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项目部涵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中铁十五局集团郑万铁路河南段项目部 涵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目 录一、编制依据2二、编制原则2三、编制范围3四、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量31.主要技术指标32.主要工程量4五、建设工程项目所在地区特征41.水文地质特征42.气象特征53.不良地质及特殊地质5六、施工总体部署及资源配置计划51.施工组织管理机构及施工工班队伍的分部52.大临工程的分布及总体设计73.施工进度计划84.资源配置计划9七、施工方案111.总体施工方案112.涵洞施工工艺流程113.框架涵施工方法124.涵洞沉降变形观测27八、管理措施311.安全保证措施312.质量保证措施333.工期保证措施344.雨季施工措施375.环境保护文明施工措施37涵洞单位工程(区间涵洞)施工组织设计一、编制依据1.新建郑州至万州铁路河南段ZWZQ-7标施工设计文件、设计技术交底及有关参考资料。2. 国家现行设计、施工规范、验标及技术安全规程等有关文件。3.现场施工调查资料及我单位的设备状况、技术能力和以往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4.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2-2010)5.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6.郑万铁路客运专线河南有限公司下发的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标准化建设方案及有关文件。7.我单位现有的企业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和施工装备水平、劳动力资源,以及在同类铁路工程施工中所积累的施工经验。8.我单位现场踏勘、调查、采集和咨询所获取的资料。二、编制原则1.遵循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要求,满足业主要求的工期、质量、安全环保等目标。2.遵循设计文件要求,了解设计意图,掌握现场情况,满足设计标准和要求。3.坚持科学性、先进性、经济性、合理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4.把握控制点,整体推进,优化资源配置,实行动态管理,确保总工期的原则。5.安全第一、质量至上的原则。6.遵循贯标机制的原则。确保质量、安全、环境三体系在本项目工程施工中自始至终得到有效运行。7.充分考虑并做好水土保持与环境保护工作,施工过程中制定完善的环保、水保措施,造福当地,营造绿色工程。三、编制范围本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仅适用于新建铁路郑州至万州铁路河南段DK255+036.86-DK256+367.57段6个钢筋混凝土框架箱涵的施工。四、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量1.主要技术指标主要技术指标详见下表:主要技术指标表。主要技术标准表序 号内 容标 准1铁路等级高速铁路2正线数目双 线3设计速度350 km/h我分部起止里程桩号为DK227+778.385DK244+098、DK255+036.86-DK256+367.57,含路基、桥涵、轨道工程、方城车站站前工程、支挡工程及相关附属工程。单位工程划分中,涵洞工程分为2个单位工程,其中区间涵洞工程共包含6个钢筋混凝土框架箱涵。桩号及涵洞结构形式分别为: DK255+084.5钢筋混凝土框架箱涵,DK255+200.0钢筋混凝土框架箱涵,DK255+505.0钢筋混凝土框架箱涵, DK255+959.0钢筋混凝土框架箱涵,DK256+125.4钢筋混凝土框架箱涵,DK256+255钢筋混凝土框架箱涵。2.