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新国标技术标准解读ppt课件.ppt

    • 资源ID:2120619       资源大小:2.35MB        全文页数:57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新国标技术标准解读ppt课件.ppt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培训总结,水保二部李华龙,汇报提纲,2.水土保持方案变更报告与报 告表编制,1.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编制,法定方案内容及防治措施,内容:应当包括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的范围、目标、措施和投资等(25)禁限:崩塌、滑坡危险区、泥石流易发区禁止取土、挖砂、采石等可能造成水土流失活动(17)。水土流失严重、生态脆弱的地区,限制或者禁止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活动(18)。生产建设项目选址、选线应避让重点预防区和治理区;无法避让的提高防治标准,优化施工工艺,减少地表扰动和植被损坏范围,有效控制水土流失(24),法定方案内容及防治措施,弃渣:首先应综合利用;不能综合利用,确需废弃的,应堆放在水保方案确定的专门场地,并采取措施保证不产生新危害(28)防治措施:地表土应当进行分层剥离、保存和利用;做到土石方挖填平衡,减少地表扰动范围;弃渣存放地,应当采取拦挡、坡面防护、防洪排导等措施;建设活动结束后,裸露土地及时植树种草、恢复植被;干旱缺水地区应当采取防止风力侵蚀措施,设置降水蓄渗设施,充分利用降水资源。(38),唯一设置渣场法律依据,刚性措施,法定方案内容及防治措施,相关技术标准规定,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GB 50433-2018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 50434-2018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GB51018-2014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规程-水利部办公厅2015139号全国水土保持区划(试行)-水利部2012512号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 190-2007),水土保持方案通过评审的10个条件(2016),1.符合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及有关文件规定;2.符合水土保持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要求;3.水土保持方案的格式和内容满足示范文本要求;4.生产建设项目选址选线符合水土保持相关规定;5.水土流失防治目标、责任范围合理;6.弃渣专门存放地选址合理、位置明确、堆置方案可行;7.表土资源保护措施和利用方向合理;8.水土保持措施体系完整有效,措施等级、标准明确;9.水土保持监测任务、内容、方法和点位合理;10.水土保持施工组织(工艺)和进度安排合理。,关于印发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审查要点的通知,方案报告书章节,方案报告书章节,综合说明项目概况项目水土保持评价水土流失预测水土保持措施水土保持监测估算及效益分析水土保持管理,综合说明编制依据项目概况项目区概况分析与评价责任范围与分区水土流失预测目标及措施布设水土保持监测估算及效益分析保障措施结论与建议,方案报告书章节,综合说明项目概况项目水土保持评价水土流失预测水土保持措施水土保持监测估算及效益分析水土保持管理,综合说明编制依据项目概况项目区概况分析与评价责任范围与分区水土流失预测目标及措施布设水土保持监测估算及