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工作总结与2023年工作思路.docx
2022年工作总结与2023年工作思路一、2022年主要工作(一)聚焦核心指标提升,增强科技创新动能紧紧围绕第一次党代会提出“R&D经费支出年均增长25%以上”的宏伟目标,把提升研发投入作为全局核心工作,持续探索提升研发投入的增长机制和路径。一是开展深入调研。完成R&D经费的分析与建议的调研报告,剖析研发投入现状和深层次影响因素,提出对策建议,进一步优化研发激励政策。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批示肯定。二是健全工作机制。扎实开展“科技研发百日攻坚行动”,建立余荣升副区长牵头的领导小组,定期晾晒通报指标和工作,合力解决工作推进中各类问题,对辖区高校院所和100余家辖区重点企业进行全覆盖走访,实现亿元以上制造业企业无研发活动清零。三是加强部门联动。聚焦规上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中小企业等主体,联动各街道、园区和统计等部门,建立重点企业名录库,逐一分析企业经营规模和研发投入情况,开展数据监测评估,摸清全区研发投入底数,促进企业上规纳统。(二)聚焦高能级平台建设,全力打造创新引擎围绕“1+4”主导产业布局,加快高能级平台建设,促进高端资源要素集聚。一是推进区域重大平台打造。及早介入、主动对接,积极推动大运河数智未来城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工作。大力推动“政校企”合作,华东合成生物学产业技术研究院签约落地,助推智能生物制造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化。二是推动重点实验室建设。鼓励华东医药、华东测绘、省肿瘤医院、魏尔啸实验室等企业加大投入建设省、市重点实验室,新增2家省级重点实验室。三是助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会同区委人才办、浙工大,共同成立浙工大科技人才创新中心。积极争取全市生物医药综合交易平台首选地建设,加快知识和技术创新要素的扩散与流动,围绕产学研用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ITO月份,完成技术交易额23亿元,同比增加14%。(三)聚焦企业主体培育,优化科技产业生态深入实施国高企、省科小“双倍增”行动,强化申报辅导,精准化解国高企培育难题。一是深入实施科技企业精准培育行动。组织开展科技企业起底式大摸底,对潜在培育名单中的企业逐个排查,通过申报清单“会诊式”初审、整改清单“靶向式”发力、推荐清单“过筛式”复核,精准化解国高企培育难题。截至目前,新认定国高企通过省专家评审162家,同比增长29.6%;推荐“省科小”461家,同比增长43.6%o新认定市雏鹰企业45家。二是提升企业技术攻关能力。围绕生物健康、人工智能等重点发展方向,组织企业上报省“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市级人工智能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共计20项;推荐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企业研究院、企业研发中心共计17家。三是持续打造品牌双创平台。支持龙头企业、专业机构发挥自身优势打造众创空间、孵化器。新增市级众创空间4家、市级孵化器1家,CC梦工场、运河汇2家获评国家级众创空间。顺利举办杭州市全球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引才引智路径座谈会暨“创新制胜”论坛活动。(四)聚焦高端人才引育,奋力打造科创高地坚持人才首位战略,坚决扛起“筑巢施工队”职责,为我区高层次人才引育栽桐筑巢。一是突出人才计划牵引。先后推荐申报国家、省海外引才计划11人,国家、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20人,市级人才项目34个。多个人才项目有效申报数、省市上报数位列全市前列;1人入选国家火炬计划,实现我区火炬计划零突破,也是全区唯一入选国家海外引才计划。二是优化外籍人才服务。新增1名外籍人才荣获“钱江友谊使者”称号。征集企业外籍高端人才“西湖游学计划”60余个,发布数位居全市第一。指导园区申报首批浙江省外国高端人才创新集聚区、中美华东申报省外国专家工作站。7家院士工作站通过备案并认定为省级院士工作站(其中1家被认定省级重点站),新认定2家市级专家工作站、8家市级博士创新站。三是实施“双招双引”行动。强化团队出征、协同保障,扎实做好信息搜集、渠道建立、联络对接、宣传推介等工作,主动融入武汉企业圈、高校圈、协会圈。共走访对接商会协会6家、高校院所9家;接待企业40余家,开展项目谈判3轮、交流洽谈45场,成功引进并落地企业2家。(五)聚焦创新服务优化,营造一流创新环境结合开展“三联三领三服务”活动,打造“科创店小二”2.Oo一是积极落实惠企政策,以“政策落实年”活动为抓手,制定出台全区科技新政,发放政策宣传册约2000份。坚持快速度、高效率落实政策、兑现资金,实现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4.22亿元,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额44.87亿元,上线亲情在线政策37条,兑现各类扶持资金L75亿元。二是打造科技服务品牌。加强官网、微信公众号政策宣传,推出高企服务专栏,优化QQ群、钉钉群在线值守服务,主动为科技企业和人才提供政策推送、专题培训、上门辅导等服务,贯穿高企申报辅导、人才项目申报等全过程环节,累计开展各类线上线下培训活动约20场次,覆盖1700余人次。三是做好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管理与服务。