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 采收与产地加工ppt课件.ppt
药用植物的采收和产地加工,第一节 药用植物采收第二节 药用植物产地加工第三节 药材的贮藏第四节 中药材质量管理,2012.3.26,一、采 收 时 期,合理采收中草药,对保证药材质量,保护和扩大药源,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劳动人民对中草药的采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春采茵陈夏采篙,知母黄芩全年刨,秋天上山挖桔梗,及时采收质量高”说明采收季节对保证中草药质量的重要性。但是中草药的合理采收,不但与采收季节有关,而且与中草药的种类、药用部分都有关。药用植物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其有效成分的含量不同,同时也受气候、产地、土壤等多种因子的影响,因此采收时,不但要考虑中草药的单位面积产量,而且还要考虑有效成分的含量,只有这样才能获得高产优质的药材。,药用植物的采收和产地加工,第一节 采收,第二节 产地加工,第三节 贮藏,一、采 收 时 期,药用植物的采收与加工,第一节 采收,第二节 产地初加工,第三节 贮藏,(一)影响药材有效成分和产量的主要因素 1.不同生育期对有效成分的影响 药用植物在不同生育期其有效成分的含量是不同的。例如:白头翁:白头翁总皂甙含量,开花前8.39%,开花期5.78%。开花后4.69%;肉桂寒露前含油量最高;沙棘叶总黄酮7月最低,10月最高;垂盆草的垂盆草甙含量410月逐增,从0.1%0.2%;槐米芦丁的含量为花蕾期23.5%,槐花期13%。杭菊花:花开程度约70%时采,产量高,色泽好。,一、采 收 时 期,药用植物的采收与加工,第一节 采收,第二节 产地初加工,第三节 贮藏,杜仲,一、采 收 时 期,药用植物的采收与加工,第一节 采收,第二节 产地初加工,第三节 贮藏,一、采 收 时 期,药用植物的采收与加工,第一节 采收,第二节 产地初加工,第三节 贮藏,白蜡秦皮甲、乙素含量的季节变化,一、采 收 时 期,药用植物的采收与加工,第一节 采收,第二节 产地初加工,第三节 贮藏,2.不同生长年限对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对于多年生的药用植物,一般的生长年限愈长,有效成分含量愈高。,秦皮甲、乙素的逐年变化a.尾叶梣皮 b.白蜡树皮,一、采 收 时 期,药用植物的采收与加工,第一节 采收,第二节 产地初加工,第三节 贮藏,3.不同采收期对产量的影响 药用部位的产量和质量在不同的采收期差异很大。如金银花从幼蕾至开放过程大致可分为幼蕾(绿色小花蕾)、三青(绿色花蕾)、二白(淡绿白色花蕾)、大白(白色花蕾)、银花(刚开放的白色花)、金花(花变黄色)、凋花(棕黄色)等7个阶段。对其五个发育阶段花的出干率及其中绿原酸和挥发油含量动态变化测定表明,鲜花出干率为:二青二白大白金花银花;不同发育阶段绿原酸的含量从花蕾到开放过程有逐渐下降的趋势,而挥发油含量却逐渐增加。,一、采 收 时 期,药用植物的采收与加工,第一节 采收,第二节 产地初加工,第三节 贮藏,如兴安杜鹃(Rhododendron dauricum L.)在同一时期采收,由于产地不同,挥发油的含量有很大差异,含量可相差36倍。从经纬度来看,中草药中挥发油的含量越向南越高,而蛋白质的含量越向北越高。金鸡纳树皮中的生物碱含量随温度增高而增高,而亚麻中的不饱和酸则气温越低,含量越高。茄科某些植物,当寒潮来到时,其中晶形生物碱会变成非晶形没有疗效的生物碱。