主要工程量涵洞主要工程量详见下表:涵洞主要工程数量表序 号里程桩号结构形式长 度(m)钢 筋(T)C30砼(m3)C35砼(m3)C40砼(m3)1DK255+084.51-6.0m钢筋砼框架箱涵21.0751.05545.50313.904.402DK255+200.01-6.0m钢筋砼框架箱涵18.5455.70558.40307.204.003DK255+505.01-2.0m钢筋砼框架箱涵18.297.90125.6047.001.404DK255+959.01-3.0m钢筋砼框架箱涵17.3913.99311.2087.802.005DK256+125.41-3.5m钢筋砼框架箱涵19.7020.71233.80135.802.506DK256+255.01-6.0m钢筋砼框架箱涵17.3952.49559.10288.003.70合 计201.842333.61179.718.00五、建设工程项目所在地区特征1.水文地质特征南阳盆地水系发达,水渠内有少量地表水。地下水主要为空隙潜水,局部具承压性,主要由地表河流及大气降水补给,较发育,表层被相对阻水的黏土层覆盖,含水层为黏土层之间的砂层,以人工开采为主要排泄方式。另外,受黏土层的阻水作用,局部分布上层滞水。碳化环境的作用等级为T2,地表水、地下水对混凝土无侵蚀性。2.气象特征气候属北亚热带地区,具有明显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光、热、水资源丰富、无霜期长,夏秋两季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多东南风,炎热多雨,冬春季受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压控制,盛行西北风,气候干燥少雨。平均气温15左右,年平均降水量640.9779.1mm,全年总日照数为18002200小时。3.不良地质及特殊地质本区间单位工程涵洞所处路基段均为松软土,地基采用CFG桩及钻孔灌注桩+筏板结构加固处理,CFG桩桩间距1.8m,钻孔灌注桩桩间距3.0m,均为正方形布置,桩位布置按涵洞中心对称向两侧布置。六、施工总体部署及资源配置计划1.施工组织管理机构及施工工班队伍的分部1.1施工组织管理机构项目经理部主要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由公司选派,抽调具有丰富的高速铁路施工经验、专业技术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曾参与过大型铁路建设并参加过铁路专门知识培训的人员组成,项目组织机构见下图:项目组织机构图。副经理总工程师工程管理部物质设备部计划合同部财务部安质部综合办公室架子队涵洞施工班组项目经理项目组织机构图各施工工班采用架子队管理模式。将架子队作为本建设项目施工现场的基层施工作业队伍。施工现场所有劳务作业人员纳入架子队统一集中管理,由架子队按照施工组织安排统筹劳务作业任务。班组作业人员在领工员和工班长的带领下进行作业,确保每个工序和作业面有领工员、技术员、安全员跟班作业。1.2施工队伍的分布针对郑万铁路设计技术标准的特点,根据工程数量和工期的限定,涵洞工程由各架子队下属涵洞工班负责施工,根据涵洞工程的特点以及相应的工程数量,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各工序人数、担负任务见下表:施工班组及人员配置表。施工班组及人员配置表序 号班组名称配备人数工作任务备 注1模板工班16模板安装、拆除2钢筋工班12钢筋加工、安装3混凝土工班20混凝土浇筑施工4土方工班8土方开挖、回填5浆砌工班10防护工程砌筑6后勤保障工班5搞好配合工作7防排水工班9防排水施工2.大临工程的分布及总体设计本标段主要临时工程有:施工便道、混凝土拌合站。临时工程布置本着节约耕地、保护环境、利于施工和方便群众的原则修建,部分需设置临时便桥的地段,在满足施工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的也为地方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创造便利条件。2.1施工便道本工程施工便道采用全线贯通便道接入。便道修建标准:路面宽5.0m,面层采用10cm厚泥结碎石填筑压实,基层采用40cm厚山皮石填筑压实,便道采用单侧排水,排水侧设置深50cm、底宽30cm的梯形排水沟。2.2混凝土拌合站本涵洞工程施工使用混凝土由设置在DK237+700线路右侧的1#混凝土拌合站供应,采用砼罐车运输,拌合站距离该工点直线距离约18Km,混凝土生产能力及配套设备能满足本工点涵洞工程的施工需要。2.3施工用电本施工段涵洞工程施工用电采用“永临结合”方式布置,于贯通线适当位置接入1台400KVA变压器,将高压专线变电后再架设低压线路将电力输送至施工面。在结构物处电力线路计划采用地埋电缆布设,每隔60m设置配电箱一个,由配电箱接入施工机具,另配备2台150KW发电机发电,以备电力不足时仍可继续施工。