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七年级数学上册322代数式课件新版北师大版.ppt
第2节 代数式(2),第三章 整式及其加减,教学目标:,1能熟练地求代数式的值,感受代数式求值可以理 解为一个转换过程.2在代数式的求值过程中,初步感受函数的对应思 想,即字母的取值的变化与代数式的值之间的联 系,能利用代数式的值推断一些代数式所反应的 规律.3掌握代数式求值的方法和步骤,能解释代数式值 的实际意义,1用代数式表示:(1)a与b的和的平方;(2)a,b两数的平方和(3)a与b的和的50%;(4)x的平方与y的立方差;(5)一个三位数,个位是a,十位是b,百位是c,则这个三位数是 2某商店购进一批茶杯,每个1.5元,则买n个茶杯需付款 元.如果茶杯的零售价为每个2元,则售完茶杯得款 元.当n=300时,该商店的利润为 元.,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下面是一对数值转换机,写出左图的输出结果;写出右图的运算过程。,二、互动探究,学习新知,-15,-6,-3,-1.44,-1,12,24,-30,-21,-18,-16.44,-16,-3,9,填写下表,并观察下列两个代数式的值的变化情况,16,11,21,26,31,36,41,46,1,4,9,16,25,36,49,64,思考(1)随着n的值逐渐变大,两个代数式的值如何变化?(2)估计一下,哪个代数式的值先超过100,知识反馈:填写下表,并观察下列两个代数式的值的变化情况,-11,-3,-19,-27,-35,-43,-51,-59,-1,-4,-9,-16,-25,-36,-49,-64,思考(1)随着n的值逐渐变大两个代数式的值如何变化?(2)估计一下,哪个代数式的值先小于-100?,例1 有一数值转换器,原理如图所示,若开始输入x的值是5,可发现第一次输出的结果是8,第二次输出的结果是4,请你探索第2014次输出的结果是,三、例题解析,应用新知,例2 代数式 值为7,求代数式 的值,分析:根据题意得,得 而代数式,可以变形为,我学会了,能告诉我吗?,使我感触最深的是,四、总结反思,知识内化,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会求代数式的值,对于一个代数式,它所含的字母取不同的值时,所得代数式的值,一般也不同,所以在求代数式的值时,用具体数值代替代数式中字母进行计算必须按照代数式指明的运算顺序其次会利用“数值转换机”写出代数式或进行计算最后要会用整体代入法求代数式的值.,A组:1填空:(1)已知a,b互为倒数,c,d互为相反数,则2(a+b)-3cd的值为(2)当a=3,b=1时,代数式 的值为 3人体血液的质量约占人体体重的6%-7.5%。(1)如果某人体重是a千克,那么他的血液质量约在什么范围内?(2)亮亮体重是35千克,他的血液质量约在什么范围内?(3)估计你自己的血液质量,五、当堂检测,及时反馈,B组:4有一数值转换器,原理如图所示,若开始输入x的值是7,可发现第1次输出的结果是12,第2次输出的结果是6,第3次输出的结果是,依次继续下去,第2014次输出的结果是,六、布置作业,课堂延伸,相信自己,从每一节课每一次作业中扎扎实实走过,不断进步,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了 相信自己,一次次超越自己,并且坚持到底,你定会收获更多!,教师寄语,编后语,做笔记不是要将所有东西都写下,我们需要的只是“详略得当“的笔记。做笔记究竟应该完整到什么程度,才能算详略得当呢?对此很难作出简单回答。课堂笔记,最祥可逐字逐句,有言必录;最略则廖廖数笔,提纲挈领。做笔记的详略要依下面这些条件而定。讲课内容对实际材料的讲解课可能需要做大量的笔记。最讲授的主题是否熟悉越不熟悉的学科,笔记就越需要完整。所讲授的知识材料在教科书或别的书刊上是否能够很容易看到如果很难从别的来源得到这些知识,那么就必须做完整的笔记。有的同学一味追求课堂笔记做得“漂亮”,把主要精力放在做笔记上,常常为看不清黑板上一个字或一句话,不断向四周同学询问。特意把笔记做得很全的人,主要是担心漏掉重要内容,影响以后的复习与思考.,这样不仅失去了做笔记的意义,也将课堂“听”与“记”的关系本末倒置了太忙于记录,便无暇紧跟老师的思路。如果只是零星记下一些突出的短语或使你感兴趣的内容,那你的笔记就可能显得有些凌乱。做提纲式笔记因不是自始至终全都埋头做笔记,故可在听课时把时间更多地用于理解所听到的内容.事实上,理解正是做好提纲式笔记的关键。课堂笔记要注意这五种方法:一是简明扼要,纲目清楚,首先要记下所讲章节的标题、副标题,按要点进行分段;二是要选择笔记语句,利用短语、数字、图表、缩写或符号进行速记;三是英语、语文课的重点词汇、句型可直接记在书页边,这样便于复习时查找当然也可以记在笔记本上,前提是你能听懂;四是数理化生等,主要记老师解题的新思路、补充的定义、定理、公式及例题;五是政治、历史等,着重记下老师对问题的综合阐述。,2023/1/12,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15,2023/1/12,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16,谢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