,一、采 收 时 期,药用植物的采收与加工,第一节 采收,第二节 产地初加工,第三节 贮藏,薄荷即使栽培在同一地块,如阳光充沛,挥发油含量高,且油中薄荷脑的含量也高,若阴雨连绵,或久雨初晴23日内来收,含油量下降至正常量的3/4。曼陀罗在碱性土壤中生长,生物碱含量高,薄荷在砂质土壤中生长,挥发油含量高。,一、采 收 时 期,第五章 药用植物的采收与加工,第一节 采收,第二节 产地初加工,第三节 贮藏,(二)适宜采收期的确定 要确定中草药的适宜采收期,必须把有效成分的积累动态与植物生长发育阶段这两个指标结合起来考虑,但这两个指标有时是一致的,有时是不一致的,因此,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分析研究,以确定适宜采收期。一般常见的有下述几种情况:1.药用部位的产量和有效成分的含量都有一明显的高峰期,且发生时期一致。此时,该高峰期即为适宜采收期。,一、采 收 时 期,第五章 药用植物的采收与加工,第一节 采收,第二节 产地初加工,第三节 贮藏,2.若药用部位产量增长先稳定,其有效成分的含量高峰即为适宜采收期;若有效成分含量先稳定,其药用部位产量高峰即为适宜采收期。3.有效成分含量高峰与药用部份产量高峰不一致时,要考虑有效成分的总含量。即有效成分的总量单产量X有效成份含量,总量最大值时,即为适宜采收期。有时,利用绘制含量与产量曲线图,由二曲线的相交点直接找到适宜采收期。如薄荷(Mentha hap1ocalyx Briq.)在花蕾期挥发油含量最高,而叶的产量高峰却在花后期。,一、采 收 时 期,药用植物的采收与加工,第一节 采收,第二节 产地初加工,第三节 贮藏,此外,有些中草药中除含有效成分外,尚含毒性成分,则采收时亦应予以考虑。如治疗慢性气管炎的照山白(Rh0dodendron micranthum Turcz)叶中有效成分总黄酮和毒性成分QIN木毒素含量与生长季节的关系。照山白的叶在6、7、8三个月生长最旺盛,产量最高,但此时总黄酮含量最低而QIN木毒素(Grayanotoxin)含量却最高,故以往在此期间采叶似不合理,5、9、10三个月份叶的产量虽稍低,但总黄酮含量较高,QIN木毒素含量较低,似在此期间采集为宜,至于何月为最适宜采收期,应根据叶产量,总黄酮含量,浸木毒素含量三着的数据,综合考虑确定。,一、采 收 时 期,药用植物的采收与加工,第一节 采收,第二节 产地初加工,第三节 贮藏,(三)药用植物采收的一般原则 1.根和根茎类:宜在植物生长停止,花叶萎谢的休眠期,或在春季发芽前采集。但也有例外情况,如柴胡、明党参在春天采较好,孩儿参则在夏季采集较好,延胡索立夏后地上部分枯萎,不易寻找,故多在谷雨和立夏之间采挖。2.叶类和全草:应在植物生长最旺盛时,或在花蕾将开放时,或在花盛开而果实种子尚未成熟时采收。但桑叶需经霜后采收,枇杷叶、银杏叶需落地后收集。,一、采 收 时 期,药用植物的采收与加工,第一节 采收,第二节 产地初加工,第三节 贮藏,3.树皮和根皮:树皮多在春夏之交采收,含量既高,也易于剥离。根皮多在秋季采收。因为树皮、根皮的采收,容易损害植物生长,应当注意采收方法。有些干皮的采收可结合林木采伐来进行。4.花类:一般在花开放时采收。有些则于花蕾期采收,如槐米、蛔篙、丁香等。此外如除虫菊,宜在花头半开放时采收,红花则在花冠由黄变橙红时采收为宜。,5.果实、种子:应在已成熟或将成熟时采收,少数用未成熟的果实,如积实。种子多应在完全成熟后采收。6.菌、藻、孢粉类药材:各自情况不一,如麦角在寄主(黑麦等)收割前采收,生物碱含量较高,茯苓在立秋后采收质量较好,马勃应在子实体刚成熟期采收,过迟则孢子飞散。,一、采 收 时 期,药用植物的采收与加工,第一节 采收,第二节 产地初加工,第三节 贮藏,(一)挖去法 适合于根及地下茎以及带根入药的全草类药材的采收。