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中考总复习ppt课件实验探究题.ppt
专题五实验探究题,一、解题思路1科学探究的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实验设计收集证据得出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2探究实验的基本要求:明确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药品、仪器装置。按合理的步骤进行实验。全面、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和现象。对实验现象、数据进行合理分析、推理、归纳、得出结论。拓展及应用要紧扣题意。,3实验方案的评价以批判的思维方法对所设计的实验方案、实验方法、装置设计从某角度否定,排除不合理或可行但不是最优的方法,选择、创新更好的方法。实验评价的原则:(1)理论正确,设计方案一定要符合化学变化规律和实验原理;(2)操作可行;(3)经济合理;(4)推理严密;(5)保护环境。对装置设计题主要评价装置设计原理是否科学,实验操作步骤是否合适,仪器排列顺序是否合理,对实验方案评价关键看实验途径是否合理。,二、常见分类1混合物成分的探究这类试题通常就某一物质成分是什么展开探究,解决这一类题要明确题干所提供的科学探究的步骤,根据题意,提出合理科学的猜想,不能使猜想进入“死胡同”,要使“探究路”宽广,依据离子或元素的性质,选择可行的物质及方案去探究物质的组成。,2反应后物质成分的探究反应后物质成分的探究是中考化学的常考考点,这类试题通常围绕一个或多个化学反应,以反应后物质的成分是什么展开探究,依据物质的性质,判断可能的生成物,还要考虑反应物是否有剩余的情况,根据实验现象,来设计实验并探究反应后物质的成分。(1)不合理猜想的判断:猜想的物质中含有反应物中未涉及的元素;猜想的物质间能发生反应。(2)提出猜想的理论依据:质量守恒定律中元素种类守恒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提出猜想的方向:只含生成物;含生成物和一种过量的反应物。,3物质性质的探究(1)有关物质的性质问题主要有两种类型:溶液酸碱性;常见物质的性质,如NaHCO3热稳定性、CO2的性质、CO的还原性等。(2)一般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有:指示剂;pH试纸。酸性溶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pH7。,4影响反应的因素的探究影响因素的探究包括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探究和其他因素的探究。决定物质之间能否反应以及化学反应速率快慢的内因是反应物的结构和性质,外因是温度和液体反应物的浓度,温度越高,化学反应的速率越快;浓度越大,化学反应的速率也越快。除此之外,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催化剂也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解答此类问题要注意控制变量法的运用,控制变量法就是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所需探究的这种因素,然后观察这种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加快或减慢),再结合题中所给数据(或图象或实验现象等)信息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可信的结论。,【例1】(2017广州)已知物质过碳酸钠(化学式为2Na2CO33H2O2)俗名为固体双氧水,溶于水可看作是Na2CO3溶液和H2O2溶液混合。为了方便保存,过碳酸钠样品可能添加少量的MgSO4和硅酸镁中的一种或两种作为稳定剂。已知双氧水可用于供氧、消毒或漂白;硅酸镁不溶于水。(1)过碳酸钠的用途不合理的是_。A鱼池供氧剂B消毒剂C干燥剂 D漂白剂,混合物成分的探究,C,(2)取少量过碳酸钠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足量蒸馏水,有不溶于水的固体产生。判断样品中_(填“可能”或“一定”)有硅酸镁。(3)利用实验室限选试剂,设计实验确定该样品中是否添加少量的MgSO4。限选试剂:稀盐酸、稀H2SO4、BaCl2溶液、蒸馏水、AgNO3溶液,可能,过量稀盐酸,开始时有气泡产生,之后无气泡产生,添加BaCl2溶液,若有沉淀生成,若没有沉淀生成,【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检验、鉴别,以及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1)过碳酸钠溶于水可看作是Na2CO3溶液和H2O2溶液混合。双氧水可用于供氧、消毒和漂白,而碳酸钠无法吸收水或与水反应,因此过碳酸钠的用途不合理的是干燥剂,故选C。(2)取少量过碳酸钠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足量蒸馏水,有不溶于水的固体产生,该固体可能是Na2CO3和MgSO4反应生成的碳酸镁沉淀,也可能含有不溶性硅酸镁,故判断样品中可能有硅酸镁。