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法律法规培训资料课件.ppt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环境法律法规培训,目 录,第一章 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第二章 环境保护标准第三章 环境法律制度第四章 环境法律责任,第一章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法律的;经济的;宣传的。,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法,也叫环境法,是国家为了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护和改善环境,以保护人民健康和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而制定的、调整人们在开发、利用、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其主要含义是:1.环境保护法是一部分法律规范的总称;2.其所要调整的是人们之间所产生的社会关系中的一个特定的部分;3.其产生是由于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不协调;4.其目的在于通过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护和改善环境,保护人民健康和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的发展;5.其所要保护和改善的是作为一个整体的环境,而不仅是一个或数个环境要素,更不是某种特定的自然资源。,环境保护法的立法基础,物物相关规律;在开发利用某一环境要素(或其某一功能)时,要考虑此种开发利用活动将会对其他环境要素(或其他功能),乃至整个生态系统的影响。相生相克律;能流物复律;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只流动一次,而物质不断循环,因此要求尽可能地充分利用能量(发展生态农业、建立符合生态规律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和尽量控制各种有害有毒物质。负载有额律;协调稳定律;只有当生态系统中生物物种多样化或者生态系统的结构相对协调时,生态系统才是稳定的。地时制宜律和社会经济条件;,中国环境法律体系,宪法有关条文,国际环境公约,刑法有关条文,环境保护法,环保法规,地方环保法规,部门规章,地方规章,野生动物保护法,渔业法,森林法,草原法,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法,水法,农业法,水土保持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噪声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法,环境标准,宪法中有关环境保护条文,宪法第26条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第26条规定:“国家组织和鼓励植树造林,保护林木。”第9条第2款规定:“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珍贵动物和植物,”。第10条第5款规定:“一切使用土地的组织和个人必须合理利用土地。”第22条规定:“国家保护名胜古迹,珍贵文物”第4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第5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 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刑法有关环境保护条款,刑法:关于环境保护的“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共9条,对排污、废物进口、破坏环境资源保护做了刑事处罚规定。,环境保护国际公约、条约,主要是指我国已参加的国际环境保护公约以及与外国缔结的关于环境保护的双边、多边条约;条约可分以下几类:关于防治全球环境污染的公约、条约;关于人类共享资源的开发利用的公约、条约;关于越界污染防治的条约;关于国家责任的公约、条约;关于环境保护的国际技术、经济合作的公约、条约;关于人类共同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公约、条约;关于物种保护的公约、条约。,环境保护基本法,环保基本法:是环保领域的基本法,是单行法的基本依据,是由全国人大1979年9月13日批准颁布的。它的主要任务是依据宪法的规定,确定环境保护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规定国家在环境保护方面总的方针、政策、原则、制度;规定环境保护法保护的对象;确定环境管理的机构、组织、它们所拥有的行政权利、应负的职责、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主要的行为规范,以及违法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该法共47条,主要规定为:环境保护法的目的是保护人民健康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第1条)其具体对象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综合体;(第2条)环境保护应纳入计划和对其采取各种有利措施,确保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协调;(第3条),环境保护基本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到全国环境保护实行统一监督管理;(第7条)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制度;(第9、10、12、13、14条)规定了公民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权利和义务;(第6条)规定了开发利用环境者应遵守的技术规范;(第2433条)规定了违法者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和追究法律责任的程序;(第3545条)规定了国际条约的适用原则(第46条)规定了该法的适用范围;(第3条),环境保护单行法,环保单行法:是我国环境保护法的支干,它们是以宪法和环境保护法为基础,是针对特定的污染防治领域和特定的资源保护对象而制定的单项法律,是由全国人大批准颁布的。