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竖曲线计算公式ppt课件.ppt

    • 资源ID:2132633       资源大小:1.04M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竖曲线计算公式ppt课件.ppt

    4.3 竖曲线,1 竖曲线的作用及线形 2 竖曲线要素的计算公式 3 竖曲线的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 4 逐桩设计高程计算,教学内容:,(第11讲),重点解决的问题:1.竖曲线线形有何特点?2怎样确定竖曲线最小半径?3.怎样计算任意点设计高程?,4.3 竖曲线,4.3.1 竖曲线的作用及线形,竖曲线:纵断面上两个坡段的转折处,为了便于行车用一段曲线来缓和,称为竖曲线。变坡点:相邻两条坡度线的交点。变坡角:相邻两条坡度线的坡角差,通常用坡度值之差代替,用表示=2-1tg2-tg1=i2-i1 0:凹型竖曲线,凹型竖曲线 0,凸型竖曲线 0,竖曲线的作用,(1)缓冲作用:以平缓曲线取代折线可消除汽车在变坡点的冲击。(2)保证公路纵向的行车视距:凸形:纵坡变化大时,盲区较大。凹形:下穿式立体交叉的下线。(3)将竖曲线与平曲线恰当的组合,有利于路面排水和改善行车的视线诱导和舒适感。凸形竖曲线主要控制因素:行车视距。凹形竖曲线的主要控制因素:缓和冲击力。竖曲线的线形:可采用圆曲线或二次抛物线。规范规定采用二次抛物线作为竖曲线的线形。,特点:抛物线的纵轴保持直立,且与两相邻纵坡线相切。竖曲线在变坡点两侧一般是不对称的,但两切线保持相等。,4.3.2 竖曲线要素的计算公式,1竖曲线的基本方程式:(1)包含抛物线底(顶)部;,式中:R抛物线顶点处的曲率半径,式中:R抛物线顶点处的曲率半径;i1竖曲线顶(底)点处切线 的坡度。,4.3.2 竖曲线要素的计算公式,1竖曲线的基本方程式:(1)包含抛物线底(顶)部;(2)不含抛物线底(顶)部。,x,切线纵坡:竖曲线上任一点切线的斜率:,(1)竖曲线长度L L=xB xA=Ri2-Ri1=R(i2-i1)=R(2)竖曲线切线长T:T=T1=T2,(3)竖曲线上任一点竖距h:,下半支曲线的竖距h:,若设计算点离开竖曲线终点的距离为 x,则 x=L x,2竖曲线要素计算公式:,(4)竖曲线外距E:,上半支曲线x=T1时:,故 T1=T2=T,E1=E2=E,下半支曲线x=T2时:,x,(3)竖曲线上任一点竖距h:,S,4.3.3 竖曲线的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依据: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应以满足视距要求为主。(1)当LS时:视距长度 S=d1+d2,1.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1.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2)当LS时:视距长度 S=t1+L+t2,令,最小半径:,当采用停车视距,,当采用会车视距时,,当采用超车视距时,,(3)凸形竖曲线最小长度:,竖曲线最小长度相当于各级道路计算行车速度的3秒行程。,设置凹竖曲线的主要目的:缓和行车时的离心力引起的冲击力。确定凹竖曲线半径的依据:以离心加速度为控制指标。,2.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另一种算法:,离心加速度:,根据试验,认为离心加速度应限制在0.50.7m/s2比较合适。但考虑到不因冲击而造成的不舒适感,以及视觉平顺等的要求,我国标准规定采用a=0.278 m/s2,根据试验结果,将F/G控制在0.025之内就可以满足行车安全和舒适的要求。,标准按离心加速度a=0.278 m/s2 制定了凹竖曲线最小半径指标(F/G=0.0284)。,(1)凹竖曲线半径:,设置凹竖曲线的主要目的:缓和行车时的离心力确定凹竖曲线半径的依据:以离心加速度为控制指标。,2.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凹形竖曲线的最小半径、长度,除满足缓和离心力要求外,还应考虑两种视距的要求:一是保证夜间行车安全,前灯照明应有足够的距离;二是保证跨线桥下行车有足够的视距。