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表面化学 课件.ppt

    • 资源ID:2138326       资源大小:2.87MB        全文页数:83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表面化学 课件.ppt

    第八章 表面化学surface chemistry,有许多现象与物质的表面性质有关,如液滴在不同固体表面有不同的形状,活性炭能去除冰箱中的异味,药物微粒化可增加其溶解度,选择合适的溶剂可增加皮肤吸收等。表面是两相的分界面,有,液气 固气 液液 固液,界面(广义表面),表面性质有时当表面积很大(物质分散度很大)时才表现出来,分散度可用比表面来表示。,或,例 体积为 V 的液体分散为半径为 r 的液滴时比表面积多少?,A=液滴数4r2,或,第一节 表面能、表面张力、表面热力学,一.表面能,以l-g 表面为例,液体表面分子与内部分子受力情况不同,内部:分子作用力合力0,移动时能量没有变化,表面:分子作用力合力指向液体内部,,环境作功 转化为表面能 表面积增加,一.表面能,表面能=Wr=G,(G的物理意义),A,为比表面能,简称Gibbs表面能,物理意义:,单位面积上,表面分子增加的Gibbs自由能(表面分子多于体相分子的能),是体相分子变成表面分子时环境作的功。,二表面张力,在l-g表面上,可以观察到处处有使液面拉紧的力表面张力。如铁环上有皂膜,若使金属框用F 力拉动dx 距离,Wr=Fdx,dG=2dA=2ldx,单位:Nm1,演示,(a),(b),表面张力存在,二表面张力,物理意义:单位长度中,使液面拉紧的力。,表面张力的方向:垂直于作用线,相切于液面。,表面张力和表面能物理意义不同,但只是同一事物不同方式描述的结果。两者数值相同,量纲也一致。,Jm2=Nmm2=Nm1,在不同场合,按理解方便原则应用。,三表面热力学,1热力学基本关系式,对高度分散具有较大比表面积的多组分系统,热力学函数应包括4种变量。如:,dG=SdT+Vdp+BdnB+dA,还有其它函数dU,dH,dF也是。,T,p,n不变时 dG=dA,2.表面张力温度系数,考虑温度T 的影响dG=SdT+dA,交叉偏导,三表面热力学,交叉偏导,3.表面积变化时,热力学函数的计算,(1)S:上式积分,(2)可逆过程的热Qr,Qr=TS,(3)G与可逆功Wr,G=A=Wr,(4)H,H=G+TS,(Wr)(Qr),环境作功Wr 环境传递的热Qr,四影响的因素,表面张力(表面能)是分子间作用力在表面上的体现,影响作用力的因素有,(1)物质本性:如液体极性非极性,固体金属有机物(2)相界面构成:相界面是两相分子交融区,界面在两相之间。如水水汞汞(3)温度:一般情况,T,(4)压力:影响很小,可忽略(5)溶液中溶质的种类和浓度,第二节 弯曲表面的性质,一曲面附加压力,1附加压力概念,曲面和平面比较,表面受力情况不一样,p内=p外,任意区域表面张力合力=0,p内=p外+p曲,表面张力合力p曲指向液体内部,表面张力合力p曲指向液体外部,p内=p外-p曲,附加压力p曲=Dp=p内 p外,一曲面附加压力,2球形曲面附加压力,设半径为r的球状液滴在等温等压可逆条件下,使体积增大dV,表面积增大dA,此时,环境作体积功=体系表面能增加,p曲dV=dA,r 0凸面p曲 0 r 0凹面p曲 0 r=平面p曲=0,演示,一曲面附加压力,2任意曲面附加压力,任意曲面可近似用二个曲率半径描述,Laplace公式,当r1=r2 时,得球面,当r=时,得柱面,通过数学推导,可得,一曲面附加压力,3毛细现象,当毛细管插入液体后,有两种情况,浸润性液体,凹液面,p曲向上,使液面,不浸润性液体,凸液面,p曲向下,使液面,定量计算式:,平衡时,附加压力=液柱静压力,设为球面,,r 0h r 0h,一曲面附加压力,曲率半径r与毛细管半径R、接触角有关:,R=r cos,=0时,r=R,一曲面附加压力,请思考,(1)为什么自由液滴自动呈球状,画出图中4点p曲方向及相对大小。,(2)为什么松散土壤雨后会下沉?