(14部)防治环境污染法防治环境破坏法,环境保护行政法规,环保行政法规:是国务院为实施环境保护法律或规范环境监督管理制度及程序而颁布的有关环境保护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其名称依其内容分别称“条例”、“规定”、“办法”、“实施细则”。按其内容可分为:环境整体保护法规污染防治法规自然环境要素保护法规环境标准法规排污收费法规,环境保护行政规章,环保规章:是由国务院有关部门为加强环保而颁布的环保规范性文件;通常就环境保护法律和环境保护行政法规执行中的问题或者各部委、国务院有关直属机构从事环境管理工作中的一般事项作出具体规定;,环境保护地方法规,环保地方法规:各地方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为实施国家环境保护法律,结合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定和颁布的环保规范性文件。目前已有900多项.,环境保护地方规章,环保地方规章:各地方人民政府为实施国家环境保护法律,结合本地区的具体情况,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和颁布适用于本地区的环保规范性文件;其内容通常是就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及国家环境保护政策的贯彻执行问题作出具体规定;,我国的环境管理机构,国家立法机关:立法权;宏观控制权;监督权;国家司法机关:通过行使司法权,审判环境案件,实施环境法;国家检察机关:通过行使检察权,追究环境犯罪人的法律责任以及监督有关行政机关遵守环境法的规定,实施环境保护法;国家行政机关:通过行使行政管理权,实施环境保护法;企事业单位:通过在其生产经营过程中遵守环境保护法的各项规定来实施环境法;社会团体:通过参与各项环境保护活动,宣传普及环境保护法律知识,促进环境保护法的实施;公民个人:通过监督、检举和控告,实施环境保护法。,我国缔结和参加的国际环保公约,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的修正;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防止因倾弃废物及其他物质而引起海洋污染的公约;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核材料的实质保护公约核事故及早通报公约;,中国家环境法律法规目录,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3.环境保护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国家环境法律法规目录,4.环境保护行政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倾废管理条例征收排 污费暂行办法对外经济开放地区环境管理暂行规定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5.环境保护部门规章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管理规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全国环境监测管理条例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管理办法 6.资源法律、法规(9部),广东省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广东省东江水系水质保护条例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办法广东省珠海市饮用水源保护条例广州市环境保护条例广州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广州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规定广州市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管理办法,广东省环境保护地方法规目录,广东省环境保护政府规章东深供水工程饮用水源水质保护规定广东省东江水系水质保护经费使用管理办法广东省执行国家机动车辆废气排放标准实施办法广东省乡镇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广东省征收超标准排污实施办法,广东省环境保护地方法规目录,第二章 中国环境标准体系,环境标准,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工业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综合污染物排放标准,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样品标准,环境保护标准,环境标准:是指国家为保护人群健康,社会物质财富和维持生态平衡,而对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和一定区域环境中某些污染物的含量,以及进行某些环境保护工作的技术要求所作的限值规定的总称。标准的制定: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和国家经济、技术条件,制定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定环境标准的原则,确保人体不受污染危害原则要求在制定环境标准时,污染物的含量应低于有害阈值;政策性原则环境标准要体现国家环保方针政策,符合国家技术经济的实际水平;以环境状况为基础原则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时要考虑自然净化能力;地区差异原则应考虑不同地区的环境、经济差异;尽量与国际环境标准接轨原则,环境质量标准,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为了保障人群健康和社会物质财富,维护生态平衡而对环境中有害物质或因素的最高限额所作的综合性规定。