效益分析保障措施结论与建议,方案报告书章节,综合说明项目概况项目水土保持评价水土流失预测水土保持措施水土保持监测估算及效益分析水土保持管理,综合说明编制依据项目概况项目区概况分析与评价责任范围与分区水土流失预测目标及措施布设水土保持监测估算及效益分析保障措施结论与建议,方案报告书章节,综合说明项目概况项目水土保持评价水土流失预测水土保持措施水土保持监测估算及效益分析水土保持管理,综合说明编制依据项目概况项目区概况分析与评价责任范围与分区水土流失预测目标及措施布设水土保持监测估算及效益分析保障措施结论与建议,方案报告书章节,综合说明项目概况项目水土保持评价水土流失预测水土保持措施水土保持监测估算及效益分析水土保持管理,综合说明编制依据项目概况项目区概况分析与评价责任范围与分区水土流失预测目标及措施布设水土保持监测估算及效益分析保障措施结论与建议,标准主要变化情况,取消了主体工程方案比选的分析评价内容大幅减少了强制性条款(由38条减为2条)增加了预可研和初设篇章的内容(附录A、C)增加了措施界定和典型设计深度要求(附录D、E)取消行政规定方面的内容如工程管理、设计文件、各阶段任务等根据水土保持法修改约束性相关规定取消了不同类型建设项目的特殊规定将原714章水土保持措施设计归于一章,仅对措施设计提总体要求,标准框架,总则,术语,水土保持方案,水土保持措施设计要求,附录A、B、C、D、E,一般规定,约束性规定,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的特殊规定,基本规定,调查与勘定,一般规定,项目水保评价,责任范围与分区,水土流失预测,措施布设,监测,一般规定,表土保护,拦渣措施,截排水,降水蓄渗,土地整治,植被建设,临时防护,防风固沙,3.1一般规定,3.1.1水土保持技术工作的内容和要求:水土保持方案(本标准及附录B)水土保持措施设计(本标准、水保设计规范及相关标准)水土保持施工(仅在水土保持方案中有所要求)水土保持监理(执行相关标准)水土保持监测(本标准及相关标准)水土保持验收(执行相关标准)主体工程设计文件中水土保持篇章(附录A、附录C),3.1一般规定,3.1.2水土流失防治的规定(取消强制、文字微调)项目全过程应控制和减少对原地貌、地表植被、水系的扰动和损毁,保护原地表植被、表土及结皮层、水壳与地衣等,减少占用水、土资源,提高利用效率。(预防)开挖、排弃、排序的场地应采取拦挡、护坡、截(排)水等防护措施。(治理)弃土(石、渣)应综合利用,不能利用的应集中堆放在专门的存放地。(弃渣利用及堆放要求)施工过程中必须有临时防护措施。(即时防护)施工迹地应及时进行土地整治,恢复其利用功能。(迹地恢复),3.1一般规定,3.1.3是原标准5.1.1的内容,调整到基本规定来:项目建设范围内的新增水土流失应得到有效控制,原有水土流失得到治理。(原标准1、2款合并)水土保持设施应安全有效。水土资源、林草植被应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和恢复。(用水土资源、林草植被代替“生态”)水土流失治理度、水土流失控制比、渣土防护率、表土保护率、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应达到防治标准规定。,3.2项目约束性规定,3.2.1选址选线规定:应避开泥石流易发区、崩塌滑坡危险区以及易引起严重水土流失和生态恶化的地区。应避开水土保持监测站点、重点试验区和长期定位观测试验站。宜避开生态脆弱区、固定半固定沙丘区、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和重点治理成果区。不宜占用农耕地,特别是水浇地、水田等生产力较高的土地。,3.2.1选址选线应避让: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河流两岸、湖泊和水库周边的植物保护带。水土保持监测站点、重点试验区和长期定位观测站。,3.2项目约束性规定,3.2.2工程建设方案的规定:项目无法避让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时的规定:应优化方案,减少工程占地和土石方量;公路、铁路等项目大于8m宜采用桥梁方案;管道工程穿越宜采用隧道、定向钻、顶管等方式;山丘区工业场地宜优先采取阶梯式布置。