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第2章气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ppt课件.ppt

    • 资源ID:2104248       资源大小:5.29MB        全文页数:99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2章气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ppt课件.ppt

    第2章 气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2.1 带电粒子的产生与消失 2.2 放电的电子崩阶段 2.3 自持放电条件 2.4 不均匀电场中放电的极性效应,气体放电气体中流通电流的各种形式。,正常状态:优良的绝缘体。,在一个立方厘米体积内仅含几千个带电粒子,但这些带电粒子并不影响气体的绝缘。空气的利用:架空输电线路各相导线之间、导线与地线之间、导线与杆塔之间的绝缘;变压器相间的绝缘等。,气体绝缘的优点:,不存在老化问题,理论体系较完善,完全的绝缘自恢复特性,在电气设备中:外绝缘:一般由气体介质(空气)和固体介质(绝缘子)联合构成内绝缘:一般由固体介质和液体介质联合构成,2.1 带电粒子的产生与消失,气体中电子与正离子的产生,电离:,电子脱离原子核,自由电子、正离子,此过程需要能量,电离能 Wi,电离电位 Ui=Wi/ee_-一个电子所带电荷1.6*10-19库伦,发生电离的条件?,根据外界给予原子或分子的能量形式的不同,电离可分为热电离、光电离和碰撞电离。此外,电离过程可以一次完成,也可以是先激励再电离的分级电离方式。,外界能量,(1)热电离,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与温度的关系,室温下: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10-2eV 数量级,只有在电弧放电产生的高温条件下才会有明显的热电离!,随着温度升高气体分子动能增加引起的碰撞电离高温下高能热辐射光子引起的光电离,产生热游离的条件:,:气体分子的电离能,热游离实质上并不是另外一种独立的形式,实质上仍是撞击游离与光游离,只是其能量来源于气体分子本身的热能。,(2)光电离,光辐射引起气体分子的电离;光子能量:,hvWi 或hc/Wi式中 光的波长,m;c光速 Wi 气体的电离能,eV。,光电离条件:,光电离在气体介质放电过程中很重要!(正负离子的复合产生光子流注放电),可见光不能使气体直接发生光电离!x,射线才能使其发生光电离。,光的来源:自然界、人为照射、气体放电过程,v 为频率,(3)碰撞电离,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获得动能:,一个重要概念:自由行程-两次碰撞间质点行经的距离,一般用表示。平均自由行程用 表示。,需要注意的两点!碰撞电离是气体放电过程中产生带电质点的最重要的方式。碰撞电离主要是由电子引起的,离子引起的碰撞电离概率要比电子引起的小得多。原因有两个,1)电子自由行程大,在电场中获得的能量大。,2)电子质量比离子小的多,易产生弹性碰撞,发生非电离碰撞后几乎不损失能量,更容易积累能量。,因此,在分析气体放电发展时,只考虑电子引起的碰撞电离。,(4)分级电离,原子中电子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可跃迁到能级较高的外层轨道,称之为激励,所需的能量称为激励能。,更高能级的外层轨道,WiWWe,可能发生激励的条件:,激励态不稳定:10-8s亚稳激励态:10-410-5s,若混合气体中甲气体的亚稳激励态能高于乙气体的电离能,则会出现潘宁效应,可使混合气体的击穿强度低于这两种气体各自的击穿强度。