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中有麦彼留子国将其来食丘中有麻国风课件.ppt
诗经 国风,丘中有麻,原文,丘中有麻,彼留子嗟。彼留子嗟,将其来施施。丘中有麦,彼留子国。彼留子国,将其来食。丘中有李,彼留之子。彼留之子,贻我佩玖。,注释,丘:丘陵,土山。麻:植物,可以用来制造衣服。施施:弯弯曲曲不紧不慢走路貌。留:姓留。子嗟子国为两兄弟。将其来施施,将要来我家,慢慢腾腾的,不好意思。将;将要。将其来食,将要来我家吃饭。彼留之子,那留姓家的一个儿子。贻,赠送。佩玖,佩玉玖。玖,从玉。,赏析,毛诗序阐述丘中有麻的主旨时说:“庄王不明,贤人放逐,国人思之,而作是诗。”把这首诗解释为思贤之作。朱熹认为丘中有麻是“女子盼望与所私者相会”的情诗。闻一多先生在风诗类钞中从民俗学角度解释“贻我佩玖”这句时,一语点睛,说:“合欢以后,男赠女以佩玉,反映了这一诗歌的原始性。”大部分学者倾向于丘中有麻是一首情诗。诗歌是以一个姑娘的口吻写出来的,诗中提到的事件,恰恰是姑娘与情郎激情幽会的地点:“丘中有麻”、“丘中有麦”、“丘中有李”,那一蓬蓬高与肩齐的大麻地,那一片片密密的麦田垅间,那一棵棵绿荫浓郁的李子树下,都是姑娘与情郎情爱激发的地方。所以,当姑娘回味这种强烈的情爱行为时,总也忘不了那个神奇的地方。我们特别注意到,诗的一、二章,都有“彼留子”的明确指涉。而一章的“将其来施施”,二章的“将其来食”,更明确地写出,姑娘与情郎的幽会不仅仅是一次。而是多次。他们在大麻地里、小麦垅头、李子树下,演出过一次次激情的戏剧,付出了整个身心。他们的情爱是真实的,也是牢固的。他们并没有追求一次性的疯狂,而是让纯真的爱掀起一层又一层的热浪,永久地持续。三章的最后,写到“彼留之子,贻我佩玖”,用物质的形式(佩玉),把非物质的关系(情爱)确定下来,以玉的坚贞纯洁牢固,表示两人的爱情的永恒。可以想像,接着下去,姑娘将与情郎共偕连理,成家育子,延续生命。一个新的家庭,将延续那一段热烈纯真的爱情。这就是姑娘在歌唱爱情时寄托的热望。,赏析,丘中有麻这首诗只有三章,每章四句,表面上看起来并不复杂,但是对于诗的内容以及诗中人物的姓名,却仍有争议,迄无定论。其中主要观点有:1、思贤说。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庄王不明,贤人放逐,国人思之而作是诗也。”2、爱情说。持这种学说包括朱熹在内的一派人,但对其中的子嗟、子男、“彼留之子”的人物关系多说不清。朱子云:“子嗟,男子之字也。”“子国亦男子之字也。”“之子,并指前二人也。”在首章之后评点曰:“妇人望其所与私者而来,故疑丘中有麻之处,复有与之私而留之者,今安得其施施而来乎?”果如朱子所言,妇人私会二人且二人均赠其佩玖,揆之以情理,今天虽然有如此荒唐之事,但在古代确是够大胆的了,纵有,当事人也不会形之于诗,即使作诗人未必诗中人,亦不会如此津津乐道地赋之于诗。3、招贤偕隐说。持此观点的人认为:周衰,贤人放废,或越在他邦,或互相招集,退处丘园以自乐。”但诗中看不出招贤偕隐的痕迹。高亨的诗经今注认为丘中有麻是“一个没落贵族因生活贫困,向有亲友关系的贵族刘氏求救,得到一点小惠,因此作诗以述其事。”,赏析,4、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的说法令人耳目一新,他们认为:“这是一位女子叙述她和情人定情过程的诗。首先叙述他们二人的关系,是由请子嗟来帮忙种麻认识的。后来又请他的父亲子国来喫饭。到明年(应说第二年)夏天李子熟的时候,他们才定情,子嗟送她佩玉,作为定情的礼物。”本人赞成这是闻一多先生的观点,认为这是一首爱情诗。“将其来施施”,颜氏家书书证:“江南旧本单为施”,闻氏认为施指天施地生之施,施与食对文同义,全诗皆为四字诗句。诗中所歌咏的男子如是二人甚至是父子二人,那是不可思议的。诗中子嗟、子国、彼留之子,皆为一人。“彼留之子”的“留”,并非指“刘姓”,而是同“懰”,表示美貌,类似的句型,在诗经中平常见,如月出“彼姝者子”等,“彼留之子”与“彼姝者子”不仅结构完全相同,而且意思也相同。至此,这篇表达感情的爱情诗读起来才别有风味。山丘上种植很多麻,我那俊秀的心上人哟,我那可爱的心上人,他将来我家提亲。山丘上种植很多麦,我那俊秀的心上人哟,我那可爱的心上人,他将来我家作客。山丘上种植很多李,我那俊秀的心上人哟,我那可爱的心上人,他将赠我定情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