2.4施工用水本工程施工用水受季节性影响较大,施工用水就近取用,施工附近无水源的采用打井取水,确保工程用水质量符合规范要求。3.施工进度计划根据本标段涵洞的总工程量、重难点工程的节点工期安排及业主单位对项目总体工期的要求,各涵洞工程展开平行作业施工,尽早完成结构主体,为路基填筑施工按期完成创造条件,本标段涵洞计划开工日期:2016年8月17日,计划完工日期:2016年10月20日,总工期65日历天。具体进度计划详见下图:涵洞工程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涵洞工程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4.资源配置计划4.1机械设备配置计划总体配备原则:选型适配,功能适用,满足本工程快速、优质、安全、经济和均衡生产的要求。主要施工机械设备的配备要重点选择能够适应本工程实际施工要求的专项设备,确保工程项目的施工能力和质量要求。4.1.1设备配备与工程规模相适应施工设备的配备要体现目前铁路施工中先进的机械设备,配备高效率、低污染的施工设备。施工设备的配备要体现保护环境和改善作业条件,并且满足工期要求。4.1.2设备配备与施工方案相适应以施工方案为前提成套配备机械设备,形成多条机械化作业线,满足本项目施工的需要。4.1.3设备配备与施工管理相适应本项目主要机械设备配备要充分体现本项目的管理水平,确保施工机械的相互匹配和效率的充分发挥。拟投入本涵洞工程的主要施工设备详见下表:主要机械设备配置表。主要机械设备配置表序 号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单 位数 量备 注1挖掘机徐工220台22装载机晋工ZL-50台24吊 车徐工25T台25钢筋弯曲机GW40C台26钢筋调直机/台27钢筋切割机Q40台28砼罐车/台69电焊机X-600台410泵 车HBT50C台211振动器/个104.2主要材料供应计划4.2.1招标采购计划本工程所用的材料遵循铁道部铁路建设物资设备管理办法(铁建设200683号)规定,选择国内质量信誉良好的大型企业的名牌产品。具体实施时由项目总工程师组织技术人员对本项目所需的材料设备进行统计,工程管理部、安质部、物资设备部、计划财务部等相关部门拟定招标计划。成立项目经理任组长,以上部门和人员任成员的招标小组,以招标形式选择供货商。所有采购的材料、设备必须满足设计和验标要求,并能提供产品合格证及检验资料。4.2.2保证材料供应的措施项目经理部成立物资设备部,专职从事材料和机械配件的调查、采购、管理、发放及监控工作。按采购计划制定书面的招标采购定货单,招标选择供应商,预定交货地点和日期。坚持一个“早”字,即“早准备、早上场、早施工”。开工前,认真搞好施工调查,积极和发包人沟通,确定施工材料供应商,并备足施工需用的材料,避免因材料供应不及时而造成的停工待料。材料采购计划具有超前性,提前安排材料的采购、进场,并经工程技术人员确认,防止材料采购的种类、型号出现错误或采购的时间不对,避免出现采购不及时或库存时间过长等现象。4.2.3材料供应的应急预案充分考虑雨期影响,提前做好物资的储备工作,保证物资的供应,不影响施工进度。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材料的采购工作,确保材料的供应不受资金影响。七、施工方案1.总体施工方案针对框架涵的施工特点,基坑采取明挖放坡开挖,开挖方法以机械为主、人工配合,混凝土由混凝土搅拌站集中供应,采用罐车运输。现浇施工涵身混凝土优先选用泵车泵送施工,局部配合吊车吊运料斗浇筑,基础采用溜槽入模。2.涵洞施工工艺流程涵洞施工工艺流程详见现浇框架箱涵施工工艺流程图。现浇框架箱涵施工工艺流程图3.框架涵施工方法3.1施工准备3.1.1施工前,熟悉设计图纸,理解设计意图。 3.1.2仔细核对框架涵长度、交角、孔径、位置、出入口标高、地形、地质情况与设计是否相符,探明地下管线,若有则立即与相关单位联系迁移,无法迁移的与相关单位协商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设置标志。 3.1.3现场准确定位放出涵洞轴线和法线,检查是否与设计相符,并核对是否与出入口两侧的既有水沟、道路顺接,如与设计有偏差要及时上报资料,待确认处理意见后再行施工。 3.1.4劳动力、施工机械设备及材料准备就绪。 3.1.5编制好作业指导书、技术交底,并提前做好方案及技术交底工作。3.2施工放样施工前,首先确定出框架涵中心及纵横轴线,准确的定出涵洞轴线与线路中心线的准确位置,依据基坑四周地形做好地面防排水工作,复核基坑中心线方向、高程。