按环境要素分为: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水环境质量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噪声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为了实现环境质量标准的目标,结合技术经济条件和环境特点,对允许污染源排放污染物的最高限额所作的规定。分为:浓度标准:是以经济技术可行性为根据而对污染源排放污染物所规定的排放标准;总量标准:是以环境自净能力为根据而对污染源排放污染物所规定的排放标准;,环境保护行业标准,是指对环境保护工作范围内所涉及的部分活动以及设备、仪器等所做的统一技术规定;适用于某一特定行业;,环境基础标准,是指对环境标准中具有指导意义的有关词汇、术语、图式、原则、导则、量纲单位所做的统一技术规定,是制定其他环境标准的基础;,环境方法标准,是指对环境保护领域内涉及的试验、检查、采样、分析、测定、统计和其他作业的方法所作的统一技术规定。主要是分析方法和测定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样品标准,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用来标定仪器、验证测定方法、进行量值传递或质量控制的标准材料或物质称为环保标准样品;环境标准样品标准是对环境保护标准样品必须达到的要求所做的统一技术规定。,环境标准分级,环境标准分三级:环境保护国家标准:361项环境保护行业标准:34项环境保护地方标准,环境标准分类,环境标准分五类: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保护基础标准:环境保护方法标准:环境保护标准样品标准:,时限制污染物排放标准是指根据同一行业不同时期的生产工艺、技术条件和污染物控制技术水平,制定出不同的新、老污染源污染物排放标准。,主要环境保护标准介绍,.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标准生效日期:从1996年10月1日起实施。适用范围:全国范围的环境空气质量评价;主题内容:本标准规定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三级)、标准分级(三级)、污染物项目(10项污染物)、取值时间及浓度限制、采样分析方法及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本标准采用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类,按标准分级办法实施;浓度限值:本标准规定了各项污染物不允许超过的浓度限值;监测:本标准对监测中的采样点、采样环境、采样高度、采样频率及分析方法作了规定;各项污染物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标准的实施:由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实施。,主要环境保护标准介绍,.,.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从1997年7月1日起实施。综合性排放标准与行业性排放标准不交叉原则;本标准规定了33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限值,同时规定标准执行中的各种要求;标准分类:本标准设置三类指标: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最高允许排放速率、规定无组织排放的废气的监控及相应的监控浓度限值;排放速率标准分级:现有污染源分为一、二、三级,新污染源分为二、三级对新老污染源规定了不同的排放限值;标准实施:两控区的污染源,其SO2排放,还应执行行业总量控制标准。其他规定:如排气筒高度。,使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原则: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三同步”理论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相结合的“三结合”理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土地利用规划制度;环评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申报制度;许可证制度;限期治理;综合开发、综合利用的原则:破坏者整治、污染者治理的原则:强制破坏者整治的制度;谁污染谁治理制度;排污收费制度;依靠群众、大家监督的原则;因时因地制宜的原则,第一节 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第三章 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在从事环境的开发利用之前,应对该项目的选址、设计以及在施工中、建成后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拟采取的防范措施以及最终不可避免的影响作出预测和估计,以尽量减少建设项目对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适用范围:基本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区域开发建设项目;环评时机:在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责任者:建设单位;承担者:有资格的环评单位;审批:先交主管部门审查,再转交有关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影响评价制度,第二节 