(二)摘取法 适合于花类药材以及部分的果实类、叶类药材的采收。(三)割取法 少数果实类、大多数种子类h和几全草类药材的采收。(四)剥取法 皮类药材的采收方法。,二、采 收 方 法,药用植物的采收与加工,第一节 采收,第二节 产地初加工,第三节 贮藏,(一).扩大药用部分:如杜仲为乔木,药用树皮,通过对树皮、树枝、叶及种子中化学成分的分析,枝、叶中也含有与树皮相似成分,可代杜仲皮入药,蛔篙原用花蕾,但经试验,养期叶中也含有山道年,含量与花蕾相似,也可药用,浙贝母花制成流浸膏或浸膏片,可代浙贝母入药。动物类药材中有以僵蛹代僵蚕。,三、采收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药用植物的采收与加工,第一节 采收,第二节 产地初加工,第三节 贮藏,(二).保护野生药源(1)计划采药,不要积压浪费,有些中草药,如铃兰,久贮易失效。(2)合理采收,只用地上部份看要留根,一般要采大留小,采密留稀,合理轮采。(3)封山育药,有条件的地方,在查清当地药源和实际需要之后,把所属山地分区轮采,实行封山育药。,一、采 收 时 期,药用植物的采收与加工,第一节 采收,第二节 产地初加工,第三节 贮藏,采收后的中药材,除少数种类,如鲜石斛、鲜芦根、骨碎补等供鲜药用外,大多数药材须在产地经过初步加工,然后才能出售。其目的,1.为了清杂,保证药材纯度。2.便于分级、包装、贮藏、调运,3.便于进一步加工炮制成饮片供临床药用。由于中药材种类繁多,品种规格和地区用药习惯的不同,加工方法也多种多样,各不相同。,一、产地初加工的目的和意义,药用植物的采收与加工,第一节 采收,第二节 产地初加工,第三节 贮藏,(一)精选修整 即通过清洗、挑选、削刮等方法,去处非药用部位及及泥沙等杂质,并按大小及质量好坏分级,以利于后面的加工处理。如根及根茎类药材需洗去泥沙,除去须根、芦头、木心、残茎等,皮类则需刮去外皮等,如山药、丹皮等。(二)蒸、煮、烫 为了促进药材干燥和去皮、抽心,可对鲜药材进行蒸、煮或烫处理。对一些肉质性、含水量较高的块根、鳞茎类药材,如百部、天冬、薤白等,应先用沸水稍烫一下,然后再切成片晒干或烘干;对那些含浆汁、淀粉足的药材,二、产地加工方法,药用植物的采收与加工,第一节 采收,第二节 产地初加工,第三节 贮藏,如何首呜、地黄、黄精、玉竹、天麻等应趁鲜蒸制,然后切成片晒干。有些种类如明党参、北沙参等应先投入浇水中略烫一下,再行刮皮、洗净干燥。(三)切 制 一些质地坚硬且干燥后不宜浸润软化的药材,采收后多在产地做且制处理,即趁鲜切片,如乌药、土茯苓等。还有一些体积较大的药材如大黄、木瓜、木通、鸡血藤等。要趁鲜切块、切段。(四)熏硫 有些药材常在干燥前用硫磺熏制漂白。这样可使其干燥加快,色泽洁白,粉性足,并能起到消毒、沙虫、防霉,有利于药材贮藏。如山药、白芍、贝母、白菊花等。,二、产地加工方法,药用植物的采收与加工,第一节 采收,第二节 产地初加工,第三节 贮藏,(五)发汗 有些药材在加工中,为了促使其变色,充分干燥,增加气味或减少刺激,常将其叠放堆置,使其发热,内部水分向外扩散,这种方法俗称“发汗”。如杜仲、厚朴、玄参、茯苓等。(六)干燥 除少数药材鲜用外,大多数药材需要在采后及时干燥,防止药效地降低或变质。常用的干燥方法有:阴干、晒干和烘干。1.阴干法 即把鲜药放在无日光直射的室内和棚下等阴凉通风干燥处,自然阴干的方法。,二、产地加工方法,药用植物的采收与加工,第一节 采收,第二节 产地初加工,第三节 贮藏,2.晒干法(又称阳干)即利用阳光的热能及室外流动的空气,使药材干燥的方法。本法既能干燥药材,又能杀死表面附着的杂菌和虫卵。适合于大多数药材的干燥。3.