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思想与理论的产生和发展课件.ppt
第二章 管理思想与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本章的主要内容:1、早期的管理思想2、古典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3、现代管理理论,第二章 管理思想与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本章的主要内容:,第一节 早期的管理思想,1、亚当.斯米的劳动分工理论和经纪人观点2、小瓦特和博尔顿的可选管理制度3、马萨诸塞车祸与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4、欧文对人事管理的贡献5、巴贝奇的作业研究与报酬制度,第一节 早期的管理思想1、亚当.斯米的劳动分工理论和经纪人,第二节 古典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1、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2、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3、韦伯的古典组织理论-古典管理理论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节 古典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1、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一、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1)泰勒的主要著作 1895年出版计件工资制、车间管理;1911年出版科学管理原理。-泰勒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一、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1)泰勒的主要著作,(2)科学管理理论的要点,1、科学管理的核心是提高劳动生产率。2、培训“第一流的工人”。3、标准化管理 4、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5、劳资双方必须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6、把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7、实行职能工长制。8、实行例外管理。,(2)科学管理理论的要点 1、科学管理的核心是提高劳动生产率,(3)对泰勒制的评价,1、科学管理代替了经验管理。2、提高了劳动效率,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3、管理职能与执行职能的分离,使管理成为一种专业性的工作,为科学管理理论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4、工人看作“经济人”,当作机器使用,忽视了人的感情和人际关系,影响了生产效率的进一步提高,(3)对泰勒制的评价1、科学管理代替了经验管理。,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1)法约尔的主要著作 1916年出版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1)法约尔的主要著作,(2)企业职能和管理职能,技术职能:产品的设计和加工制造商业职能:采购、销售和交换财务职能:资本金的筹集和使用安全职能:劳动安全和设备安全核算职能:成本统计与核算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2)企业职能和管理职能技术职能:产品的设计和加工制造,(三)十四条效率原则,1、分工 8、集权2、权利与责任 9、等级3、纪律 10、秩序4、统一领导 11、公正5、统一指挥 12、保持人员稳定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13、首创精神 7、个人报酬 14、集体精神,(三)十四条效率原则1、分工,三、韦伯的古典组织理论,(1)韦伯的主要著作 社会和经济理论-被誉为组织管理之父。,三、韦伯的古典组织理论(1)韦伯的主要著作,(2)关于权力的三种形态,1、非理性的权力 传统的权力:世袭的权力 超凡的权力:神圣或超凡的权力2、理性的权力3、合法的权力:理想行政组织的基础,(2)关于权力的三种形态1、非理性的权力,(3)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的特点,1、明确的分工2、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3、人员的考评和教育4、职业管理人员5、遵守规则和纪律6、组织中人员之间的关系(理性,非感情),(3)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的特点1、明确的分工,四、古典管理理论的特点,1、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2、科学管理思想代替经验管理思想3、强调组织形式,忽视了人的社会性4、人性假设:经济人假设,四、古典管理理论的特点1、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第三节 现代管理理论,一、现代管理理论学派的划分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各种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的发展,管理科学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美国管理学家孔茨(H.Koontz)对管理科学各个学派进行了深入研究以后,1961年他将管理科学划分成六个学派;1980年孔茨根据管理科学的新发展,又将管理科学划分成十个管理学派。