环境管理制度,环境法律制度,在项目建议书中,应含关于环境影响的简要说明;在可行性研究阶段,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在初步设计中,含环境保护篇;在施工阶段,环保部门可进入现场检查;在竣工验收阶段,由环保部门据建设者呈交的“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报告”,在确认达到环保要求后,颁发“环境保护设施验收合格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监督管理,环境法律制度,建设项目的概况建设项目周围概况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和预测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报告书(表)的编制为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审核提供了参考依据和指南,具体表现在:为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确定范围和依据;环境影响报告书是根据组织的环境和工程特点来确定其内容的,其中工程分析是以工艺过程为重点的。在工作分析中要求对产品的特点和主要工艺方法;采用的主要原料、资源能源的用量、来源和应用情况;产生污染物的种类、排放量和排放方式以及其中所含污染物的种类、性质、排放浓度;废弃物回收利用、综合利用和处置等等;以上分析的范围和输出的结果为组织提供了较为详细的用于识别环境因素的信息。对生产运行阶段的开车、停车、检修、一般性事故和泄漏等情况时的污染物不正常排放进行分析,及找出这类排放的来源、发生的可能性和频率,为组织确定异常和紧急情况下的环境因素提供参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对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审核的指导作用,环评中采用的分析方法较多应用在识别环境因素和评价重大环境因素中;如物料衡算法、调查分析法、类比分析法、专家判断法;为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环评的内容要求对建设项目给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和预测,这些预测的结果为目标指标的量化提供了依据和数据。为制定环境管理方案和污染治理提供方法;环评内容之一的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是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和预测,有针对性地提出防范和减少这种环境影响的各种措施,并进行经济合理性、技术可行性等方面论证。为环境监测提出建议;提出了有关相关方的意见;,环境法律制度,“三同时”制度,是指建设项目中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使用制度。适用范围 1.新、扩、改建项目 2.技术改造项目 3.一切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的工程建设项目;4.确有经济效益的综合利用项本制度要求所有以上项目都必须执行“三同时”,在“计划任务书”或“扩建设计”中没有治理“三废”内容的,施工部门不给施工,建成了也不准投产。,三同时制度,环境法律制度,“三同时”的主要内容:在工程设计的同时,设计部门要根据有关规定对经过采取各种预防措施仍然消除不了的少量污染物的治理设施进行设计;在施工阶段,施工部门应与主体工程一样,安排污染治理设施的施工计划,并组织施工,保证同时竣工;在建设项目交付使用前,建设单位要向环境保护部门提交“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报告”,经验收合格发证后,建设项目方可正式投入生产或使用。,“三同时”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有的企业只执行了“一同时”或“二同时”;建成的污染治理设施,未经批准就自行停止运行或闲置,甚至拆除;只考虑污染末端治理,没有考虑在生产过程中削减污染物的产生。,环境法律制度,是指国家环境管理机关依照法律规定对排污者征收一定费用的一整套管理措施。收费对象:是超过国家或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放污染物的企、事业单位。(污水除外)征收排污费的范围:水、废气、固体废物、噪声、放射性等5大类。,征收排污费制度,排污收费制度,征收超标排污费的意义收费促进了管理与治理,调动了企业防治污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收费为防治污染筹集了一定资金;收费是企业防治污染,改善环境表现的一个重要手段;加强了环保部门的自身建设,促进了环保事业的发展;,收费原则征收的排污费应高于运行费;同等质量、数量的污染物应收等量的费用;多因子应迭加收费;污染严重的因子应加重收费。,环境法律制度,是指对现已存在的危害环境的污染源,由法定机关作出决定,令其在一定期限内治理并达到规定要求的一整套管理措施。限期治理对象:1.特别保护区域内:环境敏感区不准建新项目;建成的设施其污染物超标的要限期治理。2.污染严重的污染源要限期治理。限期治理的期限:不得超过3年,限期治理制度,限期治理是以污染源调查、评价为基础,以环境保护规划为依据,突出重点分期分批的对污染危害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的污染物、污染源、污染区域采取的限定治理时间、治理内容及治理效果的强制性措施,是人民政府为了保护人民利益,对排污单位采取的法律手段。,限期治理制度,限期治理的原则:确定限期治理项目,要对污染源进行调查评价;限期治理要在环保总体规划指导下进行,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限期治理应抓住突出的、严重的污染源;限期治理应包括限期治理的时间、内容、对象和效果。,限期治理制度,限期治理的范围:污染源限期治理,是指对污染十分严重的污染源和污染物的限期治理,如某炭素厂沥青烟的治理;区域性限期治理,是对某一区域或某一水域的限期治理,如云南滇池水体污染的限期治理;行业性限期治理,是指对某个行业、某种工艺的限期治理,如电厂粉煤灰不准入河,小造纸厂制浆黑液的限期治理。