溪笔谈二则,沈括,梦溪笔谈的作者是_,字_,他是_ 著名的科学家、政治家。,你知道他是谁吗?,沈括,存中,北宋,以虫治虫,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把你不理解的字、词、句说出来,大家一起来讨论解决。,扫清字词障碍:,狗蝎,(xi),(hu),喙,钳,(qin),大穰,(rng),旬日,傍不肯,(xn),(png),初读课文,1、本文给我们介绍了自然界的哪种现象?,2、这篇文章讲了一个 什么故事?,初读课文,自然界的好多生物都存在天敌。利用生物的天敌可进行农作物害虫的生物防治。,1、先对照文下注释,独自翻译全文(有疑难的作记号)。2、与小组成员共同讨论,互相解决疑难的字、句。3、小组内不能解决的疑难全班讨论 解疑。,合作学习,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 为 秋 田 之 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 喙有钳,千万 蔽 地;,地区,正在,成为,秋天田野里的庄稼,的,危害,像,它们,嘴,像钳子一样物体,遮盖,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正要危害秋田里的庄稼。,忽然有一种昆虫产生了,样子像泥土里的“狗蝎”,,它们的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遍地都是;,遇 子 方 虫,则 以 钳 搏 之,悉 为 两段。旬日子方 皆尽,岁 以 大 穰。其虫旧 曾 有之,土 人 谓 之“傍不肯”。,就,用,搏斗,子方虫,都、全,成为,十天,全被消灭,年成,因此,大丰收,这,过去,曾经,助词无义,本地人,称,它,傍不肯,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部被咬成两段。,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杀尽,,年成因此获得大丰收。,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正确翻译文章的意思,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正要危害秋田里的庄稼。忽然有一种昆虫产生了,样子像泥土里的“狗蝎”,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遍地都是;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部被咬成两段。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杀尽,年成因此获得大丰收。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解释下列划线字,1、方为秋田之害()2、悉为两段()3、旬日子方皆尽()4、大穰(),正当,正在,全部,十天,丰收,解释下列句中的“之”。,方为秋田之害,则以钳搏之,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结构助词,相当于“的”,代词,子方虫,语气助词,无义,不译,代词,代子方虫的天敌,解释下列句子中的“以”。,以虫治虫,用,岁以大穰,因此,不以疾也,如,以烟徐喷之,用,方为秋田之害方两三级,正当,正在。,才。,其喙有钳,其虫旧曾有之,它的。,这样,这种。,翻译下列句子:,1、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忽然有一种昆虫产生了,样子像泥土里的“狗蝎”,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遍地都是;,2、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杀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本文虽短,但是含意很丰富,正可谓“言简意赅”。我们先看一下几个字的妙处。,1、文中“方为秋田之害”中的“方”字能否去掉?为什么?,2、我们再来看看“忽有一虫生”的“忽”有何妙处?,3、还有一个字我们也要注意,就是“岁以大穰”的“以”字。,不能。因为此时子方虫还没有造成祸害,一个“方”字,正表现出子方虫即将造成危害的严峻形势。如果去掉意思就变了,就和英语中的将来时和完去时的区别一样。,忽”字表明事出意外,不但表现出“傍不肯”出现的突然,也反映出作者惊奇的心理感受。害虫天敌的出现是自然界生态平衡现象,虽然在当时人们对此现象还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但它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这其实是个省略句,即“岁以(之)大穰”,意思是:年成因此(傍不肯)而获得大丰收。由此可见,一个“以”字强调了“大穰”的取得完全是由于天敌彻底消灭了子方虫的缘故,这就突出了“以虫治虫”的成功。,理解内容,将本文分为三个层次,并概括其大意。,说明子方虫灾害出现的年代、季节和范 围。,子方虫的天敌应运而生,消灭了子方虫,庄稼因此获得大丰收。,说明天敌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旧曾有之”。,在了解了文章的大意之 后,请同学们说一说,作者在这里记录了一种什么现象?,生物治虫 设想一下,如果子方虫没有遇到“傍不肯”,将会发生怎样的情景?,在生活中还有这样的现象吗?试举一两个例子来说明。,青蛙吃害虫猫头鹰吃田鼠啄木鸟吃害虫 金龟子吃蚜虫,小组讨论利用生物治虫有什么好处?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增收、保护生态环境。学习本文给了我们什么启示?积极开展生物防治,充分发挥某些农作物害虫天敌的作用,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增产、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开放探究,如果你现在是一乡之长,你所管辖的地区发生了比较严重的蝗灾,你会如何来应对这种灾情?你还会坐等蝗虫的天敌出现吗?你会采用哪种最快捷、经济有效的方法?在大面积的农田里,可用飞机喷洒农药,小面积的用人工喷洒,较小范围内的可放鸡鸭去吃,或者出动人力用网捕捉。防治时要集中,全面。,梦想剧场,学过本文,给我们哪些启示呢?,我们要有效地保护自然资源,积极开展生物防治,充分发挥某些农作物害虫天敌的作用,从而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增产、保护生态环境。