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统检查技术及正常影像表现ppt课件.ppt
泌尿生殖系影像诊断学Image Diagnosis of Genitourinary System,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影像教研室 陈卫国,本课主要内容,泌尿系影像诊断的基本方法、应用范围、作用和限制泌尿系影像解剖和正常表现(重点)泌尿系检查的影像学进展,泌尿系影像检查的作用,作用:平片可显示结石和钙化,造影可显示泌尿系统形态和功能的变化,对泌尿系统结石、结核及肿瘤等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US.CT及MRI的普及应用,尤其是MRI不仅能显示泌尿系轴位象,并可提供矢状及冠状成象,进一步提高了影像诊断的水平。,泌尿系X线检查的限制,有些病变,线检查可没有任何阳性体征;而有些疾病未累及肾盂、肾盏或肾功能尚无影响时,线亦无能为力,如早期肾结核。,泌尿系X线检查的方法,1、平片(plain film)常规的泌尿系平片应包括两侧肾脏、输尿管及膀胱。,正常腹平片和IVP,泌尿系X线检查的方法,2、(Intravenous pyelography)是最常用的泌尿系造影方法,既适用于尿路疾病的检查,又对急、慢性腹部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很有邦助。可 分常规法、延迟摄影法和静脉滴注法三种。,静脉肾盂造影,静脉肾盂造影,泌尿系X线检查的方法,3、逆行肾盂造影(retrograde pyelography)本法是在膀胱镜检查的基础上,经输尿管导管注入造影剂使肾盂肾盏显影 用于不适合做IVP的患者,如心、肝、肾功能差或作多次IVP而肾盂肾盏显影不满意的病人。,泌尿系X线检查的方法,4、膀胱尿道造影(Cystography and urethrography)将导尿管插入膀胱,注入造影剂。用于诊断膀胱肿瘤、憩室、外在压迫等疾病。,泌尿系X线检查的方法,5、腹膜后充气造影(Retroperitoneal pneumography)此法是利用气体作为对比剂注入肾周围,以显示肾及肾上腺肿瘤或增生,判断肾脏是否缺如、增大或移位,确定肿瘤与肾脏关系等。,泌尿系X线检查的方法,6、腹主动脉及肾动脉造影(Abdominal aortography and renal arteriography)适应症为肾血管性高血压,肾占位及良恶性鉴别和少数肾区、腹膜后病变鉴别诊断(如肾囊肿与肾结核空洞、肾上极与肾上腺肿瘤区别等)。,腹主动脉和肾动脉造影,选择性肾动脉造影,肾脏血供,两侧肾动脉起自腹主动脉前壁或前侧壁,平第1腰椎或第2腰椎上部横行走向肾门,肾动脉直径两侧相似,成人肾动脉平均直径6mm左右,正常范围为4.69.7mm。,肾动脉血供图,肾动脉在肾门处或进入肾实质后分为前、后两支,后支动脉较细,是肾动脉的直接延续,供血于肾的后段与部分下段;前支较粗,分布较广,分为上段动脉、上前段动脉、下前段动脉与下段动脉,分别供应肾脏上段、上前段、下前段和下段的血液。,肾动脉走行与分布,肾动脉期(A):肾动脉主干及分支显影,自主干至分支逐渐变细,走行自然,边缘光滑,无扩张、狭窄及中断;肾实质期(B):整个肾脏弥漫性显影,清楚显示肾脏轮廓、大小和形态;肾静脉期(C)可见肾静脉主干和部分分支显影,肾癌肾动脉造影表现,泌尿系CT和MRI检查,CT检查,(二)增强CT静脉内快速团注60%泛影葡胺或相同碘含量的非离子型对比剂60-100ml。显示肾实质及病变强化表现,观察肾盂、输尿管和膀胱充盈情况。,(一)平扫CT 包括常规层厚10mm连续扫描或5mm连续减薄扫描。,CT检查,(三)CTA CTA属无创性肾动脉检查技术。静脉内快速团注对比剂后,用螺旋CT扫描方式行肾动脉区薄层(2mm)扫描,所得信息输入工作站,用不同重建方法进行后处理。,MRI检查,(一)平扫常规用SE序列,行横断面T1WI和T2WI检查,层厚通常为10mm。一般用体部表面线圈;可选用相控阵表面线圈与直肠腔内表面线圈。(二)增强顺磁性对比剂Gd-DTPA,用量为每公斤体重0.1-0.2mmol。静脉内快速注入Gd-DTPA,即行T1WI或T1WI并脂肪抑制技术扫描。