,环境法律制度,是指由排污者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其污染物的排放和防治情况,并接受监督管理的一系列法律规范构成的规则系统。排污申报其真正含义就是根据环境容量或污染物控制目标,结合企业污染物的排放状况,核定允许企业排放的污染物总量;适用对象:适用于在中国领域内及其海域内直接或间接向环境排放污染物、工业和建筑施工噪声、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单位。,排污申报登记制度,申报登记的内容排污单位的基本情况;生产工艺、产品和材料消耗情况;污染排放情况(排污种类、数量、浓度、排放地点、去向、方式);污染处理设施建设运行情况;单位的地理位置和平面示意图。,排污申报登记制度,“九五”期间总量控制的12项污染物:总悬浮微粒、粉尘、SO2、汞、镉、铬、砷、铅、石油类、氰化物及固体废物。,排污申报登记,确定重点污染控制对象;污染物总量规划分配,确定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分配污染物总量削减指标是排污申报登记制度的核心;审核发证监督管理。主要是监督检查许可证的执行情况是否按许可的各项内容进行排放。,排污申报登记制度的基本作法,环境法律制度,是指从事有害或可能有害环境的活动之前,必须向有关管理机关提出申请,经审查批准,发给许可证后,方可进行该活动的一整套管理措施。防止环境污染许可证;防止环境破坏许可证;整体环境保护许可证;,环境保护许可证制度,环境法律制度,是关于环境保护部门和有关的监督管理部门对管辖范围内的排污单位进行现场检查的一整套措施、方法和程序的规定;其主要包括:污染排放情况;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操作和管理情况;监测仪器、设备的型号和规格以及校验情况;采用的监测分析方法和监测记录;限期治理情况 或事故情况及有关记录;与污染有关的生产工艺、原材料使用方面的资料;其他与污染防治有关的情况和资料。,环境保护现场检查制度,环境法律制度,责任制是落实责任,实现环境保护目标的保证,是对环境保护实行目标化、定量化管理的一个手段。其目标、指标主要有:环境质量指标(水、气、声、固);污染物排放控制指标(污染物治理率、达标率、总量削减率、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率及单位产品排污量);环境管理指标(环评、三同时、排污收费、限期治理项目执行情况指标。环境保护责任制的两种形式:省、市、县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厂长(经理)环境保护经济责任制,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环境法律制度,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是为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而制定的一项管理制度,通过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把城市各行业,方方面面组织起来,推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定量考核指标体系(27项指标):环境质量;污染控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环境管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环境诉讼是指环境法主体向人民法院申诉自己的主张,请求人民法院作出是非判决的活动;种类有:环境行政诉讼:是指被诉的一方是国家、国家行政机关及国家工作人员(与其职务有关)的诉讼;环境民事诉讼:是指环境法主体在他人从事或可能从事民事不法行为从而使自己的民事权利受到或可能受到损害时,请求国家保护自己的合法民事权利而向人民法院对上述行为人提起的诉讼;环境刑事诉讼:是由国家检察机关为追究从事环境犯罪者的刑事责任而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环境诉讼及其种类,第四章 环境诉讼和法律责任,环境法律责任是指环境法主体因从事了环境法所规定的某种行为或不行为,或环境法所规定的某种事实的出现,应承担的否定性的法律后果;可分为三种:环境行政法律责任:环境民事法律责任:环境刑事法律责任:,环境法律责任,绝对责任制:某些环境法律责任的承担不以违法为必要前提,只要排污者造成了环境污染危害,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无过错责任制:即不管行为人主观上是否有意或过失,只要造成了环境污染危害后果,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举证责任转移:原告只要举出能说明自己主张的事实,而由被告来举证证明此事与自己无关或属免责范围;因果关系推定两罚、多罚制度,环境法律责任的特点,环境事故案例,某工厂用地下管道排放含毒的污水,农民甲为浇自己的地,将管道砸开,使该污水流入乙的养鱼池,使乙所养鱼死亡。上例所说的农民甲引污水灌溉自己的地后,庄稼枯萎、失收,农民甲要求赔偿损失;某工厂用地下储罐储存含毒的废液,因地震导致储罐破裂,使废液流入乙的鱼塘,使乙所养鱼死亡;某工厂在厂内围墙处露天堆放含铬废渣,农民甲将它拉回填房基,后发现饮用离房基二米处的井水后患病,经查系饮用被铬污染井水所致;在一湖畔,共有10个工厂向湖中排放污水,有30户渔民依法在本湖捕鱼为生,后湖水污染,鱼虾绝迹,鱼民失去生计且湖边农民在引湖水灌溉后,农田减产,农民和渔民均要求赔偿损失;,环境事故案例,某铁矿生产企业排放废水的污染物浓度低于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GB的确良-73)的规定。废水排向季节性溪,但排水口距河流十公里。外排废水除渗入地下水外,部分被农民用于灌溉,只有很少一部分进入河流。请问:缴纳排污费是否要以排水口的出水量和浓度为依据?缴纳排污费后是否还需要支付下游的污染补偿?,THE END,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培养文学情趣;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鼓舞我们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