,对绝缘不利,但可有其他应用!,原子的激励与电离的关系,原子发生电离产生带电粒子的两种情况:,原子吸收了一定的能量,但能量不太高,发生激励,跳到更远的轨道,再次吸收能量,发生电离,产生带电粒子,原子直接吸收了足够的能量,发生电离,产生带电粒子,原子的激励过程不产生带电粒子;原子的电离过程产生带电粒子;激励过程可能是电离过程的基础。,激励+电离,直接电离,电极表面电离电子从金属电极(阴极)表面逸出的过程。,逸出功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所需的能量。,逸出功,与表1-1相比较,可知金属的逸出功比气体分子的电离能小得多,表明金属表面电离比气体空间电离更易发生。阴极表面电离在气体放电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电极表面的电子逸出,电极表面电离按外加能量形式的不同,可分为四种形式,正离子碰撞阴极时把能量(主要是势能)传递给金属极板中的电子,使其逸出金属正离子必须碰撞出一个以上电子时才能产生自由电子逸出的电子有一个和正离子结合成为原子,其余成为自由电子。,高能辐射先照射阴极时,会引起光电子发射,其条件是光子的能量应大于金属的逸出功。同样的光辐射引起的电极表面电离要比引起空间光电离强烈得多,正离子撞击阴极表面,光电子发射(光电效应),当阴极被加热到很高温度时,其中的电子获得巨大动能,逸出金属表面在许多电子器件中常利用加热阴极来实现电子发射。,当阴极表面附近空间存在很强的电场时(106V/cm数量级),能使阴极发射电子。常态下作用,气隙击穿完全不受影响;(一般气体的击穿场强远低于106V/cm数量级)在高气压、压缩的高强度气体的击穿过程中会起一定的作用;真空中更起着决定性作用。,热电子发射,强场发射(冷发射),自由电子碰撞中性的分子或原子可能产生的三种结果,电子碰撞中性的分子或原子,发生电离,产生自由电子,情况一,电子碰撞中性的分子或原子,能量不足,撞击后反弹回来,未产生自由电子,情况二,电子碰撞中性的分子或原子,没发生电离,也没被反弹回来,被中性的分子捕捉,成为自己的束缚电子,情况三,形成了负离子,气体中负离子的形成,附着自由电子与气体分子碰撞时,发生电子与中性分子相结合而形成负离子的过程。,负离子形成过程的特点,形成负离子时可释放出能量,称为电子亲合能。电子亲合能的大小可用来衡量原子捕获一个电子的难易,越大则越易形成负离子。有些气体容易形成负离子,称为电负性气体(如氧、氟、氯等),SF6(绝缘性是空气的3倍,灭弧性是空气的100倍).电负性是元素的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的标度。元素的电负性越大,表示其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负离子的形成使自由电子数减少,因而对放电发展起抑制作用。SF6气体含F,其分子俘获电子的能力很强,属强电负性气体,因而具有很高的电气强度。,电气强度的定义:击穿电压比上击穿样品的厚度等于样品的电气强度,SF6+eSF6-SF6+eSF5-+F,SF6-在电子能量为0.050.1eV;SF5-在0.10.3eV时最易形成。超过1eV很难形成负离子。,带电粒子的产生与消失是平衡的!那么会有什么样的逆过程呢?,带电粒子在电场的驱动下作定向运动,在到达电极时,消失于电极上而形成外电路中的电流。,带电粒子因扩散现象而逸出气体放电空间。,扩散的实质某一局部的带电粒子从浓度比较高的区域,扩散到浓度比较低的区域,使得原区域的带电粒子数减少。带电粒子的扩散是由于热运动造成,带电粒子的扩散规律和气体的扩散规律相似气体中带电粒子的扩散和气体状态有关,气体压力越高或者温度越低,扩散过程也就越弱电子质量远小于离子,所以电子的热运动速度高,它在热运动中受到的碰撞也少,因此,电子的扩散过程比离子的要强,带电质点的消失,带电粒子的复合,复合气体中带异号电荷的粒子相遇而发生电荷的传递与中和,还原为分子的过程。