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一)ppt课件.ppt
2.5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一),求等比数列的前30项的和。,(二)问题探究,问题1:这个故事中,到底谁吃亏了?,问题2:这个月,富人一共要借给穷人多少钱?,问题3:这个月,穷人一共要给富人多少钱?,1+2+3+4+30=465万元,问题4:这是什么数列求和?求前多少项的和?,现在我们一起来寻找答案。,米粒的总数为:,问题5:如何求出这个和?用计算器怎么样?,问题7:怎样求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问题6:等差数列有求和的公式,那么等比数列是否也有求和的公式呢?若有就直接用公式,时间很长,太麻烦了。,(二)问题探究,问题8:能否类比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求法?,根据式,如何构造另一个式子?,把这两个式子怎么样?,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得:,倒序相加,(三)方法回顾,的目的:出现相等的项,从而化简,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解析1:找个具体的等比数列来检验,问题1:对于等比数列,是否也能用倒序相加的方法进行求和呢?请大家动手试试。,?,(四)类比探究,每个括号里的值不相等,不能写成n倍来化简!,所以,解析2:一般地,对于等比数列,因为:,问题1:对于等比数列,是否也能用倒序相加的方法进行求和呢?请大家动手试试。,?,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四)类比探究,无法化简,问题1:对于等比数列,是否也能用倒序相加的方法进行求和呢?请大家动手试试。,?,反思:对于等比数列求和,不能照搬倒序相加的方法。而是要挖掘此方法的本质(求和的根本目的)。,问题2:求和的根本目的是什么?,答:求和的根本目的是消项。消项后就可化简。,改进:为了看清式子的特点,我们不妨把各项都用首项和公比来表示。,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四)类比探究,问题4:类比等差数列求和方法,需要构造另一个式子,而要达到消项的目的,就须使两式具有,问题3:观察求和的式子,相邻两项有什么特征?怎样把某一项变成它的后一项?,后项=前项公比,相同的项,问题5:如何构造式子?,将式子的两边都乘以,问题6:为了消项,接下来将这两个式子怎么样?,相减,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四)类比探究,-得:,问题7:要求出,是否可以把上式两边同除以?,当 时,除以 得:,当 时,,注意:分类讨论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四)类比探究,当 q=1 时,,当q1时,,则,探究成果:,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四)类比探究,等差数列,方法小结:,课后思考:用错位相减法求和时只能乘以公比吗?能否乘以其它的数?,联想我们所学过的知识,即类比,挖掘其方法的(求和的根本目的是),结合等比数列自身的来构造式子,再把两式,这种求和方法叫做,求和方法,本质,消项,特征,相减,错位相减,(四)类比探究,问题1:还有其它的推导方法吗?,问题2:根据式的特点,能否建立一个关于 的方程?若能,就可从方程中解出,问题3:式的左边是,要建立一个关于 的方程,那就要将式的右边也用含 的式子来表示。,问题4:观察式的右边,从第二项开始,每一项都含有因式,是否可考虑将之提出来?,(五)方程探究,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问题5:括号里面的,与式右边对照,少了哪一项?,问题6:括号里面的,怎样用含 的式子表示?,从这个方程解出,问题7:这样就得到了一个什么方程?,问题8:解方程时要注意对进行。,一元一次方程,未知量的系数,讨论,(五)方程探究,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移项,得:,当 q=1 时,,当q1时,,(五)方程探究,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建立方程),用 表示,注意:方程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一部分项提公因式,过程小结:,解方程,根据等比数列求和式子的特点,对其部分项提出公因式后,可将其用含的式子表示出来,从而建立关于的方程,解此方程即可。,课后思考:对和式的右边部分,只能提出公比吗?能否提出其它的公因式?,(五)方程探究,(六)熟悉理解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当q1时,,当q1时,,思考1:根据公式,要求一个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一般要先求出哪些量?,思考2:能否将Sn和用a1,q,an来表示?,思考3:什么时候用公式,什么时候用公式?,例1.求下列等比数列前8项的和,(七)公式的应用,思考:能否用公式求?,答:可以。但要先求出公比 和,解题思路:求出公比 后用公式求,变式1 判断正误:,反思总结:,用公式前,先弄清楚数列的首项、公比、项数n,(七)公式的应用,在等比数列中,已知 中的三个,可求另外两个。,变式2 填空:,反思总结:,如果不能用公式直接求出某个量,就要建立方程组来求解。,(七)公式的应用,96,189,5,15.5,-4,76.5,1,1.5,-6,5,知三求二,例3,某制糖厂第1年制糖5万吨,如果平均每年的产量比上一年增加10%,那么从第1年起,约几年内可使总产量达到30万吨(保留到个位)?,分析:第1年产量为 5,第2年产量为,5(1+10%)=51.1,第3年产量为,5(1+10%)(1+10%)=51.12,则n年内的总产量为:,解:由题意,从第1年起,每年的产量 组成一个等比数列,其中,即,两边取对数,得,(八)问题解决,问题1:这个故事中,到底谁吃亏了?,问题2:这个月,富人一共要给穷人多少钱?,问题3:这个月,穷人一共要给富人多少钱?,1+2+3+30=465万元,穷人吃亏,穷人给的总数为:,智慧来源于积极思考!,启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贪图眼前小利,把目光放长远!,(八)问题解决,学会理性思考,学好数学!,(九)课堂小结,1.一个公式:,2.两种方法:,3.三种数学思想:,这节课我们主要学到了什么?,错位相减,解方程,类比,方程,分类讨论,2.课外思考题:,(十)作业布置,(2)请从等比数列定义的两种形式出发,分别用不同的方法推导出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形式,形式,(1)求数列 的前n项和,1.必做题:P6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