(3)溶液中一定有碳酸钠,要证明是否有MgSO4,一定要先将碳酸钠除尽,因此步骤2为取少量步骤1所得的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除尽溶液中的碳酸钠,现象是开始时有气泡产生,碳酸钠反应完全后无气泡产生;取少量步骤2所得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BaCl2溶液,若有沉淀生成,说明样品中有MgSO4,若没有沉淀生成,说明样品中没有MgSO4。,【例2】(2017娄底)娄底人在端午节有吃皮蛋的习俗。某化学课外小组的同学查阅资料后得知,腌制皮蛋的主要原料有:生石灰、纯碱和食盐。同学们向这三种物质中加入适量水,充分搅拌,过滤,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小组同学讨论后一致认为,滤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NaCl和_。(写化学式)【提出问题】滤液中还可能含有哪些溶质呢?,反应后物质成分的探究,NaOH,【作出猜想】小林认为:还含有Ca(OH)2;小方认为:还含有Na2CO3;小华认为:还含有Ca(OH)2和Na2CO3。【交流讨论】经过进一步讨论,大家认为小华的猜想不合理,原因是: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Ca(OH)2Na2CO3=CaCO32NaOH,【实验探究】,有气泡产生,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交流讨论】同学们认为,通过小华的实验不足以得出其结论,原因是_。【继续探究】小明也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却没有看到明显现象,小明对此深感疑惑。【解释评价】经老师的指导和大家的认真思考后终于找出了原因,你认为原因是_。最后,老师对同学们这种严谨的科学态度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小华的实验不能证明滤液中是否含有碳酸钠,小明加入的稀盐酸的量不足,氢氧化钠先与少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解析】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与纯碱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故滤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NaCl和NaOH。【交流讨论】Ca(OH)2和Na2CO3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不能共存,故大家认为小华的猜想不合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实验探究】实验结论,小方的猜想正确,即还含有Na2CO3,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小林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实验现象为有气泡产生。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小方的猜想正确。【交流讨论】小华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Na2CO3溶液,氢氧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会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无明显现象,说明不含氢氧化钙,但不能证明是否含有碳酸钠,故同学们认为通过小华的实验不足以得出其结论。,【解释评价】滤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氢氧化钠,小明也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氢氧化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氧化钠反应完,碳酸钠才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小明加入的稀盐酸的量不足,故没有看到明显现象。,物质性质的探究,(1)装置G中的名称是_,装置B的作用是除去一氧化碳中的水蒸气。(2)装置E是用来检验装置D吸收二氧化碳是否完全,该装置 _(填“能”或“不能”)达到目的;写出D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3)为避免一氧化碳污染空气,回收利用一氧化碳,方框中应连接装置F和G,导管接口的顺序为a_e。,烧杯,不能,2NaOHCO2=Na2CO3H2O,d,b,(4)反应过程中,装置C的烧瓶内氧化铜粉末处于“沸腾”状态(一氧化碳气流冲击所致),这样有利于_,烧瓶内固体物质的颜色变化:_。(5)请你设计一个探究氧化铜是否反应完全的实验:_。,增大与氧化铜的接触面积,黑色变成红色,取少量的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加热),振荡观察溶液的颜色(合理即可),【解析】(1)装置G中是烧杯;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除去一氧化碳中的水蒸气。