于中点、端点设置十字桩,在十字桩中打一小铁钉,然后用水泥砂浆固桩,以便施工过程中随时控制通道中轴线,报监理工程师复测后,用石灰撒出基坑开挖线;由进场复测并加密的水准点沿通道轴线、基坑处两端头,中桩以及左右各1/4钉木桩,并将高程引至各木桩,以便检测开挖深度。3.3土方开挖土方开挖之前,应对基坑开挖范围内进行挖探,探明地下有无各类电缆、管线以及各类电缆、管线的具体位置,严禁肓目施工而危及电缆、管线安全。框架涵基坑采用挖掘机开挖,辅以人工清底,机械开挖注意避免超挖,并人工清理至设计标高,避免扰动基底土。基坑底面平面尺寸应按基础尺寸大小每边加宽1.0米,基坑范围内四周设置20×20×20cm深的排水沟,在基坑一角设置50×50×50cm深的集水井,基坑以外四周设排水沟和附近沟渠连通,保证排水畅通。准备好水泵,在下雨时将基坑内的积水排出坑外,防止基坑遭水浸泡,影响基底承载力。基坑开挖时,先有挖掘机开挖至设计基底标高以上0.3m位置,而后用人工用小型机具开挖至基底设计高程。开挖的弃土堆距离基坑坡口线不得小于1米,堆土高度小于2米。框架涵基坑开挖后,人工清理整平至设计标高。当基坑开挖至设计高程或已按设计要求加固、处理完毕后,必须经过基底检验。采用低应变检查CFG桩的桩身完整性,检查数量为桩数的10%,且不少于3根;采用复合地基荷载试验检验地基承载力,抽检率为桩数的0.2%,且不少于3根,确保复合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在进行CFG桩检测时,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还需共同对现场地质情况进行确认,如遇基底有松土、浮土、软弱土、软硬差异大的底层与设计不符时,由设计单位最后确定结果并形成验收记录。3.4截桩保护土层清除、基坑开挖完成后,截除桩顶设计标高以上桩头,截桩时在同一水平面上用切割机对桩头进行环形切割,直至将桩头截断,桩顶高程允许偏差0+20mm。桩头环切效果如下图所示:3.4基础、垫层施工基础、垫层施工时,应先校核基底标高和中线,按设计位置及长度精确定出沉降缝位置,安放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密度为35kg/m3沉降缝的位置、尺寸、构造形式等均需符合设计要求。模板安装基础侧模采用钢模板,模板的尺寸以能保证基础的设计规格尺寸为准,模板安装应保证其牢固性。安装完毕后,在模板内涂一层脱模剂,模板接缝处用双面胶密封,确保接缝严密、不漏浆。基础模板安装完毕自检合格后向监理工程师报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混凝土施工,混凝土由混凝土罐车从1#拌合站运至各框架涵施工现场。拌和混凝土的原材料要符合有关技术规范的规定,并经检验合格,严格按施工配合比进行拌和,并按本次浇筑混凝土的数量由试验员做好混凝土试件。试件的取样与留置频率应符合下列规定: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现浇混凝土的每一结构部位,取样不少于一次;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试件;混凝土采用溜槽方式入模,从一端向另一端逐层浇筑、逐层振捣,分层厚度不宜大于0.3m。翼墙基础浇筑完毕后,应注意预埋翼墙联结钢筋。联结钢筋直径不小于16mm,埋入和露出部分长度均不小于钢筋直径的30倍,间距不大于钢筋直径的20倍。待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养护,自然养护期间,应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1h内对混凝土进行保温保湿养护,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禁止洒水。3.5框架涵身施工本工程框架涵洞身全部采用原位分沉降缝段现浇施工。涵身混凝土分2次浇筑成型:第1次浇筑底板及底板以上50cm墙身混凝土,第2次浇筑侧墙及顶板混凝土。3.5.1钢筋工程施工准备 作业条件 a.钢筋进场后应检查是否有出厂材质证明、做完复试,并按施工平面图中指定的位置,按规格、使用部位、编号分别加垫木堆放。b.钢筋绑扎前,应检查有无锈蚀,保证钢筋表面无锈迹、油污等。 c.熟悉图纸、按设计要求检查已加工好的钢筋型号、规格、数量等是否符合要求。 材质要求 a.钢筋原材:应有供应商资格证书,钢筋出厂质量证明书、按规定做力学性能复试和见证取样试验,当加工过程中发生脆断等特殊情况,还需作化学成分检验。钢筋检验数量以同牌号、同炉号、同规格的钢筋,每60t为一批,不足60t按一批计。 b.