烘干 即利用火力、电力加热的炕灶、烤炉、烘房等设备使药材干燥的方法。烘干法因需要消耗燃料,会提高成本。但最大的优点是不受天气限制,并可人为控制保证达到干燥标准规格要求。但不同药的烘干温度不同。,二、产地加工方法,药用植物的采收与加工,第一节 采收,第二节 产地初加工,第三节 贮藏,(一)发霉 霉菌在药材表面或内部滋生的现象。大气中存在着大量的霉菌孢子,如散落在药材表面上,在适当的温度(25左右)湿度(空气中相对湿度在85以上或药材含水率超过15)以及适宜的环境(如阴暗不通凤的场所)、足够的营养条件下,即萌发成菌丝,分泌酵素,分解和溶蚀药材使药材腐坏,以及产生秽臭恶味。,一、植物类药材的变质现象,药用植物的采收与加工,第一节 采收,第二节 产地初加工,第三节 贮藏,(二)虫蛀 指昆虫侵入药材内部所引起破坏现象。虫蛀对药材的影响甚大,虫害的预防和消灭,对于大量贮存保管的药材仓库,主要是用氯化苦、磷化铝等化学药剂熏蒸法杀虫。对于药房中小量保存的药材,除药剂杀虫外,可采用下列方法防虫。1密封法:般按件密封,可采用适当容器,用蜡或血料封固,怕热的药材可用干砂或稻糠埋藏密封,贵细药材,可充二氧化碳或氮气密封。,一、植物类药材的变质现象,药用植物的采收与加工,第一节 采收,第二节 产地初加工,第三节 贮藏,2冷藏法:温度在5左右即不易生虫,因此可采用冷窖、冷库等干燥冷藏。3对抗法:这是二种传统方法、适用于数量不多的药材。如泽泻与丹皮同贮、泽泻不生虫、丹皮不变色,蕲蛇中放花椒,鹿茸中放樟脑,瓜蒌、蛤士蟆油中放酒等均不生虫。,一、植物类药材的变质现象,药用植物的采收与加工,第一节 采收,第二节 产地初加工,第三节 贮藏,(三)变色 指药材在贮藏过程中发生颜色改变的现象。酶引起的变色,如药材中所合成分的结构中有酚羟基,则在酶作用下,经过氧化、聚台,形成了大分子的有色化合物,使药材变色;如含黄酮类,羟基蒽醌类,鞣质类等药材,因此容易变色。非酶引起的变色原因比较复杂,或因药材中所含糖及糖酸分解产生糠醛及其类似化合物,与一些含氮化合物缩合成棕色色素;或因药材中含有的蛋白质中的氨基酸与还元糖作用,生成大分子的棕色物质,使药材变色。此外,某些外因如温度、湿度、日光、氧气、杀虫剂等多与变色的快慢有关。因此,防止药材的变色,常需干燥避光冷藏。,一、植物类药材的变质现象,药用植物的采收与加工,第一节 采收,第二节 产地初加工,第三节 贮藏,(四)泛油 又称“走油”。指某些含油药材的油脂溢在药材表面的现象。泛油指含油药材的油质泛于药材表面以及某些药材受潮、变色后表面泛出油样物质。前者如柏子仁、杏仁、桃仁、郁李仁(含脂肪油)、当归。肉桂(含挥发油)、后者如天门冬、孩儿参、枸杞等(含糖质)。药材“泛油”,除油质成分损失外,常与药材的变质现象相联系,防止“泛油”的主要方法是冷藏和避光保存。(五)变味 指药材气味发生变异的现象。,一、植物类药材的变质现象,药用植物的采收与加工,第一节 采收,第二节 产地初加工,第三节 贮藏,中药材采收加工后,应及时进行包装、贮藏。药材常因,造成虫蛀、霉烂、变色、走油、变味等败坏变质现象,不仅失去了疗效,而且因此,中草药在贮存保管中,因受周围坏境和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以及包装、贮藏不当。常会发生霉烂、虫蛀、变色、泛油变味等现象,导致药材变质,影响或失去疗效,甚至服后还有毒副作用。因此必须做好包装、贮藏、保管工作。,二、植物类药材的贮藏保管,第五章 药用植物的采收与加工,第一节 采收,第二节 产地初加工,第三节 贮藏,1含淀粉类药材的贮藏保管 此类中药材多含淀粉、蛋白质、氨基酸等多种成分,如山药、贝母、北沙参、明党参、泽泻、葛根、虎杖、大黄、何首乌等,通常采用双层无毒塑料袋密封,置石灰缸或罐、坛内贮藏,可防止虫蛀、霉烂、变质。