(是与电离相反的一种过程)电子复合电子和正离子发生复合,产生一个中性分子 离子复合正离子和负离子发生复合,产生两个中性分子带电粒子的复合过程中会发生光辐射,这种光辐射在一定条件下又成为导致电离的因素参与复合的粒子的相对速度越大,复合概率越小。通常放电过程中离子间的复合更为重要带电粒子浓度越大,复合速度越大,强烈的电离区也是强烈的复合区,返回,带电粒子产生和消失的关系,带电粒子产生和消失是同时发生的过程;若产生的带电粒子大于消失的带电粒子,则会促进气体放电过程;若产生的带电粒子等于消失的带电粒子,则会促进气体就处于稳定状态;若产生的带电粒子小于消失的带电粒子,则会阻碍气体放电过程;,非自持放电去掉外电离因素的作用后放电随即停止;自持放电不需要外界因素,仅由电场作用而维持的放电过程。,非自持放电和自持放电的概念,非自持放电和自持放电的过程,测定气体间隙中电流变化的实验装置通过调节电阻,测量回路电流随电压变化的情况,气体间隙中电流的变化反映放电过程,2.2 放电的电子崩阶段,非自持放电和自持放电的不同特点,加电场前,外电离因素(光照射)在极板间产生带电粒子,但带电粒子制作杂乱无章的热运动,不产生电流;加电场后,带电粒子沿电场方向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随着电压升高,带电粒子运动速度加快,使到达极板的带电粒子数量和速度不断增大,电流也随之增大。,oa段 随着电压升高,电流增大,到达极板的带电粒子数量和速度也随之增大。,均匀电场中气体的伏安特性,均匀电场下气体间隙中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分析,I0,Ua,Ub,Uc,U,I,均匀电场中气体的伏安特性,ab段 电流趋于饱和,由外电离因素产生的带电粒子已全部进入电极,电流I0大小取决于外电离因素与电压无关。,外电离因素(光照射)的强度一定的情况下,单位时间内产生的带电粒子数量是一定的,由此产生的电流也是一定。I0饱和电流。,I0,Ua,Ub,Uc,U,I,均匀电场下气体间隙中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分析,均匀电场中气体的伏安特性,bc段 电流又再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发生电子碰撞电离。,I0,Ua,Ub,Uc,U,I,电压升高,气体间的带电粒子运动速度加快,带电粒子能量(动能)增加,当能量大于极板间空气中原子的电离能,电子碰撞电离,产生大量带电粒子,电流急速增加,均匀电场下气体间隙中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分析,均匀电场中气体的伏安特性,c点 U=Uc,电流急剧增大。气体间隙被击穿进入导电状态(自持放电),不再需要任何外界因素(光照射)。,c点处的临界电压Uc就是击穿电压,当电压达到Uc后气体即被击穿,由原来的绝缘体变成了导体。,I0,Ua,Ub,Uc,U,I,均匀电场下气体间隙中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分析,非自持放电和自持放电的不同特点,电流随外施电压的提高而增大,因为带电质点向电极运动的速度加快复合率减小,电流饱和,带电质点全部进入电极,电流仅取决于外电离因素的强弱(良好的绝缘状态),电流开始增大,由于电子碰撞电离引起的,电流急剧上升放电过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击穿),外施电压小于Uc时的放电是非自持放电。电压到达Uc后,电流剧增,间隙中电离过程只靠外施电压已能维持,不再需要外电离因素。,什么是电子崩?不仅仅是一个概念!,由一个电子通过碰撞电离引起的剧增的电子流称为电子崩。