落实常态化检查,定期检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召开审批线上培训部署会,指导机构入驻全国监管平台。相关工作先后两次得到区领导批不肯定。(六)聚焦科学素质提升,打造拱墅科普品牌以做强“科普之翼”为重点,多方联动,创新发展,全力提升区域全民科学文化素质。一是办好主题科普活动。结合“双减”、“双碳”等特色,围绕“科普从娃娃抓起”,发布拱壁科普IP形象“科普墅”和科普原创读本拱享低碳墅领未来,推广“科普墅”形象品牌,办好全国科普日主题活动,累计开展科普宣传周活动IOO余场,线上观看人数10余万人,被人民日报、浙江新闻等主流媒体客户端报道10余次。2022年全国科普日暨科普宣传周主场活动被省科协列入全国科普日优秀活动推荐名单。二是推进多元科普行动。组织参与杭州市全民科学素质网络大赛,并获杭州优秀组织单位;组织开展杭州市青少年反邪绘画大赛,开展科普助力“双减”科普研学20场,科学家进校园活动3场,支持校园科普活动项目10项;开展老年人“银龄跨越数字鸿沟”科普专项活动500余场,受益人数2万余人次;开展公职人员科学文化素质提升专项行动5期6场;开展产业工人“汽轮大讲堂”培训3场;面向基层开展重点科普项目扶持34项。三是打造特色科普阵地。强化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新命名区级科普教育基地2家,完成科普画廊提升3处,扶持科普场馆提升2处,新增科普E站2个,老开心茶馆被认定为杭州市“十佳”反邪教警示教育阵(基)地。二、2023年工作思路2023年,区科技局(科协)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省市科技部门、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积极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进一步紧抓快干、创优争先,全力打造“科技创新少年队”,努力为拱壁“三城五区”建设提供有力科技支撑。工作目标:全区R&D研发经费支出增长25%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创平台新增数、技术交易额达到上级下达的目标要求;新增博士创新工作站5家以上,开展科普活动300场以上。(一)实施党建红引领科技蓝提升工程。夯实党建基础,加强政治机关建设,深入学习贯党的二十大精神,促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把党建工作与促进科技体制改革与创新发展、提升业务工作质量紧密结合起来。一是举办“创新论坛”,鼓励各年轻干部立足工作岗位,围绕区委区政府关于创新发展的决策部署,提升学思践悟能力。二是推动双创平台党建建设,为双创平台送服务、送政策、送温暖,加强对平台的分类培育和精心指导,持续深化作风建设,提升科技服务效能,切实增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使命感和紧迫感,一刻不停把作风建设引向深入。三是持续开展“科技先锋岗”“亲清示范岗”创建活动,发动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持之以恒正风肃纪,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经常性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压力层层传递,警钟常常回响。(二)实施创新研发能级提升工程。聚焦区委区政府战略目标,深入总结区科技研发“百日攻坚”行动成果,持续推动研发水平大提升,实现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大跃升。一是增强大机制大平台牵引。研究制订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专项行动方案,系统规划中长期研发增长路径并推进实施;全力推进拱壁大运河数智未来城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突出新增研发项目建设目标,加快落实创建主体责任,推动管理机构设置,确保顺利开展月度监测,形成平台、人才、项目、资金“四位一体”科技创新资源高效配置。二是强化大项目引育。继续推动与中科院、浙工大、浙大城市学院及头部企业等在创新研究、产学研转化平台等方面开展合作,共建一批集研究开发、成果转化、衍生孵化和技术服务等一体的新型研发机构。着力推进浙工大未来技术产业创新中心等机构加速形成研发投入增量。三是压实工作责任。充分发挥区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作用,由分管区领导牵头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全区R&D经费支出增长工作,抓实科技研发提升攻坚行动,健全工作机制,各部门街道共同发力推动全区R&D经费支出增长。(S)实施科技企业培育加速工程。探索科技企业“全覆盖全周期精准滴灌”培育模式,加强指导和服务,促进科技企业提升研发创新水平,发挥优质科技企业主力军作用。一是完善“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大变强”的科技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培育“铺天盖地”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打造一批具有高水平创新能力的“顶天立地”的科技小巨人企业、科技领军企业。