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居住小区给水排水工程课件.ppt
第十章 居住小区给水 排水工程,第十章 居住小区给水 排水工程,第十章 居住小区给水排水工程,10.1 居住小区给水系统 10.2 居住小区给水系统的水力计算 10.3 居住小区排水系统 10.4 居住小区排水系统的水力计算,第十章 居住小区给水排水工程 10.1 居住小区给水系统,第十章居住小区给水排水工程,10.1居住小区给水系统,第十章居住小区给水排水工程,10.1居住小区给水系统,居住组团:人口10003000 居住小区:人口7000 15000城市居住区:人口3000050000,居住小区:指含有教育、医疗、文体、经济、商业服务及其他公共建筑的城镇居民住宅建筑区。,居住小区给水排水管道,是建筑给水排水管道和市政给水排水管道的过渡管段。,10.1居住小区给水系统居住组团:人口10003000居,居住小区给水系统:水源、管道系统、二次加压泵房和贮水池组成。,10.1居住小区给水系统10.1.1居住小区给水水源,水源:直接利用现有供水管网,也可以自备水源。,居住小区给水系统:水源、管道系统、二次加压泵房和贮水,给水系统:可以生活和消防共用,也可以各自独立。,供水方式,给水系统:可以生活和消防共用,也可以各自独立。供,10.1居住小区给水系统10.1.3居住小区管道布置和敷设,给水干管布置原则:宜沿用水量最大的地段布置,即以最短的距离向用水大户供水。给水支管与接户管布置:一般为枝状。,给水管道-小区给水干管、小区给水支管和接户管,居住小区的给水管道:宜与道路中心线或与主要建筑物平行敷设。,管道埋深:土壤冰冻深度、外部荷载、管道强度、管线交叉情况等。,阀门及消火栓设置,10.1居住小区给水系统10.1.3居住小区管,管道在建筑物单侧排列,管道在建筑物单侧排列,居住小区管道布置,建筑物,居住小区管道布置建筑物,居住小区管道布置,居住小区管道布置,居住小区管道布置,建筑物,居住小区管道布置建筑物,居住小区管道布置,建筑物,居住小区管道布置建筑物,居民生活用水量公共建筑用水量绿化用水量水景及娱乐设施用水量道路及广场用水量公用设施用水量未预见用水量管网漏失水量消防用水量,居住小区总的用水量,居民生活用水量居,第十章居住小区给水排水工程,10.2 居住小区给水系统的水力计算,第十章居住小区给水排水工程10.2 居住小区给水系统的水,生活用水量:小区内的人口数和住宅最高日生活用水定额计算确定。,公共建筑用水量:按用水性质、规模,根据公共建筑生活用水定额确定。,水景喷泉循环补充水量:应根据蒸发、飘失、渗漏、排污等损失确定。,公共游泳池、水上游泳池初次冲水时间取决于使用性质、城市给水条件等因素。,10.2居住小区给水系统的水力计算 10.2.1居住小区设计用水量,生活用水量:小区内的人口数和住宅最高日生活用水定额计算确,未预见用水量及管网漏失水量:未预见用水量及管网漏失水量之和可按最高日用水量的10%15%计。,绿化用水量:与气候条件、绿化情况、土壤性质、人文环境等因素有关。,10.2居住小区给水系统的水力计算10.2.1居住小区设计用水量,未预见用水量及管网漏失水量:未预见用水量及管网漏失水量之和可,住宅建筑生活给水管道的设计流量应按住宅最大用水小时的平均流量计算。,小区内配套的文体、餐饮、娱乐、商铺及市场等设施的生活用水设计流量均应按相应公共建筑最大用水小时的平均秒流量为节点流量。,1)居住人口在3000人以上的居住小区,10.2居住小区给水系统的水力计算10.2.2居住小区给水系统设计流量,1.居住小区室外给水管道设计秒流量的确定与计算,住宅建筑生活给水管道的设计流量应按住宅最大用水小时的平,3)配套设施及其他用水流量,给水引入管的设计秒流量作为节点流量和管段流量,2)居住人口在3000人及以下的居住小区,小区内配套文教、医疗保健、社区管理等设施、及绿化和景观用水、道路及广场洒水、公共设施用水等,均以平均用水小时平均秒流量计算。未预计水量和管网漏失量不计入管网节点流量,仅在计算小区管网与城市管网连接的引入管时考虑预留。不属于小区配套的公共建筑用水量应另计。,3)配套设施及其他用水流量给水引入管的设计秒流量作为2)居住,1)全部由室外管网直接供水:建筑物内生活用水设计秒流量,2)全部自行加压供给:贮水调节池的设计补充水量,3)既有室外管网直接供水又有自行加压供水:,直接供水量按用户生活用水设计秒流量计,加压供水部分按贮水调节池的设计补充水量计,将二者叠加作为引入管的设计流量。,10.2居住小区给水系统的水力计算10.2.2 居住小区给水设计流量,2.接户管(建筑物给水引入管)设计流量的确定与计算,1)全部由室外管网直接供水:建筑物内生活用水设计秒流量2)全,计算目的:确定各管段的管径和水头损失,校核消防和事故时的流量,选择确定升压贮水调节设备。,10.2.3 居住小区给水系统的水力计算,计算步骤:首先确定节点流量和管段设计流量,然后确定管径和水头损失,最后校核流量和选择设备。