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健康信息平台标准化建设课件.pptx
,区域健康信息平台标准化建设,推进互联网+智慧医疗,目录CONTENTS,1建设背景及基本情况,2区域卫生信息标准化建设,3信息标准化支撑智慧医疗,4建设成果及展望,一PART.,建设背景及基本情况,强化政策保障,2015 年8 月,市政府印发市智慧医疗项目建设实施 方案2017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医联体、家庭医生制度、智慧医疗建设2018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医联体、家庭医生、智慧医疗建设,基础建设扎实,1,城市信息化基础条件国内较好:市智慧城市建设全面推进,信息基础设施不断优化,信息资 源加速整合共享,2,区域化、属地化管理方式明确:在宁省部属、部队、民营医院实 行属地化管理,一体化推进智慧 医疗建设,3,卫生信息化基础扎实:在区域标 准化、“五个一”工程、智能化 服务、信息安全、科研等方面形 成特色,4,都市圈协作、宁镇扬一体化 发展步伐加速:在预约挂号、医 检结果查询、远程医疗对接等方 面推进迅速,智慧医疗总体架构,总 体 架 构,一个框架,智慧建设总体框架下,实现各部门间的信息 共享交互,二级平台市、区两级卫生信息平台,三个体系,信息标准体系、安全体系、智 能化服务体系,全员人口信息库、电子病历数四个数据库据库、健康档案数据库、医学专业知识库,五个统一,一卡通、一账通、一线通、一程通、一键通,六项业务应用,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计划生育、综合管理等业务,智慧医疗顶层设计,区域医疗的特点,数据分散性:信息采集的端点分散,包括各三级医院和各区卫生信息平台应用分散性:整体的规划和目标一致,但需要支撑具体目标各异的各类专 业性系统和应用应用主体分散性:卫生行政部门、医院、公卫机构、社区、居民等信息既需要进行分析,也需要进行综合,信息标准化的重要意义,数据、应用、应用主体的分散性等特点,决定了建立统一的区域卫生信息 标准规范体系是建设智慧医疗的基础只有在建立并实施统一标准规范的基础上,才能通过标准化、虚拟化和网 络化将区域内物理分散的医疗卫生数据,从生命阶段、健康和疾病问题、卫生 服务活动三个维度,在逻辑上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从而更好地为各类应用主 体提供服务,二PART.,区域卫生信息标准化建设,卫生信息标准化,卫生信息标准:为医学信息产生、信息处理、信息管理及信息共享 等信息行为制定的各类规范和行动准则,涉及整个医学事务处理过程。,卫生 信息,1,2,3,4,采集,处理,管理,共享,卫生信息标准化是融合现有各种标准应用,实现信息共享和互操作性目标的过程。,标准化建设原则,自顶向下,以国家卫计委的所有数据元、值域作为标准和基础框 架;以江苏省平台标准作为补充;再补充市的有 特色业务。自底向上根据现有业务系统的实际情况,从业务开展的普遍性、稳定性;数据可采集性、准确性为出发点,建立接口基本框架。再核对国家卫计委、省厅的标准。,国家标准体系框架,标准建设的框架和内容,数据类标准,信息资源目录体系 数据集标准,数据元标准 共享文档规范,分类与代码标准 数据交换标准规范,基础类标准,术语标准,标准体系表与标准化指南 卫生信息模型,管理类标准,技术类标准,标准符合性测试规范,提出指导性的指南与信息模型,数据存取、交换、统计和共享规范平台建设规范平台技术规范系统功能规范系统建设技术规范 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规范平台支线网络介入规范,支持医院、业务部门系统和信息平台之间的,数据级和应用级整合,提高应用集成能力,项目管理规范数据质量管理规范标准管理体系 测试与评估监理与验收其他用于指导信息平台日常运行管理、数据维护管理,上位标准的分析和本地化,数据元目录、基本数据集:可以基本涵盖不同标准业务覆盖范围、划分方式有差异,有交集,结合市具体业 务开展情况进行梳理参考市医保疾病、药品、收费项目等标准,实现医疗、医保编码的转换和融合,WS363与WS365/WS37X/WS445基本数据集,数据元目录,建立标准管理平台,系统建设时遵循最新的国家行业相 关标准规范,平台上的基础字典主要分 为三大类:国标编码、卫标编码、平台 自编码。