,MRI检查,(三)磁共振尿路造影(MRU)重T2WI成像,使游离水呈高信号,显示肾盏、肾盂和输尿管等。主要用于检查尿路梗阻性病变,可获得犹如X线尿路造影的图像。,MRI检查,(四)MRA属无创性肾动脉检查技术,可获得类似腹主动脉造影的效果。根据检查目的,可选用时间飞越(TOF)技术或相位对比(PC)技术。,泌尿系正常X线表现,一、肾脏:1、肾脏解剖、位置与内部结构2、肾脏正常X线表现二、输尿管三、膀胱和尿道四、肾上腺,泌尿系解剖位置示意图,肾脏解剖、位置及内部结构,肾脏解剖、位置及内部结构,肾脏解剖、位置及内部结构,腹平片肾脏正常表现,正常肾脏呈八字形列于脊柱两侧、腰大肌外缘,形如蚕豆;大致位于123椎体水平,左肾稍高于右肾,肾影长12-13cm,宽5-6cm,相当于三个椎体的高度;立与卧位肾的移动度1-3cm,但不超过一个椎体的高度。肾轴自内上行向外下,与脊柱形成肾脊角,正常为15-25。,静脉肾盂造影表现,造影主要显示肾的集合系统:肾盂与肾盏。肾盂多位于第二腰椎水平,略呈三角形,上缘隆凸,下缘微凹,光滑整齐。肾盂形状亦变异较多,可分喇叭状、分支状、壶腹形等多种。,静脉肾盂造影表现,肾小盏分为体部及穹窿部,顶端由于肾乳头的突入而呈杯口状凹陷,边缘整齐,杯口的两缘为尖锐的小盏穹窿。肾不盏位于不同平面且指向不同的方向。肾小盏体部较窄称为漏斗部。数个肾小盏汇合成肾大盏,肾大盏边缘光滑整齐,略成长管状,分为三部分:尖部、峡部与基底部。基底部与肾盂相连。肾大小盏的形态和数目变异较多,同一人两侧肾盏的形状及数目亦常不同。,肾盂肾盏返流,逆行肾盂造影和部分静脉肾盂造影时,由于肾盂肾盏内压力过高,造影剂进入肾盂肾盏以外的区域,称为反流。1.肾小管返流:造影剂进入乳头内的收集小管,呈毛刷状阴影。2.肾窦返流:表现为牛角样阴影自肾盏穹窿部向旁突出。,肾返流示意图,肾盂肾盏返流,3.淋巴管返流:表现为细小的长而扭曲的多条条状阴影自肾盏穹窿部附近向肾门及其内侧延伸,直达腹主动脉旁淋巴结。4.肾盂血管返流:肾盏旁的回流破入弓形静脉,形成肾盏邻近的弧形线条状影,常经肾门向内侧汇集。,输尿管(Ureter),输尿管位于腹膜后,为肾盂向下延续的部分,全长约25-30cm,管腔宽约3-5mm,沿脊椎旁向前下行,入盆腔止于膀胱三角;有三个生理狭窄:上部与肾盂相接处中部在髂血管及跨越骨盆边缘处,下部入膀胱处,膀胱(Bladder),位于骨盆下前方,下缘近耻骨联合,分底、体、顶和颈四部分,正常容积300-500mL,充盈时呈卵圆形。,尿道(Urethra),男性尿道分四段:前列腺部、膜部、海绵体部及球部。前两者称为后尿道,后两者为前尿道,膜部有外括约肌围绕,为尿道最窄处。,男性尿道,女性尿道,肾上腺(Adrenal),肾上腺位于肾脏上极,在肾周筋膜内,长约3CM,前后径约1-2CM,右侧为三角形,左侧为半月形;正常肾上腺在X线平片上不显影,腹膜后充气造影可显示其轮廓。CT及MRI则可清楚显示其形态及毗邻关系,对肾上腺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较大价值。,泌尿系正常CT表现,肾和输尿管正常CT表现,平扫肾横断面呈圆形或卵圆形,边缘光滑,肾皮、髓质密度均一。肾动脉和静脉呈窄带状软组织影,自肾门向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走行。肾窦脂肪呈较低密度而肾盂呈水样密度。,肾和输尿管正常CT表现,增强扫描,肾血管和肾皮质、髓质、肾盏、肾盂依次出现明显强化。,肾和输尿管正常CT表现,输尿管 平扫位于腰大肌前缘处,呈点状软组织密度影。增强检查输尿管腔内充盈对比剂而呈点状致密影。,膀胱正常CT表现,平扫膀胱腔内尿液为均一水样低密度,膀胱壁为厚度均一薄壁的软组织影,其内外缘均光滑。增强早期膀胱壁强化,延迟扫描见膀胱腔为均一高密度,也可出现液-液平面。,泌尿系MRI正常表现,肾脏MRI正常表现,T1WI上肾皮质呈较高信号,肾髓质为较低信号;T2WI上,均呈较高信号。肾窦脂肪组织T1WI和T2WI上分别呈高信号或中等信号。肾动脉和静脉由于流空效应均表现为无信号。,肾脏MRI正常表现,Gd-DTPA增强检查,表现类似CT增强检查。,增强扫描左肾上极肿块不均匀强化,输尿管MRI正常表现,T1WI和T2WI横断面正常腹段输尿管,呈点状低信号影,而正常盆段输尿管难以识别。