截排水工程、拦挡工程的工程等级和防洪标准应提高一级。宜布设雨洪集蓄、沉沙设施。提高植物措施标准,林草覆盖率应提高1-2个百分点。,3.2项目约束性规定,3.2.3和3.2.4是取土场选址的规定:严禁在崩塌和滑坡危险区、泥石流易发区内设置取土(石、料)场。在山区、丘陵区选址,应分析诱发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的可能性。应符合城镇、景区等规划要求,并与周边景观相互协调,宜避开正常的可视范围。在河道取土(石、砂)的应符合河道管理的有关规定。应综合考虑取土(石、砂)结束后的土地利用。,3.2项目约束性规定,3.2.5和3.2.6是对弃渣场选址的规定:禁止在对公共设施、基础设施、工业企业、居民点等有重大影响的区域布设弃土(石、渣)场。涉及河道的,应符合治导规划及防洪行洪的规定;不得在河道、湖泊管理范围内设置弃土(石、渣)场。不宜布设在流量较大的沟道,否则应进行防洪论证。在山丘区宜选择荒沟、凹地、荒地、风沙地应避开风口。应充分利用取土(石、料)场、废弃采坑、沉陷区。应综合考虑弃渣结束后的土地利用。,第一章 综合说明,内容要求:简明扼要阐述方案各章节主要结论与成果共11节内容:项目简况、编制依据、设计水平年、防治责任范围、防治目标、水土保持评价、水土流失预测、水土保持措施布设、监测方案、投资及效益、结论,重要变化:方案编制依据、设计水平年、防治责任范围、防治目标、结论与建议并入第一章,简化表述,不再单独列章节。,第一章 综合说明,1.1项目概况基本情况前期工作进展自然简况1.2方案编制依据遵循“因地制宜,分区防治;统筹兼顾,注重生态;技术可行,经济合理;与主体工程相衔接,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的原则1.3设计水平年:主体工程完工后的当年或后一年,根据主体完工时间和水保措施实施进度安排1.4防治责任范围:包括项目永久征地、临时占地(租赁)及其他使用和管辖的区域,取消直接影响区,第一章 综合说明,1.5防治目标:执行等级、防治目标,项目建设范围内的新增水土流失应得到有效控制,原有水土流失得到治理。水土保持设施应安全有效。水土资源、林草植被应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和恢复。(用水土资源、林草植被代替“生态”)水土流失治理度、水土流失控制比、渣土防护率、表土保护率、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应达到防治标准规定,第一章 综合说明,量化防治指标,水土流失治理度(85%-98%),水土流失控制比(0.8-0.9),渣土防护率(86%-96%),表土保护率(*、90%-98%),林草植被恢复率(93%-98%),林草覆盖率(16%-25%),指标值分东北黑土区、北方风沙区、北方土石山区、西北黄土高原区、南方红壤区、西南紫色土区、西南岩溶区、青藏高原区八个区分别规定。,第一章 综合说明,防治指标约束力,批复目标的约束力:批复的水土流失治理度、水土流失控制比、渣土防护率、表土保护率、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对项目具有约束力。,刚性标准,不得降低:批复指标在后续设计、施工、检查、验收中不得降低。,严格执行:在水土保持检查、监督、验收中严格执行批复标准。,第一章 综合说明,1.6项目水土保持评价结论主体工程选址(线)评价工程建设方案与布局评价1.7水土流失预测结果1.8水土保持措施布设成果各防治区措施布设情况项目水土保持措施主要工程量1.9水土保持监测方案1.10水土保持投资及效益分析1.11结论:从选址选线、工程建设方案、水土流失防治等方面是否符合水土保持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定,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后是否能达到控制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从水土保持角度对工程设计、施工、建设管理的要求。