(2)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除净,需要将气体通入石灰水中,即进气管应伸入液面以下,所以图示装置不能达到目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3)为避免将CO排放到空气中,并回收利用CO,即用F装置来收集一氧化碳。一氧化碳难溶于水,长导管是出水管,则导管接口的连接顺序应为adbe。(4)装置C的烧瓶内氧化铜粉末处于“沸腾”状态,这样增大了氧化铜粉末与一氧化碳气体的接触面积,反应更充分;在加热的条件下,一氧化碳能将黑色的氧化铜还原为红色的铜。(5)氧化铜能与酸反应得到蓝色溶液,而铜与酸不反应,所以可设计如下实验:取少量固体样品置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振荡观察溶液的颜色(合理即可)。,【例4】(2017重庆)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氢气的实验室制法,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探索。(1)小组用锌和稀盐酸反应制取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为了加快锌与稀盐酸的反应速率,老师提示可向反应物中加入少量硫酸铜固体。为了弄明白速率加快的原因,小组同学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起促进作用的是硫酸根离子;猜想二:起促进作用的是铜离子;猜想三:生成物质起到促进作用。,影响反应的因素的探究,Zn2HCl=ZnCl2H2,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小明将硫酸铜换成硫酸钠,发现反应速率几乎没有变化,小明得出猜想_不正确。小明提出将硫酸铜换成氯化铜进一步验证猜想,小刘认为不需要替换试剂,只需通过观察加入硫酸铜固体后的现象就可以验证,该反应的现象为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此反应发生后速率加快依然较明显,小刘得出猜想_正确。(3)小王觉得用稀硫酸比用稀盐酸制取的氢气更纯净,原因是_。,一,锌片表面有少量红色固体产生,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ZnCuSO4=ZnSO4Cu,二,盐酸具有挥发性,会使生成的氢气中含有氯化氢,稀硫酸不具有挥发性,可以得到纯净的氢气,【解析】(1)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HCl=ZnCl2H2。(2)向反应物锌与稀盐酸中加入少量硫酸铜固体,反应速率加快,将硫酸铜换成硫酸钠,发现反应速率几乎没有变化,说明在反应中起促进作用的不是硫酸根离子,说明猜想一不正确。在反应中起促进作用的不是硫酸根离子,硫酸铜中的阳离子是铜离子,锌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该反应的现象为有少量红色固体产生,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CuSO4=ZnSO4Cu。此反应发生后,锌与盐酸的反应速率加快依然很明显,说明在反应中起促进作用的是铜离子,故小刘得出猜想二成立。(3)盐酸具有挥发性,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使生成的氢气中含有氯化氢,而稀硫酸不具有挥发性,故用稀硫酸比用稀盐酸制取的氢气更纯净。,【例5】(2017内江)仔细阅读下面的探究实验信息,回答相关问题。.【实验目的】探究溶解过程中,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查阅资料】(1)物质溶解于水的过程包括吸收热量(Q吸)的扩散过程和放出热量(Q放)的水合过程。(2)实验条件下,水的凝固点为0、沸点为100。.【提出猜想】物质溶解过程中,溶液的温度可能升高或降低或不变。,其他探究,.【实验探究】某探究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1、图2所示的两种方案。在图2所示方案中,每次加入物质b之前,均使用温度计控制热水温度,使之保持在99。,.【实验结论】(1)图1所示实验中,若加入物质a后,发现玻璃片与烧杯底部之间的水结冰,说明溶液的温度 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下同)。(2)图2所示实验中,若加入物质b后,热水会突然沸腾,说明溶液的温度_。.【拓展实验】按照图3所示进行实验。若物质c为NaOH,则U型管内的左边液面将 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右边液面;若U型管内的液面位置变化与之相反,则物质c为 _(填序号)。CaONH4NO3浓H2SO4,降低,升高,低于,.【反思交流】(1)该小组的同学进一步就物质溶解过程中溶液温度变化的原因展开了讨论,分析得出:若Q吸_Q放(填“”“”或“”,下同),则溶液温度升高;若Q吸与Q放的相对大小与之相反,则溶液温度降低;若Q吸_Q放,则溶液温度不变。(2)在图2所示方案中,小张同学对实验现象很感兴趣,他继续向热水中加入相同质量的物质b,又看到沸腾现象,至烧杯中出现固体物质后,再继续加入相同质量的物质b,就看不到沸腾现象。请解释不再产生沸腾现象的原因_。,至烧杯中出现固体物质后,说明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再继续加入相同质量的物质b,不再溶解放热,【解析】.(1)若加入物质a后,发现玻璃片与烧杯底部之间的水结冰,说明溶液的温度下降;(2)若加入物质b后,热水会突然沸腾,说明溶液的温度升高。.