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ppt课件.ppt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第12课,沁园春雪(片段),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为什么把“秦皇汉武”相提并论?比一比秦始皇和汉武帝在我国历史上的功劳谁的大?,秦始皇,汉武帝,中央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进行统一的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局面,这就是“大一统”。,什么叫大一统?,小知识:,汉武帝采取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上),1、提出者:,董仲舒,2、含义:,排斥和抑制其他学说,把儒家思想定为治国的指导思想,3、具体措施:,(1)任用精通儒家学问的人为官,(2)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设立太学,教授儒家经典;在地方设立官学,用儒家思想培训官员,教化思想。,4、影响:,儒家学说被确立为历代王朝的正统思想,在思想领域长期处于主导地位,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你如何看待秦始皇时期的“焚书坑儒”和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秦始皇,汉武帝,目的,目的,加强思想控制,巩固中央集权。,加强思想控制,巩固中央集权。,方式,方式,采用法家思想,对思想文化进行粗暴的破坏。结果未能巩固统治,反而加速了秦朝的灭亡。,独尊儒术,以儒学为正统,促进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和巩固。,董仲舒,提出者:,排斥和抑制其它学说,把儒家学说定为治国的指导思想。,内容:,从此,儒家学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这种情况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意义:,核心:,国家要一统于天子,万物要一统于天,董仲舒,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符合统治阶级的要求,有利于加强专制统治。,汉代讲学图,太 学 礼 堂,儒家经典诗、书、易、礼、春秋,二、削弱封国势力(政治上),2、汉景帝:消藩,1、根本目的:加强中央集权,3、汉武帝:推恩(目的:解除诸侯王对中央的威胁),(1)提出者:,主父偃,(2)内容:,规定诸侯王除了让自己的嫡长子继承王位外,还可以推“私恩”把王国封地分给其他子弟,皇帝封这些子弟为侯。新封的侯国归中央直接管辖的郡管理。,(3)作用:,原来的王国被分割成许多小侯国,实力大大削弱,无力与中央抗衡:而得到封地的诸侯子弟,自然对皇帝感恩戴德。汉武帝不费一兵,不损寸土,就巧妙的消弱了诸侯王封国势力。,(最大作用:促进了政治上的大一统。),刘邦实行了郡国并行制,这些诸侯王在自己的王国内可以任免官吏,自征租赋,自铸钱币,自集军队。,汉高祖 刘邦,西周:分封制,秦朝:郡县制,西汉初年:郡国并行制,刘邦共封了七个异姓王和九个同姓王他们在王国内可以:任免官吏,自征租赋,自铸钱币,自集军队。,诸侯王拥兵自重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的号令,时刻有谋反的企图,你作为皇帝你将怎么办?,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shng)万乘,和天子一样威风。他还自制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从梁王的表现中你知道了什么?,金缕玉衣,按汉朝礼制,金缕玉衣是皇帝才可以享用的,可后来某些诸侯王也使用金缕玉衣。这说明了什么?,拟同天子,诸侯国实力强大,威胁中央;,地方豪强势力也与官府分庭抗礼。,危机之一,政治危机,“按照规定,只有嫡长子才能继承诸侯王的王位,其他儿子却分不到一寸土地。愿陛下颁布一道诏令,让诸侯把王位传给嫡长子,再把其余土地分封给其他儿子建立侯国,这既体现了陛下的恩德,诸侯子弟会感激您;又分了他的国,诸侯国可以化大为小。”,主父偃,名为推恩德实为削你国,假如一个诸侯王拥有的封地如图那么大,他有四个儿子,将部分封地分给他们,他的封地可能会就变成什么样?,“推恩令”为什么没有引起诸侯王叛乱?,它比直接削国多了一件亲情的外衣。,一举多得,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推恩令的作用:,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加强了中央集权。,皇帝,中央统辖的郡,中央统辖的郡,诸侯王,诸侯王,诸侯王,思考:推恩令“妙”在何处?,(1)汉武帝没有费一兵一卒就解决了王国问题,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加强了中央王朝的统治。(2)得到封地的子弟不仅没有反抗,还对皇帝感恩戴德。,三、强化集权的举措:,1、目的:,强化中央集权,树立皇帝权威。,2、主要措施:,(1)加强监察制度:(重点)政治上,中央:设立司隶校尉,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不法行为,地方:将全国分为13个监察区域,称为“十三州部”,每个州部派刺史一人,负责监督地方官员,并抑制和打击地方富豪。