2含糖类药材的贮藏 含糖类高的药材,易吸潮而糖化发粘,且不易干燥,以致遭受霉菌侵染而发生霉烂变质。此类药材如地黄、黄精、首乌、天冬、玉竹、枸杞子、党参、玄参、知母、白芨等,应先充分干燥,然后装入双层无毒塑料袋内,置密封的缸、瓶、罐、坛内贮藏,亦可置冰柜内冷藏。,药用植物的采收与加工,第一节 采收,第二节 产地初加工,第三节 贮藏,二、植物类药材的贮藏保管,3.含挥发性物质类药材的贮藏 此类药材多含挥发油,气味芳香浓郁,且色泽鲜艳,不宜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受温、湿、氧气和光线等影响,否则容易引起变色、走气、走油、质脆易碎,如玫瑰花、月季花、佛手花、牛膝、木香、白正、川芍、细辛等,宜用双层无毒塑料袋,袋中放入少量木炭或明矾,与花共存放,置避光、干燥处贮藏。或置容器内密封贮藏,以防潮、防干燥走油、防虫蛀霉变。,药用植物的采收与加工,第一节 采收,第二节 产地初加工,第三节 贮藏,二、植物类药材的贮藏保管,4果实种子类药材的贮藏 此类药材多含淀粉、脂肪、蛋白质、糖类等成分,如核桃仁、柏子仁、巴豆、杏仁、木鳖子、薏苡仁、郁李仁、芡实、莲子肉等,在温度较高的条件下。其油分容易外渗,使药材表面出现油斑污迹,引起变质、败坏和走油。因此,不宜贮藏在高温场所,更不宜用火烘烤,应置于陶瓷、金属盒,玻璃瓶内贮藏。有的在贮藏前,应加热清炒或用沸水烫掠等消毒灭菌后,再装入木箱、铁盒内加盖密封贮藏,可防止虫蛀和雷变。,药用植物的采收与加工,第一节 采收,第二节 产地初加工,第三节 贮藏,二、植物类药材的贮藏保管,中药材是药用植物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对其药用部分经过采收、加工、包装、运输和贮藏完成的,因此,中药材质量受药用植物栽培与管理的直接影响。药用植物栽培与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内容包括产前(生态环境、种质与繁殖材料)、产中(栽培技术及管理各个环节)、产后(采收与加工、包装与运输和贮藏)。在这过程中,只要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影响中药材质量。中药材质量体现于内在的化学成分组成和含量,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药用植物的生态环境、种质与繁殖材料、栽培技术、采收与加工、包装与运输和贮藏等影响。因此,我们必须探索出影响中药材质量各个环节的决定性因素,制订控制这些因素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即标准操作规程(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简称SOP),确保生产的中药材质量稳定、有效、安全、可控。,第四节 中药材质量管理,药用植物的采收和产地加工,第四节 中药材质量管理,一、衡量中药材质量的标准衡量中药材质量的标准应对其外在和内在因素进行评价。外在因素包括中药材基原鉴定、外观要求和杂质含量等;内在因素包括活性成分组成和含量、重金属(As、Hg、Pb、Cr、Cd、Sn、Sb和Cu等八种微量重金属元素)和农药残留(包括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除草剂、杀鼠剂等)、卫生指标等。,一、衡量中药材质量的标准,药用植物的采收和产地加工,第四节 中药材质量管理,(一)中药材基原的鉴定中药材基原鉴定技术是经历不断改进的发展过程。20世纪80年代前,主要是本草考证和采用原植物性状、显微和理化来鉴别正伪品。