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的理念重建ppt课件.ppt
,课程与教学理念的重建 陕西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 张立昌,内容提要 一、中西方课程比较 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 三、如何正确理解课程改革的六大目标 四、如何积极稳妥地推进新课程 五、新课程与教学改革 六、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教学观 七、新课程与教师角色、教学行为,一、中西方课程比较,1.课程价值与课程观(1)国家利益 个体发展(2)培养精英 面向大众(3)注重系统知识 关注生活经验(4)强调稳定 追求变化(5)计划 大纲 教材 跑道 共同建构,2.课程结构与管理(1)学科基础 生活的基础 发展的基础(2)一元 专业化 多元 均衡性(3)统一 指令性 灵活 指导性(4)集权:国家主导 均权:政府 学校 个人,一、中西方课程比较,3.课程内容与教材(1)学科中心 经验中心(2)系统与规范 解决问题(3)原理 经典的知识 应用现代化的内容(4)难 窄 旧 浅 宽 新(5)概念 法则 练习 经验 思考 应用(6)注重结论 获得知识 关注过程 强调体验,一、中西方课程比较,4.教学与学习方式(1)听讲与接受 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2)记忆与模仿 理解与创造(3)书本知识 实践活动(4)间接经验 直接经验,一、中西方课程比较,5.考试与评价制度(1)标准化答案 鼓励个人思考(2)书面测验 论文 答辩 制作(3)知识 技能 技巧 参与 多样化 创新(4)被动评价 自我反思(5)区分排名 推动学习 淡化区别 个人隐私,一、中西方课程比较,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设置综合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3.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4.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5.改变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三、如何正确理解课程改革的六大目 标(警惕非此即彼的片面思维)多样综合的教学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教学管理全面发展的育人观教学与社会、与生活的紧密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新课程理念的透视,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主体性(更大的自主活动空间,更多需要自主决定的事情,更大的权利与责任)。,四、如何积极稳妥地推进新课程,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新的课程系统中对问题进行思考(如:如何看待和使用新教材;如何处理学生“动起来学”与课时计划之间的关系;课堂上的“活”与课堂常规之间的关系等等);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学习理论与吸取前人和他人的优秀经验。,知识的冰山模型,外显知识(是什么),存于书本的可共享的公共产品,内隐知识(怎么样),个人经验与方法嵌入实 践活动,专家教师,有经验的教师,职初教师,原理知识(学科的原理、规划,一般的教学法知识),案例知识(学科教学的特殊案例、个别经验),策略知识(运用原理于案例的策略、核心是反思),五、新课程与教学改革,三大主题:教学观念的更新(先导;教学行为、教师角色与职责);学习方式的转变(关键、归宿);教学制度的重建(保障;以校为本的制度化建设);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的三个标志性体现。,六、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教学观 1.教学是课程传递和接受的过程,还 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1)传统的课程观和教学观:课程被窄化为学科,课程成为一种指定、指令(专制),教材成为圣经;教学是课程传递和接受的过程;教师与学生外在于课程。,(2)新的课程观和教学观,课程是民主的、开放的、科学的(文本课程经验课程),课程不仅是预设的,而且是生成的;教学不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课程的过程,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教师与学生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以知识传授为重点 将知识技能分解,并从部分到整体的、有组织地 加以呈现,学生通过倾听、练习和背诵,再现由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让学生回答教材中的问题,记课堂笔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通过相互矛盾的事物引起学生认知的不平衡,引导学生完成解决问题的活动,监测他们发现后的反思。教师引发并适应学生的观念,参与学生开放式的探究,引导学生掌握真正的研究方法和步骤。,传统课程环境与新课程环境的区别,(3)教学改革的课程论意义,在既有的课程框架内是很难在教学上有根本突破的;课程与教学越来越成为一个整体;教学改革必须与课程改革联系起来;学校和教师必须被赋予课程的权责。,(4)强调几个基本观点:,第一,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遵循学生认识和发展规律;第二,尊重学生“文化”,鼓励学生个性化理解;第三,解放教师,鼓励教师创造性教学(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2.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还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1)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它表现为:一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学关系就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在这样的课堂上,“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二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先教后学,教了再学,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怎么学,不教不学。学无条件地服从于教,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单一体,学的独立性、独立品格丧失了,教也走向了其反面,最终成为遏制学的“力量”。