平台上的基础字典遵循有国标 编码用国标编码;没有国标编码用卫标 编码;两者都没有的情况下,参考省编 码和行业默认编码作为平台自编码。,制定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标准 规范208条,其中参照国家标准编码制 定的有13条、参照卫生行业标准编码 156条、按医保标准编码制定2条、平台 自定义标准编码35条。主索引系统中的数据是由8个业务 域按各字段优先级整合而成。,建立标准管理平台,标准管理系统,字典,数据 元,数据集,交换共享附件 标准文档标准,基础标交换标准管理准管理互联互 通预测 评,标准对照工具,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发布、查询、测评更新通知,对码、查询、下载更新通知,建立标准管理平台对标准本身进行管理,可实现对标准规范、数据元、数据集、字典、共享文档和交换接口文档等进行统一维护管理,提供相关信息的采集、审核、发布、变更、下载功能。同时,提供互联互通预测评以及标准对照工具。,标准管理系统,标准管理系统,表结构 管理,文档转换组件,组装生成文档,数据质控,文档质控,文档转换 组件,统一权限,统一日志,通知服务,基础标准 管理,互联互 通预测 评,标准对 照工具,表结构描述文件,质控规则,质控规则,组装规则,解析规则,标准查 询与下 载,交换标准 管理,市卫生信息标准管理平台,标准的发布和管理,标准发布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可通过标准管理平台管理平台进行标准发布和更新标准下载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医疗机构、第三方厂商通过平台下载相关标准,满足平台建设需要互联互通测评准备区域卫生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测评前,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平台建设厂商可进行预自测对码医疗机构、第三方厂商可通过平台对药品、检验检查等医院代码与标准码进行对照内部集成通过标准管理平台形成标准规则供内部应用集成,三PART.,信息标准化支撑智慧医疗,基于标准的统一管理,平台基础功能,平台数据交换,平台数据质控,第三方数据应用,平台标准对标准进行查看修订,标准落地实施,按标准进行核实校验,标准的应用效果,标准发布 标准订阅,标准修订 标准注册,数据采集规范 共享文档规范 数据集标准 数据元标准,完整性校验 一致性校验 规范性校验 及时性校验,公卫业务协同 商保服务公众健康平台 主索引服务,基于标准的统一管理,01,02,03,04,统一标准量化业务域信息统一值域标准统一数据交换内容,互联互通数据采集数据共享数据转换,规范应用规范业务过程规范业务系统,综合监管统一统计口径数据应用,智慧医疗总体框架,全市智慧医疗总体架构,包含市智 慧医疗平台核心市卫生信息平台及 四大数据库,公众健康服务平台、医疗大数 据分析与决策系统、区域性业务系统等。连 接国家、省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交换数据,同 时与智慧平台交换各部委办局采集的与 人口健康信息相关的政务数据。智慧医疗平 台与都市圈城市信息化进行协调应用还为智 慧医疗产业化运营提供数据及技术支撑。,平台数据采集,根据市智慧医疗顶层设计,数据采集采用三种方式:标准化采集:二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统一由区采集,区采集校验后再按照市标准上传到市平台,共133张表;三级医院由市平台直接采集,共88张表;垂直业务系统如妇幼、慢病、计划免疫信息统一由市平台采集。共享文档采集:按国家电子病历共享文档规范实时上传到市平台:即平台对平台传数据,有江苏 省人民医院、市儿童医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实时数据采集:公众服务类数据如检验检查结果、预约挂号信息、生物样本库,统计数据如人次、费用信息通过实时接口采集。