(水在土中是浸润的。),(3)为什么催化剂过热熔结会失活?,二液滴大小对蒸气的影响,现象:液滴越小,蒸气压越大 原因:液滴越小,受到的附加压力越大(内压越大),越易蒸发 推导:pr定量关系式,g-l平衡时:l=g,形成液滴平衡后的变化:dl=dg,变化是由压力引起的:,pl:plpl+p曲pg:p*p*r,dGm=SmdT+Vmdp,液体:Vm=M/气体:Vm=RT/p,二液滴大小对蒸气的影响,推导:pr定量关系式,积分,二液滴大小对蒸气的影响,Kelven公式,式中所有物理量用SI制单位,理解公式:,(1)对于凸曲面,r为正,粒径r越小,Pr*越大。(液滴小,蒸气压高),(2)对于凹曲面,r为负,即曲面上蒸气压,解释:,毛细管凝结现象硅胶干燥原理,硅胶,具毛细空隙,对水润湿成凹面,蒸气压,易凝结。,二液滴大小对蒸气的影响,思考:,三.粒子大小对溶解度的影响,推导:Kelven公式应用于固体表面时,根据Henry定律,p=Kc,代入得,理解公式:r越小,cr越大,即粒径越小,其溶解度越大。,解释:陈化现象沉淀经一段时间,小粒消失,大粒长大。,大粒;溶解度小,已饱和结晶 小粒;未饱和溶解,四新相生成和亚稳状态,新相刚生成时,粒径非常小,其蒸气压或溶解度较大,因此会出现一些“过头”现象,体系处于亚稳状态,包括:,人工降雨:撒入固体,形成凝聚中心(冰晶),四新相生成和亚稳状态,1过饱和蒸气,现象:蒸气超过饱和蒸气压而未凝结成液体,原因:微小液滴,具较大蒸气压,在正常的饱和蒸气压下难以生成,形成过饱和蒸气。一旦液滴形成,蒸气压,迅速液化。天空中常有过饱和蒸气。,演示,四新相生成和亚稳状态,2过热液体,现象:液体达到正常沸点不沸腾,温度继续上升,(1)刚形成小泡内(凹面)蒸气压低于正常大气压例按kelven公式计算,r=5107 m的小泡内蒸气压为0.998patm,原因:,(2)刚形成的小泡受到极大的附加压力(主要原因)按Laplace公式计算,5107 m的小泡,p曲=2.33patm 因此需升高温度,产生更大蒸气压以对抗p曲,爆沸与防止:过热液体一旦沸腾,p曲,形成爆沸。加沸石防止。,(3)液体静压力(较小,可忽略),四新相生成和亚稳状态,3过冷液体,现象:液体熔点以下仍不凝固。如纯水可冷至40C 原因:极细微的晶粒有较大的蒸气压(或较大化学势),不能与液相化学势平衡,因而不易形成。非晶状固体:过冷液体突然结晶(玻璃体状态),4过饱和溶液,现象:浓度达到饱和溶解度而未结晶 原因:微小晶粒有较大的溶解度 防止:加入晶种,第三节 铺展与润湿,一液体的铺展,1在固体表面铺展,单位面积上G变化:,=l+s-ls,定义铺展系数:,=s(l+s-l),铺展:液体在固体或不相溶液体上铺开的现象,一液体的铺展,2在不相溶液体上铺展,如:油水,0铺展 0不铺展,例 汽油水,油酸水,S 0 铺展,S=水(油酸+油酸水)=(733212)103 0铺展,部分互溶,S=水(油酸+油酸水)=(403212)103 0,现象:先铺展,后回缩,二固体表面的润湿,l,l,接触角,0 90润湿 90 180不润湿,接触角取决于平衡的三个表面张力:,s=s-l+l cos,Young公式,s s-lcos 0:0 90润湿 s s-lcos 0:90 180不润湿,若不能铺展,可形成一定形状,第四节 溶液表面的吸附,一溶液表面吸附现象,1.表面张力等温线:一定温度下,溶液 c关系图,一定温度下,溶剂的一定;加入溶质改变表面分子间作用力改变表面张力,与溶质的种类和浓度有关。,有三种类型,型:c,,如无机离子(酸、碱、盐、多羟基化合物),分子间作用力,型:c,,如低分子醇、醛、羧酸、酯、胺等有机物,分子之间作用力,一溶液表面吸附现象,型:c,然后保持不变,如直链脂肪酸(碱)的盐,长链磺酸盐等,称表面活性剂,一溶液表面吸附现象,2表面张力等温式:c数学表示式,多为经验式,如,直线式=ac+0,(4)用吸附平衡方法,也可导出,0:溶剂 a,b:经验参数,(2)二次三项式=ac2+bc+0,(3)Szyszkowski式,一溶液表面吸附现象,3溶液的表面吸附:溶质在表面相浓度与体相浓度不相同的现象,正吸附:c表 c体,加入溶质,溶质自发向表面浓集,降低体系能量,直至浓集扩散平衡,如,型曲线,负吸附:c表 c体,加入溶质,溶质自发向体相转移,降低体系能量,直至转移扩散平衡,如型曲线,二.Gibbs吸附等温式,吸附等温式:一定温度下,溶液表面吸附量与溶质浓度的关系式,Gibbs用热力学方法导出的吸附等温式为:,二.Gibbs附等温式,1吸附量 概念(表面超量,表面过剩)概念,设有一杯溶液 相与其蒸气 相平衡,表面 相:几个分子厚度,几何分界面:S-S,面积为A,忽略气相,由于表面吸附的存在,表面浓度与体相浓度不相等,定义表面吸附量:,n 是指界面S-S以下按体相浓度计算的mol数。