(注意:州仅仅表示监察的区域,并不是地方行政机构,州只有监察权,没有行政权。),(2)成立“中朝”:政治上,目的:削相权,牢牢控制国家最高权力。,内容:,提拔身边的侍从、宦官参与谋划军国大事、发布诏令,成为实权掌权的“中朝”;丞相为首的“外朝”沦为执行政务的行政机构。,作用:,改变了汉初丞相位高权重的局面。,中央,地方,司隶校尉,督百官监皇族,刺史(十三州部),督地方官员抑地方豪富,目的:强化中央集权,树立皇帝权威。,皇帝,司隶校尉,(中央),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全国划分为个监察区,称为“十三”州部,地方,地方,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不法行为,负责监督地方官员,并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富,刺史的官品很低,但是权利较大,(3)经济上:,汉武帝推行官营专卖盐铁和严禁私铸货币。,经济集权的措施:1、把铸币权收回中央,统一铸五铢钱;2、实行盐铁官营、专卖;,汉武帝时开始铸造的一种标准铜币,重量为五铢,故得名。后代继续沿用五铢钱长达七百多年。,五铢钱,1.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2.设立监察制度3、“中朝”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统一铸五铢钱;盐铁官营,专卖。,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1.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A、诸子百家 B、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 C、法家和墨家 D、道家和兵家,课堂练习,2.西汉王朝的鼎盛时期是()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B,D,3汉武帝进行货币改革后,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A半两钱 B五铢钱C铲币 D刀币,B,4汉武帝时,中央设立的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地主及其子弟的官吏是()A锦衣卫 B节度使C太尉 D刺史,D,自我测评,简述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1)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儒家学说确立为西汉王朝的正统思想。,(2)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封国势力。强化监察制度: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在地方,设立刺史成立“中朝”,改变了汉初以来丞相位高权重的局面。,(3)经济上:推行官营专卖垄断盐铁之利和严禁私铸货币等改革,牢牢掌握经济命脉。,对比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建议与秦始皇“焚书坑儒”举措的异同?,答:(1)不同点:秦始皇采用法家思想,对其他思想进行粗暴、野蛮的破坏,结果未能巩固其统治,反而加速了秦朝的灭亡。,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儒学为正统,促进了大一统局面的巩固和发展。,(2)相同点:目的都是加强思想控制,以巩固统治。都是思想文化专制的表现。,人们为什么总把“秦皇汉武”并称?,答:(1)两人都是我国封建社时代重要的君主。(2)两人都采取了创新的制度来巩固中央集权,这些制度对 后世影响巨大且对封建社会历史起了推动作用。,(3)“秦皇汉武”是我国历史上大一统的象征。,如何评价汉武帝?,汉武帝是西汉时期一位有作为的皇帝,他采取了许多重大措施,推进了大一统格局,使西汉进入全盛时期。,(1)政治方面: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封国势力。,(2)经济方面:推行官营专卖垄断盐铁之利和严禁私铸货币 等改革,牢牢掌握国家经济命脉。,(3)文化方面: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大力发展儒学教育,使儒家学说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4)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方面: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解除了匈奴的威胁;开通了河西走廊;命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总之,汉武帝的功绩是多方面的,西汉王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 的国家之一。但是汉武帝连年用兵,大肆征税,国力消耗,也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注意:评价历史人物,应客观评价:一分为二,既看到他的功,也看到他的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