比如内蒙地区利用鸡来灭蝗虫就是一个极好的事例。,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以虫治虫”的例子,试找出并写下来。,课外作业:,梵 天 寺 木 塔,一、疏通字词,正确朗读课文,梵天寺,喻皓,贻以金钗,讫,胠箧,履,fn,qqi,ho,chi,l,y,q,一、疏通字词,正确朗读课文,便实钉之,钉板,dng,dng,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fn)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ho)之妻,贻(y)以金钗(chi),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qqi),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梵天寺木塔,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统治,在,才,层,担忧,钱氏王朝统治两浙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嫌那座塔晃动。,翻译:,指木塔,那,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说,铺排,所以,这样,指木塔不稳定,翻译:,工匠说:“木塔上没有铺瓦,上面轻,所以才这样”,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于是,便,用,可是,从前,当初,翻译:,于是就把瓦片铺排在塔的上面,可是木塔还是像当初一样晃动。,木塔,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暗中,秘密地,派,他的,指匠师的,赠送,助词,的,询问,打听,翻译:,没有办法时,匠师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拿金钗送给她,(要她向喻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用,把,助词,的,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这,只,终了,完成,使坚实,,就,翻译:,喻皓笑着说:“这很容易啊,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会晃动了。”,语气词,不译,指木板,用钉子钉,于是,就,匠师如其言,塔遂定。,遵照,他的,喻皓的,话,说法,翻译:,工匠遵照喻皓的话去做,塔身就稳定了。,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因为,更加紧密相束,六面,连接,箱子,走,踩踏,支撑,自然,当然,翻译:,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当然不会晃动。,那,人皆伏其精练。,同“服”,佩服,他,指喻皓,精熟,翻译:,人们都佩服喻皓的技艺精熟。,梵天寺木塔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译一译,重点字词提示:,因为。更加紧密相束。互相。连接。好像。当然。动词,走,踩。同“服”,佩服。上、下、左、右、前、后六个面。从旁边打开箱子,这里指箱子。,盖:弥束:相:联:如:自:履:伏:六幕:胠箧:,分组讨论(研读课文结构),全文分三层:第一层:讲建塔过程中关于塔身不稳定问题。第二层:喻皓采用“布板”、“实钉”的办法,解决于“塔动”的问题。第三层:解释“塔定”的原因,并写了众人对此事的反应。,为什么要说匠师“无可奈何”?“匠师如其言,塔遂定”一句表现了什么?,以大家无计可施,反衬喻皓轻易解决问题的技术高超。,用事实说明喻皓的技术高超。,难点探究,文章写人着笔不多却很生动,“密使其妻”写出匠师怎样心态?一个“笑”字透露出喻皓怎样心理?,“密使其妻”写出匠师难堪和用心良苦。“笑”字既透露出喻皓对匠师无能的嘲笑,也透露出他对解决“塔动”这个问题胸有成竹,举重若轻。,分组讨论(回答问题),1、梵天寺木塔一文虽是说木工知识的,但故事性很强,你能具体说一说文章的特点吗?,课文并不是平实地说明木工知识,而是通过一个完整的故事,并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等具体描写塑造了人物形象,寓知识于叙事、描写当中,使文章更有可读性。,2、梵天寺木塔一文的写作特点与以虫治虫的相似吗?,相似。全文用130个字就清楚地记述了喻皓“塔动”问题的经过,传神地描写了人物的动作、神态,准确地解释了木塔稳定的原因。其中写喻皓的语言较详,因为这最能体现他技艺的高超。对“塔遂定”的原因也写得较详,因为这是木塔稳定的科学原理,有必要交代清楚。匠师按喻皓指点实施,不是本文的重点,故以“如其言”三字一笔带过。这样安排详略,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活用词便实钉之,多义词总结方 方出神 方两三级之 旧曾有之 秋田之害 土人谓之“傍不肯”以 则以钳缚之 岁以大穰如 匠师如其言 动之如初遂 塔遂定 遂不得履履 遂不得履 人履其板,用 因为遵照 像于是 终于鞋子 走,踩踏,名作动,用钉子钉,正,才,语气助词无义,的,代词,它,知识回放1,之:代词 结构助词,的“故时有物外之趣”动词,到去“至之市”放在主语和谓语之 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是吾剑之所从坠”,土人谓之“傍不肯”,而:表承接关系,接着、然后。“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表转折关系,却。“舟已行矣,而剑不行。”表修饰关系,“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知识回放2,四、拓展课文:,想一想,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古塔?,白塔,文峰塔,大雁塔,小雁塔,五亭桥,文昌阁,四望亭,高邮镇国寺,高邮盂城驿,想一想,说一说,你知道哪些现代中国的科技成就?,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神州五号”载人航天飞船上天。,水稻专家袁隆平,作业:给同桌出一份练习,检测两篇短文字词句意的掌握情况。,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