,平台数据接入,江苏省人民 医院(生产库),市儿童 医院(生产库),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生产库),EMR CDA生成,EMR CDA生成,EMR CDA生成,共享文档注册采集平台,文档注册,文档验证,文档摘要,文档存储,文档索引,市市级平台 电子病历共享文档库,市市级平台 医疗服务数据库,文档解析存入 平台中间表,文档存储 文档索引,3家医院通过共享文档方式实现常态化数据采集,标准的发布和管理,三联珠应部署12个区3791个医生工作 站。目前,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浏览器已部署9个区2116个医生工作站,智能提醒服务已 部署7个区1133个医生工作站,分级诊疗已 部署12个区95家社区医院。三联珠应部署12家市属医院近3000个 医生工作站,目前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浏览器 和智能提醒服务已部署9家医院1500多个医 生工作站,分级诊疗系统已部署5家医院。,三联珠: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浏览器、智能提醒、分级诊疗,区域医疗协同,大型医院,远程医疗 教育培训 多点执业,康复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 构,全科医生/家庭医生预约挂号诊疗信息共享执业信息查询区域医疗健康信息平台 分级诊疗系统慢病管理机构常见病多发病,推动分级诊疗,区域医疗协同,计划免疫、传染病、妇幼 保健、血液管理、卫生监督、慢病直报、职业病体检等业务 系统稳定运行。慢病二期、妇 幼二期、卫生诚信、绩效管理、卫生应急决策指挥等系统正加 快部署。,区域医疗协同,医疗卫生大数据分析与决策 系统已上线运行医改惠民、医疗 质量、公共卫生、药品监管、门 诊住院业务、卫生资源等模块,对数据进行全方位、多维度、多 媒体的统计分析和实时展示,实 现智慧城市各部门间的信息共享 和业务协同。,区域医疗协同,各区均已完成基层综合信息系统建设,11个区 已建成信息平台,10个区通过了江苏省区域健 康信息平台分级评价,六合区、高淳区、浦口 区、江宁区达到4级。二级以上医院均已建有HIS、LIS、PACS、EMR 等医院信息专业系统,电子病历功能应用总体 水平达34级。目前,市、六合区及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省人民医院、儿童医院已通过国家医疗健康信 息平台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四级甲等测评。,区域医疗协同,预约挂号:都市圈预约挂号服务平台接入包 括 58家、镇江5家、扬州41家、淮安6家、滁州3 家、马鞍山7家、芜湖10家、宣城3家在内的二级以上 医疗机构。远程医疗系统:远程会诊系统已经对接滁州市第 一人民医院;远程影像诊断系统正在与扬州市平台 进 行 技术对接;远程心电诊断监测系统已对接马鞍山市 人民医院医疗集团、镇江市第四人民医院、镇江市第 五人民医院、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仪征市人民医院。,都市圈卫生信息化协作宁镇扬一体化发展,公众健康服务,12320卫生热线日均服务量、话务量均 居全国第一。12320预约挂号服务平台开放了电 话、网络、智能手机、医院自助终端、银行自助 柜员机、数字电视等多种方式预约,提供都 市圈8个城市的126家医院(54家)的预约挂 号服务,日均预约挂号量逾万人次。,公众健康服务,行为审计,第三方管理,接口管理,第三方APP、微信、网站,统一管理,统一监控,统一发布,政务系统单点登录,公众健康服务,区域级的统一号源池管理预约诊疗一体化服务预约挂号平台转为预约诊疗平台 建设拓展预约服务范畴,将体检预 约、检查预约、社区康复病床 预约统一纳入预约服务平台支持多类型预约方式:12320电话、门户、微信/APP、自助终端、社区、诊间、电视、银 行、运营商,公众健康服务,网站咨询服务,咨询专家库,在线实时咨询,移动端咨询,自助医疗服务,窗口传统服务,预 约/缴费挂号,候诊/实时叫号,药品&检查 费用明细 自费缴费,报告完成 通知,取报告,线下,线上,看报告健康档案,自助机取号,就诊自助机缴费 开处方(医保&自费)检查,医患互动,自助机 挂号/预约,住院住院 预交金清单查询,住院住院清单 