,(1)凹竖曲线半径:,标准规定竖曲线的最小长度应满足3s行程要求。,(2)凹竖曲线最小长度:,4.3.4 逐桩设计高程计算,变坡点桩号 BPD变坡点设计高程 H竖曲线半径 R,(1)纵断面设计成果,(2)竖曲线要素的计算公式 变坡角=i2-i1 曲线长:L=R 切线长:T=L/2=R/2 外 距:,竖曲线起点桩号:QD=BPD-T 竖曲线终点桩号:ZD=BPD+T,纵 距:,4.3.4 逐桩设计高程计算,变坡点桩号 BPD变坡点设计高程 H竖曲线半径 R,(1)纵断面设计成果,HT,HS,y,HnBPDn,BPDn-1Hn-1,in,in-1,in+1,Lcz1,Lcz-BPDn-1,(3)逐桩设计高程计算,切线高程:,直坡段上,y=0;x竖曲线上任一点离开起(终)点距离。,其中:y竖曲线上任一点竖距;,设计高程:HS=HT y(凸竖曲线取“-”,凹竖曲线取“+”),(3)逐桩设计高程计算,切线高程:,例4-3:某山岭区一般二级公路,变坡点桩号为k6+100.00,高程为138.15m,i1=4%,i2=-5%,竖曲线半径R=3000m。试计算竖曲线要素以及桩号为k6+060.00和k6+180.00处的设计高程。,解:1计算竖曲线要素=i2-i1=-0.05-0.04=-0.090,为凸形。曲线长 L=R=30000.09=270m,切线长,外 距,竖曲线起点QD(K6+100.00)-135=K5+965.00 竖曲线终点ZD(K6+100.00)+135=K6+235.00,2计算设计高程判断计算点位置:K6+060.00BPD=K6+100.00,下半支曲线,(1)K6+060.00:位于上半支(K6+100)横距:x1=Lcz QD=6060.00 5965.0095m 竖距:,切线高程 HT=H2+i1(Lcz-BPD)=138.15+0.04(6060.00-6100.00)=136.55m 设计高程 HS=HT-y1=136.55 1.50=135.05m(凸竖曲线应减去改正值),2计算设计高程 判断计算点位置:K6+060.00BPD=K6+100.00,下半支曲线,(2)K6+180.00:位于下半支(K6+100),按变坡点分界计算:横距:x2=ZD Lcz=6235.00 6180.00 55m 竖距:,切线高程:HT=H2+i2(Lcz BPD2)=138.15-0.05(6180.00-6100.00)=134.15m 设计高程:HS=HT y2=134.15 0.50=133.65m,按竖曲线终点分界计算:横距:x2=Lcz QD=6180.00 5965.00215.00m 竖距:,切线高程 HT=H2+i1(Lcz-BPD2)=138.15+0.04(6180.00-6100.00)=141.35m 设计高程 HS=HT y2=141.35 7.70=133.65m,结 论,1.竖曲线线形特点:竖曲线的线形采用二次抛物线。抛物线的纵轴保持直立,且与两相邻纵坡线相切。竖曲线在变坡点两侧一般是不对称的,但两切线保持相等。2竖曲线最小半径的确定方法:竖曲线分为凸型竖曲线和凹形竖曲线两种情况。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应以满足行车视距要求计算确定。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应以离心加速度为控制计算确定。3.任意点设计高程计算方法:已知连续三个以上变坡点桩号、高程、竖曲线半径或已知一个变坡点桩号、高程、竖曲线半径及相邻两条坡段的纵坡度,可以计算该测段内任意点的设计高程。计算竖曲线要素及起终点桩号;判断计算点所在的坡段,按直线比例内插法计算切线高程;判断计算点与竖曲线是位置关系,计算竖曲线的纵距;判断凸、凹,切线高程与纵距的代数和即为设计高程(凸型竖曲线的纵距为负值,凹型为正)。,作业:计算题1:教材P.120 4-2。计算题2:已知某二级公路一路段有三个变坡点,详细资料如下:变坡点桩号 设计高程 竖曲线半径 K12+450 172.513 5000+950 190.013 4000 K13+550 173.513 3000试计算K12+700K13+300段50m间隔的整桩号的设计高程值。(列表计算),

    注意事项

    本文(竖曲线计算公式ppt课件.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