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词鉴赏方法ppt课件.pptx
,古诗词鉴赏,目录,考点一 意象分析类,考点二 人物形象分析类,考点三 品味炼字类,考点四 名句赏析类,考点五 想象描述类,考点六 表达技巧类,考点七 主旨情感类,考点一 分析意象类,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提问方式】(1)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说一说这首诗中意象的特点。(3)诗中某意象有什么作用?(4)分析某意象的内涵。,【答题技巧】分析诗歌意象要根据诗歌描绘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并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意象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营造气氛;设置背景或环境;塑造意境;奠定情感基调;借景抒情;衬托(人物性格、品质,以景衬境、衬情);诗歌线索。,意象的作用,吴松道中(其二)宋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孤舟联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塞上忆汶水元曹元用 沙碛秋高苑马肥,哀笳一曲塞云飞。南都儿辈应相念,过尽征鸿犹未归。【注释】沙碛:沙漠。苑马:西域大苑所产的马。,(1)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最后一句写“征鸿”有什么作用?,边塞秋高云飞、战事频繁的惆怅、悲哀的景象。,征鸿,意为“远飞的大雁”,古人常利用它们寄寓自己的情怀。这里借写征鸿未归,表达了思乡思亲之情及厌战的心理。,考点二 人物形象分析类,【提问方式】(1)诗(词)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2)诗(词)中如何或怎样塑造或描写形象?请简要分析。(3)简析诗(词)中诗(词)人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答题技巧】(1)说特点一句话概括诗中人物是个什么形象。总体特点(两三个词)人物身份。(2)析例句结合具体诗句或重点词语分析形象的性格特点,融入表达技巧。(可以翻译诗意)(3)明作用形象在诗中的作用(主旨、思想感情),即作者通过形象表达感情。,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慷慨愤世、矢志报国、报国无门、建功立业、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悯农怜农、热爱山川。,鉴赏人物形象常用到的重要词语:,常见艺术形象类举:(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是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常见艺术形象类举:(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的“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5)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6)献身边塞、保家卫国的形象。如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寻陆鸿渐不遇唐皎 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诗中是如何描写陆鸿渐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陆鸿渐是一个志向高洁、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隐者形象。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送邹明府游灵武贾 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平剑与,官满载书归。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邹明府清正廉洁,他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考点三 品味炼字类,【提问方式】(1)诗歌中的“”字(词)有什么表达效果?(2)“”这个词用得好,历来为人称道,好在哪里?(3)“”字能否改为“”字?(4)你最欣赏哪个字(词)?请赏析。(5)诗中的哪个字(词)在全诗中具有统摄作用?为什么?,【答题技巧】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贴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炼字题型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结合表达技巧阐述该字的表达效果,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几种常见炼字技巧:炼叠词:叠词的表达效果: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炼数词:数词的表达效果:具体真实,符合情境;夸张渲染。炼形容词:形容词的表达效果:突出事物的特征,营造氛围,体现意境。炼动词:动词的表达效果:赋予画面动态感,形象生动,意境特点更加鲜明。,渡汉江唐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首句中的“断”字有什么表达效果?,突出了自己久居蛮荒之地的孤寂、苦闷及对家人的思念之情。写出了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境况,更突出了诗人的思家之情。,南溪弄水回望山园梅花宋杨万里梅从山下过溪来,近爱清溪远爱梅。溪水声声留我住,梅花朵朵唤人回。,(1)杨万里的小诗妙用动词。结合全诗,分析第一句中“过”字的妙处。,“过”字写出了梅花茂盛的特点。诗人富有想象力,赋予梅花以人的情感,表现梅花急切过溪唤“我”回去的情态,生动活泼,富有趣味。,(2)杨万里的小诗巧用叠词。分析诗歌三、四句中叠词的表达效果。,溪水声声不停,像在热情地挽留诗人;梅花朵朵争艳,像是急切呼唤诗人。两个叠词,既突出殷切之情,又富有音韵之美。在诗人笔下,溪水、梅花都有了人的情感,别有趣味。,考点四 名句赏析类,【提问方式】(1)某诗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该如何理解?(2)诗歌的某联流传成了千古名句,请分析原因。(3)从某句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答题技巧】(1)从内容入手,赏析其蕴含的生活哲理。(2)从感情入手,赏析作者体现的健康向上的感情。(3)从词语入手,赏析作者遣词表达主题的魅力。(4)从修辞和表现手法入手,赏析修辞、表现手法对诗词的表现情趣。,江楼夕望招客唐白居易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诗的颈联“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精妙传神,请加以赏析。,晴本无雨,夏本无霜。风吹古木,声如落雨;月照平沙,似见寒霜。这两句借助联想和想象,运用新奇的比喻,逼真而传神地写出了夏夜清凉优美的风光,意境高妙。,采莲曲唐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1)从修辞角度,赏析“芙蓉向脸两边开”一句的妙处。,用衬托的手法,明写荷花,实则为了衬托出人之美。描绘出一群采莲女拨开满池荷花划船前行的情境。