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事廉为本赋第十二段赏析【北宋】苏轼骈体文课件.ppt
-
资源ID:2136117
资源大小:205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6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六事廉为本赋第十二段赏析【北宋】苏轼骈体文课件.ppt
故他功之莫如,譬夫五事冠于周家,闻之诗雅九畴,统之皇极。载自箕书,噫绩效皆。,周礼提出考察官吏要看“六廉”: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这六种能力前均加上一个“廉”字,意指为官者既要具备能力,又要廉洁,但廉是首要的。“六廉”思想是对古代廉政思想的继承和总结,其深刻内涵,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晏子春秋内篇杂下说:“廉者,政之本也。”管子牧民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又说:“小廉不修于国,而求百姓之行大廉,不可得也”。,北宋 苏 轼,国学 骈体文,据周礼天官冢宰记载:“(小宰)以听官府之六计,弊群吏之治。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东汉经学家郑玄有一个详细的注释:“听,平治也。平治官府之计有六事。弊,断也,既断以六事,又以廉为本。善,善其事有辞誉也。能,政令行也。敬,不懈于位也。正,行无倾邪也。法,守法不失也。辨,辨然不疑惑也。”翻译成白话就是:小宰的职责是以六项标准治理官府,公允地评断官吏的治理能力。这六项标准为:是否善于行事而获得声誉;是否能行政令;是否不懈于职位;是否品行方正,没有邪恶;是否守法不失;是否头脑清醒,明辨是非。郑玄又特别强调,小宰既以“六事”评断官吏,但同时又“以廉为本”。所谓“以廉为本”,是指在善、能、敬、正、法、辨“六事”前面,均加上了一个“廉”字。意指为官者,既要具备能力,又要廉洁,但廉是首要的。周天子治下之地方官员,职责有别、位分高下,可“吏功旌别,皆清慎以居先”。考核官员的德、能、勤、绩等,都要把是否清慎摆在首位。他强调说,人各有德、人各有能,“是故分为六事,悉本廉而作程;用启庶官,俾厉节而为政”。考核、评判官员虽然分设六事,但均须本着廉洁的准绳去衡量,以便使官员先砥砺名节,而后去处理政务。,东坡先生身在官场,能深刻体会到官场党同伐异,同僚结党营私。彷佛身陷漫天的结网之中,精疲力尽也无力挣脱。于是他认为官场所有的问题皆因营私而起,营私必然舞弊。为官六事“善、能、敬、正、法、辨”都必须以廉为基础,否则一切都是无意义的。只是东坡先生不知道,人性本身就是趋利的,谋利是人的本能属性,无所谓好坏。作六事廉为本赋,并非苏轼心血来潮、发思古之幽情。他所针砭的,恰在熙宁变法过分注重官员的能力、治绩,忽视对官员的廉洁要求,以致小人得势、腐败盛行,弄得朝野怨声四起,政局动荡不安。字里行间每每透出讽谏之意的苏轼,期望宋神宗、王安石等主政者仿效先贤,改弦更张,恢复廉为官程,简明而治。可悲主政者听不进去,一意孤行,而熙宁变法的失策、失败,也终成宋王朝由盛及衰的历史拐点。“忠言谠论,立朝大节,一时廷臣,无出其右。”宋孝宗对苏轼的赞誉,倒不是溢美之词。“悉本廉而作程。”把廉洁作为考察、任用官员的根本准则,置于能力、政绩之上,那就不仅要“老虎”“苍蝇”一起打,持久不懈地反腐败;尤为重要的,是应将廉洁贯穿于吏治的全过程,做到制度化、规范化,使之落地生根,长驻官心。官员清廉,而今的中国梦才能梦圆成真。,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宋孝宗时追谥“文忠”。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