若物质c为NaOH,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装置内的气压升高,则U型管内的左边液面将低于右边液面;若U型管内的液面位置变化与之相反,则物质c溶于水吸热。CaO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NH4NO3溶于水吸热,浓H2SO4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1)若Q吸Q波,则溶液温度升高;若Q吸与Q放的相对大小与之相反,则溶液温度降低;若Q吸Q放,则溶液温度不变;(2)继续向热水中加入相同质量的物质b,又看到沸腾现象,至烧杯中出现固体物质后,说明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再继续加入相同质量的物质b,不再溶解放热,因此就看不到沸腾现象。,1(2017菏泽)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缺并且瓶盖没有完全密封的无色溶液(如右图),化学小组的同学经过询问老师后只知道是NaCl、NaOH、Na2CO3、NaHCO3中的一种溶液,为确认原瓶中是何种溶质并判断其是否变质,化学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的探究活动:(导学号68024209)【进行猜想】猜想:原溶液的溶质是NaCl;猜想:原溶液的溶质是NaOH;猜想:原溶液的溶质是Na2CO3;猜想:原溶液的溶质是NaHCO3。,【查阅资料】常温下,有关物质的相关信息如下表:,从物质的相关信息可知,原溶液的溶质一定不是NaHCO3,因为_。,碳酸氢钠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在该温度下不能达到10%,【进行实验】(1)取少量样品,测得溶液的pH大于7,则原溶液的溶质肯定不是_。(2)同学们另取样品又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过程如下:,NaCl,生成白色沉淀A的化学方程式:_。通过实验可以判断样品无色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_。【获得结论】实验完成后,最终得到的结论:原瓶中的溶质是_,且已变质。,Na2CO3CaCl2=CaCO32NaCl,NaOH、Na2CO3,NaOH,2(2017武汉)某校实验室有一无色澄清溶液,其中除了硝酸钠以外,可能还含有氧氧化钠、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中的一种或几种。实验活动一:探究该废液的组成。取一定量的无色废液,进行如下图所示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原无色废液呈 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操作的名称为_。(2)生成固体甲的化学方程式为_。(3)原无色澄清废液中一定没有 _(写名称或化学式均可,下同)。,碱性,过滤,CuSO4Ba(NO3)2=Cu(NO3)2BaSO4,硫酸钠、碳酸钠,实验活动二:处理废液得到较纯净的硝酸钠溶液。将溶液A和原无色废液充分混合,无明显现象。接下来进行如下图所示实验。,(4)混合后废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指示剂除外)_,试剂是_。,硝酸钠、硝酸钡、硝酸铜,碳酸钠或碳酸钠溶液,3(2017甘肃)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家用普通干电池中含有的物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剥开电池时闻到氨味且发现有黑色物质。(导学号68024210)【提出问题】为什么有氨味?黑色物质的成分是什么?【猜想假设】能闻到氨味说明含有铵盐(如NH4Cl);黑色固体可能有铁粉、氧化铜或二氧化锰。【实验探究】同学们分别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实验.小聪取适量黑色物质与_混合置于研钵内研磨,嗅到强烈氨味,再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测,观察到试纸变蓝,证明黑色物质中含有铵盐。,熟石灰(或烧碱或其他碱性物质),实验.小敏将黑色物质加入适量的水中搅拌溶解,静置后_,取不溶物进行实验。,过滤,黑色粉末中一定不含铁粉与氧化铜,H2O2(或过氢化氢),产生大量气泡,木条复燃,【交流讨论】步骤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4(2017雅安)馒头、面包等发面食品的一个特点是面团中有许多小孔,他们使发面食品松软可口。小明学习相关化学知识后,将家里制作馒头用的白色粉末带到实验室与兴趣小组的同学一起进行探究。(导学号68024211)【初步探宄】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测得溶液的pH7,说明溶液呈_性。【提出问题】白色粉末成分是什么?【查阅资料】(1)碳酸钠、碳酸氢钠都可用于制作发面食品。(2)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碳酸钠很稳定。,碱,【猜想与假设】猜想:碳酸钠猜想:碳酸氢钠【实验探究】甲乙兴趣小组设计不同实验方案进行探究。