目前,除采用传统鉴别技术外,还采用电镜、HPLC、MS、毛细管电泳、光谱、色谱、NMR、聚合链酶(PCR)、指纹图谱、以及数学理论和计算机等先进技术。使中药材的基原鉴定由单一指标成分发展到多组分整体分析DNA分子鉴别。,一、衡量中药材质量的标准,药用植物的采收和产地加工,第四节 中药材质量管理,(二)外观要求和杂质含量中药材外观和杂质含量是判断其质量优劣的指标之一。杂质是指所有非药用部分的物质。当前国家药典对不同中药所具有的外观规定要求是中药材生产的主要依据。(三)活性成分的组成和含量 中医处方对中药要求是基于君、臣、佐、使的不同作用地位,强调的是处方整体作用理论,即中药中化学成分的整体作用,其作用特点是多成分,多靶点,虽其机理尚不明确,但单一成分的含量测定,很难完全反映中医用药所体现的整体疗效。因此,中药化学成分,特别是活性成分的组成和含量对处方整体作用产生根本的影响,这就是强调中药活性成分组成和含量作为评价质量标准指标的重要性。,一、衡量中药材质量的标准,药用植物的采收和产地加工,第四节 中药材质量管理,(四)重金属、农药残留和卫生指标我国中药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曾因细菌、真菌、螨等污染而使中药出口受阻,80年代末、90年代初又因重金属污染中药出口遇到很大阻力,至今仍困扰出口。有鉴于此,对重金属、农药残留和卫生指标进行严格控制,制定能获得国际认可的限量标准已刻不容缓。大力提倡绿色中药栽培,鼓励使用腐熟的有机肥,推广优良生态环境种植药用植物,使用高效、低毒、易降解的农药,并加强研究中药材去污处理方法,如水洗、熏蒸、微生物分解等。,一、衡量中药材质量的标准,药用植物的采收和产地加工,第四节 中药材质量管理,二、影响中药材质量的因素 影响中药材质量的因素很多,以植物药材为例,生态环境、种质与繁殖材料、栽培技术、采收与加工、包装与运输和贮藏等,以及以上过程所有参与人员的素质等任何环节出现差错,都会影响中药材质量。因此,对影响质量的每个环节必须制订控制标准,并严格执行,将中药材质量管理贯穿于中药材生产的整个过程,中药材的质量标准才有保证。,二、影响中药材质量的因素,药用植物的采收和产地加工,第四节 中药材质量管理,(一)产地生态环境应按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原则选定产地,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并重视传统意义上的道地药材的概念。道地药材和地道药材没有实质性的区别,前者强调的是地,即地方特色,后者强调的是道,即行政管辖区域,两者的形成均是以中医中药在长期生产及临床实践中所总结的珍贵经验为基础,因而如何使用现代多学科的方法、手段来阐明道地药材的科学原理,探讨道地药材形成的自然规律,建立和发展道地药材生产的规范基地,是解决中药材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二、影响中药材质量的因素,药用植物的采收和产地加工,第四节 中药材质量管理,(二)种质与繁殖材料要求对种质和繁殖材料认真鉴定,确定学名;建立良种繁育基地;制定供应优良生产用种的计划,定期更新交换生产用种子;实行种子的生产和贮运的检疫制度,并规定保存方法和时间。实行种子认证、种子证书等制度。逐步实现品种布局区域化、种子生产专业化、加工机械化和质量管理标准化。注意道地药材优良种质的保存、复壮及繁育工作,鼓励种质资源的引进、选育(配种)、推广应用。,二、影响中药材质量的因素,药用植物的采收和产地加工,第四节 中药材质量管理,(三)栽培技术 根据药用植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制定生长技术标准操作规程。