成型钢筋:必须符合施工图设计文件的规格、型号、尺寸、形状、数量,并应进行标识,成型钢筋必须进行覆盖,防止雨淋生锈。工器具 钢筋钩子、撬棍、扳子、绑扎架、钢丝刷子、手推车、粉笔、尺子等。操作工艺钢筋加工钢筋按设计规格、尺寸、形状在加工厂加工成型,用平板车运输至施工现场进行绑扎安装;涵身钢筋布置较密,要求钢筋加工、安装尺寸准确,钢筋接头类型及安装数量符合规范要求。主筋在钢筋加工区用自动化数控钢筋加工设备加工制作,输入相应数据,对应切断下料,确保了钢筋加工的精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钢筋的连接采用绑扎的方式。 钢筋绑扎施工时先绑扎底板及部分边墙钢筋,浇筑底板混凝土后,再绑扎边墙及顶板钢筋,立模浇筑边墙及顶板混凝土。 a.底板钢筋绑扎时先安装横向上下层主筋,主筋间距满足设计要求,然后绑扎纵向钢筋,用20#扎丝固定牢固,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宜相互错开。将箍筋套在上下层的主筋上,箍筋为开口箍筋,呈梅花型布置,每米安装2根(4肢)开口箍筋的底部应箍在主筋较多的一侧。b.搭接绑扎竖向受力筋主筋立起之后,接头的搭接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在1.3倍搭接长度范围且不小于500mm以内,均视为同一截面。绑扎接头在构件的受拉区不得大于25%,在受压区不得大于50%。c.画箍筋间距线:在立好的竖向钢筋上,按图纸要求用粉笔划好边墙系筋间距线,按25×30cm的间距布置,呈梅花型布置。箍筋的绑扎a.按已划好的箍筋位置线,将已套好的箍筋往下移动,由下往上绑扎,宜采用缠扣绑扎。 b.箍筋与主筋要垂直,箍筋转角处与主筋交点均要绑扎,主筋与箍筋非转角部分的相交点成梅花交错绑扎。c.箍筋的弯钩叠合处应沿竖筋交错布置,并绑扎牢固。 d.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规范要求,边墙及底板内侧钢筋净保护层不应小于45mm,其余钢筋净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5mm,涵节始末端可适当调整始末排钢筋间距,使其净保护层为3540cm,保护层厚度均为分布筋至结构边缘的距离。e.钢筋应洁净,平直,无局部弯折;钢筋的弯制和末端的弯钩须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受拉热轧光圆钢筋的末端应作成180°的半圆形弯钩,弯钩的弯曲直径dm不得小于2.5d(d为钢筋直径),钩端应留有不小于3d的直线段。受拉热轧光圆和带肋钢筋的末端,当设计要求采用直角形弯钩时,直钩的弯曲直径dm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钩端应留有不小于钢筋直径5倍的直线段。 弯起钢筋应弯成平滑的曲线,其弯曲半径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HPB300)、14倍(HRB400)(带肋钢筋)。f.结构中钢筋骨架均为焊接,分布钢筋在涵节内为连续钢筋,钢筋接长采用闪光对焊。g.凡施焊的各种钢筋均应有材质书或试验报告,焊条要有合格证。钢筋焊接的力学性能检验以同等级、同规格、同接头形式和同一焊工完成的每200个接头为一批,不足200个也按一批计。h.焊接和绑扎接头与钢筋弯曲处的距离不应小于10倍钢筋直径,也不宜位于构件的最大弯距处。i.安装钢筋的偏差应符合高速铁路桥涵施工技术指南规定。钢筋成品保护a.钢筋钢筋绑好后,不准在上面踩踏行走。b.绑扎钢筋时禁止碰动预埋件及预埋件的模板。c.钢模板内面涂刷专用脱模剂时不要污染钢筋,脱模剂涂刷均匀。应注意的质量问题a.浇筑混凝土前检查钢筋位置是否正确,振捣混凝土时避免碰动钢筋。 b.绑扎钢筋时靠外两行每个交叉点均绑扎,中间可以采取梅花型绑扎,钢筋绑扎采用20#铅丝绑扎。墙体钢筋逐点绑扎,双排钢筋之间按要求间距绑扎支撑。钢筋弯制、焊接、绑扎,必须按照现行铁路混凝土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办理。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见表下表。