,单位:molm2,二.Gibbs附等温式,2.Gibbs分解面,的值与S-S面划定有关,将S-S面位置放在溶剂=0的地方,这样溶质才能有唯一的定值,划定S-S,使A1=A2,溶剂=0,n:A3溶质 0,正吸附,n:A4A5溶质 0,负吸附,二.Gibbs附等温式,3Gibbs吸附等温式推导,1=0,2,2=2(T)+RT ln a2,二.Gibbs附等温式,3Gibbs吸附等温式推导,当浓度不大时,a c/c,0,c,负吸附,型曲线0,c,正吸附,型曲线,二.Gibbs附等温式,4吸附量的计算,一般方法:,(1)由c数据,作表面张力等温线或拟合表面张力等温式,对于等温线,作切线求斜率 对于等温式,求导,(3)代入Gibbs吸附等温式求,二.Gibbs附等温式,例 测得苯基丙酸25时c数据如下,求c=4.0 gkg1时吸附量,解 从数据特点看c为直线关系,,线性回归得:=0.0040c+0.070,=6.46106 molm2,(实验实测值为6.43106 molm2,两者相符),二.Gibbs附等温式,例 丁酸水溶液19C时c关系为=0a ln(1+bc),(1)求c关系式(2)讨论c很大和很小时的(3)求c=0.2 molL1时,解,(1),(2)当c 很小时,1bc,,=Kc,图中,当c 很大时,1bc,,=常数,图中,二.Gibbs吸附等温式,(3)c=0.2 molL1=200molm3时,,=4.30106 molm2,第五节 表面膜,表面活性物质在低浓度时有较大正吸附可形成表面膜,不溶性物质也可形成表面膜,第五节 表面膜,一.表面压概念,定义:表面压=0,现象:,演示,演示,表面能:油面取代水面,体系G 表面张力:张力不平衡,引起移动,二表面压测定和状态方程,测定:Langmuir膜天平,状态方程:A=nRT,二度空间状态方程,三表面层结构,少量:单分子层 足量:油水二相(状态方程不适用),少量:单分子层,直到排满,极性基向水,非极性向空气 大量:进入体相(状态方程不适用),四.应用,分子结构推测,分子截面积测定或摩尔质量测定,当分子排满表面时,A=膜物质面积,抑制液体蒸发 膜的化学反应 其它表面膜:大分子膜、多分子膜(LB膜)双分子膜(BLM)、脂质体,第六节 表面活性剂,一种类,离子型,阴离子RO 阳离子RN+两性型,聚氧乙烯类RO(CH2CHO)nH,如 Span Tween,二.结构与性能,极性向水相 非极性向油相(或空气),极性太强,分子易进入水相 非极性太强,分子易进入油相 极性非极性相当时,能稳定排列,多种表面活性剂混合液HBL值按质量加权平均,例 A,B 混合,石腊=0聚乙二醇=20十二烷基硫酸纳=40,1分子定向排列,演示,二.结构与性能,2.胶团形成,原因:表面活性剂浓度较大时,表面排满,不得不在体相中排列,聚集成团,极性基向外,非极性基向内,使能量,胶团结构:球状,肠状,层状,性质突变:胶团在CMC前后物理性质发生突变,如表面张力,电导率,渗透压,去污作用,增溶,浊度等。反之,从性质的突变也可确定CMC。,三.表面活性剂独特作用,1.润湿与去润湿,亲油表面,如皮肤,亲水表面,如安瓿,润湿:软膏剂,去润湿,2.乳化和破乳,乳化:稳定乳液,破乳:破坏乳化剂,如用于牛奶提奶油,污水处理,O/W型,W/O型,三.表面活性剂独特作用,3发泡和消沫,消沫:如中草药提取,4增溶:成胶团后,溶质可分散到胶团内部或界面上,5去污,演示,第六节 表面活性剂,一种类,离子型,阴离子RO 阳离子RN+两性型,聚氧乙烯类RO(CH2CHO)nH,如 Span Tween,二.结构与性能,极性向水相 非极性向油相(或空气),极性太强,分子易进入水相 非极性太强,分子易进入油相 极性非极性相当时,能稳定排列,多种表面活性剂混合液HBL值按质量加权平均,例 A,B 混合,石腊=0聚乙二醇=20十二烷基硫酸纳=40,1分子定向排列,演示,二.结构与性能,2.