,(2)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 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交往昭示着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强调几个基本观点:,第一,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与教师角色的转变(组织、帮助、鼓励、引导、促进);第二,民主化师生关系的建立;第三,教师要学会倾听、沟通、尊重,学会向学生学习。,3.重结论抑或重过程?,(1)从学科本身来讲,过程表征该学科的探究过程与探究方法,结论表征该学科的探究结果(概念原理的体系)。如果说,概念原理体系是学科的“肌体”,那么探究过程和探究方法就是学科的“灵魂”。两者有机结合才能体现一门学科的整体内涵和思想。(2)从教学角度来讲,所谓教学的结论,即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或所需获得的结果;所谓教学的过程,即达到教学目的或获得所需结论而必须经历的必要程序。,传统教学:重结论、轻过程(重学会、轻会学),形式上走捷径的教学 它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它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把教学过程庸俗化到无需智慧努力,只需听讲和记忆就能掌握知识的那种程度。,新课程重结论,更重过程:,强调探索过程,意味着学生要面临问题和困惑,挫折和失败,这同时也意味着学生可能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却一无所获,但是,这却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它是一种不可量化的“长效”、一种难以言说的丰厚回报,而眼前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应该说是值得付出的代价。,强调几个基本观点:,第一,要把过程与方法视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过程不仅具有手段性的价值,过程本身也具有目的性的价值);第二,要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阅读、探索、思考、观察、操作、想象、质疑、创新的过程;第三,要真正树立可持续性发展和终身学习的理念。,4.教学关注学科(知识)抑或关注人(生活)?(1)两种不同的教育观:(2)学科教育的本位在学科还是在教育?以学科为本位的教育把教师学科化(工具化而非学者化);课堂教学以学科知识为本位,造成对人性的肢解。,(3)从实践层面来看,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教学,它突出表现为:第一、重认知、轻情感。第二、重教书、轻育人。,关注人意味着:,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具体的、独特的、活生生的人)的喜怒哀乐、身心健康;第二,关注人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兴高采烈或冷漠呆滞,其乐融融或愁眉苦脸)学生在课堂过得快乐、幸福吗?第三,关注人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把学生培养成为有教养的、自尊自信的人)。教学过程中的道德表现和人格体验;知识学习过程应成为道德提升和人格养成的过程。,七、新课程与教师角色、教学行为,对教师角色的几种隐喻:“教师是蜡烛”“教师是园丁”“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师像警察”,1.角色转变(1)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传授者)(2)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执行者)(3)课程的开发者(实施者)(4)学校制度的建设者(贯彻者),2.行为变化(1)尊重 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尊严和价值,尤其要:尊重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 尊重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 尊重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 尊重有过错的学生 尊重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 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不体罚学生 不辱骂学生 不大声训斥学生 不冷落学生 不羞辱、嘲笑学生 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2)赞赏,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3)帮助,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的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化;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和倾向。,(4)引导,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 导 的 内 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当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不是轻易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去辨别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了的时候,教师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5)反思(6)合作 3.教师角色发展的趋势(1)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履行多样化的职能,更多地承担组织教学的责任.(2)从一味强调知识的传授转向着重组织学生的学习,并最大限度地开发社区内部新的知识资源(3)注重学习的个性化,改进师生关系(4)实现教师之间更为广泛的合作,改进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5)更广泛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掌握必需的知识与技能(6)更密切的与家长和其他社区成员合作,更经常地参与社区生活(7)更广泛地参加校内服务与课外活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