包括种植要求(选地整地、播种方法)、田间管理(苗期管理、成株管理)、施肥(肥料种类、施肥时间、方法和用量)、病虫害防治(农药种类、防治时间、方法和农药用量)。如施肥的要求,鼓励施用有机肥,包括农家肥料、商品有机肥料、微生物肥料等,注意农家肥料一定要充分腐熟,并达到无害化卫生标准,严禁使用未经过无害化处理的城市生活垃圾及工业垃圾和医院垃圾作肥料。,二、影响中药材质量的因素,药用植物的采收和产地加工,第四节 中药材质量管理,(四)采收与加工制定采收时间、方法及采收器具的要求;加工方法和器具的要求。注意应继承道地药材的传统加工方法,如有改动,应有充分的研究说明,并经医药监督管理部门批准。(五)包装、贮藏和运输制定包装方法、材料和标签的要求。如包装前应再次检查,清除劣质品和非药用部分,包装材料应无污染、无破损和干燥等。包装标签应包括品名、批号、规格、产地、生产日期。注意易破损、贵重、含毒、麻醉药材的特殊包装要求。制定药材贮藏要求和管理制度。注意药材运输过程及在运输过程中对运输容器的要求。,二、影响中药材质量的因素,药用植物的采收和产地加工,第四节 中药材质量管理,(六)培训GAP操作人员培训人员包括质量检验员、栽培技术人员、采收与加工人员、包装和贮运人员。培训内容包括中药材GAP知识,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和GAP档案管理等。良好农业规范(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s,简称GAP),二、影响中药材质量的因素,药用植物的采收和产地加工,第四节 中药材质量管理,三、控制中药材内在质量标准的方法(一)化学指纹图谱控制中药材质量 中药材中化学成分(或活性成分)的指纹图谱控制法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已经在2005年版药典中得到应用。化学成分指纹图谱强调的是中药材中多种成分对质量标准的贡献,尽管有些成分可能是未知的。值得注意的是,该方法要求实验条件一致的情况下实验结果能够得到重复。,三、控制中药材内在质量标准的方法,药用植物的采收和产地加工,第四节 中药材质量管理,(二)中药材GAP生产过程与化学成分的指纹图谱如何在中药材GAP生产过程中实施对中药材质量的有效控制是摆在当前对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研究面前的新课题,特别是在药用植物的药用部分尚未形成时,或药用部分正在形成过程中,如何控制其质量标准是新的难题。如以果实入药的中药,在果实形成之前的许多方面因素均可能对果实形成过程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其内在质量标准。,三、控制中药材内在质量标准的方法,药用植物的采收和产地加工,第四节 中药材质量管理,(三)道地药材与化学成分的指纹图谱由于道地药材质量长期以来为中医临床所认可,因此,建立道地药材化学成分的指纹图谱,选定图谱中指标性成分作为衡量中药材GAP生产中的质量标准判定依据。强调道地药材传统生产的重要性,比较多种传统生产方法与质量关系,进一步规范道地药材传统生产,使中药材质量达到稳定、有效、安全、可控。,三、控制中药材内在质量标准的方法,药用植物的采收和产地加工,第四节 中药材质量管理,一、植物类药材的贮藏保管,第五章 药用植物的采收与加工,第一节 采收,第二节 产地初加工,第三节 贮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