钢筋安装及钢筋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序 号名 称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受力钢筋排距±5尺量,两端、中间各一处2同一排受力钢筋间距基础、板、墙±20柱、梁±103分布钢筋间距±20尺量,连续3处4箍筋间距绑扎骨架±20尺量,连续3处焊接骨架±105弯起点位置30尺 量6钢筋保护层厚度c(mm)C35+10 -5尺量,两端、中间各2处25C35+5 -2C25+3 -13.5.2模板工程洞身内模采用木模板,外模采用组合钢模板,安装前对模板尺寸进行检查,安装时要坚实、牢固,以免振捣时跑模漏浆,安装位置要符合要求。控制好边墙模板竖直度,误差控制在规范允许值范围之内。接口间封密密实,两板间错缝要调平,洞身内支架采用满堂碗扣式支架并按规定设置剪刀撑和扫地杆等。侧墙采用组合钢模板,一次拼装,整体浇注混凝土,顶板采用碗扣式脚手架满堂支架进行施工,利用顶、底托进行高度调整,顶托上铺装纵横方木(100×100mm),方木上铺装竹胶板,绑扎钢筋,安装预埋件,检查合格后浇注混凝土。模板安装的一般要求安装模板时,高度在2m及其以上时,应遵守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捣砼的重量和侧压力及施工中所产生的荷载。构造简单,装拆方便,并便于钢筋的绑扎与安装和砼的浇筑及养护等工艺要求。模板接缝应严密,不得漏浆,无变形。模板安装完成后要仔细检查钢筋保护层垫块的位置、数量及其紧固程度,模板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见下表。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序 号项 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轴线位置基础15尺量每边不少于2处梁、柱、板、墙、拱52表面平整度52m靠尺和塞尺不少于3处3高程基础±20测 量梁、柱、板、墙、拱±54模板的侧 向弯曲柱h/1000,且小于15拉线尺量梁、板、墙L/1500,且小于155两模板内侧宽度+10 -5尺量不少于3处6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2尺量模板的拆除模板拆除时,砼的强度必须达到一定的要求,模板拆除前须通过试验测定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确定(多留砼试块,拆模前砼试块经试压),确认其强度能够拆模,才能拆除。承重模板的拆除结构跨度小于2m的板强度应不小于设计强度的50%;跨度为2-8m的板混凝土强度应不小于设计强度的75%;跨度大于8m的板混凝土强度应不小于设计强度的100%。拆除非承重模板时应保证混凝土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拆模的顺序和方法,应按照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先拆非承重模板,后拆承重模板的方法,严格遵守从上而下的原则进行拆除。3.5.3混凝土工程混凝土浇筑的准备工作灌注混凝土的基面应按设计的标高,地质和轴线(或中心线)进行复核,做好基面清理和准备工作。浇筑混凝土前对模板内的油污以及其它废物应清理干净,模板缝隙和孔洞应用油灰或胶脂堵严,木模板应浇水湿润,但不得积水,同时,对模板的尺寸进行严格的检查、复核。隐蔽工程施工记录应填写签证,作到手续齐全。当降雨时,必须采取遮雨措施或停止浇筑,以确保质量。砼下落距离一般不应超过2米,当砼自由倾落高度超过2m时,应用串筒、溜槽等措施,防止砼离析。选择好的振动器,粗骨料粒径小的砼宜采用振幅小、振动频率高的振动器;粗骨料粒径大的砼宜采用振幅大、频率较低的振动器。准备好砼的覆盖材料和浇水养护工作。 混凝土的浇筑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钢筋及预埋件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后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混凝土采用拌和站集中拌制,拌和运输车配合混凝土输送泵浇筑。混凝土分层浇筑(层厚30cm)。入模前检查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坍落度,浇筑混凝土时,分层、均匀、对称进行,每层厚度不超过30cm。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灌注时做到不欠捣、不漏捣,插入式振动器的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且插入下层混凝土的深度宜为5 10cm左右,振捣时避免撞击模板及其他预埋件。