,取消方案服务期,第二章 项目概况,2.1项目概况基本概况(项目名称、位置、建设性质、建设任务、工程等级与规模、总投资与土建投资、建设工期等),弃土石来源、数量及处置方案项目组成及工程布置(单项工程的名称、建设规模、平面布置、竖向布置等)附属工程(给排水、供电、内外交通等)成果:总体布置图和平面布置图、公路铁路平纵断面图2.2施工组织2.3工程占地2.4土石方平衡2.5拆迁安置与专项设施改(迁)建2.6施工进度2.7自然概况,将旧国标第五章中土石方综合平衡表,表土平衡表移至此处,第二章 项目概况,2.4工程占地内容:项目组成和施工组织,统计项目占地面积、性质、类型,并进行现场复核。变化:水土保持方案对工程占地有调整的应说明。成果:按项目组成及县级行政区分别列工程占地表(占地性质、类型、面积,地类名称按国家土地利用标准,按水保要求分类汇总)。,除介绍主体工程占地数据外,经水土保持分析后调整、变化的情况在本章一并说明,下一章不再重复。,第二章 项目概况,2.4土石方平衡内容:根据项目组成和施工组织,分区统计并复核土石方挖方、填方、借方(说明来源)、余方(说明去向)量和调运情况。变化:水土保持方案对工程土石方平衡有调整的应说明。成果:列出土石方平衡表,绘制流向框图。表土应进行单独平衡,并列出平衡表。剩余表土应说明堆存、后续利用方案。工程余方应说明优先考虑综合利用情况,不能利用的应说明弃土和弃石数量和分类堆存方案。2.6施工进度内容:工程总工期(含施工准备期)、开工时间、完工时间变化:分区或分段工程进度安排,余方优先综合利用,项目调查和勘测规定与要求,4.2.1调查内容:项目基本情况、项目组成与工程布置、施工组织、工程占地、土石方平衡、工程投资、工期安排、拆迁或移民安置与专项设施改建或迁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弃土(石、渣、灰、矸石、尾矿)及处置方案。4.2.2调查方法:收集资料与实地调查4.2.3调查深度:弃渣场应收集地形图和遥感影像资料,地形图比例尺不小于1:10000.地形图范围应满足弃渣场汇水计算要求,并能反映下游地形地物情况。10万方以上的弃渣场应收集相关工程地质资料。10万方以上的取土场应收集工程地质资料及地形图,地形图比例尺不应小于1:100004.2.4调查成果:项目总体布置图和工程平面布置图、占地表、土石方平衡表与流向框图、取土场、弃渣场位置图,第三章 项目水土保持评价,3.1主体工程选址(线)水土保持评价分析避让:依法划定的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河岸、湖泊和库周植物保护带;国家确定的水土保持重要监测站点结论成果:是否存在水土保持制约因素,有制约的应提出对主体工程选址(线)或设计方案的调整要求。3.2建设方案与布局水土保持评价3.3主体工程设计中水土保持措施界定,内容要求,第三章 项目水土保持评价,3.2建设方案与布局水土保持评价3.2.1建设方案评价(1)公路铁路高填(20m),深挖(30m)段比选桥隧方案;山区塔基不等高基础,林区加高跨越;城镇区提高植被建设标准(2)无法避让重点预防区的,建设方案应符合规定:优化方案,减少工程占地和土石方量。公路、铁路等项目大于8m宜采用桥梁方案;管道工程穿越宜采用隧道、定向钻、顶管等方式;山丘区工业场地宜优先采取阶梯式布置。截排水工程、拦挡工程的工程等级和防洪标准应提高一级。宜布设雨洪集蓄、沉沙设施。提高植物措施标准,林草覆盖率应提高1-2个百分点。,第三章 项目水土保持评价,3.2建设方案与布局水土保持评价3.2.2工程占地要求:工程占地应符合节约用地和减少扰动的要求 临时占地应满足施工要求成果:明确工程占地的评价结论,工程占地分析评价占地面积是否超过行业用地指标。分析给排水、供电、对外交通、工程边坡、施工生产生活区、施工道路、施工用水用电、取土(石、料)场、弃土(石、渣)场占地等是否存在漏项和满足施工要求,并进行补充完善。,第三章 项目水土保持评价,3.2建设方案与布局水土保持评价3.2.3土石方平衡要求:土石方挖填数量应符合最优化原则;土石方调运应符合节点适宜、时序可行、运距合 理原则;余方应首先考虑综合利用;外借土石方应优先考虑利用其他工程废弃土,并 选择合规料场。