,膀胱MRI表现,腔内尿液呈长T1低信号和长T2高信号。膀胱壁信号强度类似肌肉,在T1WI和T2WI上呈厚度一致的薄壁环状影。,MRU表现,正常含尿液的肾盏、肾盂、输尿管和膀胱皆为高信号,类似正常排泄性尿路造影。背景结构(除含液胆囊和肠管外)均为低信号。,MRA表现,应用MRA技术检查肾动脉已获得类似腹主动脉造影的效果。由于技术上的原因及空间分辨力的限度,MRA对肾动脉细节和分支的显示还不及常规血管造影。,流光溢彩的珠江,泌尿系基本病变X线表现,泌尿系基本病变X线表现,肾大小形态和位置异常,肾脏增大或缩小一般以两侧对照,一侧肾长径较对侧大1.5cm,或右肾较左肾大1.0cm,即为阳性表现。,肾脏增大可见于肿瘤、囊肿、血肿积水等。肾脏缩小则主要见于先天性肾脏发育不全、慢性肾盂肾炎和肾动脉狭窄所致之肾缺血萎缩等。,肾形态改变则可见于肾本身因素、肾周病变和肾外因素。肿瘤、囊肿、血肿、脓肿等均可造成肾外形异常。,肾脏的内外因素均可造成肾脏的移位,如肾上腺肿瘤可使肾脏下移;先天性异常亦可造成肾脏位置异常,如异位肾。,肾盂肾盏破坏,常见原因为肾盂癌、肾实质癌、肾结核等。,肾脏显影异常,肾不显影肾显影浅淡肾显影延迟肾积水扩张,尿路充盈缺损,结石、肿瘤为最常见原因,尿路狭窄、扩张和积水,见于梗阻性和非梗阻性原因。有先天性(如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狭窄、尿道瓣膜等)和后天性(如结石、肿瘤等)之分,下尿路梗阻可造成全尿路的扩张积水。,尿路结石与钙化,泌尿系结石为最常见的疾病,95%为阳性结石。肾脏钙化则可见于肾钙质沉着症、肾结核、少见的部分肾肿瘤、肾囊肿等。,肾脏CT异常表现,CT检查发现肾脏大小、形态、位置的改变较常规X线检查更为清楚、准确。,肾脏CT异常表现,肾盏、肾盂常见异常是高密度结石、梗阻造成的扩张积水及肿瘤所致的软组织密度肿块。,肾脏CT异常表现,水样低密度囊性病变,无强化,见于各种类型肾囊肿。,肾脏CT异常表现,低密度、等密度或混杂密度肿块,并有不同程度和形式强化,多为各种类型良、恶性肾肿瘤,也可为肾脓肿。,肾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肾脏CT异常表现,高密度肿块,常为外伤后血肿,偶见于肾囊肿出血或肾癌,后者发生强化。,输尿管CT异常表现,常见异常是输尿管梗阻所致的扩张积水,表现为输尿管明显增粗,呈水样密度。常见病因是输尿管病变(阳性结石、肿瘤等)或输尿管周围病变累及输尿管。,膀胱异常CT表现,主要异常是膀胱肿块和膀胱壁增厚。常见病因是肿瘤、结石或血块,也可见于炎症及周围肿瘤累及膀胱。,肾脏MRI异常表现,病变信号强度与游离水一致,常见于各种类型肾囊肿及肾盂积水。,肾脏MRI异常表现,T1WI和T2WI呈混杂信号肿块,内有与脂肪组织相似的信号灶,并在脂肪抑制像上信号强度明显减低,是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特征性表现。,肾脏MRI异常表现,T1WI和T2WI呈混杂信号的肿块,脂肪抑制像上信号无改变,增强检查呈不均一强化,为肾癌常见表现。,输尿管异常MRI表现,常见异常是输尿管扩张积水,位于输尿管走行区,信号强度类似游离水信号。MRU最为直接明确。,膀胱异常MRI表现,主要异常是膀胱肿块和膀胱壁增厚。常见病因是肿瘤、结石或血块,也可见于炎症及周围肿瘤累及膀胱。,膀胱异常MRI表现,肿瘤信号强度在T1WI上类似正常膀胱壁,而T2WI上明显高于正常膀胱壁。结石在T1WI及T2WI上均呈低信号,在T2WI上低信号更为明显。炎症在T2WI上粘膜呈高信号,肌层则为较低信号。,磁共振尿路造影(MRU),常见异常表现是肾盂、输尿管扩张积水。多可明确梗阻部位,有时还可发现梗阻原因。,小 结(Conclusion),本课基本内容:泌尿系影像诊断的基本方法,应用范围、作用及限制;泌尿系影像解剖及其正常表现;泌尿系异常影像表现重点掌握内容:泌尿系影像解剖及正常表现。参考资料:泌尿生殖系疾病影像诊断与介入治疗学,人民军医出版社实用医学影像诊断手册人民军医出版社,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