预交金查询打印,自助终端,APP、微信,诊前,诊中,诊后,住院,线下线上结合,全流程自助服务,高效就诊,线上注册,自助 发卡,自助 注册,自助医疗服务系统,云自助:面向医疗行业的互联网云服务系统支撑,简化环节,节约时间,提升效率,医患互动,6个环节,10个环节,院内排队5分钟,院内排队15分钟,院内排队2小时,四PART.,建设成果及展望,建设成果,在国家卫计委统计信息中心、省 卫生统计信息中心关心、指导下,南 京市卫生信息平台获得国家医疗健康 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 四 级 甲等、省平台分级评价测评四级。11个区、江北新区和22家医院已 接入市卫生信息平台,标准化入库数 据28.5亿条,标准化存储600万份电子 健康档案数据。2017年,市卫生信息化建设 完成率居全省第一,上传数据量居全省第一。,应用成果,官方新媒体服务渠道用户量,健康,卫生12320,270w+50w+12320开通了卫生12320微 信公众号,关注用户达50多万,健康APP注册用户达270多 万,在全国各类健康微信排行榜、市政务微信排行榜上一直名 列前茅。,科研成果,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江苏医学科技奖卫生管理奖2项江苏省医学新技术引进奖二等奖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15项出版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承担国家级课题3项、省级课题5项发表论文60余篇,五个一工程,目前,医疗一卡通基本实现全市覆盖,1257万张市民卡在140多家医疗机构通 用。通过市民卡,可以实现健康档案归档、查阅、调用;实现区域医疗协同,医务人 员按授权调阅病人诊疗、健康信息并实行 院际会诊、双向转诊、医疗急救;提供家 庭健康管理、增值服务等功能。,市民卡(医疗一卡通)作为市市民就诊时 唯一的身份标识凭证,已经实现了以身份证等 关键信息作为主索引,统一患者的电子病历和 健康档案的归档。,医疗一卡通,五个一工程,医疗一帐通全国首创医疗一账通结算系统,建 立了区域统一支付结算平台,实现了既 有人工窗口、医生诊间、自助终端、移 动支付端等多支付途径的快捷支付,并 实现了现金、银行卡、微信、支付宝、信用付等多支付方式的聚合支付,改变 了传统就医中低效的人工窗口排队缴费 方式,大大缩短了患者的排队缴费时间。医疗一账通在鼓楼医院等9家医院上 线,完成支付笔数36万笔。,五个一工程,医疗服务投诉医院满意调查自助语音问答突发事件报告手机短信服务心理危机干预,预约挂号服务健康知识咨询专家在线答疑医检报告查询健康微博微信热线戒烟控烟,健康一线通,五个一工程,49家医院投入使用医疗自助智 能服务终端共1164台,实现自助 发卡、挂号、缴费、查询、打印等 功能,实现就医全流程通畅,减少 了非诊疗排队等候时间,改善了患 者就诊体验,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同时也有效节省医院人力成本。医疗电子地图、院内导航,让 就医更方便。,就医一程通,五个一工程,市卫生计生委、爱卫办、卫生 12320及20多家医疗卫生机构开放了微 信、APP 等移动健康服务功能。结合“我的”开放移动医保支付。,移动一键通,展望,加强卫生信息化统筹管理推动区域医疗协同推进区域性业务全面应用开展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加强健康大数据、人工智能应用,展望,不断提升12320服务水平,加强戒烟干预、糖尿病管理、智能导诊、线上评价就医全流程服务等建设,让数据,多跑路,让百姓少跑腿。,实现不同医院间的跨院使用和线上线下的跨平台使用,推进移动,医保结算、商保结算、信用支付等服务。,完成市属医院全面接入分级诊疗系统并务实应用,建立基层医疗机,构与二、三级医院之间的双向转诊通 道,确保系统在全市有效运转。,推动物价政策出台,多种方式推动优质医疗资源的整合、下沉,为医护人员、市民提供高效、便利、安全的,移动医疗、远程医疗服务。,加快推进医疗一卡通、一账通服务,推进分级诊疗系统建设,推进“互联网+远程医疗”,优化公众健康服务,提升智慧医疗 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