,电子崩的形成(BC段电流剧增原因),过程(电子崩过程),电子崩的形成过程,由外电离因素产生一个初始电子,电子数目迅速增加,如同冰山上发生雪崩一样,形成了电子崩,产生正离子和自由电子,原来的电子和新产生的电子继续移动,不断发生电子碰撞电离,电场力作用下,电子沿电场做定向移动,与中性粒子发生电子碰撞,中性粒子发生电离,电子崩的形状:“崩头大、崩尾小。”电子发生电子碰撞后,电子的速度快,所以会大量的集中在崩头;正离子移动速度较慢,所以缓慢的移向崩尾。,电子崩电子数按几何级数不断增多,像雪崩似的发展。从而形成的急剧增大的空间电子流。,崩头,崩尾,一个重要的概念!,碰撞电离系 数,一个电子沿电力线方向行经1cm时平均发生的碰撞电离次数,一般用表示!,问题:若平均自由行程为,碰撞电离概率为p,怎么求?,电子碰撞电离系数表示一个电子沿电场方向运动1cm 的行程中所完成的碰撞电离次数平均值。即是一个电子在单位长度行程内新电离出的电子数或正离子数。,注意:必须是电子发生碰撞且电离的次数,若电子只发生了碰撞没有导致电离则不能计入中。,的定义,假设电子的平均自由行程为e,运动1cm碰撞次数为1/e,但并不是每次碰撞都引起电离;碰撞引起电离的概率为,xi 为电子造成碰撞电离而必须飞跃的最小距离。,均匀电场,积分,令x=d,进入阳极的电流(外回路电流)若I0=0,则I=0,既若去掉外界电离因素,气隙中电流为0,气体放电停止。,过程的分析(电子崩的计算),途中新增的电子数或正离子数n,电子电流增长规律 将式 两边乘以电子电荷qe式中:I0初始电子引起的初始电流,结论:若只有过程,气体放电是不能自持的。,n0为x=0处电子个数,行经x后还剩下n个电子未发生过碰撞。dn为在x与x+dx这一距离中发生碰撞的电子数dn,表示行经x时还没有发生碰撞的电子的个数,即自由行程大于x的电子个数。那么对于1个电子而言 就是表示为自由行程大于x的概率!,影响碰撞电离的因素,假设电子的平均自由行程为e,运动1cm碰撞次数为1/e,但并不是每次碰撞都引起电离;,碰撞引起电离的条件是?,那么行经距离大于Ui/E的概率为?,因此:,因此碰撞电离概率为?,根据定义有:式中:A、B与气体种类有关的常数;E电场强度;P气体压力。,影响碰撞电离的因素,由式,可得结论:,电场强度E增大,则增大;气体压力P很大(电子的平均自由行程e很小)或者气体压力P很小(电子的平均自由行程e很大)时,值都很小。既在高气压或高真空的条件下,气体间隙不易发生放电现象,具有较高的电气强度。,2.3 自持放电条件,电子崩过程不是自持放电!自持放电的条件是:在气隙内初始电子崩消失前产生新的电子来取代外电离因素产生的初始电子!-即二次电离。实验现象表明二次电子产生机制与气压和气隙长度的乘积Pd有关!,2.3.1 pd值较小时的情况,1.汤逊自持放电判据,汤逊机理认为二次电子的来源是正离子撞击阴极,使阴极表面发生电子逸出。,自持放电条件图解分析,一个电子从阴极到阳极途中因电子崩而造成的正离子数为:正离子在阴极造成的二次自由电子数为:系数:一个正离子撞击阴极表面产生的二次自由电子量。如果它等于1,就意味着那个初始电子有一个后继电子,放电得以自持。,因此均匀场中自持放电的条件为:,由于均匀电场气隙的击穿电压等于它的自持放电起始电压,上式表明:均匀电场气隙的击穿电压满足下式:上式所示规律在汤逊理论提出之前就由物理学家巴申从实验中得出,称为巴申定律。,气体击穿的巴申定律,巴申定律是通过实验总结出的规律,比汤逊放电机理提出的要早!本质就是间隙击穿电压是气压与间隙长度乘积的函数:Ub=f(pd),3.气体密度对击穿的影响,应当指出,上述巴申定律是在气温T保持不变时得出的。在气温T并非恒定的情况下,式1-17应改为:式中:气体的相对密度,即实际气体密度与标准大气条件下的密度之比,可见:,1.假设d保持不变,当p很大时,电子的平均自由行程缩短了,相邻两次碰撞之间电子积聚到足够动能的几率减小了,故 Ub 必然增大。当p很小时,电子在碰撞前积聚到足够动能的几率虽然增大了,但气体很稀薄,电子在走完全程中与气体分子相撞的总次数却减到很小,所以 Ub也会增大。应用:采用高真空和高气压可提高间隙的击穿电压。,巴申曲线的解释:,真空灭弧室,GIS 站,汤逊放电理论的适用范围,低气压、短间隙的电场中汤逊放电理论的适用于小于0.26cm。