,甲组方案:如图1,取适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将导管伸入澄清石灰水,加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猜想正确。写出装置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乙组方案:用如图2所示装置作为反应容器,准确测量生成气体的体积以判断白色粉末的成分。分别向盛有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白色粉末的锥形瓶中,注入等体积、等浓度的足量的稀盐酸,记录如表:,CO2Ca(OH)2=CaCO3H2O,实验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表中m_g;根据上表中数据分析,猜想正确,判断的依据是_。,Na2CO32HCl=2NaClCO2H2O,a,V3V2,【反思应用】(1)甲组方案中,无法判断白色粉末是否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乙组方案可以判断,如果是两者的混合物,应该满足的条件是_。(2)家中制作馒头、面包时,将面粉发酵(产生有机酸),再加入适量的碳酸氢钠,可以使馒头、面包松软。原因是_。,V1V3V2,白色粉末与有机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气体在面团中形成许多小气室,使馒头、面包疏松多孔,5(2017鄂州)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做中和反应的实验,当他们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一定量的稀盐酸后,发现忘记滴加指示剂。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1)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探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猜想】猜想一:可能是NaCl和NaOH;猜想二:可能只有NaCl;猜想三:_。,NaOHHCl=NaClH2O,可能是NaCl和HCl,【进行实验】,溶液不变色,有气泡产生,6.(2017湘潭)某化学兴趣小组为研究酸的化学性质,他们将一定量稀硫酸加入到盛有少量CuO的试管中,观察到黑色粉末全部溶解,溶液呈_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为进一步确定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成分,他们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提出猜想】猜想一:_;猜想二:H2SO4和CuSO4。,蓝,CuOH2SO4=CuSO4H2O,CuSO4,【资料查询】CuSO4溶液呈弱酸性,加入Zn粒时有极少量的气体产生。【实验探究】为了验证猜想,该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方案一:取所得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入石蕊试液,振荡,若观察到溶液显红色,则猜想二正确。方案二:取所得溶液少许于另一支试管中,加入足量Zn粒,若观察到产生大量气体、_等现象,则猜想二正确。,Zn粒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讨论交流】A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方案一是错误的,其理由是_。B要使由H2SO4和CuSO4组成的混合溶液中的溶质只有CuSO4,可向其中加入过量的 _(填字母)。aCuO bCu(OH)2 cCu dCu(NO3)2,CuSO4溶液显弱酸性,也能使石蕊试液变红,ab,7(2017乌鲁木齐)钙元素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元素,它形成的物质种类很多。(导学号68024212)(1)氢化钙(CaH2)固体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某实验探究小组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CaH2能与H2O反应生成Ca(OH)2和H2,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生石灰溶于水可制得熟石灰,该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变化是 _(填“吸热”或“放热”),实验室可以用_测定其溶液的酸碱度。,CaH22H2O=Ca(OH)22H2,放热,pH试纸或pH计,(3)实验探究小组将Na2CO3溶液滴加到Ca(OH)2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经检验滤渣的成分是碳酸钙。【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作出猜想】猜想一:NaOH猜想二:NaOH和Ca(OH)2猜想三:NaOH和_猜想四:NaOH、Na2CO3和Ca(OH)2经过讨论,大家认为猜想四不合理,原因是_。