,计算目的:确定各管段的管径和水头损失,校核10.2.3 居,贮水池:有效容积根据小区生活用水量的调蓄贮水量和消防贮水量确定。,10.2居住小区给水系统的水力计算10.2.4 水泵、水池、水塔和高位水箱,水泵:扬程满足最不利配水点所需水压。小区由水塔或高位水箱时,水泵流量按最大时流量确定;反之则按小区给水系统设计流量确定。,水塔(高位水箱)有效容积根据小区用水规律和加压泵房运行规律计算确定。,贮水池:有效容积根据小区生活用水量的调蓄 10.2,第十章居住小区给水排水工程,10.3 居住小区排水系统,第十章居住小区给水排水工程10.3 居住小区排水系统,10.3居住小区排水系统 10.3.1排水体制,居住小区排水系统有合流制系统和分流制系统。采用何种系统主要取决于城市排水管网的体制和环境保护的要求。,新建小区一般应采用雨污分流制,10.3居住小区排水系统 10.3.1排水体制 居住,10.3居住小区排水系统10.3.2居住小区排水管道的布置与辐敷设,一般应沿道路或建筑物平行敷设,尽量减少与其他管线的交叉。如不可避免时,应设在给水管道下面,与其他管线的水平和垂直最小距离应符合表10.3.1要求。,应根据小区总体规划、道路和建筑物布置、地形标高、污水、废水和雨水去向,管线短埋深小 尽量自流排出,10.3居住小区排水系统10.3.2居住小区排水,10.3居住小区排水系统10.3.2居住小区排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排水管道的管顶最小覆土厚度应根据外部荷载、管材强度和土层冰冻因素,结合当地实际经验确定。在车行道下,不宜小于0.7m,如小于0.7m则应采取保护管道防止受压破损的措施。不受冰冻和外部荷载影响时,管顶最小覆土厚度不小于0.3m。,雨水口的布置、形式、数量应根据地形、建筑和道路的布置、雨水口布置位置、雨水流量、雨水口的泄流能力等因素经计算确定。,10.3居住小区排水系统10.3.2居住,排水管道的管材宜采用埋地排水塑料管、承插式混凝土管和钢筋混凝土管。雨水管材宜宜采用埋地排水塑料管、承插式混凝土管、钢筋混凝土管和铸铁管。,10.3居住小区排水系统10.3.3居住小区排水管材和检查井,管道基础和接口应根据地质条件、布置位置、施工条件、地下水位、排水性质等因素确定。,排水检查井和雨水检查井设置,排水管道的管材宜采用埋地排水塑料管、承插式混凝 10,第十章居住小区给水排水工程,10.4 居住小区排水系统的水力计算,第十章居住小区给水排水工程10.4 居住小区排水系统的水力,10.4居住小区排水系统的水力计算10.4.1居住小区生活污水排水量与排水管道的设计流量,生活污水量-生活用水使用后排入污水管道的流量,小于生活用水量。,居住小区排水管道设计流量按住宅生活排水最大时流量和公共建筑生活排水最大小时流量之和计算。,10.4居住小区排水系统的水力计算10,10.4居住小区排水系统的水力计算10.4.2 居住小区排水管道的水力计算,排水管道的设计流量-最大小时流量自净流速和最大设计流速最小管径和最小坡度,按现行室外排水设计规范有关规定执行,水力计算目的:确定排水管道管径、坡度以及设计需提升的排水泵站。,10.4居住小区排水系统的水力计算10.4.2,10.4居住小区排水系统的水力计算10.4.3居住小区设计雨水流量与雨水管渠水力计算,1雨水设计流量()设计重现期居住小区雨水设计流量的计算与城市雨水设计流量的计算相同。其中设计重现期一般宜选用13年。,10.4居住小区排水系统的水力计算10.4.3,式中地面径流系数;Fi汇水面积上各类地面的面积,ha;i汇水面积上各类地面的径流系数;F汇水面积,ha。,()地面径流系数,10.4居住小区排水系统的水力计算10.4.3居住小区设计雨水流量与雨水管渠水力计算,式中地面径流系数;()地面径流系数,径流系数按小区地面径流系数表选取,经加权平均后确定。资料不足时,小区综合径流系数也可以根据建筑稠密程度按0.50.8选用,建筑稠密取上限,反之取下限。,小区地面径流系数,10.4居住小区排水系统的水力计算10.4.3居住小区设计雨水流量与雨水管渠水力计算,径流系数按小区地面径流系数表选取,经地面种类各种混凝,式中t 降雨历时,min;t1 地面集水时间,min;m 折减系数,小区支管和接户管取1,暗管干管取2,明渠干管取1.2;t2 管内雨水流行时间,min。,10.4居住小区排水系统的水力计算10.4.3居住小区设计雨水流量与雨水管渠水力计算,()设计降雨历时,式中t 降雨历时,min;10.4,式中q 暴雨强度,L/(sha);T 重现期,a;t 降雨历时,min;A1、c、b、n 地方参数,根据统计方法进行计算。,()暴雨强度公式(南京),10.4居住小区排水系统的水力计算10.4.3居住小区设计雨水流量与雨水管渠水力计算,式中q 暴雨强度,L/(sha);()暴雨强度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