但电力工程上经常接触到的是气压较高的情况(从一个大气压到数十个大气压),间隙距离通常也很大,1、放电外形 根据汤逊理论,气体放电应在整个间隙中均匀连续地发展.低气压下气体放电发光区确实占据了整个电极空间,如辉光放电。但大气压力下气体击穿时出现的却是带有分枝的明亮细通道。2、放电时间 根据汤逊理论,间隙完成击穿,需要好几次这样的循环:形成电子崩,崩中正离子到达阴极造成二次电子,这些电子重又形成更多的电子崩。由正离子的迁移率可以计算出完成击穿所需的时间,即所谓放电时间。这样计算得到的放电时间和低气压下的放电时间比较一致,但比火花放电时的放电时间实侧值要大得多。,汤逊放电理论不能解释的放电现象,3、击穿电压 pd值较小时,根据汤逊自持放电条件求得的击穿压和实验值比较一致。pd值很大时,则击穿电压计算值和实验值将有很大出入。4、阴极材料的影响 根据汤逊理论,阴极材料的性质在击穿过程中应起一定作用。实验表明,低气压下阴极材料对击穿电压有一定影响,但大气压力下空气中实测得到的击穿电压却和阴极材料无关。以自然界的雷电为例,它发生在两块雷云之间或雷云与大地之间,这时不存在金属阴极。,汤逊放电理论不能解释的放电现象,基于以上的原因提出了流注放电理论。,2.3.2 pd值较大时的情况,特点:由电子崩形成-会产生电离特强,发展速度更快的新放电区:流注放电;快一个数量级;有分支,形成条件:空间电荷到达一定数量引起电场畸变;复合产生光电离,流注理论中的电子崩过程,电子崩外形,电子崩外形 好似球头的锥体,空间电荷分布极不均匀,电子崩中的电子数:nex,例如,正常大气条件下,若E30kVcm,则11cm-1,计算随着电子崩向阳极推进,崩头中的电子数,电子崩中空间电荷的浓度分布,因电子迁移速度快,电子崩前充满电子,崩尾充满正离子。,空间电荷对原有电场的影响,x,空间电荷的电场,合成电场,电子崩,均匀电场E0,加强了崩头及崩尾的电场,削弱了崩头内正、负电荷区域之间的电场,电子崩头部:电场明显增强,有利于发生分子和离子的激励现象,当它们回复到正常状态时,放射出光子正、负电荷之间区域:电场大大削弱,有助于发生复合过程,也发射出光子空间光电离与二次电子崩:空间光电离产生的电子在两个强电场区引发二次电子崩。,流注的形成,流注电离强度和发展速度远大于初始电子崩的新放电区(二次电子崩)以及它们不断汇入初崩通道的过程。,1:主电子崩 2:二次电子崩,二次电子崩的形成,主崩走完整个间隙后,大密度的头部正离子空间电荷大大加强了后部的电场,并向周围放射出大量光子光子引起空间光电离,其中电子被主电子崩头部的正空间电荷所吸引,在畸变而加强了的电场中,造成了新的电子崩,称为二次电子崩,光子,正流注,条件:当外加电压击穿电压,二次电子崩中的电子进入主电子崩头部的正空间电荷区(电场强度较小),大多形成负离子。大量的正、负带电质点构成了等离子体,这就是正流注,正流注体的形成,1:主电子崩;2:二次电子崩;3:流注,流注通道导电性良好,其头部又是二次电子崩形成的正电荷,因此流注头部前方出现了很强的电场,正流注向阴极推进,流注头部的电离,放射出大量光子,继续引起空间光电离。流注前方出现新的二次电子崩,它们被吸引向流注头部,延长了流注通道流注不断向阴极挺进,且随着流注接近阴极,其头部电场越来越强,因而其发展也越来越快流注发展到阴极,间隙被导电良好的等离子通道所贯通,间隙的击穿完成,这个电压就是击穿电压,负流注,1:主电子崩;2:二次电子崩;3:流注,条件:当外加电压击穿电压,电压较低时,电子崩需经过整个间隙才能积聚到足够的电子数形成流注;电压较高时,电子崩不需经过整个间隙,其头部电离程度已足以形成流注主电子崩头部的电离很强烈,光子射到主崩前方,在前方产生新的电子崩,主崩头部的电子和二次崩尾的正离子形成混合通道,形成向阳极推进的流注,称为负流注间隙中的正、负流注可以同时向两极发展。