在砼的施工接缝面上,或在间歇时间超过规定的已硬化的前层砼表面上继续浇筑新鲜砼,应先凿除施工接缝面上的水泥砂浆薄膜和表面上松动和石子或软弱砼层,并以压力水冲洗干净,使之充分湿润,不存积水。砼必须分层浇筑,自上而下进行,随灌随捣,浇筑层厚度根据拌合能力、运输条件和振捣能力决定,由机械振捣密实,分层厚度:使用插入式振捣器,不超过振动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一般不超过30cm。砼浇筑工作应连续进行,间歇时间不应超过2小时;当气温30时宜减为1.5小时,气温10左右可延至2.5小时,并填写砼施工检查记录。3.6翼墙施工现浇翼墙内模采用竹胶板、方木和钢管加固,外模采用组合钢模、钢管加固。基础施工时按规范预埋接茬钢筋,基础与墙身接触面凿毛清洗干净。因外墙面为非竖直面,加强模板及其支撑系统的刚度,外模板采用地锚与基础连接以加强抗浮能力,采用坍落度较小的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速度不宜过快,以免模板上浮和出现墙面“鼓肚”现象而影响外观。3.7沉降缝施工沉降缝要贯穿整个断面,基础、边墙沉降缝和盖板竖缝同在一个竖直面上。沉降缝施工时要注意宽度均匀一致,并确保缝内填料密实。涵身涵节沉降缝处设止水带,涵身与八字墙间不设,止水带的设置方式有中埋式和背贴式2种:中埋式止水带在涵节端部沿框架板厚中心线呈环形布置,当涵身顶底板、边墙厚度均大于30cm时采用此种方式设置。当涵身顶底板或边墙厚度均小于等于30cm时采用背贴式止水。止水带敷设于涵身外侧,底板的止水带可在浇筑涵身混凝土之前将止水带铺设固定于涵身沉降缝处的垫层上,然后浇筑混凝土即可。边墙和顶板止水带在涵身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用膨胀螺栓、钢板条固定于涵节端部框架外缘呈环形布置。止水带中间圆环部分应位于沉降缝中心线上,施工时要准确定位。止水带宜用整根,尽量减少接头,接头粘结牢固,密不透水,接头宜设置在沉降缝的平直位置,不得设在涵身边墙与顶板转角处。当止水带与涵节钢筋有干扰时,可刺穿止水带,但不得截断涵节钢筋。沉降缝设置的聚乙烯泡沫塑料板的密度为35kg/m3,其力学性能应符合铁路隧道防排水施工技术指南的相关规定。3.8防水层施工3.8.1防水层施工工艺流程基层清理 涂刷聚氨酯防水涂料铺贴改性沥青弹性防水卷材3.8.2铺贴卷材防水层施工前将验收不合格的基层上杂物、尘土清扫干净。涵顶面基层应平整,涵顶M20水泥砂浆与涵身同时浇筑形成2%的坡度。防水涂料的涂刷:防水涂料的涂刷应从涵顶向另一端涂刷,涂刷宽度应与防水卷材宽度相对应,涂刷应均匀,涂刷厚度不得小于2mm,不得漏刷,一边涂刷一边铺贴防水卷材。改性沥青弹性防水卷材粘贴:在基层面防水涂料已涂刷好的前提下,将卷材用30mm、长1.5m的圆心棒(圆木、或塑料管)卷好,由二人抬至铺设端头,注意用线控制,位置要正确,粘结固定端头,然后沿弹好的标准线向另一端铺贴,操作时卷材不要拉太紧,并注意方向沿标准线进行,以保证卷材搭接宽度。操作中排气:每铺完一张卷材,应立即用干净的滚刷从卷材的一端开始横向用力滚压一遍,以便将空气排出。滚压:排除空气后,为使卷材粘结牢固,应用外包橡皮的铁辊滚压一遍。接头处理及搭接方法:改性沥青弹性防水卷材纵向宜整幅铺设,防水卷材需要搭接时,允许进行一次纵向搭接,且先行纵向搭接,再进行横向搭接,纵向搭接接头应错开,纵向搭接宽度不得小于120mm,横向搭接宽度不得小于80mm。较低的一幅改性沥青弹性防水卷材粘贴完毕后,方可铺贴另一幅,涂刷防水涂料时应与次前涂层衔接好。铺贴时应用刮板将防水卷材推压平整,并使改性沥青弹性防水卷材的边缘与搭接处无翘起,其他部分无空鼓。收头处理:防水层周边用聚氨酯嵌缝,并在其上涂刷一层聚氨酯防水涂料。3.8.3保护层防水层做完后,应按设计要求做好保护层,保护层采用3cm厚C40细石混凝土。将混合均匀的砼均匀铺在涵洞的防水层上,用平板振捣器捣实,在拉动平板振捣器时,速度尽量缓慢,使砼的振捣时间达到20秒左右,并无可见空洞为止。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采取必要的保水养护措施,避免失水太快。自然养护时,涵身应采用麻袋覆盖,并在其上覆盖塑料薄膜,涵身混凝土洒水次数应能保持表面充分潮湿,当混凝土相对湿度小于60%时,自然养护不少于28天,相对湿度在60%以上时,自然养护不少于14天。4.涵洞沉降变形观测4.1测量设备与人员4.1.1主要测量仪器的配置根据本段的工程特点及观测任务,主要观测仪器按需要进行配置,详见下表:测量仪器配置表。序 号仪器名称型 号数 量主要技术指标1全站仪徕卡TC8021台角度:1;测距:±(2+2ppm×D)。