工程标段划分应考虑合理调配土石方,减少取土(石)方、弃土(石、渣)方和临时占地数量成果:明确土石方平衡的评价结论,第三章 项目水土保持评价,表土资源保护、利用,土地资源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是生态环境的主要载体表土资源是保护土壤肥力和生产力的最珍贵资源表层土壤中含有丰富的生物物种,调查占地范围内表土资源厚度、可剥离范围、面积、数量落实剥离、保护、利用场地和措施表土在土石方平衡中单独平衡,报告书,第三章 项目水土保持评价,3.2建设方案与布局水土保持评价3.2.4取土(石、砂)场设置强条:严禁在崩塌和滑坡危险区、泥石流易发区内设置取土(石、砂)场 要求:应符合城镇、景区等规划要求,并与周边景观相 互协调;在河道取土(石、砂)的应符合河道管理规定;应综合考虑取土(石、砂)结束后的土地利用。成果:明确取土场设置的评价结论,第三章 项目水土保持评价,3.2建设方案与布局水土保持评价强条:严禁在对公共设施、基础设施、工业企业、居民点等有重大影响的区域布设弃土(石、渣)场。要求:涉及河道的,应符合治导规划及防洪行洪的规定;不得在河道、湖泊管理范围内设置弃土(石、渣)场。在山丘区宜选择荒沟、凹地、支毛沟,平原区宜选择凹地、荒地,风沙地应避开风口。应充分利用取土(石、料)场、废弃采坑、沉陷区等场地。应综合考虑弃渣结束后的土地利用。成果:明确弃土(石、渣、灰、矸石、尾矿)场设置的评价结论。,第三章 项目水土保持评价,弃渣及弃渣场设置分析,法律规定(水保法第28条)首先应综合利用。不能综合利用,确需废弃的,应堆放在水保方案确定的专门场地,并采取措施保证不产生新的危害。,技术标准规定余方应首先考虑综合利用。严禁在对公共设施、基础设施、工业企业、居民点等有重大影响的区域设置弃土(石、渣、灰、矸石、尾矿)场。,第三章 项目水土保持评价,弃渣场布置成果(两图一表)资料,供审查审批(1)不低于1:10000地形图(2)优于5m的高分遥感影像图(3)弃渣场要素表,第三章 项目水土保持评价,堆渣方案合理可行,弃渣场堆置应根据渣场地形地质条件、弃渣岩土组成及物理力学参数等确定堆置要素,并满足渣场整体稳定,且不影响河(沟)道行洪安全的要求。,弃渣场风险排查情形之一:(1)堆渣量超过50万立方米的,(2)最大堆高超过20米的,(3)弃渣场汇水面积超过1平方公里的,(4)弃渣场下游1000米内有基础设施和房屋等。,弃渣场失事的危害程度根据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GB51018-2014),分为严重、较严重、不严重、较轻、无危害5级。,第三章 项目水土保持评价,弃渣场许可的约束作用,对弃渣行为的行政许可:即同意项目弃渣、同意弃渣方式(即“先拦后弃”方式)。若批复文件中没有同意弃渣,而生产建设过程中出现弃渣行为,属于违反国家行政许可的行为,应该依法依规进行处罚和问责。对弃渣场选址的行政许可:若在后续工作中新增弃渣、改变弃渣场位置,则应在弃渣前编制变更报告,按规定报原审批机关批准。,水土保持行政许可对工程后续设计、施工都具有刚性约束力。,第三章 项目水土保持评价,3.2建设方案与布局水土保持评价3.2.6施工方法与工艺 与旧标准相同3.2.7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评价 参考附录B,第四章 水土流失分析与预测,4.1水土流失现状项目所在区域水土流失的类型、强度、土壤侵蚀模数和容许土壤流失量。,与旧国标的水土流失预测章节相比,将项目区概况中的水土流失现状移至本章节。,第五章 水土保持措施,5.1防治分区依据工程布局、施工扰动特点、建设时序、地貌特征、自然属性、水土流失影响等进行分区。线型工程应按土壤侵蚀类型、地形地貌、气候类型等因素划分一级区;二级区结合工程布局、项目组成、占地性质和扰动特点分区。成果:用文、图、表说明分区结果。5.2措施总体布局5.3分区措施布设5.4施工要求,第五章 水土保持措施,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GB51018-2014)各类水土保持工程或措施的等级标准。后续设计和施工单位均应遵守,如弃渣场级别、拦渣坝建筑物级别、防洪标准、稳定安全系数等,具有约束力。