,试验测量结果:电子崩,在电离室中得到的初始电子崩照片图a和图b的时间间隔为110-7秒,初始电子崩转变为流注瞬间照片,电子崩在空气中的发展速度约为1.25107cm/s,试验测量结果:正流注,在电离室中得到的阳极流注发展过程的照片正流注的发展速度约为11082108cm/s,流注自持放电条件,就是流注形成条件-空间电荷达到一定数量,即,以汤逊放电条件的形式来表达:,ed为电子崩头部的电子数,流注理论击穿过程的总结,由阳极向阴极(正流注)或由阴极向阳极(负流注)击穿,强电场作用下,发生碰撞电离,畸变电场,发射光子,流注高速的向电极挺进,电子崩,气隙间有效电子,形成等离子通道(流注),产生新电子崩(二次崩),二次崩不断汇入主崩,流注理论对pd 较大时放电现象的解释,放电外形,现象:pd 较大时,放电不均匀,有分支,有细小的通道解释:二次电子崩在空间的形成和发展带有统计性,所以火花通道常是曲折的,并带有分枝,放电时间,现象:放电时间极短解释:光子以光速传播,所以流注发展速度极快,这就可以说明pd很大时放电时间特别短的现象,阴极材料的影响,现象:放电与阴极材料无关解释:pd很大时,维持放电自持的是空间光电离,而不是阴极表面的电离过程,返回,2.3.3电负性气体的情况,对强电负性气体,除考虑和过程外,还应考虑(艾塔)过程(电子附着过程)。的定义与相似,即一个电子沿电力线方向行经1 cm时平均发生的电子附着次数。可见在电负性气体中有效的碰撞电离系数为。,由于强电负性气体中,所以其自持放电场强比非电负性气体高得多。以SF6气体为例,在101.3kPa,20的条件下,均匀电场中击穿场强为Eb89kV/cm,约为同样条件的空气间隙的击穿场强的3倍。,对于SF6,K=10.5。,流注自持放电条件:,气体放电现象与规律因气体的种类、气压、和间隙中电场的均匀度而异。,2.4 不均匀电场中气体放电的特点,均匀电场和极不均匀电场示意图,68,均匀电场,放电达到自持,间隙立即被击穿,击穿前看不到放电迹象平板电极,稍不均匀电场,放电特性与均匀电场相似,一旦出现自持放电便一定立即导致整个气隙击穿,击穿电压取决于极间距离。测高电压的球隙,极不均匀电场,特有的两大特征电晕放电:极不均匀电场所特有的一种自持放电形式;极性效应:放电过程与电极的极性有关;典型的极不均电场棒棒(针针):棒板(针板):,2.4.1稍不均匀电场和极不均匀电场的放电特点,曲率半径小的电极尖端发生的蓝紫色晕光状放电。,极不均匀场的一种特有的自持放电形式。,导线表面电晕,70,d2D,电场较均匀,其放电特性与均匀电场相似,一旦出现自持放电,立即导致整个气隙击穿,击穿电压取决于极间距离。,d4D,电场分布极不均匀,电压增加到某一临界值,存在电晕放电。外加电压进一步增大,表面电晕层扩大,并出现刷状的细火花,火花变长,最终导致气隙完全击穿。,2D4D,过渡区域,放电过程不稳定,放电电压分散性大。,电场的均匀程度可以根据是否产生稳定的电晕来划分。,1击穿电压;2电晕起始电压;3放电不稳定区,71,式中:Emax最大电场强度;Eav 平均电场强度;,电场不均匀系数 f,引入电场不均匀系数 f 表示各种结构的电场的均匀程度,在稍不均匀电场中放电达到自持条件时发生击穿现象,此时间隙中平均电场强度比均匀电场间隙的略小,因此在同样极间距离时稍不均匀场间隙的击穿电压较均匀场间隙的要低;在极不均匀场间隙中自持放电条件即是电晕起始条件,由发生电晕至击穿的过程还必须提高电压才能完成。,稍不均匀电场和极不均匀电场的放电特点,72,紫外成像拍摄的电晕,半径为r的球间隙的放电特性与极间距d的关系,稍不均匀电场和极不均匀电场的不同特点,放电具有稍不均匀场间隙的特点击穿电压与电晕起始电压相同,放电具有极不均匀场间隙的特点电晕起始电压明显低于击穿电压,放电过程不稳定,分散属于过渡区,式中,U为极间电压;d为极间距离。,电晕放电的一般描述,电晕放电极不均匀电场所特有的一种自持放电现象;,电晕放电的概念,发生电晕放电现象的条件,电场极不均匀时,曲率大的电极附近很小范围内已达相当数值时,间隙中大部分区域值都仍然很小,放电达到自持放电后,间隙没有击穿电场越不均匀,击穿电压和电晕起始电压间的差别也越大电晕放电由于局部强场区的放电过程造成。