多形式推动企业研发机构建设,鼓励建设企业研发中心、研究院、创新联合体,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二是加强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常态化做好重大关键核心技术需求摸排,组织省“尖兵”、领雁”、市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高质量发展、碳达峰碳中和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助力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三是提升双创平台孵化培育质效。继续加大众创空间、孵化器及科创园的平台建设扶持,举办创新创业大赛,不断完善众创空间一孵化器一科创园的孵化链生态链,推动各类平台数量规模持续增长,为企业落地提供更广空间。(四)实施人才“筑巢施工队”建设工程。坚决扛起“筑巢施工队”职责,加强人才高地建设,打造城北强磁场,为全区创新发展提供根本保障。一是发挥人才计划牵引作用。依托新一轮科技创新政策、人才三年计划以及新运河英才计划,做好人才项目引进,加大对企业引才资助。主动对接服务,积极助推企业、人才申报科技部“火炬''计划和省、市人才项目、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等。二是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打造外国高端人才创新集聚区,依托国际人才俱乐部等平台,开展行业项目路演等交流活动,推动其在拱顺利开展创业、生活交流。三是深化“双招双引”工作。加快梳理招引信息资源清单,完善月计划、周安排,落实精准招引,定期走访,积极对接高校、科研院所和重点企业,进一步加强上门走访对接,切实做好招商信息“侦察员”、区情政策“宣传员”、项目落地“服务员”,以最大的努力和诚意争取更多更大项目落地拱堂。(五)实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程。不断推动技术要素集聚和流动,加速打通科技成果产业化通道,促进技术、产业融合汇聚。一是积极争取省市平台落地。着眼省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打造,大力推动区政府、杭州知识产权交易服务中心、浙工大、华东医药等开展合作,构建辐射全国、链接全球的生物医药综合交易平台体系,争取全市生物医药综合交易平台首选地落地拱墅。二是大力促进合作早出实效。积极对接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强科研平台和创新联合体建设,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推进华东合成生物学产业技术研究院和浙工大技术转移中心项目实质性产出。三是丰富产学研合作交流。组织企业申报双边合作项目,计划开展产学研培训和科技成果路演对接会,通过成果展示和路演对接,加快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高校和企业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六)实施科技服务体系优化工程。坚持民呼我为,不断升级“科技店小二”服务机制,为科技企业、人才提供更加精准及时畅通的优质服务。一是优化特色服务。围绕各类创新主体深化打造科创“店小二”,结合“三联三领三服务”活动的开展,融合提升“全员跑企业”、“科创微课堂”、“专家门诊式预审”等特色服务;二是加强数字化改革应用。深挖数据完善“一库三清单”,改“被动式”受理,为“主动式”发动,提高服务效率;以省科技厅“企业培育一基层业务平台”、“职务成果转化安心屋”等数字化场景应用为契机,聚焦“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交易额”等核心指标,在科学分解指标任务的基础上,整好街道科技企业服务专员队伍,根据阶段性工作重点下派走访服务任务,实现助企服务“网格化”。三是强化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审批监管。继续推动区内存量机构完成审批并全面入驻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实现监管账户设立全覆盖;联合区教育局等部门,从办学资质、办学行为、课程内容、资金监管、疫情防控等方面综合考量,选择一批优质校外培训机构纳入管理白名单,为中小学提供优质校外服务。(七)实施科普提质创新工程。聚集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服务创新、服务人才、服务群众,进一步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一是助力科技工作者创新。发挥“三长带三会”工作机制优势,引导优秀科技工作者参与科协工作,发挥专业优势克难攻坚,勇攀科技高峰,投身科普领域。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关心关爱科技工作者,鼓励科技工作者集智攻关,勇攀科技创新高峰。推动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创新站建设,助力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二是增强科普资源服务能效。致力整合发掘优质科普资源,坚持打开门迎进门,拓展引入多元化跨地区科普力量。持续关注老年人、青少年、公职人员及产业工人等重点人群,分类施策,按需针对性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拱壁特色科普活动。三是进一步深化数字赋能作用。全力做好“科普中国”推广工作,用好各类省级数字化平台,积极筹谋拱壁科协数字化项目,努力探索数字科协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