,第三节 现代管理理论一、现代管理理论学派的划分,十个管理学派:,1、管理过程学派 6、社会技术系统学派2、社会合作学派 7、决策理论学派3、经验学派 8、信息中心学派4、人际关系行为学派 9、管理科学学派5、群体行为学派 10、权变理论学派,十个管理学派:1、管理过程学派,二、行为科学理论,行为科学是研究人的行为规律的科学。它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等理论和方法,从考察分析环境因素对人的动机、情绪、行为产生的影响,寻求人的行为规律,以提高工作效率的管理理论。行为科学早期称为人际关系学说,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梅奥,马斯洛,赫茨伯格等。,二、行为科学理论行为科学是研究人的行为规律的科学。它运用心理,(一)梅奥及霍桑试验,(1)主要著作1933年出版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1945年出版的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一)梅奥及霍桑试验(1)主要著作,(2)霍桑试验,工场照明试验。研究照明对生产效率的影响。继电器装配室试验。研究督导方法对生产效率的影响。大规模的访问与普查。电话线圈装配工实验。研究工资支付方式对工作效率的影响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2)霍桑试验工场照明试验。研究照明对生产效率的影响。,(3)霍桑试验的结论,(1)职工是社会人。(2)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3)用新的领导方法提高职工的满足度。(4)霍桑效应,(3)霍桑试验的结论(1)职工是社会人。,(二)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多方面的,有层次的。一般可分为五大类和五个层次。(1)生理需求。是指人们对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物质的需要。是最基本的生存需要。(2)安全需求。是指人们对生命财产安全、居住环境安全、职业安全等方面的需要。(3)社会需求。是指人们对社会交往、友谊、互相信任等方面的需要。(4)尊重需求。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和工作实践中,对人格尊严,他人崇敬方面的需要。(5)成就需求。是指人们对事业成功、社会贡献等方面的需要。,(二)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多方面的,有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成就需求,(三)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20世纪50年代后期,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F.Herzberg)提出了双因素理论。认为影响人的行为动机有两种因素:1、外部因素,也称为保健因素。包括工作条件、人际关系、工资奖金、福利等。这些因素得不到满足,人会产生不满,从而产生消极对抗情绪;得到满足,只能消除消极对抗情绪,但不能起到激励作用。2、内部因素,也称激励因素。包括工作责任、发展成长、工作成就是否被社会承认、工作的挑战性等。这些因素得不到满足,人不会产生消极对抗情绪;得到满足,会激励人的积极性和热情。如下图所示。,(三)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20世纪50年代后期,美国心理学家,双因素理论与需求层次理论是吻合的。高层次的需求(成就、尊重、社会)相当于激励因素,低层次需求(生理、安全)相当于保健因素。二者不同的是,需求层次理论是针对需要和动机而言的,双因素理论是针对满足需要的目标而言的。,激励因素:成长、成就、承认、责任保健因素:工作条件、工资待遇,(四)弗罗姆的期望理论,期望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弗罗姆(V.H.vroom)提出的理论。是研究需要与目标之间规律的理论。其基本观点是:激发力量M=目标价值V期望概率E1、激发力量。是指目标对于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的内在潜力的强度。也称激励力。2、目标价值。是指某人对实现目标满足个人需要价值的主观判断。即对目标价值大小的个人看法。3、期望概率。是指根据个人经验判断实现目标可能性大小。,(四)弗罗姆的期望理论期望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弗罗姆(V.H.,(五)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公平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J.S.Adams)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主要是研究一个人的收入(工资水平、奖金数量、对工作成绩的认可等)与支出(个人努力程度、付出劳动量大小、知识经验多少等)之间的关系。认为知觉对动机的影响有两个方面。,(五)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公平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J.S.,1、不同劳动者劳动报酬的比较,把自己的劳动和所得报酬同他人在同等条件下付出的劳动和所得报酬进行比较,关于公平关系的理论模式可用下式表示:当 时,会感到不公平,或者要求增加报酬,或者自动减少投入,也可能离职。当 时,会有负疚感,但不会要求减少报酬,可能会自动增加投入。利用这个公式也可以将自己的过去和现在的公平系数进行比较。,1、不同劳动者劳动报酬的比较把自己的劳动和所得报酬同他人在同,2、个人不同时期劳动报酬比较,把现在付出的劳动和所得报酬与自己过去付出劳动和所得报酬进行比较,有三种比较结果:(1),认为比较公平,积极性和努力程度会保持不变。(2),会产生不公平感,积极性下降。(3),不会觉得报酬过高,会认为自己的经验和能力得到了提高。