,2.4.2 极不均匀电场中的电晕放电,电晕放电的效应,电晕放电的表现:咝咝的声音、臭氧的气味、电极附近空间蓝色的晕光;,化学反应产生新物质,O3、NO、NO2;回路电流明显增加(绝对值仍很小),可以测量到能量损失;产生高频脉冲电流;电压达到一定值,电晕电流为无规律的重复电流脉冲电压升高,脉冲特性愈来愈不显著,电晕电流转变为持续电流,(1)电晕放电的起始场强在原理上可由自持放电条件求得,,是气体相对密度;m1表面粗糙度系数,理想光滑导线取1,绞线0.80.9;好天气时m2=1,坏天气时m2可按0.8估算。,注意:在雨、雪、雾等坏天气时,导线表面的水滴使导线表面电场发生变化,降低了电晕起始电压和起始场强。,Ec的经验公式,危害:损耗、电磁干扰、噪音等。,对策:限制导线的表面场强;天气晴好时电晕损耗应为零;采用分裂导线的办法。,使用分裂导线的益处:,()降低导线表面场强,()增大线路电容、减小线路电感,从而使输电线路传输能力增加。,330kV,500kV,750kV,1000kV:二、四、六、八分裂导线。,(2)电晕放电的危害与对策,(3)电晕放电的利用,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利用电晕放电产生的空间电荷来改善极不均匀场的电场分布,以提高击穿电压。,导线板电极的空气间隙击穿电压(有效值)与间隙距离的关系1D=0.5mm 2D=3mm 3D=16mm 4D=20mm 虚线尖-板电极间隙 点划线均匀场间隙,电晕可削弱输电线上雷电冲击电压波的幅值及陡度;,雷击线路,引起线路上发生电晕,电晕导致发光、发热,损失雷电冲击电压的能量,减小设备上的雷电过电压,有利于保护设备绝缘,电晕放电的有利之处:,在输电线上传播的雷电电压波因电晕放电而衰减其幅值和降低其波前陡度。电晕放电还在除尘器、静电喷涂装置、臭氧发生器等工业设施中得到广泛应用。操作过电压的幅值也会受到电晕的抑制,负极性棒板间隙的电晕起始电压比正极性棒板电极低负极性棒板间隙击穿电压比正极性棒板电极高,2.4.3不均匀电场中放电的极性效应,极性效应 在极不均匀电场中,放电一定从曲率半径较小的那个电极表面开始,与该电极极性无关。但后来的发展过程、气隙的电气强度、击穿电压等都与该电极的极性有密切的关系。极不均匀电场中的放电存在着明显的极性效应,极不均匀电场中的放电存在明显的极性效应。既放电的发展过程、气隙的电气强度、击穿电压等都与电极的极性有关;,极性的确定 极性由表面电场较强的电极所决定两个电极几何形状不同的场合极性取决于曲率半径较小的电极的电位符号(“棒板”间隙取决于棒电极电位);几何形状相同(“棒棒”间隙)取决于不接地的那个电极上的电位。,理论基础短间隙流注理论长间隙先导放电(雷电放电),极不均匀电场中的放电存在明显的极性效应。,短间隙极不均匀电场中的放电过程(棒板间隙),正极性(正棒负板),非自持放电阶段棒极附近强场区域内形成电子崩,电子崩头部的电子被棒极中和,在棒极附近空间留下许多正离子,积聚起的正空间电荷,减少了紧贴棒极附近的电场,而略微加强了外部空间的电场,棒极附近难以造成流注,使得自持放电、即电晕放电难以形成,流注发展阶段电子崩进入棒电极,正电荷留在棒尖加强了前方(板极方向)的电场;电场的加强对形成流注发展有利。头部前方产生新电子崩,吸引入流注头部正电荷区内,加强并延长流注通道;流注及其头部的正电荷使强电场区向前移,促进流注通道进一步发展,逐渐向阴极推进,形成正流注,正极性(正棒负板),正空间电荷(正极性),削弱棒极附近电场,棒极附近难以形成流注,起始电晕电压高,加强了正空间电荷外部朝向板极的电场,有利于流注向间隙深处发展,故其击穿电压低,正空间电荷积聚,削弱了电离,积聚的正空间电荷在间隙深处加强电场,正极性(正棒负板),负极性(负棒正板),非自持放电阶段电子崩中电子离开强电场区后,难以再引起电离,正离子逐渐向棒极运动,在棒极附近出现了比较集中的正空间电荷,使电场畸变棒极附近的电场得到增强,因而自待放电条件就易于得到满足,易于转入流注而形成电晕放电,流注发展阶段电子崩由强场区向弱场区发展,对电子崩发展不利。