(或:用拟人手法,花亦有情,朝向采莲女争相开放,似与人争艳。),(2)请赏析“乱”字的妙处。,“乱入”,即杂入、混入之意。荷叶罗裙,芙蓉人面,本就恍若一体,难以分辨,只有在定睛细察时才勉强可辨;所以稍一错神,采莲少女又与绿荷红莲浑然为一体,忽然不见了踪影。写出了一种变幻莫测的惊奇与牵挂。采莲少女们充满青春活力的欢乐情绪也洋溢在这闻歌而不见人的荷塘之中。,考点五 想象描述类,【提问方式】(1)展开想象,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优美的意境。(2)诗歌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答题技巧】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特征,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桃花溪唐张 旭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首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深山野谷,云雾缭绕。透过云烟望去,那横跨在山溪之上的小桥,若隐若现,似有似无,恍若仙境一般。,纳 凉宋秦 观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1)“风定池莲自在香”寄寓了诗人怎样的志趣?,寄寓了诗人远离世俗,保持高洁品性的人生志趣。,(2)仔细体会作者的生活情趣,作者着意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纳凉生活图景?,一个纳凉胜地的自然景色:月明之夜,船家儿女吹着短笛,笛声参差而起,在水面萦绕不绝。晚风初定,池中莲花盛开,自在幽香不时散溢,沁人心脾。诗人闲倚胡床,怡神闭目,不只感官上得到满足,连心境也分外平和舒适。,考点六 表达技巧类,【提问方式】(1)诗歌某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2)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3)诗歌是怎样抒发作者情感的?,【答题技巧】(1)明手法。明确说明所用的手法是什么。(2)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诗人运用这种手法的依据。(找到关键句,进行描述性说明)(3)析效果。分析这一手法的表达效果。(此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主旨?),【常见表达技巧】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对比、比兴等;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或艺术手法):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间、小中见大、以乐写哀、烘托渲染、对比映衬、多角度描写等;表达方式:描写、议论、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结构方式:对比,前后照应,问与答,卒章显志,总分,虚实结合,过渡,详略,人称,设置悬念,欲扬先抑。,春 雪唐韩 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用白雪盼春的拟人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生动而传神;把“白雪”比喻成“飞花”,把初春的冷落写成了仲春的热闹,富有情趣。,雨过山村唐王 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1)简要分析“闲”字的妙处。,既用“闲”来反衬农家的“忙”,突出了农人的勤劳;又用拟人手法,以栀子花的美烘托出人情的温馨和谐。,(2)简要分析诗人是怎样表现农忙气氛的。,诗人一方面从正面以“妇姑相唤浴蚕”来反映山村的繁忙;另一方面又从侧面落笔,借栀子花的“闲”,衬出农忙的气氛。,考点七 主旨情感类,【提问方式】(1)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描写了怎样的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氛围(意境)?(3)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题技巧】古代诗歌主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种,熟悉这几种,就可以应对各种考题:(1)咏史怀古诗。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写古迹古人,多用典故)(2)托物言志诗。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常有松、竹、梅等意象)(3)边塞征战诗。或抒写报国立功壮志;或抒发征夫思家的思念;或对开疆拓土、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讽刺和规劝。(4)羁旅思乡诗。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或由所见所闻所感触发的思念故乡的乡愁。(常有月、柳、雁、书信及梦境幻觉的描写),(5)送别留念诗。或表达别时留恋;或表达别后思念;或表达理想信念;或表达彼此勉励。(6)田园山水诗。借写山林田园的闲适美好,表达对世俗与现实的不满,向往宁静平和的归隐思想,或表达自己遗世独立,保持节操品性的情怀。(7)即事感怀诗。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或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8)闺怨闺愁诗。或表达对戍边丈夫的思念,或写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的感伤,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思想感情术语: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爱国思乡、友情、爱情、热爱大自然、关心民生等。,意境(氛围)特点术语: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缥缈、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闻 雁唐韦应物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1)诗歌第一、二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表达技巧类),设问。引起下文作者情思。,(2)全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语或句子简要分析。(主旨情感类),表达了作者悠长的思乡之情。第一、二句中“故园眇何处”“归思”“悠”表达出诗人的思乡之情,归家之愿无穷无尽;第三、四句中“秋雨夜”、归雁,描绘出漫漫长夜、绵绵秋雨、由远而近的雁叫声,诗人思乡愁绪更浓了。,梅 花宋陈 亮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1)请赏析“横”“点”两个字的妙处。(品味炼字类),“横”写出了稀疏的梅树枝条横斜着的情态,同时表现出白雪覆盖下梅枝的洁白如玉、刚劲有力,表达作者爱梅惜梅之情。“点”写出了白雪下的梅花花萼晶莹剔透,点缀着梅枝,表达作者爱梅惜梅之情。,(2)这首诗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愿望?(主旨情感类),寄寓了作者对梅花高洁、坚韧品格的由衷赞美之情和让梅花及其品格永留世间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