胶团形成,原因:表面活性剂浓度较大时,表面排满,不得不在体相中排列,聚集成团,极性基向外,非极性基向内,使能量,胶团结构:球状,肠状,层状,性质突变:胶团在CMC前后物理性质发生突变,如表面张力,电导率,渗透压,去污作用,增溶,浊度等。反之,从性质的突变也可确定CMC。,三.表面活性剂独特作用,1.润湿与去润湿,亲油表面,如皮肤,亲水表面,如安瓿,润湿:软膏剂,去润湿,2.乳化和破乳,乳化:稳定乳液,破乳:破坏乳化剂,如用于牛奶提奶油,污水处理,O/W型,W/O型,三.表面活性剂独特作用,3发泡和消沫,消沫:如中草药提取,4增溶:成胶团后,溶质可分散到胶团内部或界面上,5去污,演示,第七节 固体表面对气体的吸附,一.固体表面对气体的吸附现象,吸附:气体分子(吸附质)自动地富集,停留在固体(吸附剂)表面的现象,机制:物理吸附,化学吸附,或两者兼有,吸附量:,二.吸附等温线,一定温度下,吸附量与吸附质压力关系,I 型:单分子层吸附,IIV型:多分子层吸附,较复杂,三.吸附等温式,主要有三种,1Freundlish经验式,描述 I 型曲线,k,(n1)为经验常数,线性式:,三.吸附等温式,2.Langmuir等温式单分子吸附模型,假设:,吸附为单分子层气体只在固体空白处吸附(2)固体表面均匀吸附时释放热相同(3)被吸附分子之间无作用力分子离开固体几率相等,模型:,推导:,为复盖百分率,吸附速度=k0(1)p,解吸速度=k1,三.吸附等温式,推导:,为复盖百分率,吸附速度=k0(1)p,解吸速度=k1,平衡时 k0(1)p=k1,k0p=(k0p+k1),设m为饱和吸附量,,Langmuir式,三.吸附等温式,p很小时,1bp,=mbp=Kp,线性关系式:,p很大时,1bp,=m,(1),(2),三.吸附等温式,例 0C,活性炭3.002g吸附CO,数据如下,求Freundlish和Langmuir的拟合公式。,Freundlish式:,ln V=0.7718lnp18.79(r=0.9987),即V=6.942109p0.7718,三.吸附等温式,例 0C,活性炭3.002g吸附CO,数据如下,求Freundlish和Langmuir的拟合公式。,Langmuir式:,(r=0.9988),三.吸附等温式,3.BET吸附等温式多分子层吸附模型,由B.E.T三位科学家提出,可解释IIV型曲线,该理论在Langmuir基础上,结合多分子层吸附进行推导,最后结果,p/p*:相对压力 Vm:第一层饱和吸附量(m3)V:吸附量(m3)C:与吸附热有关的常数,式中,,Vm用于计算吸附剂比表面积,三.吸附等温式,3.BET吸附等温式多分子层吸附模型,总表面A=第一层饱和吸附总分子数分子截面积,T=273K,p=101325Pa时,三.吸附等温式,例 0C,1.876103kg的某催化剂吸附丁烷,求其比表面积。已知,丁烷分子截面积=44.61020 m2,0C时,p*=10.32104 Pa。,(r=0.9999 n=6),线性回归:,解,三.吸附等温式,例 0C,1.876103kg的某催化剂吸附丁烷,求其比表面积。已知,丁烷分子截面积=44.61020 m2,0C时,p*=10.32104 Pa。,=24.40106m3,=1.553105 m2kg1,第八节 固体在溶液中的吸附,第八节 固体在溶液中的吸附,固体在溶液中吸附情况比较复杂,不仅吸附溶质,还吸附溶剂,且固体,溶质,溶剂三者之间相互作用,因而理论上处理较困难。,一.表观吸附量,概念:取定量吸附剂m,加到体积为V浓度为c0 的溶液中,充分振荡,吸附平衡后,过滤,测得浓度为c,则表观吸附量,molkg1,理解:吸附后的摩尔数x不是指覆盖在固体表面的绝对值,而是与体相比较,多于体相的mol 数,可正,可负,或零,零吸附,正吸附,负吸附,二.吸附等温线,由实验得到的表观吸附等温线,从0 1(摩尔分数)浓度范围内有两种情况,情况1:低浓度时,c,随浓度增加,(c0c)差值,最后x=1时,差值=0,=0,情况2:在高浓度区,吸附溶剂较多,出现负吸附,稀溶液:通常我们只注意稀溶液,曲线类似于固气吸附的型曲线,三.吸附等温式,没有理论式,一般套用Freundlish或Langmuir式作为其经验式:,

    注意事项

    本文(表面化学 课件.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