根据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规定,违反相关规定,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管理部门均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措施布设,表土保护措施主要包括剥离和铺垫两种保护方式。剥离的区域:地表开挖和回填的施工区域。铺垫防护的情况:临时占地且扰动深度小于20cm。措施实施时间:施工前(准确地说应该是扰动前)。要求:明确范围、厚度、数量、堆存位置等。,措施布设,拦渣措施主要包括挡渣墙、拦渣坝、拦渣堤。沟道弃渣主要布设挡渣墙或挡渣坝。斜坡弃渣主要布设挡渣墙。岸边弃渣主要布设挡渣墙或拦渣堤。布设位置:渣场下游或周边。要求:明确位置、标准等级、结构、断面形式和长度。,措施布设,边坡防护措施主要包括工程、植物、综合护坡。前提是稳定边坡上的防护措施,而不是起稳定作用的措施。降水条件许可的低缓边坡应该布设植物护坡;高边坡应布设综合护坡。干旱或容易受水冲刷的边坡应布设工程护坡。要求:明确位置、结构或植物配置、断面形式和措施面积。,措施布设,截排水措施上截、下排、中间导、出口顺接。要求:明确位置、标准、结构、断面形式和长度。降水蓄渗措施主要包括蓄水池、渗井、渗沟、透水铺装、下凹式绿地等。要求:明确位置、结构和断面形式及数量。土地整治措施施工结束后需要恢复或绿化区域需要进行土地整治。土地整治包括的主要内容。要求:明确整治范围、面积和整治后的土地利用方向。,措施布设,植物措施非硬化和需要复耕的场地适宜植物生长的区域都应布设植物措施。应首选当地树草种。办公生活区应提高标准。干旱和半干旱区宜配套灌溉设施。要求:明确位置、品种、面积和数量。临时措施包括拦挡、苫盖、排水、沉沙、铺垫、临时绿化等。要求:明确位置、形式和数量。防风固沙措施包括沙障、砾石或碎石压盖等。要求:明确位置、形式和数量。,第六章 水土保持监测,6.1监测范围与时段6.2内容与方法大面积、长距离项目尚应增加遥感监测。6.3监测点位布设遵循代表性、方便性、少受干扰的原则。每个监测区至少布设1个监测点,长度超过100公里的监测区每百公里增加两个监测点。6.4实施条件和成果,第七章 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7.1投资估算编制原则及依据编制说明与估算成果7.2效益分析方案实施后,水土流失影响的控制程度,水土资源保护、恢复和合理利用情况,生态环境保护、恢复和改善情况。说明水土流失治理面积、林草植被建设面积、可减少水土流失量、渣土挡护量、表土剥离及保护量。分析计算水土流失治理度、土壤流失控制比、渣土防护率、表土保护率、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六项指标达标情况。,第八章 水土保护管理,8.1组织管理明确建设单位水土保持管理机构与人员、管理制度等。8.2后续设计明确水土保持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要求。8.3水土保持监测明确落实水土保持监测的要求。8.4水土保持监理明确落实水土保持监理要求。8.5水土保持施工明确落实水土保持施工的要求。8.6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明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程序及相关要求,提出工程验收后水土保持管理要求。,水土保持方案变更报告和报告表编制,弃渣场变更水土保持方案补充报告书项目概况;弃渣场变更情况;弃渣场评价;水土保持措施布设;变更投资估算。水土保持措施变更报告书项目简况;水土保持措施变更情况;变更投资估算。,水利部 中国水土保持监测网 scm.org中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天地图,网站信息,汇报结束谢谢,

    注意事项

    本文(新国标技术标准解读ppt课件.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