,Na2CO3,氢氧化钙和碳酸钠不能共存,【实验过程】,【拓展延伸】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_。,没有明显现象,反应物是否过量(合理即可),8(2017泰安)碳酸氢钠是小苏打的主要成分,在生产和生活中有许多重要的用途。化学课上,同学们为了解碳酸氢钠的性质,将一定质量的碳酸氢钠和稀硫酸混合,充分反应后,有气体逸出,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同学们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了探究:认为除一定含有硫酸钠外可能还含有其他成分,因此进行了猜想并做了如下实验:,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实验用品】pH试纸、锌片、氧化铜粉末、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猜想与假设】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可能组成成分。猜想一:硫酸钠猜想二:硫酸钠、碳酸氢钠猜想三:硫酸钠、硫酸【实验探究】同学们取反应后的溶液用不同方案进行如下实验,请根据结论完成下表实验现象中的空格。,无气泡产生,有气泡产生,锌片不断溶解,【得出结论】猜想三正确。【评价反思】(1)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案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给予了肯定,同时指出探究中存在一处明显操作错误:_。(2)有同学对实验方案B的结论提出了质疑,认为仅凭此现象不能得出猜想三正确,请说明理由:_。,C实验中将pH试纸直接浸入待测液,溶液中的氯化钡与硫酸钠反应也能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证明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是否有硫酸存在,【总结提高】依据所给实验用品,设计不同的方案确认猜想三是正确的。请你写出你的实验方案:_。,取少量氧化铜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反应后的溶液,若氧化铜溶解,溶液变蓝,则猜想三正确,9(2017舟山)在拓展性课程活动中,小明利用以下常见物品验证酸的一些性质:白醋(含3%的醋酸)、食品干燥剂(主要成分是CaO)、鸡蛋壳、牵牛花汁液、铁钉、苏打(碳酸钠)。【查阅资料】牵牛花汁液在酸性溶液中显红色,在中性溶液中显紫色,在碱性溶液中显蓝色。【实验过程】(1)在鸡蛋壳上滴加白醋,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鸡蛋壳中一定含有 _(用离子符号表示)。,CO32,(2)小明知道酸能够与铁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氢气,但当他将足量的白醋加入放有铁钉的容器中,没有看到有明显的气泡产生。小明很疑惑,于是提出猜想:气泡不明显可能与酸的浓度和种类有关。要验证与酸的浓度有关,应选择下列试剂中的 _(填字母)。A3%的盐酸B5%的醋酸C5%的盐酸,B,(3)小明利用已有物品还想验证酸与碱的反应,请你帮助完成下列实验设计。,【评价反思】科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许多事物能更好地帮助我们学习和理解科学。,再逐滴滴加白醋至过量,10(2017泸州)已知:铝在常温下能与O2反应,在铝表面形成一层氧化物薄膜;Al2O3能溶于NaOH溶液。某课外小组对“铝与氯化铜溶液反应”进行如下探究。(导学号68024213)测得CuCl2溶液的pH7;将铝片放入CuCl2溶液中,没有观察到现象;取出铝片用NaOH溶液浸泡一段时间,再取出铝片洗净后放入CuCl2溶液中,观察到铝表面产生无色气泡。,请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观察到CuCl2溶液呈_色,该溶液呈 _(填“酸”“碱”或“中”)性。(2)步骤中还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产生此现象的化学方程式是_。(3)步骤中没有现象的原因是_。(4)小组对步骤产生的气体提出以下猜想:a可能是Cl2;b.可能是O2;c.可能是_;小组讨论得出c成立,理由是_。,蓝,酸,生成红色固体,2Al3CuCl2=2AlCl33Cu,铝在常温下与氧气反应,在铝表面形成一层氧化物薄膜,H2,铝能和显酸性的溶液反应生成铝盐和氢气,【进行实验】同学们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探究方法,用三朵由紫甘蓝的汁液染成蓝紫色的纸质干燥小花进行如图1的三个实验。,【实验现象】和中小花不变色;中小花变红色。,【查阅资料】图2是同学们查阅的氯化氢气体溶于水的示意图。,【实验结论】氯化氢气体不显酸性。,【交流反思】(1)从微观角度分析氯化氢气体不显酸性的原因是_。(2)小明向实验中变红的小花上喷足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发现小花最后变成黄绿色,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紫甘蓝的汁液在酸性溶液中显_色。,氯化氢气体中的氯化氢分子不能解离出自由移动的氢离子,NaOHHCl=NaClH2O,红,(4)下列实验可以用来说明氯化氢气体不显酸性的是 _(填字母)。