棒极前的正电荷区消弱了前方(阳极方向)空间的电场,使流注发展不利等离子体层前方电场足够强后,发展新电子崩,形成了大量二次电子崩,汇集起来后使得等离子体层向阳极推进,形成负流注,负极性(负棒正板),正空间电荷(负极性),加强棒极附近电场,棒极附近易于形成流注,起始电晕电压低,削弱了正空间电荷外部朝向板极的电场,不利于流注向间隙深处发展,放电发展困难,故其击穿电压高,正空间电荷积聚,加强了电离,积聚的正空间电荷在间隙深处减弱电场,负极性(负棒正板),结论,在相同气隙下,极性效应,输电线路和电气设备外绝缘的空气间隙大都属于极不均匀电场的情况,所以在工频高电压的作用下,击穿发生在外加电压为正极性的那半周内。在进行外绝缘的冲击电压实验时,也往往施加正极性冲击电压,因为此时电气强度较低。,1.根据外界给予原子或分子的能量形式的不同,电离方式课分为热电离、光电离、碰撞电离和分级电离。2.SF6气体含F,其分子捕获电子的能力很强,属强电负性气体。空气中的O2与H2O也有一定的电负性。3.间隙中电离过程只靠外施电压已能维持,不再需要外电力因素了,此时的放电称为自持放电。4.放电由非自持向自持转化的机制与气体的压强和长度的乘积有关,乘积较小时可以用汤逊理论来解释,而乘积较大时要用流注理论来解释。5.电子崩形成过程及其示意图(包括过程分析),总 结,6.汤逊理论认为二次电子的来源是正离子撞击阴极使阴极表面发生电子逸出。7.均匀电场中自持放电的条件。8.气隙击穿电压是气压和间隙乘积的函数,这一规律称为巴申定律。根据巴申定律,随着气压和间隙乘积的变化,击穿电压出现极小值。9.流注理论认为,二次电子的主要来源是空间的光电离。10.什么是不均匀电场中放电的极性效应 11.画图说明不均匀电场(正极性)中放电的极性效应,95,气体放电的主要外在形式,辉光放电:放电光辉充满整个电极空间,电流密度在1-5A/cm2之间,整个间隙呈绝缘 状态。电晕放电:高场强电极附近出现发光的薄层,伴随着咝咝的声音和臭氧的气味,整个 间隙呈绝缘状态。刷状放电:由电晕电极伸出的明亮而细的断续的放电通道,电流增大,间隙仍未被击 穿。火花放电:贯通两电极的明亮而细的断续的放电通道,火花放电间歇地击穿间隙。电弧放电:持续贯通放电通道,间隙被完全击穿。,97,电晕放电:气体介质在不均匀电场中的局部自持放电。最常见的一种气体放电形式。在曲率半径很大的尖端电极附近,由于局部电场强度超过气体的电离场强,使气体发生电离和激励,因而出现电晕放电。发生电晕时在电极周围可以看到淡蓝色的光晕,并伴有咝咝声。电晕放电可以是相对稳定的放电形式,也可以是不均匀电场间隙击穿过程中的早期发展阶段。,火花放电:高电压电极间的气体被击穿,出现闪光和爆裂声的气体放电现象。在通常气压下,当在曲率不太大的冷电极间加高电压时,若电源供给的功率不太大,就会出现火花放电,火花放电时,碰撞电离并不发生在电极间的整个区域内,只是沿着狭窄曲折的发光通道进行,并伴随爆裂声。由于气体击穿后突然由绝缘体变为良导体,电流猛增,而电源功率不够,因此电压下降,放电暂时熄灭,待电压恢复再次放电。所以火花放电具有间隙性。,98,火花放电和电晕放电的区别:火花放电是电极间的气体被击穿,形成电流在气体中的通道,即明显的电火花。电晕放电是电极间的气体还没有被击穿,电荷在高电压的作用下发生移动而进行的放电,放电的现象是:在黑暗中可以看到电极的尖端有蓝色的光晕。火花放电的电流都很大,而电晕放电的电流比较小。,99,电弧放电:当电源提供较大功率的电能时,若极间电压不高(约几十伏),两极间气体或金属蒸气中可持续通过较强的电流(几安至几十安),并发出强烈的光辉,产生高温(几千至上万度),这就是电弧放电。电弧放电最显著的外观特征是明亮的弧光柱和电极斑点。电弧放电可用于焊接、冶炼、照明、喷涂等。这些场合主要是利用电弧的高温、高能量密度、易控制等特点。在这些应用中,都需使电弧稳定放电。,

    注意事项

    本文(第2章气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ppt课件.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