,2、个人不同时期劳动报酬比较把现在付出的劳动和所得报酬与自己,麦克格雷戈(D.M.Mcgregor)的X理论就是对这种人性假设的概括。其基本观点是:人是懒惰的,不喜欢工作。多数人没有远大理想,不愿承担责任。多数人的目标与组织目标矛盾,必须采用强制的办法迫使其为组织目标工作。多数人工作是为了满足基本需要,是为获得经济利益。人可分为两类,多数人属于经济人,只有少部分人自我鼓励,承担领导责任。对于这种人性假设,管理方式就是采用泰勒制。,(六)X-Y理论(1)X假设,麦克格雷戈(D.M.Mcgregor)的X理论就是对这种人性,(2)Y假设,梅奥等人际关系学派认为,人们工作不仅是为了满足基本需要,单纯获得经济利益,人也具有很多社会性的需要。社会性需要的满足有时往往更具有激励作用。其基本观点是:人的工作动机是由社会需要引起的,目的是为了寻找归宿感。人们更重视是工作的社会意义。人们更重视同事之间的社会影响力,对管理者所设定的经济诱惑 和控制相对差一些。工作效率随人对其社会需求的满足程度而改变。对于这种人性假设,管理方式应以人际关系理论为指导。使人在工作中获得社会需求的满足,减少监督和指挥;多采用集体奖励,少用个人奖励。,(2)Y假设梅奥等人际关系学派认为,人们工作不仅是为了满足基,(3)超Y理论,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的乔伊.洛尔施和约翰.莫尔斯提出一种新的假设:认为人是复杂的不同的人、不同年龄、时间和地点,人会有不同的表现,人的需求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会变化。根据者以假设日本学者提出了超Y理论。其基本观点是:人的需要是多样的,随着发展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人的动机和需要相互作用结成统一的整体,形成错综复杂的动机模式。工作和生活条件不断变化,新的需求和动机不断产生。人在不同的单位或同一单位不同部门工作,会产生不同的需求。人的需求不同、能力不同,对各种管理方式的反映不同,不存在统一的管理方式。,(3)超Y理论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的乔伊.洛尔施和约翰.,三、巴纳德的社会系统理论,1938年出版了经理的职责一书。其主要观点是:(1)组织是一个协作系统,由协作意愿、共同目标和信息沟通三个要素组成。(2)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3)经理的职责是建立信息沟通系统、确定组织目标、让下属理解授权和命令的意义。主要是规定组织的任务、阐明权力和责任的界限;从组织成员那里获得必要的服务,即招募和选拔能很好地协调工作的人员;规定组织的目标。,三、巴纳德的社会系统理论1938年出版了经理的职责一书。,四、经验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德鲁克(F.F.Druecker)其代表作有有效的管理、管理的实践,戴尔(E.Dale),其代表作有管理:理论和实践等。主要观点是:(1)主张从管理实际出发,以大企业的管理经验为主要研究对象。(2)通过分析、比较和研究它们成功或失败的管理案例,抽象出一般性的管理原理和方法。(3)其实质是向学生和管理人员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被称为案例教学,在美国的大学中广泛使用。,四、经验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德鲁克(F.F.Druecker),五、西蒙的决策理论,西蒙主要著作有:1947年出版管理行为、1958年出版组织、1960年出版管理决策新科学。其主要观点是:(1)决策贯穿管理全过程,管理就是决策。(2)强调决策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3)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对决策问题进行定量描述,并系统阐述了决策的基本原理。,五、西蒙的决策理论西蒙主要著作有:1947年出版管理行为,六、权变理论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弗雷德卢桑斯、弗雷的菲德勒等。主要观点是:(1)不存在最好的、普遍适用的管理理论和方法。(2)在管理中应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灵活地运用各种不同的管理理论和方法。(3)试图通过对大量的事例的研究和概括,把各种情况归纳为几种基本的类型,并为每一种类型寻找到一种解决模式。如菲德勒模式等。,六、权变理论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弗雷德卢桑斯、弗雷的菲德勒,七、管理科学学派,管理科学学派又称为数理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伯法(E.S.Buffa)等。主要观点是强调用科学的方法主要是数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管理中的问题。其特点是:(1)以经济效果作为评价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标准。(2)用数学模型描述事物的状态和发展规律,并找出最优方案。衡量标准定量化。(3)依靠计算机进行各项管理。(4)强调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的运用。如运筹学、数理统计、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等。,七、管理科学学派管理科学学派又称为数理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伯,八、当代管理学的新发展,随着80年代企业文化理论的兴起和90年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管理理论又有了新的发展。1、公司重建理论。2、学习型组织。3、知识管理。,八、当代管理学的新发展随着80年代企业文化理论的兴起和9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