2电子水准仪天宝DINI031台每公里中误差:±0.3mm(配铟钢条码尺)测量仪器配置表4.1.2沉降观测组及人员的配备根据涵洞数量及沉降观测点的数量,项目部工程测量部拟成立一个涵洞沉降变形观测组。沉降变形观测组每天收集各小组的观测数据,并及时对观测数据进行汇总、分析,以便指导施工作业。4.1.3沉降变形观测网的布设变形观测网包括水平位移观测网、垂直位移观测网。水平位移观测网采用与涵洞施工一致的坐标系统,在原CP、CP控制点的基础上按三等精度要求建立,并一次布网完成。利用CP和CP控制点,实现水平位移观测网坐标与施工平面控制网坐标的相互转换。垂直位移观测网根据原有施工高程系统建网,布设精度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进行控制。垂直位移观测网与已有二等水准基点联测,与原有施工高程控制点保持在同一控制网内,垂直位移监测网布置成节点或附合水准路线等形式。变形测量精度须符合下表的规定:变形测量精度表垂直位移测量水平位移观测变形观测点的高程中误差(mm)相邻变形观测点的高程中误差(mm)变形观测点的点位中误差(mm)±0.5±0.3±6.0水平位移观测网须符合下表的规定。水平位移观测精度表相邻基准点的点位中误差(mm)平均边长(m)测角中误差()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作业要求±6.0<350±1.81/70000按照国家三等平面控制要求观测<200±2.51/400004.2观测点的布置涵洞观测点的布置:涵洞边墙两侧设置沉降观测点,按照桥涵沉降标布置参考图进行埋设。 4.2.1观测精度桥涵基础沉降观测精度为±1mm,读数取位至0.1mm。4.2.2观测频次涵洞观测频次见下表:涵洞观测频次表。4.2.3观测方法桥涵沉降变形观测采用电子水准仪观测,观测精度达到验标要求。沉降观测采用二等水准测量,观测精度不低于±1mm,读数精度0.1mm。观测工作基点(观测基桩)作为控制观测点的基准桩,必须埋设在不受施工干扰的稳定地基内,并进行定期复核、校正。各种测量记录、计算成果和图表要书写清晰,不得造假、不得涂改,签署完善,并妥善保存。4.2.4观测资料的整理观测资料应齐全、详细、规范且符合设计要求。人工记录的数据,必须在观测当天及时输入电脑,核对无误后,在电脑内备份并打印一份保存;自动采集测试数据应及时在电脑内备份并打印一份保存。沉降观测资料及时输入沉降管理信息系统。涵洞观测频次表观测阶段观测频次备 注观测期限观测周期涵洞基础施工完成/设置观测点涵洞主体施工完成全 程荷载变化前后或1次/周观测点移至边墙两侧涵洞顶填土施工全 程荷载变化前后或1次/周/架桥机(运梁车)通过全 程前 后至少进行2次通过前后的观测涵洞完工无碴轨道铺设前6个月1次/周岩石地基的涵洞,一般不宜少于2个月无碴轨道铺设期间全 程1次/天/无碴轨道铺设完成后24个月03个月1次/月工后沉降长期观测412个月1次/3个月1324个1次/6个月注:观测涵洞沉降时,应同时记录结构荷载状态、环境温度及天气日照情况。八、管理措施1.安全保证措施1.1安全目标杜绝较大(及以上)施工安全事故;杜绝较大(及以上)道路交通责任事故;控制和减少一般责任事故。1.2安全承诺严格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规定及铁道部关于安全生产的有关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责任制度、安全教育制度、安全技术制度、施工作业人员安全保障措施及安全应急措施,配备相应的专职安检机构和安全检查人员,定期进行安全生产大检查,有组织的开展安全生产活动。制定明确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应急预案,因承包人责任造成的各类事故及财产损失完全由承包人负责。并按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以及其他有关规定,及时上报有关部门,坚持“三不放过”原则,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对现场施工人员和主要施工机械办理保险。特殊工种人员持证上岗,并按规定穿戴防护用品。所有施工机具、设备定期进行检查,并有安全员签字记录,保证其处于完好状态。施工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时,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现场具有相关的安全