A测试盐酸的导电性,盐酸能导电B干燥的碳酸钠粉末放入氯化氢气体中,不反应C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D干燥的碳酸钠粉末放入盐酸中,能反应,B,【拓展应用】同学们为探究分子的运动情况,在玻璃管两端同时放入蘸有试剂的棉花,做了如图3所示实验,发现在玻璃管内形成了白色烟环(成分为氯化铵)且偏向蘸有浓盐酸的棉花一端。白色烟环偏向蘸有浓盐酸的棉花一端的原因是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氨分子的运动速率大于氯化氢分子的运动速率,NH3HCl=NH4Cl,12(2017盐城)小明取酸性锌锰干电池进行探究,他发现电池内部结构如下图所示。(导学号68024214),【查阅资料】(1)锌皮为金属锌(含有少量的铁);(2)黑色糊状填充物由炭黑、MnO2、ZnCl2和NH4Cl等组成;,(3)有关数据见下表:,【实验探究一】小明取适量黑色糊状填充物,按下图所示实验流程进行探究。,(1)溶液A中溶质主要有 _(填化学式),操作中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实现两者分离的依据是_。(2)欲从固体M中得到较纯MnO2,操作可采用的简便方法是_。,NH4Cl、ZnCl2,两者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不同,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实验探究二】小明取电池外壳锌皮,用砂纸打磨干净,剪成小块,进行实验。(1)取一块锌皮放入盛有适量稀盐酸的烧杯中,有ZnCl2生成。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反应。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也能生成ZnCl2的有 _(填字母)。AZnO与稀盐酸BZnSO4溶液与BaCl2溶液CZnCO3与NaCl溶液DZn(NO3)2溶液与NH4Cl溶液,固体溶解,有大量气泡产生,置换,AB,(2)另取一块锌皮放入盛有一定量CuSO4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得到溶液E和固体F。当溶液E中只含一种溶质时,该溶质是 _(填化学式);当固体F中只含一种物质时,溶液E中最少含有_种溶质。(3)若将6.5 g锌皮与足量稀硫酸完全反应,则生成氢气的质量 _(填“”“”或“”)0.2 g。,ZnSO4,2,13(2017湖州)科学课上,老师告诉学生“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两种盐通常是可溶的”。有“通常”就有“例外”,能否找到某些可溶性盐和难溶性盐发生复分解反应的证据呢?科学兴趣小组进行了探究。【查阅资料】水溶液中的复分解反应一般朝着溶液中离子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离子数目的多少)减少的方向进行。了解到某些难溶性盐的溶解能力和颜色。【实验取证】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AgNO3溶液,再加入过量NaCl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往该试管中加入少量KI溶液,白色沉淀转化为黄色沉淀。,【分析讨论】(1)为什么要加入过量的NaCl溶液?请说明理由。_。(2)写出加入少量KI溶液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该反应能发生的原因是AgI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AgCl。【得出结论】某些可溶性盐和难溶性盐之间能发生复分解反应。,若AgNO3过量,AgI沉淀可能是过量AgNO3与KI反应生成的,无法说明该反应一定发生,KIAgCl=AgIKCl,小于,14(2017湖州)科学兴趣小组在探究酸的性质时,做了如下实验:向放有少量CuO粉末的试管中加入6毫升盐酸,观察到黑色粉末很快溶解,并得到蓝绿色溶液,而向放有少量CuO粉末的试管中加入6毫升硫酸溶液,常温下无明显现象。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差异呢?(导学号68024215)【建立猜想】两种酸溶液的pH不同。(注:pH相同,则单位体积溶液中H数目相同)两种酸溶液中的_不同。,阴离子,【实验过程】,Na2SO4,【实验结论】常温下,pH相同的盐酸和硫酸溶液与CuO反应现象出现差异的原因是由于_促进了反应的进行。,氯离子,部分实验步骤如下:.将质量为m的样品装入装置B的玻璃管中,按图连接好装置,关闭弹簧夹,给样品加热;.待样品完全反应,先打开弹簧夹通入空气,再熄灭酒精喷灯,直到玻璃管冷却;.实验完毕,测得装置C、D中的液体质量分别增加了m1、m2;.根据实验所测数据计算该样品中碳酸钙、氢氧化镁和水的质量分数。,请回答下列问题:(导学号68024216)(1)装置C中所装药品为_。(2)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该水垢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的表达式为_。(4)实验反思:实验步骤不变,若没有装置A,会导致氢氧化镁的测定结果 _(填“偏大”“偏小”或“无法判断”)。,浓硫酸,CO22NaOH=Na2CO3H2O,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